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东去在芮城,牢记嘱托责任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莅临山西运城考察,工作人员向总书记汇报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山西省芮城县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备受鼓舞,精神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
昔日大禹治水传千古,今朝群英引黄造万福。大禹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万里黄河唯一以“大禹”命名的渡口,是大禹治水、九州贡赋、中原盐运的主要通道,也是芮城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传承黄河水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地。1970年10月,大禹渡扬水工程正式建设,1974年10月首期工程竣工上水,灌区控制灌溉面积54.62万亩,受益范围9个乡镇28.6万人,占芮城县水浇地面积的70%以上,是以农业灌溉为主的引黄高灌工程,属国家大型灌区。
近年来,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在上级水利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在芮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秉承创新进取、务实重于、敢为人先、拼搏奉献的大禹渡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数字型、节水型、高效型、生态型、和谐型”五型灌区的宏伟蓝图,坚持管理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狠抓续建技改,推进二元发展,实现了灌区跨越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2021年,大禹渡灌区“十四五”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2.85亿元,是山西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芮城县“十大生态保护”项目,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2021年和2022年两个年度工程已建成受益,2023年度项目正有序推进。通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泵站提水能力和渠道的输水能力,助推传统农业提质升级,促进灌区乡村振兴,推动灌区农业发展走向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和高效发展。
2021年1月,大禹渡扬水工程被水利部、共青团、中国科协联合评选为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成为山西省第一个国家水情教育基地;2022年12月,大禹渡灌区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首批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名单。围绕“2+N”业务范畴,大禹渡灌区重点打造大禹渡灌区信息化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灌溉运营、工程管理、综合应用、数字资产、水情教育、党建引领等平台,完成数字孪生大禹渡灌区建设中要求的数字底板建设和部分监测感知、通信网络、信息基础环境、工程自动化控制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平台搭建,把大禹渡灌区打造成数字化、智能化的灌区,全面提升灌区管理水平。
通过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大禹渡灌区初步实现“以田间需水引导支斗农渠配水——干渠输水——泵站提水”的科学调配“孪生体系”,实现灌区决策以人工经验为主向以孪生数据为依据、模型科学预测辅助决策的模式转变,使灌区水资源调度做到整体最优,实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目标,为全国灌区开展数字孪生建设积累经验。
热爱芮城,共谋发展。谈及下一步的规划,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董增武满怀信心:“2023年,芮城县被确定为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大禹渡扬水工程将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锚定芮城县委提出的1544工作矩阵,开辟赛道,奋勇争先,全力打造以大禹渡灌区为龙头、整县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样板,为保障灌区粮食生产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奋力书写黄河明珠,秀美芮城的新篇章”。
(作者:张学晋 李国杰 曹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