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曾祖父的名字叫曹节还是曹萌?

曹操曾祖父的名字叫曹节还是曹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琳子乐园 访问量:3157 更新时间:2023/12/8 16:06:56

曹操的身世历来是一个迷。有说法说曹操是西汉名将曹参的后代。这种说法有点找个古代名人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还有一种说法,曹操本来是夏侯家的人,所以曹操起兵的时候得到夏侯家的大力支持。按照现有的条件来说,曹操的父亲叫做曹嵩,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只是陈寿在作《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时候,很隐晦地说曹嵩“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没有确切地说法。不仅养子曹嵩,就连曹腾的父亲,也就是曹操的曾祖父也有争议。

这种争议主要是在名字上,有一种说法叫曹节,还有一种说法叫曹萌。那么这两个名字哪一个为是呢?造成争议的来源又是什么呢?

曹节其人

裴松之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注的《续汉书》的内容当中,曹操的曾祖父叫做曹节。裴注《三国志》相对还是比较权威,在关于三国的史料当中影响也最为广泛,所以即便存在争议,小编还是暂且按照裴注《三国志》为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注《续汉书》:“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

这个曹节当然不是东汉末年的那个宦官曹节,而是一个名士。曹节出名的故事也很有意思。曹节有个邻居丢了猪,长得和曹节家中的一口猪很相似。邻居怀疑是自己的猪,就从曹节家里领走了。

曹节也没有与他争辩。后来走丢的猪自己跑回来。邻居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曹节,曹节也因为与世无争的品质显名,“由是乡党贵叹焉。”

曹节or曹萌

在裴注《三国志》当中的《续汉书》中的内容是曹节。而在另外一些古籍中的记载中,曹操的曾祖父的名字并非曹节,而是曹萌。来源也是《续汉书》。下面贴一下史料的原文。

《艺文类聚·兽部中·豕》:“《续汉书》曰:曹腾父萌。”

《太平御览·兽部十五·豕》:“《续汉书》曰:曹萌字玄伟,以仁厚称。”

裴松之是南北朝时期人,《艺文类聚》是唐朝人编纂的书籍,《太平御览》则是在宋朝。按理来说,裴松之的时代更早一些,应该更可信。但是《艺文类聚》与《太平御览》并云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萌,曹节这个名字确实有一定的问题(在下面会说到)。

有一种说法是,曹节的“节”字与曹萌的“萌”字字形有些相似,在传抄的时候发生讹误。下面是“节”的隶属字形。

曹节和曹萌的争议之处

曹节来源于裴注《三国志》,最受认可。所以有争议的地方大都在曹节的身上。争议的内容也很简单,就是按照古代避讳的传统,曹操的曾祖父不应该叫做曹节。

曹操的女儿名为曹节,不应与曾祖父同名

古代传统文化当中有避讳的说法,不仅是帝王、长官、圣贤,还有家中长辈的名讳也要避免。这也是儒家文化中“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一种体现。

曹操有一个女儿的名字是叫做曹节的,在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曹操将包括曹节在内的三个女儿送到汉献帝刘协的后宫中。

后来曹操杀了伏皇后,还逼刘协封曹节为皇后,加强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没想到曹节并不支持曹氏篡位,在曹丕受禅让的时候,曹节扣留玉玺,最后还把玉玺丢在地上。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了。如果曹操的曾祖父叫做曹节,那为了避讳,曹操就不应当再把女儿的名字起为曹节。这是曹操曾祖父名字的最大争议。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穆曹皇后讳节,魏公曹操之中女也。”

中国祖孙、父子同名的现象

虽然古代存在避名讳这种现象,不过祖孙、父子同名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且并非是个例,在各种史料、笔记中可以找到很多案例。

那么曹操的曾祖父叫曹节,曹操再给自己女儿起名曹节,是否是这些并不罕见的现象中的一例呢?那就要从这些祖孙、父子同名的年代和形成的可能原因说起。

为了尽可能快速地从大概上了解这些祖孙、父子同名现象,小编查阅了一些现有的论文,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总结了这些现象。当然小编不敢保证自己了解得绝对全面和准确,仅作为参考而已。

按照小编查阅论文的了解,祖孙、父子同名的现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时期经常发生。而关于这种现象,很多学者也对原因进行了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以王羲之为例。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关系,也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如果按照避讳的说法,王献之不应当采用“之”这个字,因为这样一来就犯了王羲之的名讳。

关于这一点有两种说法,一是因为宗教关系,“之”这个字与道教有关,不在避讳的范围内;另一种说法是对前者的质疑,认为王羲之、王献之的避讳方式是“二名不偏讳”。即名字中有两个字,仅避讳其中之一即可。

隋唐时期的父子、祖孙同名现象更是普遍。原因可能有经过众多民族的融合,隋唐时期的文化和风俗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中原地区的家讳就受到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的影响;另外也有儒家文化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稀释的可能。

避讳这一传统文化主要来源于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被稀释,那么相应的人们对避家讳的执行也不会那么严格。另外唐朝的统治者本身也是比较开明的人,比如唐太宗就下过一次《二名不偏讳令》,强调放宽避讳的范围,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有两字可以仅避讳其中一字。

由此可见,虽然避讳的现象在唐朝仍然存在,但也出现一种放松管制、“务从简约”的趋势。

《贞观政要·卷七·论礼乐》:“因诏曰:‘依《礼》,二名义不偏讳……有‘世’及‘民’两字不连读,并不须避。’”

小结

虽然古代中也有不避家讳的情况。但根据上述的说法,这些多集中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原因可能是宗教影响、民族融合、儒家势弱以及“二名不偏讳”的古礼所致。

