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皇帝“维稳”三招:恩威并施与封锁消息

乾隆皇帝“维稳”三招:恩威并施与封锁消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175 更新时间:2024/2/4 2:59:26

偶然翻书,发现“维稳”的猫鼠游戏古已有之,譬如乾隆帝就曾有过一次伟大实践。

1792年,英乔治三世以给乾隆祝寿为名,派马戛尔尼勋爵率领近700人的庞大使团,航海近一年,于翌年9月14日在热河觐见了乾隆。大清君臣满以为这是“远夷慕化”,前来归顺效忠,不料这些“野蛮人”在国书中竟敢和天朝比肩,自称“兄弟和朋友”而不称“臣”,并且英使也不肯行三跪九叩大礼,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在中国开辟新贸易港口、租借岛屿、派遣常驻使节等。乾隆一口拒绝,让他们尽快回国。

网络配图

这一年,乾隆已经82岁高龄。这个自诩治武功超迈古今的“十全老人”,要说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技不如人,也不尽然,特别是当看到英船之高大,航行之迅捷,且又是在中国人所不熟悉的海面上高速航行时,他大为吃惊。打发使团离京后,乾隆连发谕旨,反复叮嘱手下官员要严防英国人报复:“今悉英吉利居西洋各国之首”,“较为强悍”,虽贡使眼见“天朝法制森严,万方率服”,然而“不可不留心筹计,预为之防”。

那么,面对这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乾隆提出哪些“预为之防”的对策呢?一是略施恩惠,虽然赶走人家,却又用亲笔书写“福”字等小恩小惠麻痹其心;二是展示武力,展示森严的“法度”(实为繁琐的礼仪),借此恫吓与威慑;三是严防死守,严禁中国人为夷人服务,违者处死。按说这三条“维稳”妙招也算得上是考虑周详了—第一招“哄”字诀,意在令洋人“不愿报复”;第二招“吓”字诀,使其“不敢报复”;第三招釜底抽薪,叫洋人“不能得逞”。三招并用,俨然是今日“新加坡反腐术”的远祖。可实际效果如何呢?

先看第一招“略施恩惠”。马戛尔尼航行到大运河途中时,乾隆派人送给他一匣奶饼以示怀柔。但根据雷打不动的中国礼仪,英使必须跪接、谢恩,至少须亲自到场领受。当时马戛尔尼正卧病在床,根据陪同官员松筠在奏章中的记载,“奴才虽知其患病,然未可听其自便”,于是马戛尔尼不得不“扶病至奴才舟中”,并且“免冠屈膝,喜形于色”,感激涕零。可事实上,马戛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愤怒地写道:“北京朝廷……是否真的不明白只消几艘英国战舰便能消灭帝国的整个海军?只需用半个夏天,英国战舰便能摧毁中国沿海的所有船只,使沿海居民可怕地挨饿?”郑重其事地以一匣奶饼逼人扶病前来,还要人家奴颜婢膝感恩戴德,这种招数,哄哄大清臣民也就罢了,岂能哄得了久经平等自由理念熏陶的英国人?

网络配图

再看第二招“武力恫吓”。使团到镇江时,清军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欢迎操演(实为示威演习)。可马戛尔尼却发现,清方城墙濒临坍塌,士卒衣冠不整,队伍的主要装备还是弓、箭、戟、矛、剑之类已沿用了千年的冷兵器,就像伦敦展示古代战争兵器时所见到的那样。寥寥几支落后的火枪,也已破烂不堪。因此,英国人非但没被吓倒,反而断定“中国社会已经被卡住无法前进”,“它的繁荣已经结束”,“在这里可以轻而易举地登陆”。

至于第三招:“封锁消息、杜绝往来”,更属掩耳盗铃。马戛尔尼本想通过展示最先进的科技来赢得好感,进而顺利达到外交目的。为此,他带来了杰出的学者和作品,如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丁维提博士,带来了英国最新的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最新的热气球、复滑车和天体运行仪,还带来了卫队,以便表演现代炮兵装备。这本来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然而,清廷却不屑一顾。福康安将军拒不观看英国卫队的操练和现代武器展示,皇帝和大臣们“对气球理论、动物磁气说、赫歇耳行星等等反应冷淡”,贪婪的太监抢走大水晶吊灯时还把派克透镜打碎了。天文学家痛心疾首:“这些透镜举世无双,现在却永远也没人知道了!”他们愤而宣称:“除了被一个文明国家征服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能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就是“康乾盛世”在一个“蛮夷”心中留下的印象。

