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闲聊强汉(廿二)从刘邦斩白蛇到靳歙斩巨蛇,说明蛇代表古代皇权

闲聊强汉(廿二)从刘邦斩白蛇到靳歙斩巨蛇,说明蛇代表古代皇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小武哥 访问量:4896 更新时间:2024/1/15 17:23:22

中国人有龙的传人的说法,很多朝代将龙作为民族的图腾,作为皇权最高的代表。然而从史料上看,这是在中古和近古时期逐渐形成的龙的文化,而在更早时候皇权的代表并非为龙,而是蛇。

在秦汉之交的数十年时间内,正是处于中国古代史的变革期,中华文明从远古逐渐走向了中古时代。传说中刘邦斩白蛇起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代,它也带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以至于后人在创作刘邦和西汉故事的时候都沿用了这些特征,在故事中以蛇作为皇权的象征,而并非后来的龙。

刘邦斩白蛇的事情发生在他率兵攻打沛县之前,一般认为是在他还在芒砀山流亡期间。当时刘邦作为泗水亭长押送役夫去骊山修陵墓,路过芒砀山的时候役夫大量逃亡。按照秦朝律法规定,遇到这种情况会严重处罚押送的人。于是刘邦干脆放走剩下的役夫,带着仍旧跟随他的人流亡于芒砀山中。有一次刘邦趁着夜色过沼泽时,遇到巨大的白蛇堵路,他的随从都不敢上前。当时刘邦正是酒后带着醉意,仗剑上前斩杀白蛇,为后面的人打开了通路。杀蛇之后刘邦又走了一段路,后来酒兴上头便醉了过去。

醒来后随从告诉刘邦,说他们在斩蛇的地方遇到一个哭泣的老妇。老妇告诉他们她的儿子也是白帝的儿子,变化成蛇挡住去路,现在被赤帝之子所杀。然后刘邦便自称为赤帝子,打起了大旗,开始了招兵买马为起义做准备。很多流亡乡间的贫民加入其中,成为后来起义的重要力量。

这段故事显然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套路如出一辙,是当时煽动农民加入起义军的常用办法。陈胜吴广起义时就让人在鱼腹内藏布条,在布条上留下"大楚兴,陈胜王"的预言,以此来吸引农民加入。这种套路从根本上还是君权神授的思想对民间的影响,刘邦这样的起义军领袖借机成就大业。

在先秦时代的神话观念中,主宰天庭的并非昊天上帝,而是青黄赤白黑五帝。五帝以轮流的方式管理天下,派往人间的便是五帝之子。刘邦斩白蛇的故事既证明秦朝皇帝为白帝之子,也与秦始皇梦中两小儿夺日的故事相呼应,将刘邦包装成为天命的皇帝身份,以扩大刘邦对民间百姓的号召力。

在秦始皇梦中两小儿夺日的故事中,便是一赤衣小儿和青衣小儿夺日。赤衣小儿先输后赢,杀死了青衣小儿,夺取了太阳。这段故事也成为传说中刘邦战胜项羽的预兆,赤衣小儿变为赤帝子刘邦,青衣小儿变为青帝子项羽。这又是从楚汉之争的角度为刘邦作神话,以证明君权神授。

在古人看来,王朝的更迭都是天命的结果,每一个王朝都有着天庭诸神的背景。秦国王室是颛顼帝孙女女修的后代,父系祖先出自于白帝少昊一脉。后来秦襄公被周天子册封在西陲,自认为是得到祖先少昊的庇佑,于是开始祭祀白帝。后来秦文公把这项祭祀活动变成秦国的惯例,在战国末年五德始终说的触动下,秦朝便有了金德立国的说法。少昊作为西方之神,主杀伐征戍,是金德之神,因此秦人也自称白帝之后。刘邦斩白蛇被说成赤帝子斩白帝子,实际上对应的是刘邦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国由此灭亡的事情。

这种故事经过包装和宣传,既有神话,又有事实,逐渐的增加了刘邦在民众中的号召力,形成了天命所归的概念。同样秦始皇梦中两小儿打架的故事也是雷同,只是其目标从秦王室变成了西楚霸王项羽。这样的故事在刘邦的传奇中还有很多,甚至很多故事的主角都不是刘邦

比如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中,从陈仓古代出兵的汉军也遇到了大青蛇阻路。刘邦麾下猛将靳歙自告奋勇上前斩杀巨蛇,为汉军出山攻打关中咸阳开辟了通路。这个故事中被靳歙斩杀的巨蛇为青蛇,蛇形巨大,横跨山崖,众将皆以为不可思议。

韩信认为此巨蛇不可与驻守上古昆仑山下的巨蛇相比,但必然有其联系。在中国古代的神话重,上古的昆仑山是天地在人间的别墅。这个故事的设计完全是为了给楚汉之争做预兆,预示了汉军必胜的天命。而故事中的巨形青色影射西楚霸王项羽,而上古昆仑山则是影射皇帝的权位。

刘邦没有在上述的故事中出现,整个故事却与刘邦的神话身份息息相关,还与秦始皇的两小儿夺日梦呼应,又从第三者角度阐述了君权神授对刘邦的支持。整个故事围绕刘邦展开的同时,又一次以蛇的身份指代了皇权的地位,可见蛇在先民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地位也是后来将图腾从蛇演变为龙的开端,因此现代也有人把蛇称为"小龙"。

更多文章

  • 鬼扯东汉(卅八)为何梁冀专权无人反抗,宦官专权却有党锢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梁冀,宦官,汉桓帝,朝政

