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对秦始皇一家有恩,秦始皇要逼死吕不韦?

吕不韦对秦始皇一家有恩,秦始皇要逼死吕不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宅女看史 访问量:1611 更新时间:2024/2/11 20:35:57

吕不韦帮助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对秦始皇一家有恩,为何秦始皇最后却逼死了自己的“仲父”呢?事实上,秦始皇已经放过了吕不韦,最后逼死吕不韦实属无奈之举。

毕竟吕不韦对嬴政一家有恩,没有吕不韦的帮助,嬴政的父亲嬴异人也当不上秦王,之后嬴政也继承不了王位。并且嬴政也是吕不韦看着长大的,吕不韦相当于嬴政的半个亲人,除了吕不韦掌权的原因外,这也是秦始皇为什么要尊吕不韦为“仲父”。毫不客气地说,吕不韦凭借一己之力造就了两任秦王。

只要吕不韦没有太大的过错,嬴政于公于私都应该放吕不韦一马,这也是发生嫪毐之乱后,嬴政没有过多处罚吕不韦的原因,只是免去了吕不韦的职务,封地食邑依然不变。但吕不韦回到封地洛阳后,各诸侯国的使者还是络绎不绝地去拜访,这让向来多疑的嬴政感到担心,害怕吕不韦叛乱。

于是嬴政写了一封“警告信”给吕不韦,虽然这封信的言辞语气有些严厉,但嬴政本意并没有想逼死吕不韦,只是让他安分些,不要再和各国使者来往,安心去蜀地颐养天年。不过此时的吕不韦已经被赶出咸阳,又即将被迁到蜀地,吕不韦担心嬴政日后会除掉他,最终会错了意,选择了自杀。

吕不韦对秦国的功和过

吕不韦早年是一个大商人,通过往来各地,低买高卖,积累起千金家产。一次在赵国邯郸经商时,遇见了嬴异人(秦始皇父亲),通过打听了解,得知嬴异人是秦国王孙,在赵国做人质。

但因为秦赵两国经常起战事的缘故,加上嬴异人和其母亲夏姬都不受秦国太子(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的宠爱,因此嬴异人在赵国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可以用凄惨来形容,不仅缺少出行的车马,连维持生活所用的财物也少得可怜,为此嬴异人的生活很窘迫。

吕不韦认为嬴异人“奇货可居,很有政治潜力,是一件很稀有的货物,应当先囤积起来,等待将来卖个高价”,于是吕不韦做起了“国君生意”,开始结交嬴异人,这也是吕不韦后来成为商人丞相,执掌秦国朝政,权倾天下的起点。

吕不韦看中嬴异人后,便拜访了他,通过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嬴异人,于是两人达成了合作意向:吕不韦帮助嬴异人回到秦国,成为继承人,如果计划成功,嬴异人以分国作为答谢。虽然吕不韦的这笔“生意”看起来很划算,但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甚至还会有很大的生命危险。

首先嬴异人不是安国君的长子;其次也不受安国君的喜爱;最后也不在秦国,而是远在赵国做人质。以此来看,嬴异人并没有什么优势,按照正常发展,嬴异人根本没有可能成为秦王,吕不韦要想做成“国君生意”,所面临的阻力和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

好在还有一些可供吕不韦操作的因素:一、安国君最宠爱的妻子华阳夫人一直没有生育子嗣,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二、嬴异人在赵国为质过年,能顺利回到秦国就是大功一件。如果华阳夫人能认嬴异人为儿子,有华阳夫人的帮助,那么那么嬴异人就有很大希望成为继承人。

于是吕不韦拿出重金,一部分留给嬴异人在邯郸结交宾客,另一部分由吕不韦置办礼物,亲自前往秦国游说华阳夫人。在吕不韦帮助下,嬴异人被安国君立为继承人,之后吕不韦又用重金买通了邯郸城的守城官吏,顺利回到了秦国,几年后,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嬴异人成为太子,最终登上了秦国的王位。

