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鬼扯东汉(卅八)为何梁冀专权无人反抗,宦官专权却有党锢之祸?

鬼扯东汉(卅八)为何梁冀专权无人反抗,宦官专权却有党锢之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2665 更新时间:2024/1/15 17:31:03

众所周知,东汉灭亡是外戚、宦官和豪强轮流乱政所致。这些势力集团轮流的把持朝政,侵吞国家资源,挖掘国家根基,使得东汉数百年的基业为之崩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集团之间发生了各种政治斗争,争夺各自的既得利益,使得皇帝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其中党锢之祸成为这些政治斗争的典型,而因此已发的黄巾之乱直接拉开了灭亡东汉的序幕。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在党锢之祸前外戚专权数十年都没有发生如此大规模的政治斗争,可桓灵两帝时宦官专权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却发生两次党锢之祸,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

党锢之争是在桓灵两帝时期宦官专权引发的政治动荡,参与人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罕见的。当时勋贵、豪强和士大夫阶层对宦官专权不满,于是结成朋党与宦官集团展开政治斗争。宦官集团在皇帝的支持下,以"党人"罪名禁锢政治对手,残酷镇压了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这次政治斗争以士大夫集团的失败而告终,也动摇的东汉的国家根基,直接引发了黄巾之乱。后世的历史学者们都很同情失败的士大夫集团,痛恨桓灵两帝和宦官集团,也认为党锢之祸为东汉灭亡埋下了伏笔。

然而我认为这种评价是带有倾向性的,是不公正的看待这段历史。我认为发生党锢之祸根源还是豪强勋贵和皇权的斗争,这之中并没有谁是谁非的问题,而是老百姓口中的"狗咬狗,一嘴毛"。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只是双方的代理人,也是其中的既得利益获得者。士大夫结党展开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也不是为了国家利益和老百姓生活考量,而是为了能够继续独霸朝政和攫取国家利益。而皇帝与宦官集团也只是为了维护刚刚从外戚集团手里夺取的权力,这是一种基于既得利益的政治斗争,是典型的国家内耗。

从汉和帝时期窦宪专权开始,东汉就进入了外戚长期把持朝政的格局。虽然期间汉和帝和宦官郑众密谋除掉了窦氏外戚集团,但这种割据并没有变化。后来又出现了邓绥和邓骘,阎姬与阎显等外戚集团,直到梁冀专权时将这种政治格局发展道巅峰。梁冀专权二十余年,废立毒杀皇帝,捏造罪名处死名臣李固、杜乔等人,可谓是嚣张跋扈到了极点。可即便如此,梁冀的蛮横霸道并没有引起大规模的政治风波,反而朝中大臣多数投靠了梁氏。汉桓帝上位后,与宦官单超等五人密谋诛杀梁冀,灭了梁氏满门,这才消灭了梁氏外戚集团。

由于梁氏外戚集团是汉桓帝与宦官联合消灭的,于是宦官集团便取代了梁氏集团的地位,成为朝中的掌权者。可奇葩的是,宦官集团掌权不到十年便引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汉灵帝即位后不久又引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这两次党锢之祸的参与者几乎覆盖了整个东汉朝堂,上至三公九卿等大臣,下至众多太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还有很多豪强勋贵和民间的贤士表示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政治动荡,在两汉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后世的历史学者们认为,是宦官专权乱政破坏了国家的法度,贪婪的攫取财富,迫使朝中大臣和有识之士结盟反抗的结果。

事实真的是这样么?这个理由是站得住脚的,宦官专权后的确做了很多结党营私的事情,对国家的破坏极其严重,也聚敛了大量的财富,迫害了不少反对的朝中大臣。但是这些情况并不是特例,在窦氏、梁氏的专权中,这些都是常态。从对国家的破坏程度来讲,外戚专权远在宦官专权之上。尤其是梁冀专权的二十年,他的所作所为比宦官集团可恨百倍。这就让人疑惑了,既然梁冀等外戚专权的破坏力更大,攫取国家资源更多,为何没有引起大规模的政治风暴?难道梁冀的暴政都是众望所归?

