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旷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古往今来能有一番作为之人不仅拥有睿智的头脑还具有广阔的心胸与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这个道理我们从历史长河中很多事件或人物的身上都可见一斑。最著名的要数汉高祖刘邦与明太祖朱元璋。
汉高祖刘邦平民出生,自幼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豁达大度。初仕秦朝,任沛县泗水亭长一职,虽然生活逐渐好转但他的雄心壮志驱使着他并不满足于这一现状。
正值秦朝末期社会动荡之际,他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又得到了吕雉的帮助,最终在楚汉之争中大获全胜建立汉代。汉高祖刘邦的成功不仅依靠其慧眼识珠、聪明睿智更在于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心胸宽阔的气度。
与汉高祖刘邦的丰功伟绩能相匹配的恐怕就只有明太祖朱元璋了。众所周知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并且统治,元朝末年时,百姓深受统治阶级压榨,分为等级森严的四等,蒙古人游手好闲无需劳作便可以轻易的夺取汉人劳动成果,再加上沉重的徭役与定期的税收,使平民百姓无法维持生计,蒙古人更是把汉人和畜生相提并论导致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明太祖朱元璋便出生在这样一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之中。
朱元璋家中人口也多,单一性的依靠父母租种土地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年幼的朱元璋便去给地主刘德放牛讨口饭吃。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放在地主刘德的身上毫不违和,朱元璋年幼难免犯错,刘德毫不客气对他又打又骂,还经常不给他饭吃。
一天放牛时,朱元璋实在腹饿难忍,于是便心生一计。当时的朱元璋是那一片区域的孩子王,由此可见其领导能力逐渐展露,他与伙伴一起将刘德的一头小牛杀死吃掉了,后怕刘德处罚他,便留了牛尾巴放置在悬崖边的两块大石头上,然后故作慌张之态,匆忙回去找刘德。
等刘德到的时候看见血淋淋的牛尾巴气不打一处来,正要打死朱元璋之时,朱元璋急忙解释到:小牛吃草入迷走到了悬崖边上不慎滑落,我欲解救,奈何小牛太重于是便把牛尾巴放于两石之中,然后匆匆回家找你解救,没想到小牛不堪重负掉落下去。刘德一听虽然事情不是朱元璋造成,但是失去一头小牛让刘德心疼至极,无处发泄,于是又把朱元璋胖揍一顿并且饿了几天。
朱元璋此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却有父母帮衬。这样的日子结束于至正三年,农民生活本就不易再加上天灾更是雪上加霜,朱元璋的父母便死于这场旱灾。
失去双亲使朱元璋悲痛欲绝,本来就家徒四壁的他更是凑不出钱为父母安葬,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去求助于刘德,刘德的地主本性使他不仅不给予帮助还对朱元璋冷嘲热讽一顿羞辱,最后还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心存善念替朱元璋出钱安葬了双亲。
失去了租种的土地,朱元璋只能四处流浪,走投无路之下便投靠寺庙做了和尚,可好景不长,当地大旱农民辛苦耕种却没有收成,就这样寺庙也失去了香火来源,于是打发本就不讨喜的朱元璋云游化缘,就这样朱元璋再一次流离失所成为了乞丐。在流浪的期间朱元璋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积攒了许多社会经验。
这个时候民族矛盾愈演愈烈,朱元璋也收到了儿时伙伴的邀请,加入了农民起义的行列,就这样朱元璋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社会底层一跃而上成为了明朝的开创者明太祖。
中国人的落叶归根情结引诱着成功后的朱元璋再次回到了家乡,而这时刘德惊慌不已,见到朱元璋便跪倒在地请求降罪,没想到朱元璋却把他扶了起来还免了他的土地税并且赐了10倾土地,这让百姓们都不禁赞叹,不愧是为帝王之人,这等宽阔的胸襟并非常人所有。
发布于: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