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145字
阅读时间:8分钟
内容简介
近年来,美国社会及中美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中国的外部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同时,中国与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其政经交往对两国及世界也具有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加强对中美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于2021年初设立中美政经论坛,搭建跨学科的学术与智库平台,定期组织团队深入探讨一些关于美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问题及其对中国、世界的影响,并公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一年来论坛分别聚焦“回顾与回归:美国拜登政府百日执政评估”“大历史视野下的‘拜登经济学’与中国”“中美博弈背景下的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疫情时代的美国社会变迁及其国际影响”“中美博弈下美国对华舆论的演变”“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内外政策评析”几个主题,形成了6篇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为客观、理性而深入地了解美国政经变化、中美政经交往,助力学界对美国及中美政经关系的学术研究与讨论,提供了助益。
第一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与安全、对外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四个方面对拜登政府百日执政进行全方位评估。总体而言,拜登政府执政百日取得一定成效,其承诺也在逐步兑现,但规模巨大的投资计划背后是财政赤字、大规模通胀,以及美元地位的动摇。未来财政如何更加有效地分配且平衡好国内利益博弈,将是拜登百日新政效果能否持续的前提。此外,美国尚未出台系统的对华经济政策方案,未来的中美关系还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
第二部分强调从大历史的视野认识、分析“拜登经济学”的政策目标、政策根源、政策工具、政策效果,厘清该经济思潮的大趋势,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影响。拉长历史视野来看,“拜登经济学”意味着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里根经济学”所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背离,以及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伟大社会”纲领的回归。其政策目标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以劳工为中心”,二是“以中国为中心”。总体而言,美国在其国内扩大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我国发展,但其在限制技术交流与扩散、限制国际贸易与投资等方面的恶性竞争措施,将对我国构成挑战。
第三部分认为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正在深刻影响各国经济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实现。尤其是中美双方的立场、诉求与行动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方话语权提升,美方对华态度依然强硬、新内阁更加重视多边。面对更趋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我国要增强紧迫感,要积极参与其中,以自身发展去适应规则变化,以自身发展去引领规则重构。
第四部分主要聚焦疫情背景下美国社会的一些特征与变化,从民意与社会动态、种族、劳资与阶级、民生与经济生活以及相关政治与政策等方面对美国社会自疫情暴发以来的变化进行分析。这些变化对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是相互作用且互为因果的,强调当前在全球格局下人类应共同克服疫情,重建个人、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五部分详细分析了美国对华态度的基本特征、美国对华舆论负面态度的加剧以及美国对华舆论恶化的诱发因素。美国对华舆论的演变主要有憎、爱、怕三个基调,这主要基于美国对华战略的转向与重新定位,美国媒体配合政府对华战略、对华污名化传播策略成常态,以及中国的崛起与对外有所作为所引发的欧美社会的“危机感”。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扩大改革开放,以国家发展为首要任务;在国际传播中,中国应增强自信,强化议程设置能力,强化在舆论话语体系中的主导权,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的中国”。
第六部分围绕美国拜登政府上台执政一年以来的危机与挑战展开讨论。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的挑战下,其在美国国内正处于较为被动的执政状态,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对外政策上,美国将延续“大国竞争”框架,并在未来进一步推动对华强硬政策,聚焦所谓“印太”地区。为留下尽可能多的执政遗产,并实现美国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拜登政府也将基于“消极合作”在经贸、科技、地缘安全等领域对华采取不同的政策选择,中美两国的互动或将加速形成新模式。
作者信息
刘元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经济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人才。兼任教育部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经济学总会会长,全国第十四届规划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经济50人论坛成员,CF40特聘成员。
刘青,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审计署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财政厅对外财经高端智库专家委员、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SCI)编委等。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管理世界》、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内外顶级期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3项、部委及地方政府项目数十项,媒体采访见于人民日报、新华社、新闻联播等。曾3次获国内国际贸易领域最高奖项“安子介论文奖”,曾获国际商务领域最权威学术组织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IB) 2015年最佳论文奖及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近三年18项政策研究成果获中央领导人、正部级批示或中央部门采用;承担多项国家领导人交办紧急研究任务;数十次参加中央部门内部座谈会或内部干部教育培训。学科建设与决策咨询贡献多次获优秀科研成果奖、学科建设先进个人、智库建设先进个人、CTTI年度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研究领域:世界经济,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与并购,企业创新,中国经济发展。
目录
回顾与回归:美国拜登政府百日执政评估 /1
拜登政府所面对的执政局面 /4
拜登百日执政的政治表现 /7
拜登百日执政的经济表现 /13
拜登百日执政的外交与安全议程 /22
百日执政的对外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议程 /29
结 语 /40
大历史视野下的 “拜登经济学”与中国 /43
大历史视野下的 “拜登经济学” /47
“拜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策目标、政策根源、政策工具、政策
效果 /50
对中国的影响 /66
中美博弈背景下的国际经贸规则重构 /75
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新动向 /79
中美双方的立场、诉求与行动 /94
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120
疫情时代的美国社会变迁及其国际影响 /125
疫情背景下的民意与社会动态 /128
疫情背景下的种族与排外问题 /137
疫情背景下的劳资与阶级问题初探 /144
疫情背景下的民生与经济问题浅谈 /154
政治版图与选举展望 /162
当前若干政策及其政治与选举影响 /163
可能的国际影响 /168
结 语 /171
中美博弈下美国对华舆论的演变 /173
美国对华舆论的演变 /177
美国对华舆论恶化的诱发因素 /192
美国对华舆论演变的判断 /201
前景展望与应对建议 /209
拜登政府执政首年内外政策评析 /219
国内赋权不足,兑现承诺难度大 /222
“大国竞争”加速,实施途径调整 /225
设置 “护栏”,落实对华竞争 /230
抓住机会窗口,铸定更多遗产 /236
刘元春谈中国复苏新阶段:应高度重视政策实施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