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明君乾隆皇帝为何处处偏袒宠幸和珅?

一代明君乾隆皇帝为何处处偏袒宠幸和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13 更新时间:2023/12/8 7:56:34

乾隆这位一代英主为什么会特别宠幸贪佞的和珅,历来有很多说法,一说乾隆和和珅间有暧昧的同性恋关系,和珅不仅聪明伶俐,而且长得非常俊美,传说君臣两人常在御书房里同榻而眠;最少御史钱沣就曾经公开指责和珅办公的地点太过接近皇帝的住所。而对此一暧昧关系则又有更匪夷所思、更“深奥”的说法: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乾隆当太子时,一次进宫,看到父皇雍正的一个美丽妃子正对镜梳妆,一时兴起,从后面用双手捂住了那个妃子的眼睛,妃子拿起梳子往后便打,正好打到乾隆的额头。乾隆的母后见了,认为是那个妃子调戏太子,于是赐帛自尽。乾隆觉得对不起那个妃子,就用朱砂在妃子的颈上点了一下,悲痛说:“我害尔矣,魂而有灵,俟二十年后,其复与吾相聚乎?”

网络配图

后来,和珅入宫侍驾,乾隆看和珅长得像那个冤死的妃子,验其项颈,见颈上有一红色胎记,而和珅的年龄也与那妃子死去的时间相合,于是认为和珅就是那冤死的妃子“转世”而来,为了偿还当年的“孽债”,乾隆遂对和珅关爱有加,和珅因而平步青云,权倾朝野;而乾隆则处处袒护他,让他作威作福长达二十余年。直到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才去抄和珅的家,以白绫赐死。

这样的解释虽然光怪陆离,但却为一般百姓津津乐道,因为它对英明的乾隆为什么会宠幸贪佞的和珅提出了令人“满意”、让人“豁然开朗”的解说──原来不是乾隆皇帝昏庸、胡涂,而是来自“前世的孽缘”,也就是所谓的“前世因果”。

“前世因果”其实是过去一个重要的“诠释系统”,虽然证据薄弱、甚至没有任何证据,但却可以为很多令人纳闷、难以理解的事情提供令人“豁然开朗”的解释,满足人们想要知道“为什么”的心理需求,所以一直普受欢迎。这种例子很多,譬如北宋大文豪苏轼为什么自号“东坡居士”?为什么对佛教与禅学情有独锺?为什么会和佛印成为密友?又为什么会特别喜欢杭州?答案都是“因为”他“前世是个和尚”。

关于苏东坡“前世是位和尚”的说法还有好几个版本:一个版本说苏东坡的母亲临盆前梦见一个瞎了一只眼的和尚前来投宿,惊醒后即生下苏东坡。当苏东坡长到八、九岁时,梦见自己变成一个和尚,在陕右一代走动。后来与云庵禅师谈及此事,云庵惊呼说:“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五戒过世已五十年,而苏东坡当时是四十九岁,因此大家认为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

另一个版本也认为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不过重点不同:五戒并非功德圆满而坐化,原来他还有一师兄叫明悟,五戒因一念之差,同女子红莲有苟且之事,犯了奸淫之戒,被明悟和尚识破,五戒羞愧难当,便坐化投胎去了。明悟预见五戒下一世可能毁佛谤僧,于是他也跟这坐化,投胎而去。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则转世佛印和尚,不仅成为苏东坡的好友,而且一再劝化点悟他,让苏东坡潜心向佛。

网络配图

第三个版本说:苏东坡在被贬到杭州时,即有宾至如归之感,有一天和友人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院游览,他一进门,便觉得所见景物十分熟悉,他告诉参寥:“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结果证明他所言不误,他还可以把寺院后面的建筑、庭院、树木、山石作栩栩如生的描述,他说:“(因为)我前世是这里的僧人,今天寺中的和尚都是我的法属。”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寿星院盘桓小憩。

苏东坡本人似乎也相信自己前世是位和尚,他在文章诗词里曾多次提及,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当然,“相信”并不代表就“真有其事”。也许,我们无须太在意这些“前世因果”的真假,不妨把它当作“生命的美丽传奇”。但问题是“前世因果”不只用来解释生命“情调”而已,它还用来解释很多具体的事项。譬如苏东坡的好友黄庭坚,一直为狐臭所苦,药石罔效,在他被贬到涪陵后不久,他梦见一名女子来对他说:“我生前勤诵法华经,希望来生能身为男子,拥有大智慧,而且能成为当代名人。我就是大学士您的前身,但您知道您为什么会罹患狐臭吗?那是因为我死后安身的棺木腐朽,被蚂蚁在两边腋下筑窝,所以才让您受此疾苦。您现在住处的后山有一座坟墓,如果您能挖墓开棺,为我除去腋下的蚂蚁窝,您的狐臭就能不药而愈。”黄庭坚醒来后,到后山去寻找,果然找到一座无主的坟墓,他于是照女子梦中所言,挖墓开棺,除去尸体腋下的蚂蚁窝,并且为她换了一副新棺,妥善安葬。不久,他的狐臭果然就不药而愈。

