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汉武帝的兄弟,刘荣和刘德谁的结局更惨?

作为汉武帝的兄弟,刘荣和刘德谁的结局更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455 更新时间:2024/1/11 7:24:59

刘荣刘德相比的话,恐怕还是刘荣更惨一些。

刘荣先是受母亲连累失去太子之位,后来被酷吏郅都逼死在狱中,死得比较惨烈;而刘德是因为太有才而遭到了汉武帝的猜忌,最后郁郁而死。怎么看都是刘荣死得比较惨。

其实两位诸侯王的死亡,或多或少都是跟他们的母亲栗姬有关系,所以,想要理解汉武帝这两位兄弟的故事,我们就从他们母亲栗姬的故事,开始讲起。

栗姬,生卒年家世都不详,只知道她姓栗,所以被称呼为栗姬。

栗姬是汉景帝的初恋,有史记记载,栗姬原来是掖庭的一位小宫女,当时的汉景帝刘还是一位少年,被栗姬的美丽活泼打动,情窦初开,被刘启选为妃子。

做了妃子的栗姬因为是景帝的初恋,为景帝所钟爱,不久栗姬就怀孕了,还生下了汉景帝刘启的长子刘荣,后来又连续生下两个男孩一个叫刘德,一个叫刘阙于。

栗姬为刘启所钟爱,又一连生下了三个男孩,所以在宫中的地位无人能比。

虽然刘启后来也宠幸过其它的女人,生下不少孩子,但是栗姬在刘启心中的地位还是无人能比的。

当时刘启还有一位皇后薄氏,薄太后的族亲,刘启根本就不喜欢薄氏,所以薄氏多年没有宠爱,也没有儿子,后来薄太后死去,薄皇后知道自己的依靠没有了,就很害怕再失去皇后之位,每日战战兢兢。

栗姬知道薄皇后没有了靠山,再也没有能力和自己竞争,就想要再进一步做皇后,但是薄皇后其人,非常纯良,从来没有想过以皇后之位压制的得宠妃嫔,所以,栗姬也就没有对薄皇后做什么。

因为栗姬在宫中多年风头正盛,所以余下的妃子,都不敢招惹栗姬,也不敢争宠,生怕被栗姬记恨整治。

公元前151年,刘启立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刘彻为胶东王。

久而久之,栗姬仗着手里有太子之位,和刘启的宠爱,渐渐地在宫中狂妄起来。

只等过了几年,刘启彻底厌弃了薄皇后,栗姬再吹吹枕头风,刘启便以中宫无能的名义废黜了薄皇后,薄皇后成为了汉朝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没了薄皇后,栗姬在宫中的势头渐渐无人可挡。

馆陶公主想要维持自己和夫家的荣耀,便想向栗姬提出,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为妻,先定个亲,只等二人成年,就正式迎娶。

馆陶公主没有想到,栗姬竟然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栗姬考虑的是,馆陶公主的夫家虽然是开国元老陈平的后代,但是到了如今不过是个普通的世袭侯爵,像这样的门第,长安城中一抓一大把,没有什么值得结亲的价值。

而以栗姬自己在宫中唯我独尊的地位,连馆陶公主都不必放在眼里。

不得不说,栗姬真的是被刘启给宠坏了,所以就目中无人,平白的树敌,栗姬不知道,就是因为自己的轻狂肤浅不知收敛,不仅葬送了儿子的前程,还将自己孩子的性命也一并葬送了。

因为栗姬断然拒绝馆陶公主,馆陶公主非常恼怒,要知道,馆陶公主从小就被全家宠着,因为身份尊贵,即使到了夫家也没有受过气,如今却遭到了一个妃嫔的羞辱。

栗姬所依仗的,不过是手中有一个太子之位罢了,如果失去了太子之位,栗姬不过是一个受宠妃嫔罢了。

馆陶公主已经成婚多年,明白夫妻情分有多么脆弱,而栗姬的跋扈就是弱点,如果放大,一定会被刘启所不喜。

于是馆陶公主,就想要瓦解栗姬在刘启心中的地位,再把刘荣的太子之位夺走。

刘启还有个美人,叫王娡,她的儿子刘彻也颇受刘启宠爱,于是馆陶公主就想与王娡结亲,为刘彻和陈阿娇定亲。

没想到王娡一口答应,刘彻还说,要用金子将陈阿娇藏起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屋藏娇的典故。

之后馆陶公主就开始多次见缝插针的讲栗姬的坏话,刘启渐渐的不再那么喜欢栗姬了。

栗姬受到的刘启的冷落,十分委屈,毕竟栗姬是刘启的初恋,做刘启的宠妃多年,从来都没有遭到刘启这样的冷落。

栗姬渐渐地抱怨刘启的冷落,夫妻感情更加浅薄。

那么为什么馆陶公主的话那么管用?馆陶公主到底说了什么呢?

