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利兵败,汉帝国陷于绝境,匈奴为何不反击,还弄得无以生存?

李广利兵败,汉帝国陷于绝境,匈奴为何不反击,还弄得无以生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酒苼清栀 访问量:2385 更新时间:2023/12/30 16:42:08

从元光二年的马邑之谋,到征和三年的李广利三击匈奴,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持续了四十三年。在最后一战中,李广利兵败,七万汉军非死即降,汉武帝治下的西汉政权,由此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差点亡国。

征和三年,匈奴入侵五原郡,大肆劫掠边民。汉武帝令李广利率七万大军出五原,商丘成率三万人出西河,马通率四万人出酒泉,三路大军并进,深入漠北追击匈奴。

这是既十九年前的漠北大战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汉匈战争。与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双星闪耀,匈奴人惨败不同,这次战争汉军损失惨重。

三路大军,商丘成取得小胜而归。马通寻找不到战机,免费旅游一趟打道回府,顺道拿车师国出了口气。李广利则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般的经历。

一开始,李广利旗开得胜,击溃二千人的小股匈奴兵,匈奴人一路退却,不敢接战。按常理,这仗该结束了,双方是明牌,匈奴人北逃,汉军不具备大纵深追击能力,小胜即止虽有遗憾,也是迫不得已。可就在此时,一个意外消息,搅乱了战局。

原来,随着巫蛊之祸案件的审查,丞相刘屈氂落马了,他的妻子被内史郭襄举报,行巫蛊诅咒汉武帝。刘屈氂因此被逮捕,全家被处死,李广利的家人也受到牵连,被逮捕入狱。

刘屈氂谋反罪,为何会牵扯到李广利?原来李广利的女儿,嫁给了刘屈氂的儿子,两人是儿女亲家。不光如此,刘屈氂和李广利之间,还有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李广利有个妹妹,就是汉武帝的宠妾李夫人,就是那位临死前头捂被子,不让汉武帝见最后一面的聪明女子。李夫人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儿子,叫刘髆,封昌邑王(其子刘贺就是后来当了27天皇帝的废帝)。

巫蛊之祸发生后,太子刘据自杀,储位空悬,李广利的心动了。汉武帝六子,两死一幼,有资格争储位的只有三人,皇三子燕王刘旦,皇四子广陵王刘胥,皇五子昌邑王刘髆。刘胥声名狼藉,刘旦不受汉武帝喜爱,刘髆有机会!

于是李广利与亲家刘屈氂结下同盟,共同拥立自己的外甥刘髆为太子。以二人当时的地位,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大将军,军政一把手联合,除了刘髆,未来谁也坐不稳龙椅。

可惜刘屈氂受累于夫人的巫蛊之祸,全家被杀,还暴露了他与李广利之间的阴谋!

汉武帝震怒之下,逮捕了李广利全家。大臣们很担心:李广利领兵在外,这么做会不会逼他反叛?汉武帝太过自信,全然不顾劝阻,静等李广利归案。

李广利得知这条晴天霹雳的消息,被迫想法自救。一条路就是投降匈奴,其结局就是全家被杀;第二条路就是战胜匈奴,以军功赎罪。

李广利选择了第二条路。这是一条不归路,本来继续追击匈奴就很危险,心态失衡之下的李广利,全然不顾七万大军的生死存亡,只为能跟匈奴人交战。就这样,大军又纵深追击一千多里,在燕然山落入了匈奴单于布下的口袋。

汉军在匈奴人的冲击下,损失惨重。李广利偷鸡不成蚀把米,要是回到朝廷,肯定二罪归一,无路可走他,率领全军,投降了匈奴。

别以为七万大军,对汉帝国来说是九牛一毛,要知道汉武帝已经面临着政权崩溃的危机!汉匈战争,虽然强大的匈奴,在汉军的持续打击下,丧失了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但是汉廷的损失更严重。

首先,汉军打仗,补给很麻烦,通常一个士兵需要六七位补给人员的供应。汉军在草原上与飘忽不定的匈奴人作战,注定是一件很艰苦的事,即便最辉煌的一战漠北大战,汉军光马匹就损失了十几万匹。

漠北大战后,西汉帝国国力空虚,十几年都没法组织起有效反击,已经是强弩之末。李广利这次不光折进去汉军的主力军,大量的战略物资也随之打了水漂。

其次,由于战争的巨大消耗,汉武帝在花光文景之治的积蓄后,又不断压榨商人、富豪,乃至波及到最脆弱的农民。汉武帝末年,无以生计的流民暴增,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即便最混乱的西汉末年,民间暴动都没有汉武帝一朝多。

最后,中央权力核心层矛盾重重,巫蛊之祸其实就是这种矛盾的激发,它自征和元年开始发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驾崩都没有结束。

总之,李广利的失败,等于输光了汉武帝的内裤,他再也无力对匈奴用兵了!