可以说如果没有吕不韦的帮助,嬴异人如何能取到绝美而善舞的赵姬,并生下儿子嬴政,更别说成为秦王,就连回到秦国也做不到。只能在邯郸窘迫的生活下去,最终随着秦赵两国战事愈演愈烈,被赵王泄愤杀掉,凄凉落寞地度过一生。

如果嬴异人回到秦国后,没有成为太子,赵国也不会护送嬴政的妻子赵姬和儿子嬴政回秦国,还如何能成为将来的秦王、秦始皇呢!嬴异人即便没有成为秦国太子,也是秦国王族,可以享受贵族生活,而幼年的嬴政只能和母亲在赵国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成为赵人撒气泄愤的对象。

吕不韦于公,帮助秦国公子嬴异人回到了秦国登上王位,造就了两任秦王,也辅佐了两任秦王;于私,吕不韦改善了嬴异人在赵国的落魄生活,帮助他成为秦国继承人,焕发了人生希望,也让赵姬嬴政母子在赵国过了几年较好的生活,之后嬴政回到秦国时才九岁,可以说吕不韦是看着嬴政长大,成为秦王,直到亲政掌权。

对秦庄襄王而言,吕不韦对他只有帮助,不仅将心爱的女人送给了他,还帮助他登上秦国的王位;对秦国而言,吕不韦也没有损害秦国的利益,吕不韦在职期间不仅率军攻灭了东周国,还增强了秦国的国力;对嬴政而言,没有吕不韦,嬴政也成不了秦王,在嬴政年幼无法亲政时,秦国朝政也是由吕不韦辅佐主持,将国政平稳地交到了嬴政手中。

不过吕不韦虽然对秦国有功,也有恩于秦庄襄王一家,但他对秦国也有过,同时对嬴政的名声造成了一定影响,被谣传为嬴政的生父。在秦庄襄王去世后,赵姬与吕不韦旧情复燃,与其私通,吕不韦又将嫪毐送给了太后赵姬,供其取乐,并先后生下两个私生子,成为秦宫中莫大的丑闻。

虽然这是吕不韦没能想到的结果,但却是吕不韦间接导致的,并且间接导致了嫪毐之乱的发生,使嫪毐祸乱秦国。吕不韦也因此受到牵连,被秦王嬴政罢相免职,谴出咸阳,前往其封地洛阳。

吕不韦结局

嬴异人成为秦王后,吕不韦也被嬴异人封为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同时从一个富贾一跃成为秦国的丞相,高官厚禄,风光与富贵程度胜往昔千倍。秦庄襄王去世后,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秦王,吕不韦再升一级,成为秦国的相邦,又被嬴政尊为“仲父”,秦国朝政由吕不韦把持,已然是权倾天下。

之后吕不韦在职期间广纳文人学士,门下食客多达三千多人,并让善辩之士著书立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思想学说,编撰出一部杂家名著《吕氏春秋》。此书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吕不韦目的就是想用此书指导秦国兼并六国,完成大一统,并实现长治久安,成为秦国统一后的意识形态。

这也导致吕不韦必定要退出秦国的政治舞台,即便没有发生嫪毐之乱,秦王嬴政也要扫除吕不韦这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因为嬴政推崇法家思想,吕不韦的执政方式和嬴政的战略方针出现了不可调节的分歧,在吕不韦执掌国政时,嬴政拿他没有办法,但嬴政亲政之后,要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执掌秦国,就必须要铲除吕不韦这股政治势力。

恰好在嬴政即将行冠礼亲政时发生了嫪毐之乱,此事牵连到相邦吕不韦。是吕不韦将嫪毐举荐给嬴政的母亲赵姬,为此两人开始私通,并偷偷生下了两个儿子,嫪毐还想让私生子继承秦国的王位,而且还大言不惭的自称是秦王的“假父”,于是嬴政下令严查此事,弄清了事情的真相,最终嬴政车裂嫪毐,诛灭三族,嫪毐的一干党羽也均获刑。

不过嬴政没有杀掉吕不韦,加上吕不韦对秦庄襄王,以及对秦国有很大的功劳,嬴政也不忍心处罚,最终只是解除了他的相邦职务,之后谴出了咸阳,让其前往自己的封地洛阳。可见秦始皇并没有杀了吕不韦,那么吕不韦最后为何还是死了呢?

