俗话说,三月三,拜轩辕。这里的轩辕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先祖——黄帝。他也被称为我们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
黄帝是我国历史中的上古五帝之首,后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为黄帝设立了宗庙以及祭祀活动,这也是为了表明自身统治的正当性。
这样才能表明自己是炎黄子孙,是有资格来统治神州大地的。黄帝也是我国宗族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春秋时期被定于一尊。
但千百年来,都没有什么史料非常明确地说明黄帝这一称号的由来。不过现在有部分出土的甲骨文被破译,他给出的解读也更加能够让人信服。
黄帝的一统
黄帝说到底起初的时候就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而在这之前,他的经历也出现在了西汉太史令司马迁的《史记》当中。
《史记-五帝本纪》中就有记载:黄帝原本是在神农氏统治之下的部落联盟里生活,但在神农氏执政中后期,一些实力较强的部落首领开始互相发生战争。
在这些战乱的部落中,部落中的百姓们也是哭叫连天,许多百姓因此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当中,但神农氏此时势微,无法压制他们。
这种政治乱象神农氏无法解决,就在部落中召集会议,想要推举出一位有能力制止乱象的人。此时轩辕氏就登场了。
轩辕氏从小就善于各种武器,本来就有天赋的他再加上部落里大多数人的支持,轩辕氏就踏上了统一华夏的征途。
黄帝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而此时旁边那个部落的炎帝也在一直四处征战。所以两位强者发生一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其实炎帝和黄帝是同源共祖的。在西汉大名士贾谊所著的《新书》中就有记载:炎帝是黄帝同母异父的兄弟,两人各自有着一半的天下。
但两人由于都需要扩大势力,因此就在阪泉发生了一场大战。据史料记载,黄帝在这场大战中使用了障眼法。
由于炎帝部落中拥有着黄帝部落没有的医药和农耕技术,因此黄帝就想要和炎帝联合起来发展,但炎帝迟迟不肯答应。
无奈之下,两军还是进行了战争,但是仍旧没有分出胜负。黄帝先是假意练兵,三年的时间内从不主动出击。
其实黄帝的如意算盘早就打好了,三年的时间内黄帝派人在地下日日夜夜挖隧道,三年之后终于挖到了炎帝的大后方。
最后活捉了炎帝,阪泉之战也由黄帝的胜利而告终。终于炎帝和黄帝联合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这才孕育出了后来的炎黄子孙。
炎黄部落此时最大的敌人就是南方的蚩尤,双方决战于涿鹿,涿鹿之战最终还是以炎黄部落的胜利而告终,终于一统了中原地区。
随后黄帝带领群臣上了泰山,在泰山进行了封禅大典,以此来告祭天地,会合了天下各个部落,表明天下的一统。
《史记》中也有相关记载:各个前来参加封禅大典的部落首领,都遵奉轩辕氏为天子,以此来代替了原先的天下共主神农氏。
一旦天下有哪个部落不听从黄帝的号令,黄帝就会率兵征伐,以至于后来天下太平,华夏民族的格局也基本形成。
“黄帝”之由来
其实关于“黄帝”这一名号的由来,有一个神话故事。就是在黄帝率领各部落在泰山进行封禅大典时,突然天生异象。
天上突然出现数条蛟龙,并且且这些蛟龙的颜色都是土黄色的,因此黄帝及各个部落首领认为这是一种祥瑞。
于是轩辕氏就以土德称王,又因为土色是黄色的,天下人就尊称轩辕氏为“黄帝”,这就是”黄帝“名号的由来之一。
不顾这种说法肯定是不能为人们所信服的。所以关于”黄帝“名号的由来,后世的古代典籍中又出现了许多解释。
在西周时期,许多大鼎的铭文里也有着关于”黄帝“这一名称的由来故事。早在上古时期,车就被我们的人文始祖黄帝造出来了。
仓颉造字的故事早就是家喻户晓了,所以当仓颉看到这个车之后,就给这个车起名为“轩辕”,由于当时黄帝也没法定的名字。
为了彰显黄帝造车的这一大功劳,部落中的人们也就将“轩辕”作为黄帝的名字。黄帝也就欣然答应了。
当时黄帝还是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称号也说不过去。黄帝认为土地是孕育是世间万物的东西,人们的皮肤也是黄色。
因此,黄帝就给自己定的称号为“黄地”,但是到了礼法完备的西周,西周的士大夫觉得“黄地”不太雅,就改为了“黄帝”。
但这也只是西周这一朝的记载,若有更早的关于黄帝的记载,那一定是更加容易令人信服的。此时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凸显出更大的作用。
甲骨文中的“黄帝”
若要用甲骨文来解读“黄帝”,那就需要分开来看。需要清楚甲骨文中“黄”的意义以及“帝”的意义分别表示什么。
首先来解读一下“黄”。甲骨文上刻着的“黄”字,就是一个站着的直立人的形状,然后在这个“小人”的胸脯位置有一个“口”。
在另一块甲骨上,“黄”的字形又改变了,”直立小人“胸脯位置的“口”中间加了一条横杠。但所表示的仍旧是“黄”。
再到了西周时期,它的字形和殷商时候的一样,只不过就是上边加了一个草字头,和我们现在的“黄”字差不多。
现在的著名学者李学勤对这个甲骨文中的”黄“做出了解读。这个字形就像是一个人带了一块环形的玉。
因为在那时,玉环是非常尊贵常见的。能够佩戴玉环的人,地位一定是非同小可的,玉一定和达官显贵脱不了干系。
因此“黄”字也是一个十分尊贵的字,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用来当作我华夏民族人文始祖的称号自然是十分搭配的。
再来说“帝”。帝在甲骨文中的形状就像是一个被架起来的一些木头,这意味着焚烧用来祭拜天地。
因此可以看出来,帝原本就是一种上古时期的祭祀上天的仪式。所以夏商周以来,帝字也被用来指那些品德高尚或者功绩很大的人。
结语
两个字合起来看就是“黄帝”,尊贵程度不言而喻。也就只有轩辕黄帝那样的人才能被赋予这一称号。
就连后来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也只敢自称“皇帝”而不敢使用“黄”字。不过现在从甲骨文中得出的解读,还是比较更令人信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