真实的原因是外戚集团专权是豪强勋贵所支持的,而宦官专权是皇帝所支持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关系到政治利益的导向。外戚梁冀虽然专权霸占朝政,但梁氏所攫取的国家利益并不是独吞,而是会分给依附和支持他的豪强勋贵。于是梁氏与豪强勋贵之间形成了广大的利益网络,这个网络不但覆盖了朝廷,还延伸到了民间的各个郡县。因此梁氏乱政攫取的国家资源,同时也分配国家资源,使得豪强勋贵有利可图,自然会支持梁冀上位。只有李固、杜乔等少量勋贵大臣,出于节操等情怀,没有选择同流合污,所以被梁冀杀害。

而宦官集团则不同,他们的权力来源于皇权,并不是来源于豪强勋贵。因此他们乱政得到的利益归属于皇帝,本质上是收缴豪强勋贵在梁氏执政时期得到的既得利益。因为梁氏的利益网络遍布朝廷,所以宦官集团打击梁氏的利益关联者,追究在梁氏执政期间发生的各种罪行,使得朝廷之中获罪人数超乎想象,整个朝堂为之一空。为了从既得利益集团中夺回失去的权利,汉桓帝和汉灵帝支持宦官集团使用各种残暴的手段,使得朝中的政治斗争越发残酷。而外戚和勋贵豪族为了保住既得利益,便把祸水东引使政治斗争波及到民间,使得民怨沸腾。

党锢之祸本质上是皇帝利用宦官集团夺回失去的权利,而豪强和勋贵为了保住既得利益进行反抗的结果。外戚专权时,豪强、勋贵、和刘氏宗族为了利益与外戚勾结,同流合污。皇帝掌权后自然不能相信上述集团,只能把希望寄予身边的宦官们。而宦官都是寒门之后,与豪强门阀没有太大的利益关联。既保证了对皇帝的忠心,也确保夺取了皇权不会重新下移。由于缺少势力支持皇权,汉桓帝和汉灵帝迫不得已选择了宦官集团。而这两位皇帝掌权后,又利用宦官集团大肆打压清洗外戚、豪门、勋贵和刘氏宗族,使得局面不断陷入混乱之中。

因此我认为古代历史学者在评价党锢之乱时犯了两个最大得错误,一是搞双重标准,二是无下限的同情失败者。士大夫集团的组成里面都是外戚集团专权的受益者,他们在党锢之乱中被害,实际上是一报还一报。当外戚专权时他们得到了既得利益,自然会在外戚集团被消灭时受到反噬,这是很正常的道理。历史学者们只同情他们的遭遇,却忽视了他们支持外戚专权时对国家和人民的破坏力,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而这种本质上是既得利益集团内部争斗的政治风波,就是老百姓口中"狗咬狗",其中的失败者不值得任何同情。

标签: 梁冀宦官汉桓帝朝政

更多文章

  • 李固与梁冀的是是非非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李固,梁冀,窦宪,太守,宦官,太后

    李固的身世当然不能与开国功臣加外戚的梁冀相比,但也是司徒之子,且家学渊源。李固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儒学,其父李颌青出于蓝精通五经,善河洛,只不过由于人所不识,屈居基层小吏。汉和帝即位后,派出使者暗访各地风土民情,被眼尖的李颌认出,推说夜观天象所知,给两位未来的朝廷大员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一人做到汉中太

  • 曹操的爷爷:与外戚梁冀勾结,残害忠良,拥立昏君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曹操,梁冀,宦官,李固,曹腾

    众所周知,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的宦官,所谓宦官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太监”。根据史书的记载,人们似乎觉得曹腾还不坏,“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甚至别人弹劾他,曹腾都不以为意,甚至还称赞那个弹劾自己的人。可是细读史书,你就会发现曹腾与外戚相互勾结,是改变东汉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一、推选皇帝出现问题1