因为馆陶公主是刘启的长姐,两姐弟的信任是多年培养的。还有就是馆陶公主说栗姬的话非常精准,就是针对栗姬的缺点说的。

馆陶公主说栗姬跋扈,善妒,行巫蛊之术争宠,行为粗鄙不堪,不配为一国之母,若是做了太后,一定会效仿吕后,把持朝政,祸国殃民。

馆陶公主的每一句话说到了刘启的恐惧里,于是经过馆陶公主和王娡的推波助澜,刘启很快就厌弃了栗姬。

这其中不止有馆陶公主的谋划,栗姬也在作死。

如果馆陶公主说的话,没有应验,那么栗姬还真的没有什么事。

那么栗姬是如何一步一步惹怒刘启的呢?

首先,有一次刘启生病,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就对栗姬说,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善待其它夫人和孩子啊。

没想到栗姬当场就炸了,不愿意照顾其它夫人和孩子,刘启因此认为栗姬毫无怜悯之心,也没有容人之量。

还有一次王娡串联朝臣提议,让刘启封栗姬为皇后,刘启知道栗姬想当皇后很久了,于是一下子就相信了,认为是栗姬让大臣提的,这个大臣一定是栗姬的人,两人里应外合想要把控江山,为了杀鸡儆猴,景帝刘启就将提议栗姬做皇后的臣子处死了。

就这样,王娡无意中害死了一位臣子,这位臣子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此事而死。

后来刘启彻底厌弃栗姬,废刘荣太子之位,经过馆陶公主的支持,刘启封刘彻为皇太子。

而栗姬和刘荣母子则在这场看不见的夺嫡战争中落败,汉景帝封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栗姬随刘荣前往封地。

在栗姬看来,自己不过是失言,却因此失去太子之位,和景帝的爱,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都失去了,栗姬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就落入人家的圈套,毫无还手之力。

这种失败其实是最可怕的。

毫无防备,很突然。

受宠的多年的栗姬在和平的后宫里浸泡得太久了,缺乏警惕性,这样的落败,栗姬显然是接受不了的,就在栗姬随刘荣到封地不久,栗姬就郁郁而终。

栗姬的故事,令人唏嘘。

再说废太子刘荣。

刘荣其实是一个被教养的非常好的孩子,从小得到了父亲完整的爱,所以顺丰顺水的做了太子,且多年无过,这里就看的出来,刘荣相当于温室的花朵,在景帝要废太子的时候,作为太子太傅的窦婴还曾经劝阻国,但是却被景帝拒绝了。

一场变故,让刘荣不仅失去了太子之位,还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其实刘荣被废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

如果刘荣是一位嚣张跋扈的太子,窦婴不会为刘荣求情的,可见,刘荣应该是很优秀,很讨老师窦婴的喜欢。

栗姬死后,刘荣被迫一个人留在痛苦中,母亲已故,父亲在遥远的长安,兄弟三个只剩下刘德,按照刘荣这个剧情,大家是不是以为刘荣会自暴自弃,但是刘荣没有,一个优秀的人,无论现状有多么糟糕,都会站起来,所以,刘荣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将临江治理的很好,成为了临江百姓很拥戴的临江王。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要问,母亲去世,刘荣难道没有憎恨景帝和馆陶公主等人吗?其实还真没有,刘荣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眼见着无力回天,就很平静地接受了,而且在当临江王的期间,也很安分,没有想过要做什么。

就这样,刘荣安安分分地做了两年的临江王,后来一不小心因为拆除了一个宗庙被责备,这其实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汉武帝猜忌心重,再加上刘荣又将临江治理的很好,于是汉武帝担心刘荣想要做什么,将临江王押解到长安。

这其实不是什么大事,罪不至死,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就得了,但是汉景帝却将刘荣交给了郅都。

大家知道郅都是谁吗?

