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异姓王竟无一幸免?

刘邦为何要杀功臣 异姓王竟无一幸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10 更新时间:2024/1/19 5:19:51

刘邦和朱元璋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爱杀功臣的皇帝,两人都出生布衣,与他们出生入死并帮助他们打下江上的功臣,在登上皇位之后的刘邦和朱元璋却把这些“兄弟”功臣给杀了?刘邦杀了哪些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无一幸免。

主要功臣:

汉太祖刘邦自起兵至灭项羽,以及后来削平异姓诸侯王,至高帝12年(公元195年),共封功臣143人。最初仅排定18人位次,分别为:[萧何]、曹参、张骜、周勃、樊哙、郦商、奚涓、夏侯婴、灌婴、傅宽、靳歙、王陵、陈武、王吸、薛欧、周昌、丁复、虫达。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吕后下诏让陈平序定其他功臣名次。

网络配图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这些功臣呢?

刘邦杀的功臣: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

韩信、彭越、英布这三个王的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人告发他们谋反,其中韩信是两次被人告发,彭越也是两次被人告发。燕王臧荼后来造反,兵败被杀。刘邦杀的都是异姓的王,而同姓的都免遭杀害,告老还乡了。

刘邦杀功臣的原因:

高帝五年,汉初刘邦称帝,有封王封侯者百余人,这些汉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曹参、陈平、灌婴、周勃、樊哙等人。其中,韩信、彭越、英布被诛,恰巧三人都是异姓诸侯王。

而汉高祖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姓诸侯王(还有陈豨)。

网络配图

王的地位高于侯。有一个问题,汉初功臣那么多,有哪些人该被封王?难道是仅以军功论?萧何、张良不提,曹参攻下两国、一百二十二县,战功仅次于韩信 ,分封时地位低于彭越、英布等人,这是为何?

原因在于萧何、张良、曹参他们的嫡系身份,刘邦没有封他们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诸侯王,却是迫于无奈。彭越、英布、张耳、臧荼这些人原非刘邦阵营人物,有几人本来就是原先项羽分封的十九国诸侯中的一员。刘邦与项羽争霸最终得胜,实在仰仗于与他们的连横合作。韩信虽可称是刘邦嫡系,但在韩信攻略齐地后,成为仅次于项羽、刘邦的第三大势力。在楚汉相持的形势下,韩信的立场左右着战争的结局,齐、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权要挟刘邦的结果(胜项羽后,刘邦马上收回韩信的兵权)。

盗匪劫掠之后,参与者都要分一杯羹,这是常理。军功阶层或王或侯,也是历朝历代马上得天下后的必然秩序。

这些异姓诸侯王都立于刘邦称帝之前,分封只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当时,刘邦仅是汉王,尚属于项羽式的霸王,与其他诸王尚“亡上下之分”。异姓诸王有权置丞相以下所有官吏,自为法令而“不用汉法”、“自拊循其民“。即使后来刘邦称帝,诛杀异姓诸侯王,却又另立一批同姓诸侯王,与诸侯王”共天下“的局面也没有多少改变。王畿与东方诸侯国的分立,这种郡国并行制,实在是西周封建的翻版。(汉初,汉室直接控制的地域也只有关中、汉中、巴蜀、河北、淮北、江汉等地,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后,形势才开始扭转。)

网络配图

异姓王难以把控,林立于东方的局面对刘邦十分不利,甚至使他不敢都洛阳。定都长安,正如张良所说,是出于”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目的,而后再找机会剪除异己。而另一方面,异姓王也未必能安分守己,满足于分赃结果,而一人谋叛,则牵动全局,人人自危。事实上,诸王被诛,每人都有谋反的举动。威胁到皇权,又哪有善终的道理,必定是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皇帝虽爱猜忌,但异姓诸侯王之外,汉初功臣多以善终。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做了什么竟使得弟弟弘曕一病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弘曕

    爱新觉罗弘曕去世时正值盛年,只有33岁,不免惋惜。世人对他,称颂过,也唾弃过。弘曕从小过继给了果郡王,乾隆皇帝对这个弟弟是十分喜爱的,当乾隆看到小时候的弘瞻不懂礼数,就请当时著名的诗人沈德潜作为弘瞻的老师,名师出高徒,弘瞻因此非常的博学,也非常的喜欢并善于诗词歌赋,家中的藏书也非常之多。看着弘瞻日益