  • 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干政的疯狂买单

    历史解密编辑:手绘的头像标签:梁冀,皇帝,干政,外戚,司马炎

    西晋时期的梁冀是一位嚣张跋扈的将军,他在朝中插手政治,甚至干预皇帝的决策。作为一名军人,梁冀最终却在外戚干政的漩涡中狂热般买单,遭受严重的处罚和谴责。梁冀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文武,早年进入西晋朝廷,担任宫中侍卫。但是,他的野心很快便显露出来。梁冀通过与宫中有权势的人交际,迅速获得了晋武帝的信任。他利用

  • 刘志翦灭梁冀一族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梁冀,刘志,宦官,邓禹,霍光,汉桓帝

    刘志翦灭梁冀一族本来,汉桓帝刘志是抱定“好自为之”的打算的,为此,他也花了不少血本。桓帝对梁冀礼遇之优,超过了萧何;封地之广,超过了邓禹;赏赐之厚,超过了霍光。官员被任命,都必去拜见梁冀,而无需朝见桓帝,反而,汉桓帝日常的起居,必须时报与梁冀。至于梁冀的种种不法暴行,汉桓帝更是不闻不问。宛县令吴树,

  • “跋扈将军”梁冀六宗罪,外戚政治下的扭曲典型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梁冀,汉桓帝,李固,梁女莹,梁商,外戚

    外戚是东汉帝国最牛气的一个群体,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的一个阶层,他们大多是当年的开国功臣之后。东汉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之后,每一位皇帝即位时都未成年,皇太后依托娘家势力代行皇权。这种格局周而复始,直到东汉帝国灭亡。梁冀是东汉开国功臣武威太守梁统的玄孙,汉顺帝皇后梁妠的哥哥。专横跋扈,几乎是东汉外戚

  • 梁冀到底有多混,竟然被皇帝当众称作“跋扈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梁冀,皇帝,汉桓帝,李固,梁女莹

    外戚是东汉帝国最牛气的一个群体,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的一个阶层,他们大多是当年的开国功臣之后。东汉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之后,每一位皇帝即位时都未成年,皇太后依托娘家势力代行皇权。这种格局周而复始,直到东汉帝国灭亡。梁冀是东汉开国功臣武威太守梁统的玄孙,汉顺帝皇后梁妠的哥哥。专横跋扈,几乎是东汉外戚

  • 任见:权臣梁冀的威势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梁冀,宦官,汉桓帝,李固,梁太后,刘志

    任见:权臣梁冀的威势有多大?任见:权臣梁冀的威势有多大?第一章 傀儡有权就变态02梁冀淘汰了汉质帝刘缵,东汉王朝的皇帝宝座再次空了下来。梁冀又跑进内禁,跟妹妹梁太后商议立谁家的儿子做皇帝。梁太后有个妹妹,叫梁莹,十三岁了,梁太后正在张罗着把梁莹嫁给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这时候,刘志已经从封国赶到了洛阳

  • 人称“跋扈将军”,执掌朝政二十余载,梁冀堪称东汉第一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梁冀,朝政,宦官,汉桓帝,李固,梁商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现象极为严重,而在这些外戚之中,权柄最重且最为飞扬跋扈的,便要当属梁冀了。梁冀本就出身外戚世家,后因姐妹在汉顺帝时期入宫,开始步入仕途,历经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三朝,在汉桓帝初期权力达到巅峰,前后执掌朝政达二十余年。梁冀出身外戚世家,凭外戚身份入朝为官梁冀出身外戚世家,其

  • 梁冀伏诛之后的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星辰标签:梁冀,刘志,宦官,李固,诏书

    梁冀的父亲梁商临终遗言:气绝之后,载至冢舍,即时殡敛。敛以时服,皆以故衣,无更裁制。殡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如存,无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违我言也。儿子们想按照老人遗言处置,只是朝廷不听,皇帝亲临治丧,赐以东园朱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钱二百万,布三千匹。皇后钱五百万,布万匹。及葬

  • 传·张骞李广利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张骞,匈奴,乌孙,李广利,大月氏

    传·张骞李广利传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