网络配图

这个故事为黄庭坚“为什么”会罹患狐臭提出了“前世因果”的解释。但我想现在大部分的人都会对这种“诠释”一笑置之,甚至认为荒谬绝伦。为什么呢?因为现代医学已经对狐臭的成因提出了明确的解释,而且还提供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狐臭的“前世因果论”不再被“需要”,所以就变得不合理、荒谬、不再被相信而被淘汰了。如果你还言之凿凿地说某人的狐臭是因为他前身尸骨腋下长蚂蚁窝,那可能就要被认为是“疯子”或“愚不可及”了。

标签: 和珅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何会那么信任奸臣江充逼死太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奸臣江充

    江充,本名江齐,西汉时期的赵国邯郸人。江齐的妹妹由于能歌善舞,被赵国太子刘丹娶为妻子。但是作为太子刘丹的大舅子,江齐却效力于刘丹的对手赵敬肃王刘彭祖,后来江齐被刘丹派人追杀。江齐逃到了长安城,改名江充,由于江充善于医术,在长安城中很快就出名,后来江充被汉武帝在上林苑召见。江充逐渐的受到汉武帝的重视,

  • 痴情皇帝:糟糠之妻为啥成了汉宣帝刘询的挚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询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汉武帝曾孙,废太子刘据之孙。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因为“巫蛊之祸”,刘病已的祖父、当时的太子刘据和他的父亲史皇孙刘进均因此被杀,刚刚出生不久的刘病已也被投入大牢。正是这个刚出生就被抓进大牢的孩子,日后竟会登基称帝,也正是这个孩子,在他的执政时期把大汉王朝带进了最辉煌

  • 相貌俊美的江东第一美男子周瑜的官职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江东第一美男子周瑜的官职是什么

    周瑜是东汉末年著名人士。周瑜生于公元175年,卒于公元210年,享年36岁。周瑜是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屡次帮助孙策和孙权争夺天下。在《三国志》中,对周瑜有详细的记载,周瑜长相俊秀,又足智多谋擅通音律,和孙策是很好的朋友。周瑜21岁时,和孙策一起征战沙场,平定了江东一带。随后,孙策遭到刺杀而亡,他将东

  • 明十三陵为何无碑文?朱元璋的智慧无人能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

    明朝自迁都北京后,一共有14个皇帝,除了被费的明景宗朱祁钰外(朱祁钰,就是《女医明妃传》里那个情痴王爷),其余的13位皇帝,都安葬在北京西北的天寿山下,明十三陵的名称便因此而来。明十三陵除了明成祖朱棣的墓碑有碑文外,其余12个皇帝的墓碑,都没有碑文。历史上皇帝墓碑上没有碑文的,只有武则天的无字碑,至

  • 汉武帝错信奸臣江充逼死了自己的太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武帝,江充

    江充,本名江齐,西汉时期的赵国邯郸人。江齐的妹妹由于能歌善舞,被赵国太子刘丹娶为妻子。但是作为太子刘丹的大舅子,江齐却效力于刘丹的对手赵敬肃王刘彭祖,后来江齐被刘丹派人追杀。江齐逃到了长安城,改名江充,由于江充善于医术,在长安城中很快就出名,后来江充被汉武帝在上林苑召见。江充逐渐的受到汉武帝的重视,

  • 水浒寨主晁盖的蹊跷之死:真是史文恭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水浒寨主晁盖的蹊跷之死

    水浒传中,自从宋江上山之后,屡次出征都是宋江主动请缨,从而壮大山寨,立下赫赫功劳,获得崇高的威望,以至于江湖上言必称宋江,不知有晁盖。晁盖欲出征,则宋江必称“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攻打曾头市,晁盖再次执意亲自出征,但是当年共同举事的吴用却并不随行。而晁盖在此次出征中大意轻敌、急功近利,不用林冲

  • 中国史上唯一由皇帝亲自抚养长大的公主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公主

    晋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也是中国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被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这一天是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地点是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外的虔化门。年仅14岁的晋王李治离开立政殿去上朝,同胞妹妹晋阳公主却依依不舍,一直送他到虔化门。聪明的晋阳察觉到了这一次哥哥的离开与以往并不一样,哥哥不再只是单纯的

  • 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竟然是个爱哭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

    李世民是一代英主,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感性。在史书里,他动不动就哭,心疼他的同时有种莫名其妙的萌感。不知道那些紧随其后的史官们是如何记下这些瞬间的。杜如晦去世,李世民悲恸不已,三天都没办法正常上朝。这三天想必都蒙在被窝里,眼泪染湿被单。后来有天他送了条黄银带给房玄龄,送的时候又哭了,说以前我可以送给你

  • 追寻历史的真相萧何忍辱负重一生方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萧何

    核心提示:萧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刘邦做副手,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尽一生心思,总算“找准了位置”,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成为一个幸运者。网络配图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

  • 南明得力干将李成栋有名气竟是因为多次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明得力干将李成栋

    李成栋是明末清初一位非常有名气的人物,在那个各方势力混战的年代中,李成栋先是李自成的手下,后来归顺了明朝,之后投降了大清,但是在满清却没有能够得到重用,于是心中总是愤愤难平,于是再次反清复明,成为了南明王朝的一位得力干将,得到了南明王朝的重用,后来死于清军围剿。通过李成栋简介可以对其做一个初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