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或非神话人物,安徽禹会村遗址的发现,为大禹治水足迹添新证

大禹或非神话人物,安徽禹会村遗址的发现,为大禹治水足迹添新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4/1/29 16:45:42

禹会村龙山时代城址(引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对夏文化的探索,堪称“中国考古学哥德巴赫猜想”,而禹这一古史传说中的形象,既作为一个英雄深深印在中华民族的整体记忆之中,却又难觅踪迹。而近期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对禹会村龙山城址的报告分外夺人眼球。

禹会村遗址向南俯瞰(引自《光明日报》)

一、禹会村的龙山城

禹会村城址,位于安徽蚌埠,年代距今4400—4100年,也就是龙山文化晚期阶段,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相对而言,规模并不算大,大致可以划归到中小型城址当中。为何?因为位于它西南部,年代略早的良渚文化莫角山遗址,有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长方形人工大土台,仅仅这人工修建的豪华宫城部分,面积就差不多是禹会城的2倍。而同一时间,江汉平原汉水之东,有石家河古城,面积可达120万平方米,更远超禹会村龙山城。虽然禹会城面积不如他城,但也是迄今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城址了,由此也可以推测,淮河中游地区在龙山晚期地位并不突出。

有意思的是,石家河古城与其所承载的石家河文化,似乎与禹还有渊源:韩建业教授曾推断禹所征之三苗,便是曾辉煌一时,有着巍巍巨城、独立文化的石家河文化先民部族。

禹会村遗址考古工地一角

而蚌埠的城址,现存东、北两段城墙,长300—600米,以往发现的祭祀礼仪遗存应是城址东城墙的一部分。城墙均堆筑而成,仅存城墙基础,宽18—25米,城墙内外分别挖有壕沟。

二、2007—2011年发掘所见祭祀礼仪遗存

自2006年初步钻探与2007—2011年五次较大规模发掘,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与祭祀有关的遗迹。其中,有大型祭祀台基、大型祭祀沟、祭祀坑等。被发掘者定性为祭祀台基的近“甲”字形建筑基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南北长108米,东西宽13—23.5米,方向正北,可能与治水祭典有密切联系。

禹会村祭祀台基(引自《禹会村祭坛是否为涂山会盟之地?》)

据社科院考古所何驽研究员《禹会遗址祭祀礼仪遗存分析与研究》一文,禹会祭场具有“治水”祭仪功能。之所以说这一“甲”字形祭场不同于通常所说的祭祀天地、祖先、社稷的庙、坛、墠建筑(坛高于地表,而墠多为半地穴式),而是文献中所未见的“满堂红式浅基础的平地建筑”,正是其特殊功能使然。

在祭祀沟中还发现有一件陶塑,“器表塑有爬行类动物的上半身,似为壁虎,身体细长,头部略粗,吻部较尖,头上部两眼凸起,前肢作爬行状”。何驽研究员认为该动物陶塑为大鲵幼崽,寓意人与水的和谐,这也和大禹采用疏导的策略治水相合。也有学者认为,《说文》中“禹”的象形字,商晚期祖辛禹铜器铭文的“禹”字,都写成鲵鱼形,所以这件陶塑还暗示着此处为“禹迹”所在。总之,该器物引起后人无限遐想。

祭祀沟发现的爬行动物类陶塑

三、禹会村与禹

观“禹会村”之名,便知道有历史的密码在里面。禹会,旧称“禹村港”“禹会古台”,方志中说此地原有建于南宋年间的禹帝行祠。观禹会古迹,我们自然便会联想到大禹和他的时代。

《左传》哀公七年中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而太史公虽“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孚江淮”,在《史记·夏本纪》中仍旧只是含糊地提到,“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记也”。那么问题来了,安徽蚌埠与古称“会稽”的绍兴,距离遥远。而《集解》与《括地志》都认为会稽与涂山并非一处。《尚书》中关于禹的史事有下面三种:《典》中,禹继治水;《皋陶谟》中,皋陶与禹在帝舜的朝会上谈论如何引导德教;《禹贡》中,禹奠定疆土,划分九州。然而,对于今古文尚书的真伪之辨,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总之,文献中禹迹总是斑驳的,甚至是矛盾的。

影视剧中的禹

而从出土文献材料看,禹的传说在周代却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书于竹帛,镂于金石”。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豳公盨》和上博简《荣成氏》,均有关于禹治水划定九州的内容。因此,虽然“疑古”之风一度使得大禹治水变得荒诞不经,虽然顾颉刚先生言“大禹是一条虫”,但正如傅斯年在《战国子家叙论》中所言,谈史者切不可“以不知为不有”。

豳公盨铭文拓片

朋友们可能会问:大禹治的“水”不应该是黄河吗?怎么现在把“禹迹”定到了靠近南方的淮河流域?据环境考古学的相关研究,禹在涂山与淮水所治之“水”,确实是当年的黄河。黄河在古时曾有过夺淮入海的经过——在距今4600年前,黄河走的,正是今天的废黄河故道,也就是淮河流域地区。当时,那里由于黄河流经,常年淤积,河床极不稳定,自然成了洪水泛滥的主要治水阵地。朋友们可能还会问,大禹难道不应该代表中原与华夏吗,又怎么到了淮河这样远离中原的地方?在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又经历一次大的南北改道,于是禹迹至于涂山,才有了在涂山娶妻生子,“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禹会祭场又恰恰出土有同时期中原龙山文化的陶鼎,更暗示着“禹会”之名,并非只是一个传说与神话。