网络配图

清廷永远不会明白,倘若既没有综合实力作现实后盾,又没有体制活力作未来倚恃,所谓“维稳”绝招,不过是无本之木罢了。英国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个“停滞的帝国”,除了战争,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让它睁眼看世界——换句话说,四十几年后的鸦片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王朝雪崩,已在此刻埋下了伏笔。

标签: 乾隆

更多文章

  • 解密唯才是举的曹操为何不任用名将吕布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布

    曹操是三国时期比较大气的军阀,喜欢有才能的人,基本上可以做到既往不咎,比如对张绣,对陈琳,对关羽总能显示出海纳百川的气度,可是对吕布就不同了,吕布是当时最优秀的武士,曹操为何要当众缢死吕布。曹操这个举动,让很多人很费解,曹操毕竟是唯才是举的人物,在当时自己确实需要人手的情况下,曹操为何自断臂膀。江湖

  • 揭秘:乾隆皇帝为啥选择嘉庆做为自己的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

    若要认中国历代皇帝中的人气指数,清朝的乾隆皇帝应该是名列前茅的。乾隆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皇帝,他还创造了皇帝的退休制度。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在皇帝宝座上端坐了六十年之后(这个记录只有他爷爷康熙能破),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该无牵无挂地享享清福啦,于是就宣布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 疑窦纷纭:揭历史上嘉庆帝暴毙道光帝即位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庆

    接下来,大清帝国的舵手,便是慈禧的公公——那个苦泪涟涟的道光帝旻宁。旻宁执政的时间长达30年。据说也应该算是一位饱受传统儒学文化浸润的有学之君,“经史融通,奎藻日新”。他在做皇子时,曾亲笔手书“至敬、存诚、勤学、改过”的条幅,悬于室内,日夜自省。不过,到了道光时期,世界形势比嘉庆帝掌权时更加日新月异

  • 越王勾践强制早婚鼓励生育:三胞胎竟享免费奶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勾践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公众的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里,实行的是鼓励国民生育的“计生”政策。不过,关于“少生”、“优生”的提法,倒也“由来已久”,

  • 乾隆皇帝创下三项世界记录:竟然至今无人能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乾隆!清朝的十二位皇帝中,最有玩味价值的就是清高宗乾隆了。康熙和雍正爷俩辛辛苦苦治理天下,所以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正赶上了大清帝国最繁荣昌盛的时候。 乾隆帝手上,开疆扩土,壮大版图,修《四库全书》,建三山五园,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 所以他曾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十全老人”。网络配图 这当然是大话,

  • 他本来无缘帝位:竟机缘巧合成为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帝位

    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二十日,明武宗驾崩于豹房。由于明武宗膝下无子,也无在世的兄弟,孝宗一脉已然断绝。最后,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正德十六年(1521年)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成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为什么在那么多的皇子

  • 历史上因吃丹药而死的皇帝:最多竟吃了200斤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皇帝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1730年冬天的《活计档》四则。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1730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

  • 秦始皇被称为古今第一皇帝竟只是空有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559位帝王,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名不符实的帝王了。李挚评他“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但是人们都只记住了前一句,于是将他视为古今第一皇帝,太荒谬了。事实上以当时的秦国国力,统一只是时间问题。网络配图秦国地势易守

  • 善断狱讼:历史上真实的包拯究竟是个啥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包拯

    包拯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官员,是黎民百姓呼唤清官与盼望治世的精神寄托,他是集中体现秉公执法、一身正气的精神力量;他入戏曲之深,被演绎成了无所不能的超人;他束庙阁之高,被供奉为庇佑苍生的神仙。直至今日,他依然是民间最具号召力的代表公平与正义的化身,他的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在大宋王朝的第四十个

  • 崇祯皇帝死前的48小时做了什么?为何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崇祯

    清军入关的时候只有八万五千人,再加上吴三桂的三万五千人,共十二万人。而明末汉族的兵力足足有四百万人以上。可是事情发展总是出人意料,四百万人会被十二万人打得落花流水。假设一下,当全天下都跑来围攻你,敌军兵临城下,你却插翅难飞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崇祯帝朱由检,他选择了自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