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宣王为大室是什么意思 齐宣王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齐宣王为大室是什么意思 齐宣王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16 更新时间:2024/2/14 2:31:17

齐宣修建一座豪华的宫殿,这座宫殿占地面积很大,大概有几百亩地的样子,据说当时规模宏大,能容得下三百多个房间。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但是齐宣王爱慕虚荣,工程也就被批准。

齐宣王为大室

但是可怜了广大百姓啊,这大殿盖了足足三年还没有建成,这齐宣王甚至还想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这民不聊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三年来朝中大臣里没有一位敢站出来谏言的。他们都担心会受到齐宣王的处罚。

有位叫香居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君王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手下的大臣都装糊涂,这样国家不灭亡才怪。

他问齐宣王:“荆王放弃了先王的礼乐制度,他整天淫荡作乐,我想请问,荆国有贤德都的君主吗?”齐宣王说:“没有君主。”香居又问,那荆国有擅长谏言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

好,那如今大王您修建大宫殿,三年了都没有建成,但是众多武大臣却没有一个敢进言劝说的,您认为现在齐国有目光长远的臣子吗?齐王说没有这样的人。好那微臣也应该退下了,如果陛下再不快点察觉的话。

好你快退下,别,快回来快回到朕的身边来,爱卿。为什么这么晚才我劝谏,然后齐宣王召见尚书,说我品行不好,喜欢虚荣浮华的东西,但是我的臣子没有人要阻止我,我明明在犯错,只有香居阻止了我,他是好的臣子。

从文中我们不难得知齐宣王喜欢算然有点昏庸,常会因为虚荣心被蒙蔽双眼,好在他知错能改,而大臣香居则是敢于进谏,懂得进谏。只有君臣间相互监督,国家才有可能走向富强。

齐宣王好射

齐宣王喜欢射箭,而且他特别喜欢听别人夸他能拉开强硬的弓,其实齐宣王的弓只要有一点力气的青年男子都能拉开。

齐宣王好射

这齐宣王还偏偏喜欢夸耀他自己,完了让身边的人也都试着拉拉看,大家都知道这齐宣王有点爱慕虚荣,都顺从齐王的意思,就都只把弓拉到一半,便装作拉不动的样子。

还十分恭维的说:“这张弓没有多少多少大的力气怎么拉得开,只有大王您这样勇猛擅长射箭的人才能够使用这张弓,我们一般人哪里用得起。齐宣王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到处说自己喜欢射箭,自己射术了得。

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差不多三百多斤的样子,但是他一辈子觉得自己可以拉得动一千多斤的弓,真是悲哀啊,作为君王却不尊崇真实的三百斤,而是喜欢徒有虚名的一千斤。

文章揭示了齐宣王喜欢恭维的大弱点,也反映了当时齐国国内有志之士不多,敢于虚心纳谏的人不多,大家都变的喜欢说好话,喜欢恭维帝王,这是万万要不得的啊。

文章的行文布局有他的巧妙之处,指出齐王身边不愿说真话的人多,而且大家对于哄君王开心似乎已经成为常事。

从拉弓这件事说起,事情虽小,但是却可以从小事中看出如果君王被谄媚的言论蒙蔽了双眼,那么国家的灭亡也就不远了,虽然作者没有下这样的结论,但是从中体现出来的示在现在看来也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

古时候,齐国的君主齐宣王喜欢音乐,特别喜欢听吹竽,他手下有三百多个吹竽特别厉害的人,齐宣王对他们评价很高。

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喜欢热热闹闹的,很讲究排场,属于特别爱慕虚荣,特别爱显摆的人,他总想着法子要在人前展示自己作为国君的威风,正好这几百号人的乐队再适合不过了,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齐宣公总会叫上这三百人一起演奏,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这三百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的,正好满足了齐宣王的虚荣心,有个名叫南郭的家伙,听说齐王喜欢听合奏,脑子一激灵,觉得这是一个赚钱的好机会,就到齐宣王那边,美言了自己一番。

大王啊,我吹竽的技术可是一流的,听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算是飞鸟和野兽听了也会随着乐曲声翩翩起舞,花朵和小草听了也会随着节拍摆动身躯,我想要把自己的绝技献给您,来让乐队更加出色。

齐宣王听了当然开心,能有这样一位吹竽高手在乐队里,这下看谁再说我的乐队奏出的音乐不好听。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跟着三百号人随齐王到各地去演奏,和大家拿着一样的待遇,日子过的可舒坦了。

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就不会吹竽,每次演奏的时候,他就拿着竽在队伍里充数,人家摇晃身子他也摇晃身子;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还不忘演出一副动情的样子,面部表情可以用生动形象来形容了,而且这样看起来,他似乎比别人吹的还要用心,还要投入。