既然如此,匈奴人为何不发动反击?怎么就眼睁睁看着大汉,在大乱之后又回到大治,进而由汉宣帝完成了对匈奴的致命打击?匈奴人怎么就活得,连没落的西汉都不如?

  • 匈奴人在汉武帝的持续打击下,损失更致命

汉匈战争,汉人一直是用自己的短处,与匈奴人的长处硬碰硬,不过,汉人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地大物博,国富民强。所以,大汉是瘦死的骆驼,匈奴即便是肥马,也永远比不上大汉。

匈奴人在最鼎盛时期,人口约150—200万人,到南北匈奴分裂时,南匈奴仅剩四五万人,北匈奴约二十万人。以此推算,汉武帝末年,整个匈奴人口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也就是说,汉匈战争让匈奴丧失了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

所以,汉匈战争是两败俱伤,大汉帝国被打得满目疮痍,匈奴则是奄奄一息。匈奴人再大的野心,也无力发起对汉帝国的致命反击。

问题是,既然如此,匈奴人为何还要不断骚扰入侵汉地,自取灭亡呢?因为匈奴人不入侵劫掠汉人,他们同样无法生存,也就是说,劫掠就是其生活方式,是对匈奴游牧经济的补充。

  • 匈奴人的游牧经济模式,决定了其修复功能低下

游牧经济是一种很原始的生存模式,原始氏族社会的人类,就是这种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最大问题就在于,他们的生存资源单一,只能靠畜牧业为生。

匈奴人草原牧马,遇上自然条件好的年份,水草丰美,羊肥牛壮,吃穿不愁。一旦遇上天灾,甚至到冬天,水草枯黄,大批的牲畜死亡,匈奴人就失去了食物来源。所以,天灾伴随的就是匈奴人口的大量减少。

这还没算上,盐、铁、茶、布匹、陶瓷等生活日用品的缺失。所以,游牧经济的天然缺陷,注定他们必须依赖于农耕文明,对他们的输血。

问题是,农耕文明对游牧文明却没有对等的需求,没有牛羊,我们有猪、鸡,没有皮毛我们有丝绸,盐铁我们能自给自足。这就导致贸易的不平衡,匈奴人即便卖光了牛羊,也换不回足够的生活必需品。

那怎么办?抢呗!这就是匈奴人哪怕被打得灭亡了,也始终要不断劫掠汉地的原因。

在正常的年份,匈奴人的经济模式都先天不足,何况在遭受重大打击之后!汉匈战争,让匈奴人人口暴减到几乎灭种的程度,其经济水平从来都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用什么来弥补战争的创伤?

所以,汉人一旦休养生息,就迅速发挥系统修复功能,实现再造血,匈奴人不行。

  • 生死存亡关头,匈奴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

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彻底反思对匈政策,决定停止用兵,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而匈奴人的经济模式,决定了他们在泥淖中不断挣扎。

生存危机最终引发政治危机,匈奴内部最终爆发了严重的内讧,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匈奴出现五单于并列,相互攻伐的混乱局面。

这时候别说反攻大汉,只要汉廷稍稍出手,哪怕坐山观虎斗,匈奴恐怕就自生自灭了。关键时刻,匈奴人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呼韩邪单于。他力主与大汉和平,并依靠西汉政府的帮助,统一了草原。

从那以后,匈奴人提起大汉就一脸虔诚,说若不是大汉,匈奴早就灭亡了,是他们帮我们生存下来。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热爱和平,渴望与周边民族和平共处,不乘人之危,常常扶危济困。正是我们的天德,让我们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又因为强大,我们表现出无以伦比的自信和博爱。

所以,我们坚信,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战胜困难重新屹立。过去汉匈战争证明了这一点,今天也一样,别看某些国家叫嚣!

标签: 李广利匈奴匈奴人刘彻刘旦

更多文章

  • 穷兵汉武(二一)李广利出兵西域并非为大宛马,而是瓦解匈奴盟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匈奴,张骞,刘彻,汉朝,李广利,霍去病,大宛马,穷兵汉武,汉高祖刘邦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中华文明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且建立了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典范。在这些交往的过程中,除了商贸和文化传播以外,战争永远是其中的主角。在汉武帝刘彻执政的中晚期,便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兵西域,攻打西域强国大宛,并西域纳入了西汉朝廷的统治范围内。这一战的故事在

  • 李广利出征大宛,花费万亿钱只获得30匹马,因为贪污饿死10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李广利,大军,匈奴,汉军,刘彻,大宛,汉朝

