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羿射日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战争,考古发现,后羿射得压根不是太阳

后羿射日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战争,考古发现,后羿射得压根不是太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西门史纪 访问量:4023 更新时间:2024/1/19 1:42:09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在历史中,流传着数个精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它们共同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而“后羿射日”这一神话故事更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但其实后羿射杀的绝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太阳,而是另有所指。整个故事其实指代的是发生在两个部族之间的激烈战争。

01后羿的来历

真实的历史其实并非像神话传说的那样,我国的不同史料对后羿的描述也不相同。有的典籍记载,后羿生活在统领的部族时期。而后羿之所以会去射日,也是接受了尧帝的命令。

但是也有典籍记载,后羿实际上是生活在夏朝初期。要知道夏朝是我国最初出现的奴隶制社会,根据专家推测,夏朝最初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000年至前1920年左右。

而且因为两个主体之间相隔的时间太长,所以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后羿不可能既存在于尧统领的部族,又存在于奴隶制度的夏朝,这种可能性是根本不存在的。

所以考古界对后羿存在的时期产生了强烈的争执,一部分人认为如果这两个时期同时有后羿存在,那这两个后羿的身份必定不会相同。

另一部分人认为后羿可能真实存在于夏朝时期,神话中的后羿根本就不存在。在激烈地讨论过后,考古学家们在某些方面统一了意见,那就是“后羿”是夏朝时期专门设置的官职。

往往指代的是一群人,而不是某个代表人物。与此同时,“后羿”这个官职具体指代的是专门负责射箭的官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弈”指代的是善于射箭的人才,“后”则是指专门负责管理某一事务的官员。直到后期,“后羿”二字才逐渐分开使用。

从“后”和“羿”二字的巧妙使用,我们便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每一个文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而在大家印象中的后羿,则是根据尧统领的部族中一个善射人物杜撰出来的人物,是我国神话中的一个虚拟的形象。

02后羿射日产生的原因

相传在尧统治时期,天上同时出现了十只金乌。它们散发出的巨大热量,将大地烤得十分干涸,百姓也因此过得民不聊生。

这时,后羿便站了出来。他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将九颗金乌射了下来,仅仅留下了一只金乌照耀大地,这就是后羿射日故事的由来。

但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神话故事根本就不会在现实存在,这只是人们臆想出来的故事。

而且在后羿射日的背后其实也另有玄机,根据我国经典著作《山海经》的相关记载,天上的十只金乌乃是帝俊羲和之子,是当时妖族的太子。

虽然在传说中帝俊是当时妖族的首领,但真实历史上帝俊的身份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

他其实是当时另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而且由于有限的生存资源,帝俊所统帅的部族和尧统帅的部族之间经常发生争执。

要知道在原始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都十分有限。如果能够抢夺到更多的资源,部族中就会有更多的人幸存下来,这也意味着,部族的竞争力也会更为强大。

所以为了争抢有限的生存资源,两个部族之间经常会发生激烈的争吵。事态进一步发展的话,就会演变为一场巨大的战争。

因此后羿射日实际上射杀的是帝俊之子,同时也地当时两个部族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战争,战争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造成了部族人员之间的惨烈伤亡。

03后羿受人追捧的原因

既然后羿很有可能是人们杜撰出来的人物,那他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热烈的追捧呢?其实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分不开的。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全国各地都处在激烈的战争中,人民之间的矛盾也时常发生。因此决定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便是其强大的作战能力。

后羿所处的部族时代更是依靠武力来决定利益的分配,因此后羿便凭借自己强大的射箭实力获得了人们的追捧,成为当时社会上的“顶流”。

随着奴隶制社会的灭亡,封建社会正式出现。而且由于历史的周期性,没有一个朝代能够一直统治中原大地。每个朝代最终的结局都是陷入混乱的战争中。

而且伴随着朝代的交替,战乱经常在中原大地上发生,各个势力和地区的人们经常会因为利益的纠葛发生矛盾和冲突。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凡是有点野心的掌权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打败所有的竞争对手,登上天底下那个最高的位置。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有能够在和平时期,帮助自己治国的文臣外。还要拥有在乱世中逐鹿的强大武力。

如果想要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那就要有能够为自己带兵打仗,出生入死的将领。但想要拥有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将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当时的掌权者都十分渴望,自己手下能出现很多善于打仗带兵的将才!优秀将才地出现意味着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将为实现自己的野心提供强大的助力。

因此后羿的故事便受到了掌权者的喜爱,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像后羿一样的人才。这才使后羿射日的故事在人们口中代代相传,甚至成为现代人给孩子蒙的故事之一。

从后羿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正是因为中国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所以才会对后羿的形象有如此多的猜测。

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地保护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伴随着民族的发展永远的流传下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在社会上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