    众所周知,东汉灭亡是外戚、宦官和豪强轮流乱政所致。这些势力集团轮流的把持朝政,侵吞国家资源,挖掘国家根基,使得东汉数百年的基业为之崩塌。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集团之间发生了各种政治斗争,争夺各自的既得利益,使得皇帝成为他们手中的傀儡。其中党锢之祸成为这些政治斗争的典型,而因此已发的黄巾之乱直接拉开了灭亡

  • 李固与梁冀的是是非非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李固,梁冀,窦宪,太守,宦官,太后

    李固的身世当然不能与开国功臣加外戚的梁冀相比,但也是司徒之子,且家学渊源。李固的祖父和父亲都精通儒学,其父李颌青出于蓝精通五经,善河洛,只不过由于人所不识,屈居基层小吏。汉和帝即位后,派出使者暗访各地风土民情,被眼尖的李颌认出,推说夜观天象所知,给两位未来的朝廷大员留下很深的印象。其中一人做到汉中太

  • 曹操的爷爷:与外戚梁冀勾结,残害忠良,拥立昏君即位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曹操,梁冀,宦官,李固,曹腾

    众所周知,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的宦官,所谓宦官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太监”。根据史书的记载,人们似乎觉得曹腾还不坏,“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甚至别人弹劾他,曹腾都不以为意,甚至还称赞那个弹劾自己的人。可是细读史书,你就会发现曹腾与外戚相互勾结,是改变东汉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一、推选皇帝出现问题1

  • 跋扈将军梁冀, 外戚干政的疯狂买单

    历史解密编辑:手绘的头像标签:梁冀,皇帝,干政,外戚,司马炎

    西晋时期的梁冀是一位嚣张跋扈的将军,他在朝中插手政治,甚至干预皇帝的决策。作为一名军人,梁冀最终却在外戚干政的漩涡中狂热般买单,遭受严重的处罚和谴责。梁冀自幼聪明好学,精通文武,早年进入西晋朝廷,担任宫中侍卫。但是,他的野心很快便显露出来。梁冀通过与宫中有权势的人交际,迅速获得了晋武帝的信任。他利用

  • 刘志翦灭梁冀一族

    历史解密编辑:志英好心情标签:梁冀,刘志,宦官,邓禹,霍光,汉桓帝

    刘志翦灭梁冀一族本来,汉桓帝刘志是抱定“好自为之”的打算的,为此,他也花了不少血本。桓帝对梁冀礼遇之优,超过了萧何;封地之广,超过了邓禹;赏赐之厚,超过了霍光。官员被任命,都必去拜见梁冀,而无需朝见桓帝,反而,汉桓帝日常的起居,必须时报与梁冀。至于梁冀的种种不法暴行,汉桓帝更是不闻不问。宛县令吴树,

  • “跋扈将军”梁冀六宗罪,外戚政治下的扭曲典型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梁冀,汉桓帝,李固,梁女莹,梁商,外戚

    外戚是东汉帝国最牛气的一个群体,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的一个阶层,他们大多是当年的开国功臣之后。东汉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之后,每一位皇帝即位时都未成年,皇太后依托娘家势力代行皇权。这种格局周而复始,直到东汉帝国灭亡。梁冀是东汉开国功臣武威太守梁统的玄孙,汉顺帝皇后梁妠的哥哥。专横跋扈,几乎是东汉外戚

  • 梁冀到底有多混,竟然被皇帝当众称作“跋扈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梁冀,皇帝,汉桓帝,李固,梁女莹

    外戚是东汉帝国最牛气的一个群体,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霸道的一个阶层,他们大多是当年的开国功臣之后。东汉从第三任皇帝汉章帝之后,每一位皇帝即位时都未成年,皇太后依托娘家势力代行皇权。这种格局周而复始,直到东汉帝国灭亡。梁冀是东汉开国功臣武威太守梁统的玄孙,汉顺帝皇后梁妠的哥哥。专横跋扈,几乎是东汉外戚

  • 任见:权臣梁冀的威势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梁冀,宦官,汉桓帝,李固,梁太后,刘志

    任见:权臣梁冀的威势有多大?任见:权臣梁冀的威势有多大?第一章 傀儡有权就变态02梁冀淘汰了汉质帝刘缵,东汉王朝的皇帝宝座再次空了下来。梁冀又跑进内禁,跟妹妹梁太后商议立谁家的儿子做皇帝。梁太后有个妹妹,叫梁莹,十三岁了,梁太后正在张罗着把梁莹嫁给十五岁的蠡吾侯刘志。这时候,刘志已经从封国赶到了洛阳

  • 人称“跋扈将军”,执掌朝政二十余载,梁冀堪称东汉第一外戚

    历史解密编辑:香茗史馆标签:梁冀,朝政,宦官,汉桓帝,李固,梁商

    众所周知,东汉时期外戚干政现象极为严重,而在这些外戚之中,权柄最重且最为飞扬跋扈的,便要当属梁冀了。梁冀本就出身外戚世家,后因姐妹在汉顺帝时期入宫,开始步入仕途,历经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三朝,在汉桓帝初期权力达到巅峰,前后执掌朝政达二十余年。梁冀出身外戚世家,凭外戚身份入朝为官梁冀出身外戚世家,其

  • 梁冀伏诛之后的朝廷

    历史解密编辑:荒野星辰标签:梁冀,刘志,宦官,李固,诏书

    梁冀的父亲梁商临终遗言:气绝之后,载至冢舍,即时殡敛。敛以时服,皆以故衣,无更裁制。殡已开冢,冢开即葬。祭食如存,无用三牲。孝子善述父志,不宜违我言也。儿子们想按照老人遗言处置,只是朝廷不听,皇帝亲临治丧,赐以东园朱寿器、银镂、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钱二百万,布三千匹。皇后钱五百万,布万匹。及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