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经五朝侍奉多个皇帝 他靠啥成为官场不倒翁?

历经五朝侍奉多个皇帝 他靠啥成为官场不倒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49 更新时间:2024/2/15 13:25:14

唐朝灭亡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期间,契丹人灭了后晋以后,也曾对中原实行过短暂的统治。“五代”时期是一个形势极不安定的乱世,政权皇帝更迭频仍,官场生态环境极其恶劣,在这样一个动荡变乱的年代,连皇帝都坐不稳,冯道却营盘铁打,先后经历五朝,侍奉十一君,无论谁家天下他都做高官,朝朝为公卿,而且三次拜相,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他为官时间之长,历任朝代之多,出任职务之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遍寻中国历史,冯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

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人。其父亲熟读诸子百家,受唐朝尊崇道家风尚影响,对道家极为推崇。冯道出生不久,父亲便依据《道德经》开篇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其取名为道,字可道。年轻时,冯道曾做过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任用他为巡官,以其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多年声名不显。后唐庄宗李存勖即位后拜冯道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李存勖死后,明宗李亶即位,因李亶想文治国家,又因冯道“劝进”有功,于是提拔冯道做了宰相,冯道从此开始发迹。明宗死后,愍帝李从厚即位,冯道继续担任愍帝时期的宰相。不久潞王李从珂在凤翔造反,愍帝出逃,冯道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李从珂登基,即唐末帝,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一职。后来,石敬塘与李从珂发生冲突,石敬塘不惜出卖国土和自称儿辈,换取了契丹的支持,灭掉了后唐,自己当上了皇帝,是为后晋。冯道在后晋任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后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后,冯道出任后晋出帝石重贵的宰相。契丹南下中原灭晋后,冯道又主动去投靠契丹,被封为太傅,跟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今河北元氏)。后来,契丹在人民反抗下北撤,后晋大将刘知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冯道又跑到后汉,官至太师。不久,郭威造反,冯道又率百官迎郭威进入汴京(今河南开封),加入后周政权,被拜为太师兼中书令。冯道死后,被周世宗追封为瀛王。

通过以上史实可以看出,无论政权和皇帝怎么走马灯似的轮替,冯道的官运却一路亨通,长兴不衰,并且在这种不断的变换更迭中,一直泰然自若,久居禄位,而且每次均能进退得当,从未倒下过一次。他不但多年位极人臣,死后更被追封瀛王,五代末年其声望一度达到顶峰,实为历朝历代所罕见,他的过人之处在哪里?他的“官场不倒翁”秘诀又是什么呢?

一是不讲忠义,善于改变立场。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也是道德大滑坡的时代。以往人们所推崇的忠义廉耻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时兴了。武将们骄横跋扈,割据自雄,眼里根本没有中央,一个个都虎视眈眈的盯着皇位;文臣们唯唯诺诺,漠然居职,心里只想着保存自身,没有几个敢于出谋划策直言谏君的。大家都是和皇帝搭帮过日子,应付一天算一天,今天你给我俸禄我上班,明天换了主子还照样,君臣之间根本没有什么忠义可言。李从珂起兵时,李亶没有来得及告诉大臣们,就匆匆逃到姨夫石敬塘的军中。第二天早晨,宰相冯道和大臣们上朝一看,皇帝没了,才知道李从珂马上就要进京了。按说李亶把冯道一手提拔起来做了宰相,于忠于义冯道都应该忠于李亶,但他不这么想,在换来换去的主子面前,你如果强出头硬是要忠于旧主子,难免招来杀身之祸;如果臣服于新主子,没准还能捞上一官半职。在认清形势、权衡利弊之后,冯道放弃了忠义,及时改变立场和观念,率领百官一起到洛阳郊外列队迎接李从珂,并献上了请李从珂当皇帝的“劝进”文书。就这样,冯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又成为新朝的开国元勋。

二是善于钻营,积极寻求靠山。

既然没有了道德廉耻,那么投靠一个主子并为其卖命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实力。有奶便是娘,谁的奶多、奶好,就可能在乱世中立得长久,也就能靠得住。当时,北方军事实力最强的是契丹。石敬塘当了皇帝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兑现对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一是要割让“幽云十六州”,二是要上表契丹自称“儿皇帝”。割地还好说,但自称“儿皇帝”,这实在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递交国表,更是一件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事。谁知,一贯善于钻营的冯道居然毛遂自荐,表示自己愿意去蹚这一道浑水。其实,冯道心里很明白,只有出使契丹,趁机巴结好耶律德光,取得更大的靠山,他在石敬塘那里的位置才能保得稳,把“爸爸皇帝”笼络好了,这“儿皇帝”也就好对付了。冯道在契丹被阻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认为冯道非常忠诚可靠,就决定让他回国。冯道故意说不愿意回去,并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越是这样,耶律德光就越觉得应当让他回去,好让他为自己在石敬塘那里办事。冯道园满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回国后,连石敬塘对他也万分恭敬,因为冯道的背后靠上了契丹这棵大树。后晋末期,耶律德光率30万大军南下,占领了汴京。冯道看到后晋政权大势已去,便主动来投靠耶律德光。面对耶律德光的指责和嘲讽,冯道装憨卖傻,卑辞以对,低声下气,弄得耶律德光哭笑不得,不但没有难为他,反而给他高官厚禄。