黄河

文史君说

禹会龙山晚期城址的发现,无疑对解读禹会涂山的古史传说有支撑作用,而以考古材料释古,追迹三代,也是自史语所以来,谈史好古者始终努力求索、求证的中国考古学哥德巴赫猜想。不过,考古新材料虽然对解读古史有一定帮助,但考古的发现仅仅是古人生活与社会的冰山一角,更像是一块块残缺的拼图,是支离的。但我们也不应因其局限便心灰意冷,更应如李零先生所言,对其要有“了解之同情”。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5年版。

王云五主编,屈万里注译:《尚书今注今译》,北京图书馆复印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六九年九月初版。

孙庆伟:《鼎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三联书店2018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队,蚌埠市博物馆:《安徽蚌埠市禹会村龙山文化遗址祭祀台基发掘简报》,《考古》2013年第1期。

何驽:《禹会遗址祭祀礼仪遗存分析与研究》,《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徐永杰:《禹会村祭坛是否为涂山会盟之地?》,《大众考古》2017年第4期。

马荣瑞:《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确认》,《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5日。

(作者:浩然文史·驽钝后学)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标签: 禹会村大禹大禹治水考古古城涂山

更多文章

  • 山西运城:大禹治水续新篇

    历史解密编辑:山西经济日报标签:黄河,灌区,芮城县,山西省,运城市,大禹治水,山西运城

    大河东去在芮城,牢记嘱托责任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莅临山西运城考察,工作人员向总书记汇报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山西省芮城县大禹渡扬水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备受鼓舞,精神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昔日大禹治水传千古

  • 夏朝存在400年,为何却挖不到?考古显示:大禹建的不是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阿飞文史标签:王朝,夏朝,先秦,考古发现,大禹治水,考古学家,十大考古

    摘要: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传说中由大禹创建,存在约400年。然而,尽管这段历史占据重要地位,但考古学家至今未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本文将探讨夏朝消失的原因,以及考古学上的一些发现,显示大禹建立的王朝并非夏朝。正文:一、夏朝的存在与传说 夏朝传说中由大禹创建,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

  • 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2年大禹诞辰祭祀在北川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名人名事标签:北川,大禹,海峡两岸,大禹治水

    7月4日(农历六月初六),在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大禹诞辰4149周年之际,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2(壬寅)年大禹诞辰祭祀典礼在大禹故里——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上午9时许,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在北川新县城禹王广场开幕。9时50分许,简洁而庄重的祭祀典礼开启,鸣铳9响,击鼓撞钟,向

  • 寻根大禹故里 传承中华文明 | 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预热中

    历史解密编辑:绵阳旅游标签:大禹,海峡两岸,中华文明,华夏,禹王

    北川素有“大禹故里 中国羌城”之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大禹的诞生之地。北川是夏王朝的创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已成为华夏子孙访古探幽的圣地。盼望着、盼望着第四届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暨2022年(壬寅

  • 考古表明,大禹治水的工具并非“叉子”,连教科书都搞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大禹治水,大禹,洪水,神农氏,伏羲,教科书,禹,先秦,夏朝

    “三过家门皆不入,后人仰瞻会稽山。”关于我国的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十分的丰富。特别是关于上古时期的故事,更是充满了神奇色彩。其实在我国,那些能够被列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大都是以一个平凡人的角色出现的。并非和国外一样,一出场便是拥有“主角光环”。甚至很多经典的人物故事,在历史上也是有所记载的。就比如

  • 陇剧《大禹治水》与豫剧《大河安澜》

    历史解密编辑:兰州新闻网标签:大河安澜,大禹治水,豫剧,黄河,地方戏

    《大禹治水》剧照前不久,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的“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有两台原创大戏非常“像”,一台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的现代戏《大河安澜》,另一台是甘肃省陇剧院的古装戏《大禹治水》。一个故事发生在黄河下游的当代,一个故事发生在黄河上游上古时期,因为九曲黄河连着,便有了这两个地方戏新剧作万千气象的“破时

  • 山西运城第二十二届河津大禹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

    历史解密编辑:食品安全与法律网标签:龙门,黄河,旅游节,河津市,山西省,运城市,山西运城,大禹文化

    食品安全与法律网讯(通讯员 朱善永原建发 杨通情)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山西运城考察时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弘扬大禹文化,传承大禹精神,全面推动黄河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5月22日

  • 大禹在河南治水?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大禹,商朝,大禹治水,河南,帝舜

    如今,大禹治水已经广为人知,但大禹在什么地方治水却是一个谜团,有人说是在山东菏泽一带,有人说是在甘陕一带,有人说是在山西一带,有人说是在淮河一带,还有人说大禹是外国人,夏朝在巴基斯坦或埃及,大禹治水的故事没有发生在中国等等。白驹过隙沧海桑田,4000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掩盖了当初的痕迹,即便今天在高

  • 长城汽车不仅有“大禹”电池,还有这样的“大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侃见科技标签:大禹,电池包,长城汽车,新能源汽车,长城汽车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比较火爆,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在该赛道上发力,但是大多数的车企因为步子迈的太快,往往忽视了电池的安全性。而长城汽车不急不躁,不仅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攻克这道难题,还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最新动力电池技术——大禹电池,刷新了这一领域的安全新高度。大禹电池“变堵为疏”的设计理念改变了传

  • 大禹称王,把西安划为首都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大禹,王朝,禹治水,都城,大洪水

    公元前2053年,大禹称王,把西安划为首都,治地在现在的北京地区。公元前2026年,舜建国,即第三个王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大禹就任泽县县令,后来舜给了当地一块很大的土地方便耕种,开创了一个叫大农业时代的时代。夏朝时,禹把泽县留下,在县里设了一个叫大泽乡的地方给禹治理,大泽乡是现在的四川省宜宾市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