就是那个对栗姬见死不救的酷吏郅都。

这件事也比较有趣,有一次,汉景帝带着栗姬去上林苑游玩,栗姬去厕所,刚刚走进厕所,也不知道旁边的野猪受了什么刺激,跟着栗姬就进了厕所,景帝见到了,就下意识的派身边的人营救栗姬,就在景帝大声呼喊的时候,身边的郅都却一动不动。

汉景帝见郅都不动,还以为是郅都吓傻了,一时情急就亲自向栗姬跑去,没想到这时郅都动了,他一把拦住景帝,对景帝说,对国家来说,您的安全非常重要,一个妃子有什么大不了的。

景帝虽然担心栗姬,但是也没有说什么。

因为这件事,汉景帝认为郅都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于是重用他。

后来郅都一路做到了中尉,实施非常严酷的律法,一是时间郅都严酷的名声传遍了天下。

而刘荣就落到了郅都手中,也不知道郅都是怎么审问的,反正刘荣就很害怕,认为汉景帝容不下自己,于是就自杀了。

刘荣死的时候,也就只有十几岁而已,算是死得比较凄惨了。

后来,刘荣封地的臣民知道刘荣死在狱中,非常痛心,就自发地悼念刘荣。

如果刘荣没有施恩百姓,做得不好,百姓不会如此悲痛,可见刘荣是一位仁慈贤德的君主。

接下来我们再说刘德。

刘德是栗姬的小儿子,刘德这个人的志向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刘德这个人从小醉心于诗书,一生无心权势,与世无争,所以从来没卷到政治漩涡之中。

刘德一生的成绩就两件事,传承文化和管理好封地,这两件事都做得很好。刘德爱书到了什么程度,听到谁家有古书典籍,就亲自求娶,不仅重金购买,还为收藏者考虑,命人编写一部副本留给收藏者。

一开始汉武帝还是很支持刘德,毕竟刘德也没做什么谋反的举动,不就是爱收集文献吗,这对天下人来讲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每次刘德献书的时候,汉武帝还特意举行接收仪式。

但是后来,或许是因为刘德是栗姬的儿子,仍然遭到了汉武帝的猜忌。

有一次,刘德向汉武帝提出,想要将自己收集多年的文献整理出来,传遍全国,这样汉朝的文化就得到了弘扬和传承。

但是汉武帝却不高兴了,并警告刘德,古代以小国灭大国的例子很多,你将封地河间治理得很好,如今又为千年计,要传承文化,你想要做什么。

这件事出了之后,刘德自然受到了汉武帝的猜忌,于是汉武帝没有再采纳刘德的建议,没有再将刘德的收集传到民间,只是收录在皇宫。

而刘德则落寞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这里还是要提一句,栗姬自己虽然飞扬跋扈,品行不良,但是教出来的孩子都十分优秀。

刘荣和刘德兄弟二人,都没有什么谋反之心和大的过错,只是因为势栗姬的儿子,汉武帝曾经的竞争对手,而遭到汉武帝持久的忌惮,最终丧命。

不得不说,有一个好的母亲真的很重要。如果刘荣能摊上一个好妈,估计后来也就没有汉武帝什么事情了。

更多文章

  • 刘德六花鸟册页,生动秀逸!

    历史解密编辑:大义微言标签:刘德六,题识,钤印,子和,笔意,写生

    刘德六(1806—1875),字子和,江苏吴江人。清代画家,夏之鼎弟子。学画花卉,出笔秀逸。生平涓洁自好,居垂虹亭畔红梨花馆,或对花写照,或即物取形,各个生动之趣。翎毛、草虫、蔬果并臻其胜。陆恢为其弟子,而名转为恢所掩。偶作山水,微嫌刻滞,不得不让恢出一头地。刘德六 仿古花鸟纸本 镜心 十二开尺寸: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朱元璋衣锦还乡后,是如何对待刘德的?