吕不韦最终之死,实际上很大原因在于吕不韦自己。本来秦始皇已经不再追究他,但吕不韦回到封地后却不安分守己,仅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使者宾客就络绎不绝的前去拜访吕不韦,虽然此时的吕不韦已经不是秦国相邦,但吕不韦入秦已有二十多年,执掌秦国朝政也有十余年,对秦国以及诸侯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秦始皇担心他叛乱,于是写了一封警告吕不韦的信。

《史记》记载:“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意思是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一家人都迁到蜀地去居住!”。

这封信虽然有问责之意,言辞也比较严厉,不过信中未曾表明要除掉吕不韦。在我看来,秦始皇的本意是想让吕不韦安分些,并没有真的想除掉吕不韦,不然秦始皇也不会只是写一封信给吕不韦。秦始皇将吕不韦迁到蜀地去,是因为蜀地是秦国的腹地,各诸侯国的使者拜访吕不韦的难度就会很大,如果秦始皇阻碍各国使者前去蜀地,别说是见到吕不韦,就连秦国也进不去。

并且将吕不韦迁到蜀地,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吕不韦发动叛乱的可能。众所周知,蜀道在古代是很难走的,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见蜀道有多难走,这还是在唐代,要是放到距离唐代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蜀道只会更难走,基本上杜绝了吕不韦发动叛乱。

同时秦始皇的这封信中,也表明再次放过了吕不韦,这封信我们可以试着这么理解:“你吕不韦对秦国的功劳一笔勾销,我嬴政和你不再有任何关系,你也不再是秦王的仲父,这次便放过了你,将你迁到蜀地,不要再和各国使者往来,你就安心在蜀地颐养天年吧!”。内涵是说“这次就算了,下不为例”。

如果秦始皇要决心除掉吕不韦,何必只是写一封信呢,而不是直接下达诏书,目的就是想私下提醒吕不韦。言辞激烈,可能是秦始皇对此真的很生气,也可能是好言提醒,吕不韦不会放在心上,言简意赅地提醒吕不韦,是要他摆清的自己的位置,不要一错再错。而吕不韦却会错了意,也害怕日后被秦始皇除掉,最终选择喝毒酒自杀了。

结语:

秦始皇的本意只是告诫吕不韦,无奈却逼死了吕不韦。吕不韦自杀后,嬴政已经亲政掌权,随后便开始积极推行统一战略,最终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并开创帝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始皇帝。

你认为秦始皇写给吕不韦的这封信,是想放他一马,还是想逼死呢?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答案只能有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吕不韦,赵姬,秦国,秦王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对于他的身世之谜,历来争论不休,那么他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呢?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也就是嬴异人,生母为夏姬,父亲为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公元前265年,安国君被秦昭

  • 秦始皇执政,杀了嫪毐,为何放过吕不韦呢?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嘉欣说标签:嬴政,吕不韦,秦国,赵姬,秦王,子楚,秦始皇,艺术家,春秋战国,周朝

    历史的长河造就了许多风云人物,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风云人物的存在,中华历史文化才会这么丰富多彩,特别是战国时期,那时的英雄豪杰也是非常的多,可谓是百家争鸣,而吕不韦就是当时厉害的人物之一。据说他是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卫国人。吕不韦最开始的时候在阳翟做商人并积累了千金的家产。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