    史书常会把一些事情变得美好,也许,这是史家为了让人们忘记伤痛更好地在大地上生息繁衍。而这背后掩埋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无耐,在人们累了的时候看看,总会觉得自己不过是小小的尘埃。在甘肃省敦煌有一座著名的遗址——悬泉置遗址,该遗址自1987被发现以来,共出土15000余枚汉简和17650件各类实物,2014年

  • 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情格格呀标签:李陵,李广利,匈奴,匈奴人,刘彻,李广

    一、李陵为何投降匈奴倘若说李广的人生是一幕悲剧的话,那么他的孙子李陵却是一幕“惨剧”。公元前99年李陵35岁,正值人生最鼎盛之时,这一年李陵的人生被撕裂了。由于汉武帝要讨伐匈奴右贤王,便派李广利为帅,李陵则负责辎重,等于搞了后勤了。但李陵却主动请求,率一彪人马攻击匈奴。汉武帝最初没有同意,理由虽没说

  • 西汉李广利归降匈奴后,匈奴发生了一件怪事,至今让人百思不解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广利,匈奴,刘彻,卫太子,霍去病,李广

    汉武帝时,自卫青、霍去病后,西汉又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将军,他的名字叫李广利。李广利的身份很不一般,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汉武帝有多宠爱李夫人?李夫人芳魂陨落之后,汉武帝还念念不忘,到处寻找方士,希望他们能上穷碧落下黄泉,最终见李夫人一面。《汉书?外戚传》当中说,有方士齐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

  • 投降匈奴却被杀的李广利,临死前诅咒匈奴,吓得匈奴为其立祠祭祀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李广利,匈奴,刘彻,匈奴人,霍去病

    在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在汉匈战争当中不光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足以彪炳史册的名将,还包括李广利这种勉强算是名将的人物。不过李广利在与匈奴的战争中的表现并不算特别好,最后还投降匈奴,但也没有免于被杀死的命运。有意思的是李广利在被匈奴人杀死之前放出诅咒,竟然有一些''灵验''的端倪,吓

  • 西汉李广利征漠北,投降匈奴被杀后,匈奴发生一件怪事,至今无解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李广利,匈奴,刘彻,霍去病,李广

    汉武帝前期,汉朝对战匈奴作战一直处于上风,卫青、霍去病将匈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而老将李广此时虽已年老,但“飞将军”对匈奴仍有着很高的威慑力。到了武帝后期,李广自尽,霍去病英年早逝,随后卫青也病逝,偌大的汉朝竟然到了无将可用的程度。汉武帝急于用兵,只好提拔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李广利并不是人们所说那

  • 李陵和李广利都投降匈奴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陵,李广利,匈奴,匈奴人,刘彻,李广,汉朝

    对李陵和李广利同是汉朝名将,投降匈奴后为何一个当驸马一个成祭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二李投降匈奴后其实都当了驸马,只是结局却截然不同,李陵不光安享天年,还在草原上开枝散叶,而李广利则成了祭祀台上的猪头肉。李陵是李广的孙子,飞将军虽然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李氏家族绝对是西汉帝国

  • 李广利并非绝对无能之人,达不到名将的能力但也强于普通人

    历史解密编辑:清临讲故事标签:李广利,匈奴,卫青,刘彻,大军,汉朝

    汉武帝年轻的时候,扶持了小舅子卫青,打得匈奴人载歌载舞。尝到甜头以后,到了晚年,汉武帝再次将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扶持成为汉朝的将领。汉武帝希望李广利能够像卫青一样,帮助自己对付匈奴。可是当时汉朝已经被打得穷困潦倒了,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卫青,因此李广利并没有成为第二个卫青,反倒是投降了匈奴。那么李广

  • 李广利被匈奴单于处死,临死前李广利诅咒:“我死后匈奴必灭!”

    历史解密编辑:七彩铅笔标签:李广利,匈奴,刘彻,霍去病,卫青,匈奴人

    公元前89年,李广利被匈奴单于处死,临死前李广利诅咒:“我死后匈奴必灭!”消息传回汉朝,汉武帝叹息道:“朕举全国之力,以为可以培养出一个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猛将,怎么出了这个懦夫!”汉武帝心中满是无奈,和对自己用心栽培将领如此表现的失望。毕竟,曾经在汉武帝心中李广利就是继“一战成名”的卫青,是“封狼

  • 当代青年画家李广利再次成为拍卖会最亮眼的画家

    历史解密编辑:晟艺轩标签:书画,画家,汉朝,李广利,拍卖会,收藏家,松鹤延年

    2022年秋季拍卖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大拍卖公司的书画专场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在2022年秋拍中,备受关注的画家李广利所创作的国画《鱼乐知春》,《松鹤延年》,《秋》等作品经过多轮竞价惊鸿高价成交,再次引起业内关注。拍品名称:李广利 鱼乐知春尺寸:68x136cm成交价:1,840,000拍品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