    历史解密编辑:唐德看世界标签:朱元璋,刘德,地主

    俗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世事难料,你永远不知道你看不起的人未来会有怎样的成就。明太祖朱元璋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小时候家中贫困,只得给当地的地主刘德放牛,刘德对朱元璋一直没什么好脸色,当时的他也没想到朱元璋最后能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那朱元璋衣锦还乡后,刘德有没有受到处罚呢?朱元璋

  •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历史解密编辑:赵文说科技标签:朱元璋,刘德,皇帝,地主

    因为朱元璋在位时非常残忍,以残暴嗜杀而闻名:杀功臣,设大狱、定酷刑。有功之臣犯罪就砍头,贪官污吏抓到就剥皮。据赵翼《廿二史札记》记载:“明太祖靠功臣取得天下,天下既定后,尽取天下之人杀之,其残忍前古未有。”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是濠州的一个贫苦农民家的孩子,因在家排行第八,所以又叫朱重八。因为贫穷

  • 朱元璋吃了刘德家的牛,还将牛尾插石缝中,刘德为何拉不动牛尾巴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朱元璋,刘德,刘德家,刘邦,牛尾巴,徐达

    提起布衣天子,会率先想到两个人,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在这两个人身上都发生了件奇怪的事情。古代天子讲究正统,像刘邦与朱元璋这样十八代贫农出身的人,你给别人说你是天子,要成为天下的主人,不少人都会觉得他在做梦。因此,为了让天下之人信服,务必就要搞出点不一样的事情。古代讲究出身,他们是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7年,当上皇帝后,他是怎么对刘德的?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朱元璋,刘德,郭子兴,皇帝,地主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家中8个孩子,他正好是第四个,所以取名为“朱重八”。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为了躲税债,背离家乡给地主刘德做事,15岁之前的朱元璋也在给这个地主做事,工作是放牛。朱元璋也曾幻想过自己日后要是能成为刘德这样的地主,成天吃香的喝辣的该有多好,为此在放牛的空隙跑去听地

  • 曾给地主刘德放牛的朱元璋,称帝后报复刘德?真相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刘德,朱元璋,皇帝,地主,徐达,刘德(河间王),明朝,元朝,金庸笔下角色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千多位皇帝中他是为数不多的出生低微,没有任何背景下登顶的男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局一身布衣,装备和升级全靠自己硬刚。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贫穷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出生时连做襁褓的布都没有。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八,所以他

  • 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过牛,他成为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

    历史解密编辑:林丽说生活标签:朱元璋,刘德,皇帝,地主,元朝

    都说成功之路是艰难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些成大事的人,身上一定具备着一些过人之处,他们能经历那么多的艰辛和挑战,才登上了成功的山峰。成功的人不仅拥有克服难关的经验和勇气,他们还有历经沧桑后的磅礴的气度和胸怀。那宽阔的胸襟和那悲悯的威严,无不透露出一个成大事者独有的气质。我们今天要说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受尽盘剥,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刘德的?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朱元璋,刘德,皇帝,地主,刘德(河间王),小说家,明朝,元朝

    当年朱元璋出生时,家里已经有3个哥哥、2个姐姐。两个姐姐已经嫁做人妇,二哥和三哥也已经入赘他人。家中除了父母,还有兄嫂和侄子侄女。不过,苦难并没有放过朱家人。不久,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相继去世。大嫂为了孩子,只能回了娘家。如此一来,家中只剩下无人照料的朱元璋。为了埋葬父母,朱元璋只能去求地主刘德。可是

  • 朱元璋曾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刘德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朱元璋,刘德,皇帝,地主,元朝

    上有诸多帝王都是贫苦百姓出身,比较有名的有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梁朝开国皇帝朱温、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等等,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有些则不怎么熟悉。他们从底层平民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王,冲破层层枷锁成为掌握国家及个人命运之人,背后都付出了很多的心酸和血汗。所以很多开国皇帝都对来之不易的皇位极

  • 朱元璋童年给地主刘德放牛,朱元璋当皇帝后,地主刘德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老尤标签:朱元璋,刘德,地主,皇帝

    草根皇帝朱元璋的一生堪称传奇,从放牛娃一路逆袭,蜕变成为九五之尊。他经历了童年时的苦难,尝尽了人世间的冷暖,尤其小时候地主刘德的压榨。待到他衣锦返乡之际,他是如何对待地主刘德?出身贫寒朱重八,安徽凤阳人,小时候家中可谓一贫如洗,在元末时期,庶人不许起名,只能用父母岁数合计为名,或者根据家中排行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