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11月16日晚,在屈原千古名篇《橘颂》的童声吟咏中,由郭沫若先生的经典话剧《屈原》改编的舞剧《屈原》在沙湾区沫若剧院如期首演。
演出现场
钟声毕,帷幕起。暗含舞剧主角名字的竹简在上方缓缓展开,舞台中央,灯光明暗交替,主演们对应自己的角色名字一一亮相,这是他们与观众的第一次见面,入戏的状态,精美的服装让在场观众也送上了“见面礼”,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大家的热情和期待。
舞剧共4幕,以屈原的千古名篇《橘颂》为切入点,截取他一天的生活横断面,通过舞蹈推动故事发展,让观者最直观地感受屈原的赤子情怀、风骨气节 、坚定意志和家国情志。
屈原
第一幕《橘》在热热闹闹的市井生活中拉开序幕,远处的高山、挑担的壮汉、晾衣的女子、逼真的橘树让人立马入戏,只见屈原正笔墨酣畅创作《橘颂》表达“独立不迁”的爱国情怀。诗韵悠远,在楚地漫山的橘林间传颂。第二幕《陷》发生在楚宫,这幕既展现了楚宫的金碧辉煌,歌舞宴乐,又能通过观看舞蹈“穿越千年”感受屈原笔下《九歌》祭祀场面的庄严肃穆。同时一场陷害屈原的阴谋也在上演。第三幕《辩》以婵娟为主,展示她不随波逐流,依然捍卫屈原清誉,震撼人心的申辩之路“揪住了”观者的心,无不为她恪守本心的品质点赞。最后一幕将整个剧作推向高潮,众人游说屈原另觅仕途,屈原忠贞爱国、固守气节。一樽毒酒,婵娟替屈原赴死,化作了《橘颂》之精神,而屈原的铮铮风骨在婵娟身上得以升华。
宋玉、屈原、婵娟(从左往右)
演出现场
屈原与南后
演出现场
婵娟捍卫屈原清誉
婵娟饮毒酒替屈原赴死
全剧60分钟,全场观众的情绪随着剧情发展而波折起伏。当演员谢幕时,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剧场。观众纷纷表示:剧情“抗打”、演员技术过硬演技在线、影响深远。
演员谢幕
舞剧《屈原》的创排是沫若文化回归故乡的首次尝试,是传承沫若文化,弘扬沫若经典,蕴养沫若文魂的重要举措。通过致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致敬一代文豪郭沫若,彰显中国的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
舞剧《屈原》的内核是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本土文化弘扬、沫若文化传承,是文化自信。随着首演的圆满结束,沙湾区打造的又一张独具本土特色的“文旅名片”也将进一步丰富“沫若故里”乐山沙湾区文旅产品,满足旅客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是文旅深度融合的又一次探索。
沙湾沫若书法艺术馆开馆
以笔墨传真情,以书画表相思。11月16日,沫若书法艺术馆开馆暨“沫若新画卷 礼赞二十大”书画展启动仪式在沙湾举行。
启动仪式结束后,沫若书法艺术馆“敞开怀抱”迎接众人,站在沫若书法艺术馆前,方正的造型恢弘大气,棕色的主色调与小青砖搭配,更显古色古香。
于2020年8月开工建设的沫若书法艺术馆共有上下两层,场馆一楼为多用能厅,主要用于临展、研学、学术讲座与论坛交流等。
走进场馆一楼,映入眼帘的是此次书画展展出的72件国画作品,30件书法作品和3件篆刻作品,是书画家们自今年8月份以来,多次到沙湾采风写生,体验生活,追寻郭沫若的文化足迹,感受沙湾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通过不断地思考,升华创作出来的作品。
乐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开能告诉记者,这些作品,既展现了郭沫若先生的风采,也展现了沙湾的山美水美,体现出新时代沙湾经济文化建设的“鸟语花香”。而在精彩笔墨构建下的山情乡意,也能够让众人直观地感受到沙湾的社会变化,人民的幸福安康。通过书画作品感受到沙湾独具魅力的文化精神和沫若文脉的延续和发展。
从沫若书法艺术馆一楼旁的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这里展示了郭沫若先生在二十世纪汉字书写史方面的重大贡献,以及独树一帜的“郭体”书法艺术风格的萌芽、形成、确立的发展演变轨迹,也是整个书法馆的核心展区,包括“勤练经帖 心仪苏体”“众美融铸 自出机杼”“笔走波澜 脱古开新”“人民本位 ‘书’为桥梁”“吞吐古今 灿然郭体”5个单元。
记者注意到,这里展出了郭沫若先生的22幅(对)书法作品、9封家书、7件作业本、18本书、1件木刻匾额,这些展品极其珍贵。
沙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沫若书法艺术馆的打造和书画展出,将进一步丰富“沫若文化”以文塑形、以文铸魂、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同时沙湾区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事业在凝聚精神动力、丰富创造能力、延伸物质内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推动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让“沫若文化”成为沙湾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内核,让“厚德崇文、坚韧奋进”成为沙湾人民干事创业、锐意进取的行动力量。
青年大学习来啦~点击下方二维码开始学习啦!
编 辑:江邹雨
校 审:叁 木、零 六
初 审:果丹皮
值班编委:童 群
来 源:乐山发布 乐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