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长是汉文帝的弟弟,因为汉文帝继位时兄弟大多都已经去世,所以淮南王刘长当时作为文帝唯一的弟弟,非常受到文帝的宠幸。刘长力气非常大,力能扛鼎。但是因为骄奢无度不尊法令,最后竟然要谋反。被文帝抓捕后,诸臣都纷纷要判刘长为死刑,但是文帝于心不忍,赦免了他,废除王号,后来刘长在被贬谪的路上绝食而死。按理说刘长身为诸侯王,又受到皇帝的偏爱,应该心存感激,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一、身世坎坷,恃宠而骄
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刘长自幼丧母,身世可怜。他的母亲是赵王张敖的妃嫔,张敖是汉高祖女儿鲁元公主的丈夫,但是汉高祖一向对张敖不太喜欢,态度十分不好,但是张敖一直对汉高祖毕恭毕敬,不敢怠慢。张敖在汉高祖经过赵国的时候,把刘长的母亲献给了汉高祖,于是刘长的母亲怀了身孕。当时赵国国相贯高和赵午是张敖父亲张耳的门客,见到汉高祖这样对待张敖,非常生气,心里想为张敖出口气,慢慢升起谋反的念头。张敖知道了贯高等人的这些心思之后,坚决不同意谋反,贯高他们说:“谋反这件事成功了归功于大王,失败了我们自己承担。”
刘邦很快就知道了贯高谋反的阴谋,下令抓捕赵国谋反之人,其中刘长的母亲也受到牵连,被抓进狱中。刘长的母亲对狱卒说她怀有汉高祖的孩子,狱卒将这件事告诉了汉高祖,但是汉高祖因为生赵王的气,没有理会。刘长的舅舅拜托辟阳侯审食其把这件事告诉吕后,但是吕后出于嫉妒,没有向皇帝求情,于是审食其不再相劝。刘长的母亲在生下刘长之后,就怨恨自杀。在刘长母亲死后,汉高祖才后悔莫及。
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谋反,被汉高祖剿灭,随后刘长便继位淮南王。汉高祖死后,吕后一直对汉高祖其他的儿子心有怨恨,接连杀害,但是刘长因为自幼丧母,所以被吕后抚养长大,得以避免吕后的迫害。
汉文帝继位之后,因为只有刘长一个兄弟,而且怜悯刘长自幼丧母,十分宠爱刘长,刘长的态度一天比一天傲慢。在与汉文帝打猎的时候,也管汉文帝叫“大哥”。如果这是在普通人家没什么好说的,但是汉文帝为一国之君,应讲究尊卑,刘长这样叫不合礼数。但是汉文帝却没有说什么,刘长便渐渐胆子大了起来。
因为刘长心里一直因为自己母亲的事情怨恨审食其,之前因为吕后的关系不敢发作,现在因为汉文帝的纵容,他去拜见审食其的时候用铁锤打死了他。打死审食其之后,刘长向汉文帝负荆请罪,汉文帝一看刘长已经知错,又开始怜悯刘长,赦免了刘长的罪过。因此,刘长越来越目中无人,朝中上下包括太后,都十分畏惧刘长。
二、起兵谋反,被捕自杀
刘长仗着有皇帝的偏爱越来越放肆,居然在封国不用朝廷的法令,开始自己创造律令,出入宫中一切按照天子的号令行事。这在当时一定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不用皇帝制定的法令,自己在封国另搞一套,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国家一样,对皇权是一种蔑视,有谋反的嫌疑。刘长还真就有了这样的心思。
孝文帝六年,刘长组织了七十人的队伍和四十辆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与闽越、匈奴联系。此事被朝廷发觉,汉文帝治罪谋反者,将刘长召入长安。大臣们三次向汉文帝上书要求处死刘长,但是汉文帝心中不忍,不想处死刘长,就赦免了他的死罪,废除了他的王位,允许他和妻儿前往蜀郡。
袁盎对汉文帝说:“皇上一向宠爱淮南王,这次却又对他折磨。淮南王的性格刚烈,如果在路上感染风寒患病而死,那么皇上落得杀弟的名声如何是好?”汉文帝说:“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就会让他回来的。”刘长在被押送的路上知道自己的错误,绝食身亡了。汉文帝知道后,伤心欲绝,将押送刘长的不给刘长开封进食的沿途各县官吏一律问斩。
孝文帝八年,汉文帝依旧怜悯刘长,将他的四个儿子都封为侯,过了四年,汉文帝封已故的淮南王刘长为厉王,刘长的谥号就为淮南厉王,并按照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三、刘长造反以及失败原因