  • 吕不韦与嬴政的真实关系,并没有那么八卦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吕不韦,嬴政,秦王,赵姬,秦国,子楚

    秦始皇23岁的时候,处死了两朝元老、国家重臣、救命恩人吕不韦,推到了君主集权的最大障碍,开启了雄才伟略的人生剧本。但是,随之而来的“私生子”传闻也扩散开来,余音不绝,至今仍然被人们反复评说。包括司马迁在《史记》中,都大胆地指出:秦王嬴政很可能没有王室血统,而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秦始皇嬴政吕不韦的确有一

  • 丈夫暴毙,当晚,赵姬叫吕不韦来叙旧,3年后,吕不韦带来一壮汉

    历史解密编辑:清秋历史阁标签:赵姬,秦王,周朝,先秦,吕不韦,王太后,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前247年,秦庄襄王逝世,王后赵姬哇哇大哭。当晚,她却叫来吕不韦“叙旧”。吕不韦不敢违命,只能硬着头皮日日入宫。3年后,吕不韦笑眯眯将一壮汉,带到赵姬面前。赵姬仔细端详,眼前跪着的这个男人,心里一笑。当晚,就把他留了下来。这个人,就是嫪毐。据说,嫪毐是咸阳城的一个浪人,身体非常好,关键是伺候人的功夫

  • 历史爱好者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秦国,赢政,秦王,赵国,吕不韦,周赧王,艺术家,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关于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人们了解更多的是: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看中了人质赢异人的潜在价值,称其为“奇货可居”,他将已经有身孕的赵姬献给赢异人,进而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的亲生父亲,他将假宦官嫪毐献给赵姬,最终导致嫪毐弄权谋反。吕不韦的一生,俨然成了一部奸商的发迹史和宫闱的艳情史。笔者认为:这是儒家为

  • 赢政平“嫪毐之乱”,车裂嫪毐摔死两个弟弟,真实目标则是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嬴政,秦国,赵姬,秦王,子楚,周朝,先秦,吕不韦,秦始皇,春秋战国

    说起嫪毐,相信很多人都对他嗤之以鼻,一个假太监,靠自己惊为天人的能力,讨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成功上位,靠赵姬的力量成为长信侯,自称是秦始皇的假父,最后竟然想要造反。从嫪毐的成功上位到他最终被处以极刑,很多人都会说他是咎由自取,小人得志的结果就是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大,最后送死。但是细细琢磨,嫪毐其实是一

  • 秦王嬴政只是将吕不韦流放,并未赐死他,吕不韦为什么要服毒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吕不韦,嬴政,秦王,秦国,赵姬,丞相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丞相之位,并将其贬到了河南,一年之后,吕不韦在贬官之地忽然收到秦始皇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你对秦国有何功绩,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和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敢号称仲父,你与你的家族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读后,仰天长叹,老泪纵横,而后服毒自杀!为何秦王嬴政

  •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仅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BOSS外传标签:秦国,秦王,赵姬,周朝,先秦,吕不韦,春秋战国,秦始皇嬴政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作为大秦的名相,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吕不韦缘何而死?难道正应了范蠡所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战国时期七分天下,秦、楚、韩、赵、魏、齐、燕,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这

  • 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的儿子?2000年前的谜团终于揭开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嬴政,吕不韦,赵姬,秦国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等。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

  • 《鬼谷子》:越是对自己“胃口”的巧言,越是要警惕,不可轻信

    历史解密编辑:颜小二述哲文标签:鬼谷子,高尚,阿谀奉承,天性,胃口,谬误

    文|颜小二述哲文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避免不了需要与人交流、进行信息交换,但是在“信息交换”中,因为各自的立场和利益点不同,有时候,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未必就是我们需要的,如果轻信了这些信息,甚至会将我们引导至错误的方向,以至于错失良机。关于这一点,《鬼谷子》一书告诫我们,越是对自己“胃口”的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