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得到有效的保护,文化自信也会不断加强,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焕发出独特的风采。

标签: 后羿后羿射日部族帝俊金乌

更多文章

  • 嫦娥到底是谁的妻子?神话和历史中的后羿是同一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女子图鉴标签:吴刚,嫦娥,神话,月宫,后羿射日,后羿(夏朝)

    #只说女人故事,不讲历史小时候听“嫦娥奔月”的神话,知道嫦娥因为吞吃仙药而飞天,可她的丈夫到底是砍月桂的吴刚还是射日的后羿,至今没有搞清楚。夏朝历史里,有个最优秀的射手也叫后羿,是导致“太康失国”的有穷部落首领,这个”穷“在古代是弓箭的意思。神话和历史混淆容易让人迷糊:嫦娥到底是谁的妻子,一个玩奔月

  • “夸父一号”探日卫星都带了什么仪器?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舟一号标签:卫星,日冕,夸父,太阳,成像仪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07:43,搭载“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简称ASO-S)卫星的“长征二号丁”遥五十五运载火箭,自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夸父一号”卫星设计寿命4年,运行在约720千米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卫星搭载了3台主要载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ull-disc vector Ma

  • 夸父到底为何要逐日?学者:《山海经》里有答案,他追的不是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山海经,蚩尤,应龙,夸父,黄帝

    神话传说,顾名思义,分为“神话”和“传说”2个部分,前者偏重于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历来,后者则偏重于口口相传,关于英雄们的故事。虽然放在如今看来,绝大多数神话传说都是极其夸张的幻想,故而被一些人称之为“迷信”,但事实上,这些来自千百年前的故事,反映出的是古人们对于自然、对于世界的探索,表达了远古人

  • 沅陵有三座奇特的大山,相传是夸父煮饭时的“撑锅崖”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丹霞地貌,桃源,沅陵,山峰

    沅陵县五强溪镇有座夸父山,当地老百姓俗名“撑锅崖”,又叫撑架山,就座落在沅江边上。沅水两岸多为丹霞地貌,如桃源的刀劈岩、水心寨等。夸父山也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势巍峨,山峰错落,外形奇特。如身临其境,让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三座大山面江而立,形如鼎架。(图源:太极摄郎)

  • 中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发射成功 卫星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开展观测 丨中央电视台

    历史解密编辑:中科院之声标签:卫星,日冕,望远镜,太阳,夸父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是由中国太阳物理学家自主提出的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继“悟空”“墨子号”“慧眼”“实

  • 这回,“夸父”追到了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日冕,夸父,太阳,x射线,成像仪,卫星,超大质量黑洞

    来源:央视新闻日前,“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HXI)的首张科学图像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此次发布的图像经过了多方比对并经后续观测反复确认,是我国首次获得太阳硬X射线图像,也是目前国际上地球视角唯一的太阳硬X射线像 ,其图像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次发布的“硬X

  • 刑天无头依旧苦战,夸父追日延误战机,真实的逐鹿之战究竟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蚩尤,刑天,神农氏,应龙,山海经,黄帝

    逐鹿之战作为上古时期之前的神奇战争,从历史资料中根本无法窥探任何点滴,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没有产生文字,或者说产生文字记载的东西思想与后来的历史记载区别也太大,根本不能用正常人的视角来进行思考。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研究逐鹿之战时,就显得更有有趣,想要获得真实信息显然不可能,那我们就从奇书山海经中领略一下

  • “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公布 成功背后有吉林“黑科技”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日冕,卫星,太阳,白光,日珥,望远镜,吉林省,夸父一号,科学图像

    原标题:“夸父一号”首批科学图像公布 成功背后有吉林“黑科技”13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公布了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的首批科学图像,这些图像是“夸父一号”自2022年10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3台有效载荷在轨运行2个月期间,获取的若干对太阳的科学观测图像,实现了多项国内外首次,在轨

  • 王中林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夸父一号”首批太阳观测科学图像发布 |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

    历史解密编辑:科技导报标签:王中林,院士,科学,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颜宁,太阳

    来源:环球科学、科研圈、谷粉学术、青塔、高绩、软科、文汇网等王中林当选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来源:谷粉学术12月8日,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NAI)公布了2022年度当选该院院士(NAI Fellow)的名单。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创始所长、现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

  • 愚公夸父的一根筋值得宣传吗?

    历史解密编辑:梦绕乡村标签:愚公移山,嬴政,庄子,山海经,乾隆,夸父

    小时候教科书上必背的一篇文章就是选自《列子》的《愚公移山》,自从领导有一次开会提到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这篇文章就成了重点。长大后我经常想,你家被山挡着,出入不方便,是搬家容易还是搬山容易?邻居有人提出意见,老头还顽固不化,不禁让自己受累,还连累子孙后代,说什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