第一个原因,汉文帝的纵容。汉文帝的纵容是使刘长谋反的重要原因。汉文帝对刘长有多纵容呢?从刘长叫汉文帝为“大哥”的时候汉文帝没有制止,就是刘长越来越过分的开端。对于刘长来说,汉文帝虽然是他的哥哥,但是更是皇帝,按理来说,刘长应该叫汉文帝为“陛下”。无论是皇上的母亲还是兄弟姐妹,都应该尊称天子为“皇上”,但是汉文帝对刘长的容忍,已经超过了君臣界线。
在刘长杀死审食其之后,本来是应该按律处罪,但是汉文帝因为怜悯,就赦免了他。因为汉文帝对刘长的纵容,其他人都非常害怕刘长。汉文帝对刘长的纵容不是一次了,刘长用自己的法令的时候,汉文帝也没有追究。这是因为汉文帝不知道吗?在诸侯国,丞相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丞相不会对皇帝隐瞒这样的违逆之事,所以说汉文帝是有可能知道这件事的,但是汉文帝却没有及时阻止。
在刘长谋反被捕后,汉文帝依旧没有打算处死,即使是在群臣几次的建议下,都还想把刘长接回。送往刘长去蜀郡的时候,还要求给刘长每天食肉五斤,饮酒二斗,还准许妻妾跟随,这样的待遇可不是反臣应该有的待遇。在刘长死后,汉武帝还杀掉了沿途没有给刘长开封进食的人。但是想想,刘长作为反臣,罪名之大,沿途官吏不敢懈怠,否则也会被杀掉。而且刘长有意绝食官吏们也无可奈何。汉文帝要杀死这些官吏,来彰显自己对刘长的愧疚之意,但是正是因为汉文帝没有限制的宠爱,还心疼刘长不给刘长请太傅,才让刘长有今天的下场。
第二个原因,就是刘长自己的原因。刘长得到汉文帝宠爱,不仅不心存感恩,而且不尊法度,废弃汉朝法令,连坐的车架都是和天子的一样,将自己当做皇帝,这本就是大不敬。而且刘长早有反叛之心,到处收罗各郡和诸侯国的人和逃犯,将这些人安置起来,还给他们田地,有的人竟然封爵至关内侯。这本不是这些人应给得到的,但是刘长为了收买人心,给了他们不应该得到的官位。
不仅如此,刘长与棘蒲侯之子柴奇谋反,派人联系匈奴和闽越,在朝廷抓人的时候,刘长拒不交出,还杀掉很多无辜的人为那些罪人顶罪。在汉文帝给刘长下达什么指令时,刘长也三番五次的不接受,不下令,多次违背皇命。刘长的这些所作所为,一方面对汉文帝不尊重,一方面又暗中商议谋反,所以刘长最后的结局也是罪有应得。
第三个原因,刘长心中怨恨汉文帝。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刘长心里不怨恨汉文帝,那么他就不会对汉文帝如此不敬。刘长的母亲之死罪魁祸首应该是汉高祖和吕雉,但是汉高祖为刘长的父亲,刘长当然不能做什么。吕雉为刘长的养母,但是吕雉蛇蝎心肠,又独揽大权,如果找吕雉报仇当然是不可能的。而汉文帝未动一兵一卒就当上了皇帝,刘长只能把心中的怨恨发泄在汉文帝的身上。
汉文帝对比刘长,十分幸运,母亲薄姬因为汉高祖不宠爱,逃过了杀身之祸,但是刘长的母亲却没有逃过去。而且汉文帝意外坐上了皇位,刘长心里也不免有些不平衡。所以即使汉文帝对刘长非常好,但是刘长心里已经不平衡,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到最后才起兵反叛。
刘长的造反当然是失败的。那么刘长准备了这么久,又和匈奴联系,为什么会失败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汉文帝与刘长的差距。汉文帝虽然心慈,但是天下在汉文帝的带领下也在休养生息,天下安定,刘长在此时发起叛乱就是不顺应时代的举措。天下没有什么动乱,刘长无理由的发起动乱,不得人心。而且汉文帝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刘长在这方面自然比不上汉文帝,更别说起兵造反了。
第二点,就是刘长的兵力不足。在汉景帝七国之乱的时候,七个国家联合在一起,一共十几万的兵力,但是还是被汉军三个月就平定。刘长却仅仅发动七十个人、四十辆车就要造反,这与汉朝的军队相比不禁太少,所以刘长的反叛是注定失败的。
总结
刘长作为诸侯王,漠视朝纲,自制法度,本应该杀,但是汉文帝怜悯,几次原谅。刘长的这一出闹剧汉文帝应该负相当大的责任。如果在一开始汉文帝能够及时提醒刘长,那么之后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正是因为汉文帝的纵容,刘长才一步一步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刘长无德却有宠,最后的结局在一开始就注定了。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