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林甫:唐朝的鼎盛离不开这位宰相的功绩

李林甫:唐朝的鼎盛离不开这位宰相的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95 更新时间:2024/2/2 5:32:20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网络配图

在唐玄宗执政前期,一直坚持任人唯贤的方针,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等人为宰相,这些人有的吏事强敏,有的清谨自守,有的守正不阿,使得朝纲大振,宇内清平,唐朝达到了全盛。但是到了后期,玄宗自认为功德圆满,开始贪图享受,信用奸佞小人,其中李林甫最受信任,此人善于迎合上意,妒贤嫉能,屡起大狱,朝臣无不惧怕,即使是皇太子也十分忌惮。此人在相位十九年,之后的天下大乱与他有很大关系。

李林甫出身于官宦世家,为人城府很深,心机莫测,史称其“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也就是所谓的“口蜜腹剑。”说起政治手腕,那他是大大的行家,不仅阴险,而且令人防不胜防。据说他家中有个月牙形的厅堂,他经常在里面思考如何打击政敌,每当想出计策他就会喜笑颜开地出来,每当他出来就会有一位大臣家破人亡,人称“月堂思计”。

他打击政敌有一个常用的手段,朝中大臣凡是被皇帝欣赏的,李林甫开始都和他套近乎,然后寻找过失,千方百计把他赶出朝廷,“虽老奸巨猾者,无能逃其术”。

网络配图

就拿李林甫打击韦贤来说吧。韦坚是皇太子李亨的妻子的哥哥,因为李林甫在李亨立太子一事中并无功劳,担心日后会有祸患,便有动摇东宫的想法。韦贤就被他选为打击东宫势力的突破口。但是李林甫一上来并不是寻找韦坚的过失,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向皇上上奏,推荐韦贤担任要职,韦贤对其感激不尽。而暗地里,李林甫却又命御史中丞杨慎矜暗中监视,寻找韦贤的过错。

时机终于来了,有一次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入朝献捷。当时正是正月十五,太子李亨和妻兄韦坚出宫游玩,巧遇皇甫惟明,二人进行了交谈。杨慎矜发现以后,马上向李林甫报告,李林甫令其立即向玄宗揭发,称韦坚身为内戚,不应结交边将。李林甫在旁边火上浇油,称韦坚勾结皇甫惟明,欲拥立太子为帝。唐玄宗大怒,将韦坚、皇甫惟明贬官,并命李亨休弃太子妃韦氏。

幸亏太子李亨当时谨慎小心,又有张垍、高力士的保护,最终李林甫废太子的奸谋也未能得逞。

但令密探杨慎矜没有想到的是,李林甫也是个卸磨杀驴的主。他见杨慎矜得了玄宗的信任并且权位日盛,又起了猜忌之心。为打击杨慎矜,李林甫推荐王鉷担任了御史中丞,王鉷在李林甫的挑拨下制造流言,称杨慎矜是隋炀帝玄孙,私下勾结术士,密藏谶书,图谋恢复隋朝。

网络配图

一听此事唐玄宗大怒,将杨慎矜下狱,命三司会审。李林甫趁机栽赃陷害,命办案人员把假造的谶书藏在袖子里,慌称是在杨慎矜家中搜出的。可怜的走狗杨慎矜,最终被族灭。

李林甫给唐朝政治生态带来严重的危害,后人曾评价说:“唐唯不诛李林甫,是以禄山之乱,唐室几倾;宋唯不诛秦桧,是以金人之横,宋业不振。”他死后不久,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标签: 李林甫

更多文章

  • 揭秘一代中原霸主魏惠王:魏惠王是不是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惠王

    魏惠王综合说起来不算是昏君,严格的说,他早期是严明的强君,晚年开始走下坡路,成为一个庸君,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认定魏惠王是昏君。魏惠王早期励精图治,勤于理政,再加上有公叔痤为相、庞涓为将,在夺位之战后很快恢复了国内的秩序,妥善解决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重创秦军,打的秦军节节败退,迫使秦孝公迁都;在赵

  • 揭秘:明成祖朱棣竟放任幼女被奸不为所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

    明成祖朱棣五征蒙古,收复交趾,在东北、西北设立军事基地;他兴修水利、疏浚大运河、鼓励垦荒,派郑和数次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应该算是一个有有作为的皇帝!但就是这样一位皇帝,竟有如此为人不知的一面!网络配图朱棣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所谓的“奸臣”。黄子澄是当年建议建文帝削藩的大臣之一,自然是朱

  • 朝鲜废君光海君被废竟然是因为未出兵帮助友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光海君

    朝鲜的历史上有过两位废君,一位是燕山君,还有一位是光海君李珲。这两位废君的被废理由都是不同的,燕山君是十分荒淫无度的一个暴君,最后才会被废的,但是光海君不同,他是一个比较有自己立场的人,那么在历史上光海君被废的原因是怎样的呢?光海君是宣祖的第二个庶子,也就是这个身份让他难以登上王位,但是懿仁皇后是没

  • 诸葛亮为啥不夺皇位 诸葛亮没野心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

  • 揭秘历史上篡位的皇帝都具有雄才大略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棣

    1402 年永乐大帝朱棣在南京登基,大家都知道朱棣是篡位的,他在家里是老四,最后篡了自己侄子的位。因为当时老大死了,皇上没法儿把皇位传给长子,就只能把位子传给长孙,朱棣就篡了侄子的位。中国古代的规定我觉得很有意思,你只能“立长”,而没办法去“立贤”,因为“立贤”的话到底谁贤,这可是一件没有标准的事儿

  • 袁绍的悲剧人生:本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官宦才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袁绍

    袁绍早年还是还是一个县令,以精明能干被朝廷征召,但是袁绍隐退不去,实际上是自己在家聚集有识之士。东汉末年朝中宦官专政,何进就号召天下王师进京讨贼,董卓依仗着自己兵强马达便肆意专横,废除少帝,另立刘协为献帝。自此洛阳成了董卓的天下,袁绍于之不和,出逃京师,被董卓追杀。之后袁绍率领的声势浩大的联合军算是

  • 春秋战国四公子中死得最惨的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都是各国的贵族,以礼贤下士、广招宾客闻名于当时。相比于前三个人,春申君的故事较少,但却是死得最惨的。网络配图为什么说春申君死得最惨呢?先来看看其他三位公子的结局:齐国的孟尝君虽然死后子孙被消灭、封地被瓜分,但

  • 一代明君周朝奠基者周文王姬昌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周文王姬昌

    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拜姜子牙为师,教授军事大计,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为世人传诵,享年94岁。那么姬昌是怎么死的,听小编细细说来。周文王在接受父亲的爵位后,虽然只是一介诸侯,却颇得其它诸侯们的拥戴,并自封为王。周文王在位期间勤于政务,广招

  • 清代皇子为读书4点起床 康熙幼年曾累到咳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

    清代皇家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此外连除夕都不能放假。虽然是凌晨5点开始上课,但皇子需凌晨4点到书

  • 姜维多年北伐究竟是对是错:莫以成败论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姜维

    姜维北伐,是在公元238年,前后共进行了11次北伐,蜀国的国力消耗过度,之后无法只能举国投降。姜维北伐其实是延续的诸葛亮的战略。因为西川易守难攻,只需要好好防守,便能消耗魏国的兵力。当时诸葛亮认为可以以攻代守,积极北伐,可以保卫成都的安全。但是公元234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病故于五丈原。蜀军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