如果以曹节为准,曹节单名,所处的东汉又是以儒家为官学,并且没有经历大规模地民族融合阶段。这些可能存在的原因中,曹操的曾祖父都不满足。

所以小编个人倾向于曹萌这个说法。当然这只是一种倾向而非确定,究竟如何,还是需要读者自行判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贞观政要》、《公羊传》、《避讳怪象——“父子不嫌同名”新解》、《浅析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之现象》、《唐代祖孙父子同名考》

标签: 曹操曹节曹萌王献之三国志王羲之

更多文章

  • 三家争雄:曹节册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陈有六点半标签:曹操,张鲁,献帝,荀彧,张郃,汉朝,司马懿,夏侯渊,三家争雄,曹节(宦官)

    华歆弑了伏皇后,并戮伏氏家族,然后,复报曹操,曹操当然心喜,录为首功,寻且表荐华歆为军师。说起华歆履历,本来是有些名望,曾与北海人管宁、邴原,为同学友,时号三人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但华歆佯为高尚,阴实贪惏。管宁尝在园种蔬,锄地见金,掉头不顾,华歆却在旁拾视,然后掷下。管宁见华

  • 汉朝的最后一任皇后——曹皇后 曹节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节,曹皇后,汉献帝,刘协,曹丕,献帝

    汉末时期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汉献帝刘协成为了他争霸天下的一枚重要筹码,为了巩固与汉献帝之间的关系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了刘协,而我们今天的主角“献穆皇后”曹节就是曹操这三个女儿之一。先前我们也讲过曹操的一共有七个女儿,可以考证的有六个,而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只有三个,也就是嫁给汉献帝这三位。曹节在历史

  •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操,太监,曹腾,曹魏,诗人,三国,汉灵帝,曹节(宦官)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曹操的曾祖父——曹节。大家听到这个名字应该都有些熟悉,在游戏中和历史上这个名字也都在三国中出现过,但并不是以曹操曾祖父的身份而是以曹操女儿的身份出现。不错历史上曹操几个亲生女儿中的献穆皇后就叫做曹节。因为重名这个原因后来的学者们认为曹操的曾祖父可能是叫曹萌。曹节,字元伟,沛国人也就

  • 文化石家庄|探访省级文保单位栾城区柴武

    历史解密编辑:掌中石家庄标签:柴武,栾城区,栾城,刘邦,韩王信,玄奘

    日渐浓盛的光影和葱茏浓密的绿荫预示着夏日的来临,在栾城区柴武台公园的广场上,游人或三三两两散步,或在广场旁的戏台乘凉,走过广场,两边水塘里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甬道两旁的石像仿佛在诉说着栾城传统的风俗习惯。拾级而上,走到公园东部,来到柴武台遗址,微风习习,飞檐斗拱。2008年10月,这里被列为第五批河

  • 常惠兵不血刃 击败龟兹 当年的行为郑重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余姐说剧标签:常惠,龟兹,王为,解忧公主,乌孙,汉宣帝

    此次出使前常惠向汉宣帝提起这件往事,并建议汉朝在西域的势力,以今非昔比可以借助乌孙等盟国让龟兹为杀死汉帝国屯田官员付出代价,但汉宣帝不想扩大事端 拒绝了常会的请求。公元前70年 刚刚被封为长罗侯的常惠,开始了他第三次西域之行,在置啬夫眼中常惠这次西域之行变化最明显的是随行人员的数量,上次只有10多人

  • 国新投资陈娇:央企业绩向市值转化率不及均值一半,应给予更高风险溢价

    历史解密编辑:澎湃新闻标签:陈娇,央企,股权,分红,上市公司,国新投资,业绩说明会

    “中央企业正在逐步地实现,由单一的产业视角向产业链视角联合创新联合体视角来转变。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变,处于核心地位的优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中持续打开成长空间,获得与之相匹配的估值。”5月11日,国新投资党委委员陈娇在“发现央企投资价值,促进央企估值回归”业务交流会暨国新央企股东

  • 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即将发行 国新投资党委委员陈娇:应给予央企更高风险溢价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经济新闻标签:陈娇,央企,中证,etf,上市公司,国新投资,公司主营业务

    央企在多个指标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称估值处于低位称应给予央企更高的风险溢价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615687395月11日下午,上交所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国新)主办的“发现央企投资价值,促进央企估值回归”业务交流会暨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宣介会举行。目前,“中国特色估值

  • 杜诗何以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超230万网友走进名人大讲堂“杜甫文化季”

    历史解密编辑:封面新闻标签:杜甫,讲座,杜诗,文化季,传统文化

    来源:封面新闻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 陈羽啸 实习生 王邵佳5月的初夏成都,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不少人的步伐。但倘若在此时,走过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步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之中,在一处古朴典雅的建筑里,能听到莫砺锋教授清朗的讲话声响起,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一同传入了现场观众的耳中。讲座现场5月

  • 杨西京:杜诗酒,在痴情的诵读……

    历史解密编辑:河洛古国标签:杜诗酒,杨西京,童年,故乡,杜甫

    文/杨西京中原腹地巩义,“两山夹一川”。入川,可闻华夏第一“国训”“五子歌”;登山,可观神州首善图:河洛汇流八卦图。俯身,可见诗圣杜甫在这片土地上的童年脚印……伴着新时代发展的号角,这方人民迈开了文旅结合的创造性步伐,把厚重的地域历史文化,注入当地特色产品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杜诗酒”即此。游人

  • 何绍基:读杜诗写杜诗,至死方休!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何绍基,杜诗,行书,杜甫,诗歌

    何绍基像 湖南省博物馆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猿叟(一作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