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年间,刘邦征调梁王彭越部队,共同征伐叛乱的陈豨。彭越称病不去,刘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刘邦命人将彭越逮捕,以谋反罪论处。刘邦顾念旧情,没有斩杀彭越,只是将其贬为平民放逐。
彭越被放逐路上,巧遇吕后。彭越这个“二憨”,不赶紧麻溜儿离开,反而开始对吕后哭诉,声明自己清白无辜。
吕后假意安慰,并承诺为之说情,把彭越带回洛阳。到达洛阳后,吕后直接建议刘邦杀掉彭越,以绝后患。刘邦三思后,听从。可怜的彭越,及其三族被屠。
彭越的首级,被挂在城头示众。刘邦下令,胆敢为彭越收殓祭祀者,一律治罪。然而,真有这么一位“混不吝”,径直跑到彭越首级下方拜祭。
此人就是栾布。栾布是梁王彭越的大夫,彭越被杀时,他正在齐国访问。从齐国回来后,栾布来到其“上司”彭越首级之下,认真细致地汇报完工作后,扑倒在地,放声大哭。
在刘邦看来,这是公然抗命。等待栾布的自然是刘邦的雷霆之怒,“召布,骂,欲烹之”。
刘邦召见栾布后破口大骂,并下令烹杀他。栾布面对滚滚沸腾的油锅,从容地问刘邦:“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
刘邦同意了。于是,据《资治通鉴》记载,栾布说了以下8句话,而不是一句话:
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则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
栾布的8句话,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其一,陈述当年彭越之于刘邦的重要性。
栾布说:当年,皇上你困在彭城,在荥阳、成皋之间战败,项羽无法向西对你穷追不舍。
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彭越守在梁地,跟时任“汉王”的你联盟,共同对抗项羽。
当时,彭越头如果向项羽那边一偏,你的汉军将土崩瓦解。而垓下会战时,没有彭越参与,项羽也没那么容易覆灭。
其二,澄清彭越从无反心。
栾布问刘邦,天下已定,彭越安享太平有什么不对?一次征兵称病不到,便被“诬以谋反”?
拿不到证据,就用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治罪,还被屠灭三族!如此,恐令共同打天下的功臣们寒心。
其三,表明必死的态度。
栾布表示,如今自己的“上司”已经被斩首了,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他让行刑者继续。
刘邦听完栾布的这一席话后(不是一句),将其当场释放,还给他封了都尉的官,即秦汉时期的“民兵司令”。
刘邦为什么不杀栾布,仅仅是因为他赴死前,慷慨陈词的那“一句话”?其实不然。刘邦不杀栾布,原因有三:
原因一,刘邦并非丧心病狂的杀戮狂魔
彭越第一次被捕后,“谋反”的罪名已经成立,而刘邦并没有想杀他。
彭越的死,并不能归因于刘邦嗜杀成性,倒可以归结于他自己“作死”。
“谋反”还能捞一条命,彭越不赶紧前往放逐地“烧高香”,却跟阴狠刻薄的吕后“矫情”。其内心深处,似乎仍存居功自傲之嫌。
吕后给刘邦杀彭越的理由是:这个人是英雄人物,能量很大,不斩草除根,只怕后患无穷。有了这深具说服力的理由,彭越之死,才成为必然。
所以,刘邦绝非丧心病狂,栾布公然抗命能活下来,得感谢刘邦心智清明。
原因二,刘邦诛杀功臣,更多出于“政治需要”
刘邦不是杀戮狂魔,但他也诛杀了不少功臣,臧荼、韩信、韩王信、黥布等,不一而足。
然而,刘邦也放过了很多人。比如,“实锤”暗杀他的贯高,撺掇韩信拥兵自立的蒯通,包括“打刘邦脸”的栾布。为什么会如此?
其实很容易理解,刘邦直接或间接诛杀之人,几乎均功高盖主,都无法让他安枕无忧。对他们大开杀戒,是刘邦称帝后的“政治需要”。
刘邦曾问黥布为何造反,黥布回答:“老子想当皇帝!”以此一例观之,在刘邦眼中,比黥布还“牛”的韩信等人,几乎是必死之身。
反观栾布、贯高、蒯通等人,之于刘邦,并无根本威胁。诘问、暗杀、顶撞等行为,也仅仅是各为其主。对这些人,杀与不杀,均无大碍。
栾布能活着,实因其“咖位”不够!
原因三,杀栾布即使合法,也不合情、不合理
栾布拜祭死去的彭越,于公于私,都是合情合理之举。
于公显其忠。
彭越是栾布的“上司”,他回报出访齐国过程,实乃分内之事。只是对着已逝之人“汇报”,堪称悲壮。
于私显其义。
彭越是栾布的恩人、朋友。恩人、朋友去世,沉痛哀悼之,上一瓣心香,又有什么不妥?
刘邦果然杀掉这样一个忠义之士,那就不是知人善用的刘邦了。真的杀了,天下人恐怕也都不服。
某种程度上来说,栾布其实算准了刘邦不会杀他,所以早已准备好了那“一句话”。他就是要给刘邦一个不杀自己的理由。
至于不仅不用死,还能被封官,那就纯属意外之喜。从这个角度来看,刘邦宽广的帝王襟怀,以及高超的驭人之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账号:
@果然经典
。喜欢本文,感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