三是居安思危,预先铺就退路。

一味的不讲廉耻,不讲忠义,一味的钻营投机,见风使舵,不遭天谴,必有人报!冯道深知,犯了众怒的人很少有机会存留下来。所以,冯道看似点头哈腰,但对局势的判断,又有清醒独到的地方。走这步棋时,同时也要考虑到下一步棋该往哪里走,为以后做好打算。契丹人南下后,一味的残暴统治,破坏生产,根本就没有长久在此统治下去的意图。居安思危的冯道也看到这种残暴统治是不能长久的,就开始为自己的后路着想。他想方设法的保护了一批被迫投降契丹的汉族官员,并向耶律德光进言,保存了干千万万中国百姓,早早的为自己日后的仕途留下了退路。他的这种做法,就连后来一直对冯道不满的欧阳修都认为“契丹不夷灭中国之人者,赖(冯)道一言之善也。”(《新五代史》)

后来,在人民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退出中原,撤回北方。当时在契丹做官的冯道随契丹军队撤到恒州(今山西大同),趁契丹败退之际,逃了回来归顺刚刚建立的后汉政权。作为一个外族政权的高级官员,冯道之所以敢回来,就是因为新朝中有很多他曾经救过的官员,民间有无数他曾经救过的百姓,他料定这些人定会感恩图报,为他保全。果然,冯道回来后,众人纷纷上言他的好处,不久就做上了后汉的太师。

冯道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异类”,是官场上的一个“精灵”,他历任五朝,甚至还做过契丹人的“伪官”。在常年的为官经历中,冯道摸索、积累、运用、发展了自己的做官经验,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官场秘诀,那就是“不讲忠义,只看实力;见风使舵,另投新主;预留后路,有官长乐”。冯道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官场不倒翁”,同时也得益于他的为官之道:“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

标签: 冯道

更多文章

  • 高士廉传 高士廉以德处世的态度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高士廉

    高士廉传高士廉是唐朝初年的宰相,出生于575年,原名为高俭,士廉是他的字。高士廉原先是隋朝时期的官员,后来被贬。在武德五年的时候,他归附了唐朝,担任雍州治中。后来,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功劳,被提升担任侍中,又被封为义兴郡公。高士廉人物图《旧唐书·高士廉传》中详细讲述了高士廉的一生。他年轻的时候才学过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蔡文姬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详。东汉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蔡琰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

  •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上官婉儿个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 ,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

  • 姽婳将军林四娘:秦淮歌妓在战场上的风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林四娘

    姽婳:女子体态娴静美好姽,闲体行姽姽也。从女,危声。犹頠之为头,闲习也。——《说文》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宋玉《神女赋》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姽嫿於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红楼梦》第七八回:“﹝恒公﹞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嫿将军’。”《镜花缘

  • 历史上的孙膑庞涓为何要同门相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膑庞涓

    孙膑庞涓的故事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有很多,现在流传最广的有三个,分别是师兄弟相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庞涓(左)和孙膑剧照师兄弟相残这个故事,讲的是孙膑是怎样被庞涓残害的。庞涓和孙膑都求学于名家鬼谷子门下,庞涓比孙膑要早出仕。相传,庞涓为人小气自大,非常喜欢嫉妒别人。在和孙膑学习的过程中,庞涓就非常嫉妒

  • 关羽之死的原因是什么 关羽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之死的原因,关羽的评价

    论三国一众豪杰,智勇双全的关羽是当之无愧的真英雄。关于他的传说很多,如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伤等,无一不尽显其神勇盖世,无惧艰险的英雄本色,可以说,关羽集仁、义、礼、智、信于一身,是中国传统意义上英雄主义的完美化身,不愧为后世景仰的关圣大帝!然而,这样一个传奇人物,最终因何殒命

  • 李陵投降匈奴的原因 李陵劝降苏武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陵

    汉朝李陵李陵出生时间不详,只是知道他出生于陇西成纪,就是如今的甘肃省天水市。年纪轻轻的李陵就担任了侍中建章监一职位,他擅长于骑射,对待别人都是有礼有貌,对待下属都很谦虚,因此,他的名声特别的好。甚得汉武帝满意,认为他具有李广大将军的风范,就让他率领八百骑兵。李陵为人勇敢,有一次还深入到匈奴境内2千

  • 赵光义是如何杀死宋太祖的 赵光义属于篡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光义

    赵光义是如何杀死宋太祖的公元960年,当时身为五代十国中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在陈桥这个地方被手下们拥立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之后,后周皇帝世宗柴荣被迫退位,于是北宋王朝正式建立。赵匡胤的一生是雄才大略的一生,也是开疆拓土的一生,他先后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等割据政权,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疆

  • 秦国丞相魏冉对秦国作出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冉

    秦国丞相魏冉昭王七年时,魏冉任秦国丞相。之后更是先后四次出任秦国丞相一职位。魏冉是昭王的舅舅,在昭王年少时,和姐姐宣太后共同主持国政。魏冉浮雕武王死后,魏冉和姐姐芈八子共同将昭王推上王位。为了秦国的地位,亲自率领众将厮杀于各诸侯国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攻取城池,扩大秦国范围。魏冉一生战功赫赫,精通军事战

  • 三国萧何简介:曹操和刘邦是怎么评价萧何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