  • 刘邦和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

    萧何给吕雉定计,诈称前线传来刘邦平叛胜利的消息,按照惯例,此时百官都要进宫朝贺,半信半疑的韩信刚一进宫,就被武士们捆了个结结实实。曾经将情敌整成“人彘”的吕雉,残忍无度青史留名。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拉到长乐宫的钟室,也不需要等刘邦回来了,她一声令下,特事特办,把竹竿削尖了,乱枪把麻袋中的一代名将韩信

  • 三国中有名的五大统帅 曹操为何居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

    三国中最有名的五大统帅,曹操无可争议地再次上榜!那么其他四位都是谁呢?有很多争议,本次小编只在诸多版本中寻找一个,看看大家心目中的英雄都有谁上榜吧。1、曹操魏武在群雄逐鹿的中原,从一个相对弱小的小军阀最终一统北方,实在是真兵家,他先后平定的割据大军阀有——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腾、陶谦(刘备)等

  • 这皇帝命太硬!打胎药都没能把他从娘胎里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禥

    在古代,有些皇子在几岁的时候便成为了皇帝,但他们短命,小小年纪便去阎王爷那里报到了,死的也着实可惜。不过,有的皇子却是命大,在宋朝,有位皇帝的母亲服用了打胎药,但这个顽强的生命还是存活下来。网络配图这个命硬的孩子就是南宋度宗赵禥。赵禥之母是荣王赵与芮府中的一名小妾,因出身微贱,总受正房夫人的欺负,发

  • 揭古代官场不喜欢清正廉洁官员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官员

    导读:老百姓喜欢清官。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关于清官的传说比比皆是。包拯,海瑞等人的名声流传千古。但是这里面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清官原本是受人爱戴的,但是他们在自己身处的官场世界里,却不受人待见,处处碰壁。海瑞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网络配图包拯刚正不阿,六十四岁那年突然患病,结果不治而亡。是病死?还是服

  • 为什么刘邦打败项羽后第一件事并不是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

    公元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刎,为时四年半的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宣告结束。刘邦胜利后干的第一件事竟是收夺了韩信的兵权。从刘邦迫不急待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对韩信是多么忌惮,总算把韩信哄得打败了项羽,现在最大的两个危险都解除了。刘邦虽然收了韩信的兵权,但并没有剥夺韩信的爵位,只是由齐王改为了楚王,以下邳作为

  • 北宋范质:清廉宰相家里连招待客人的器皿都不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范质

    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五代后周时期至北宋初年宰相。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933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后周太祖郭威自邺起兵入京,范质为避战祸,藏匿民间,后来被太祖找到,时值严冬,郭威脱下外袍给范质披上。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周显德四

  • 武则天被册立为皇后:实为阴谋的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虽然是美女一枚,但毕竟先嫁给了唐太宗,唐太宗死后为何能如此顺利地成为李治的妃子,并一步步踏上皇后的位置呢?背后是顺其自然?还是另有阴谋?我们一起看看。网络配图武则天(624~705),自幼好学文史,巧慧善权术。14岁时,因貌美被太宗纳入宫中为才女,赐号武媚。太宗死后,入庵为尼。网络配图太子李治

  • 揭秘努尔哈赤反明的理由竟是被戴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努尔哈赤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这注定是一个不是很平凡的日子,对于大明来说,这一天以后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个只是为了抢点什么而奋斗的小部落,而是一个野蛮而强大的国家,金。努尔哈赤在经过了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实现了女真各部的再一次统一。那一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即位,自称金国汗,定国号为金,年号

  • 古代明星:朱元璋曾为教育子孙亲自写歌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

    皇帝爸爸其实最不好当,身上的压力大于常人,除了管理天下,还得担负起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大任。在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爸爸实在太多,但真正算成功的并不多。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有8个儿子,在培养太子刘盈上,刘邦首先要求他“好好学习”。为了学有进步,刘邦要求刘盈每次所呈的奏议都应自己动笔,此即《手敕太子文》中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