标签: 齐宣王

更多文章

  •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谁?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胡亥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谁胡亥是谁?他是秦朝的第二个皇帝,始皇帝的最小的儿子。胡亥遵照父亲的命令向赵高学习法律。秦始皇不久出巡,丞相李斯跟随,胡亥闹着也要出门,皇帝答应了他。皇帝到达平原津时生了很严重的病,修书给扶苏让他回咸阳安排丧礼,这封信交给了赵高保存。李斯担心皇帝的突然离世会导致国家的变故,决定秘不发

  • 朱元璋是如何从一个乞丐起义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也就是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他家世代务农,后来参加红巾军推翻元朝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做了三十一年的皇帝。朱元璋画像由于朱元璋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贫民起义后座上皇位的人,所以关于朱元璋的传说有很多。在这些传说中关于他出生时候的事情最为神奇。传说

  • 赵飞燕是如何设计清理绊脚石最终当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飞燕

    话说,赵飞燕姐妹入宫之前,班婕妤因貌美和才情得到了汉成帝专宠。赵飞燕进入汉宫后,为了获得至高无上的后宫地位,她便借机铲除班婕妤。那么,赵飞燕如何铲除班婕妤?首先,赵飞燕利用许皇后来铲除班婕妤。赵飞燕剧照当时,许皇后十分痛恨赵飞燕迷惑后宫行为,便在寝宫中设置神坛,每天朗诵诗经为汉成帝祈福,同时有诅咒赵

  • 孟尝君与冯谖之间的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战国四君子孟尝君,孟尝君与冯谖

    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之中,各国都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期望有一天能消灭其他国家,自己称王。因此他们便广纳天下贤能之人,一时之间养“士”之风盛行。而又“战国四公子”之称的四个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四个人之中,最善于弄权也是野心最大的便是来自齐国的孟尝君。孟尝君,原名田文,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 清朝大臣图尔格战功累累为何现在名气不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图尔格

    图尔格是清朝的大臣、将领,他的生平事迹主要和战役有关,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己巳之役,那么在这场战役中,图尔格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图尔格生平事迹有哪些呢?己巳之役是皇太极发动的首次入关伐明的战役,目标直指北京,鉴于明军宁锦防线的坚固阻挡,皇太极率着部下绕道蒙古科尔沁,之后由北向南,直奔北京。这场战役后金取得

  • 善于弄权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野心爆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四公子,孟尝君

    在春秋战国这个乱世之中,各国都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实力,期望有一天能消灭其他国家,自己称王。因此他们便广纳天下贤能之人,一时之间养“士”之风盛行。而又“战国四公子”之称的四个人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这四个人之中,最善于弄权也是野心最大的便是来自齐国的孟尝君。孟尝君,原名田文,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 春申君黄歇为何最终遭遇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申君黄歇是谁,春申君黄歇

    战国四公子是战国时期象征性人物,无人不知道无人不晓,当时最为流行的一句话是,魏有陵君魏无忌、赵有平原君赵胜、齐有孟尝君田文而楚有春申君黄歇。四人也因此被称为战国四公子,而春申君黄歇做为四公子之一能被后人如此赞颂,可见春申君的贤能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在一些电视剧中也可以看出春申君的才智和贤德。但是电视

  •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 不仅是文武全才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

    一提到历史上的两大人物--纪晓岚与和珅,人们便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剧情。而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的真实的关系到底如何呢?其实,他们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在很多方面,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纪晓岚从和珅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而自己尖酸刻薄的结果则是在自己为贪污犯卢

  • 孝贤皇后:乾隆最重视的女人 曾育二子二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孝贤皇后

    乾隆本人喜爱奢华,做什么都喜欢铺张浪费,六次下江南也是极尽奢华,相比于勤俭的康熙雍正两朝,可真是败家子,把老爹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尽情挥霍。这不,在他第一任皇后去世以后,办个丧事也耗资甚大。乾隆第一任皇后孝贤,即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地位尊贵,本人也是贤良淑德,在雍正五年的秀女大选中,年仅16岁的她

  • 唐朝小太宗光王李怡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怡

    提到李怡,可能会十分陌生,如果说他是唐朝帝王,相信马上会有人点头称“哦”。李怡是晚唐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位皇帝,有小太宗之称,他的政绩受到肯定,历史上把他统治的期间叫作“大中之治”。唐宣宗李忱,初名为李怡,前身是光王,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叫他光王李怡的来由。李怡(中间者)画像光王到唐宣宗是一段曲折传奇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