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追寻历史的真相萧何忍辱负重一生方得善终

追寻历史的真相萧何忍辱负重一生方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84 更新时间:2024/3/22 2:09:55

核心提示:萧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刘邦做副手,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尽一生心思,总算“找准了位置”,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成为一个幸运者。

网络配图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三人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令人感慨不已的是,他们三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韩信被杀,张良退隐,只有萧何做了刘邦的副手,与刘邦和平共处几十年,虽然也有过一些波折,总算有始有终,终老天年。

翻遍二十五史,一同打江山的副手大多是白忙活,最后不但没有好处,就连性命也难保。萧何能够当刘邦的副手,在官场上风光几十年,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当副手的高手。

萧何是一个人才,用现在的话说,是司法专家、民政专家、后勤专家。刘邦当平民、当无赖的时候,人家萧何已经在沛县当小吏,在政绩考核中,曾名列榜首,说明他是一个很有水平、很能干的官。但萧何没有官架子,看得起平民刘邦,把他当朋友看待。这时,刘邦常常巴结人家萧何。萧何为人忠厚,待人诚恳,处处帮助刘邦,对他日后起家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后来,刘邦起兵造反,想到萧何,让他当县丞,这是萧何当副手的开始。

萧何是文官,负责处理财税、安抚百姓、颁布政令、为军队供应粮草等后勤工作,做得极为出色。在多次战役中,当刘邦处在最危急的时刻,多亏萧何前来支援,才使刘邦化险为夷。特别是夺取秦都咸阳后,众将都在争抢金银财宝,只有萧何保护了秦朝的文书档案、律令图书等,所以刘邦才能对全国的军事要塞、地形地貌、人口多少、经济现状了如指掌。

打下江山,萧何在评功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恩赐他上朝时可穿鞋带剑,不必遵循常礼。可是,萧何处处遵守礼仪,他知道,皇上可以让你放肆,那是对你的恩赐,你铭记在心就是。

网络配图

你要真的放肆,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那是要倒霉的。所以,他把分寸掌握得极为得体,没有因为细节问题为自己惹是生非。这是萧何的明智之处。

萧何能够平安地当刘邦的副手,最重要的不是他能干,而是性格温顺,凡事听命于刘邦,有好事全让给刘邦,能够委曲求全。

所以,刘邦平定天下后,对萧何网开一面。《史记》上记载,萧何做事好请示,无论是制定法令制度,还是建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总是尽快向刘邦报告,得到同意后,他才开始实施,从不自作主张。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勤请示、勤汇报,按上面的指示办,看上去好像是没有主见,其实,这是最为高明的主见。

刘邦是个大老粗,痞子出身,对治国之道一窍不通,萧何想怎么办,他一般都会同意。萧何凡事等刘邦同意才办,这样,效率可能低一些,但确实保险。他的这一做法使刘邦极为高兴,最后,论功行赏时,把功劳的第一名给了萧何。

在刘邦看来,这个副手既能干,又没有野心,是靠得住的,所以,刘邦破例没有铲除萧何,君臣得以相安无事几十年。

萧何老谋深算,懂得克制自己就是保护自己。他和吕后一同诛杀了韩信,又得到封赏,被拜为相国,刘邦还给他配备五百名士卒的卫队。

网络配图

萧何知道,表面上这是对他的赏赐,实际上刘邦已经产生了怀疑,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多,刘邦觉得很不舒服。

他深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于是,他果断地把全部的家产捐出来当军费。这样一来,刘邦自然十分高兴,没有任何推辞,就收下了。

可见,萧何的家产早就让刘邦惦记上了。如果萧何不主动交出来,说不定哪一天刘邦就找一个借口,抄了萧何的家。那样,大家就得撕破脸皮,肯定不会愉快。

然而,萧何再老练,也有想不到的地方。萧何的思路是全心全意为刘邦效忠,做到尽心尽力,安抚好百姓,忠于职守。可这样一来,他会深得民心,得到更多百姓的爱戴,更让皇帝害怕和担心。

此时,一个门客警告萧何:“你离灭族不远了,这样孜孜不倦地做事,老百姓越来越爱戴你。皇帝多次派人询问你在干什么,其实,是害怕你占有关中地区啊。你为什么不多买一些田地,用低价赊借,败坏自己的名声呢?只有这样做,皇帝才安心。”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为此,刘邦大为高兴。想想看,萧何如果不这样做,就凭刘邦心狠手辣、极爱猜疑的性格,能放过萧何吗?

萧何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给刘邦做副手,没有大起大落,但过得十分辛苦。他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安抚天下,用心之良苦,鲜有与之比肩者。他用尽一生心思,总算“找准了位置”,在危机四伏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成为一个幸运者。

标签: 萧何

更多文章

  • 南明得力干将李成栋有名气竟是因为多次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明得力干将李成栋

    李成栋是明末清初一位非常有名气的人物,在那个各方势力混战的年代中,李成栋先是李自成的手下,后来归顺了明朝,之后投降了大清,但是在满清却没有能够得到重用,于是心中总是愤愤难平,于是再次反清复明,成为了南明王朝的一位得力干将,得到了南明王朝的重用,后来死于清军围剿。通过李成栋简介可以对其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为什么敢自称“九千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个太监竟然胆敢自封为九千岁——这就是在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明朝大宦官魏忠贤。那么,魏忠贤为何如此胆大包天呢?网络配图公元1620年,宋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朱由校被立为太子,光宗继位后不到一个月,便又驾崩,于是太子朱由校继位,史称为熹宗。早在朱由

  • 吃人奶可长寿?西汉丞相竟曾养100多位“奶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苍

    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载,“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苍百余岁而卒。”张苍曾经犯罪当斩,行刑的时候刽子手脱去他的衣服发现其人身体异于常人就向监斩官王陵报告,王陵一看此人“身长大,肥白如瓠”皮肤白皙身材如葫芦一样肥硕饱满,很惹人喜欢,于是向刘邦求免,张苍因此保住性命。至此,

  • 日本强情公方足利义辉的死亡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足利义辉

    足利义辉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将军,在日本他有着一段很光辉的岁月,为人也比较刚毅政治,也因此被人们尊重的称为强情公方。他在政治方面也是十分有能力的,可是最后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折磨,而关于他的事迹在足利义辉简介中也有着详细的介绍。那么在足利义辉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提起足利义辉简介的介绍还要从他出生

  • 秦始皇与吕不韦究竟是父子么 为何他非死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

    父子反目这种事情,在历史中屡见不鲜,为女人为权势为功名,父父子子的关系相当乱套,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也不可避免这种套路,尤其是他和吕不韦之间的恩仇,更是堪称未解之谜,到底这出秦国权利的游戏怎么上演,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功业亘古未有,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人,不过咱们这位始皇帝面相有点不

  • 越国公杨素为人究竟如何:为何说忠奸难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越国公杨素为人究竟如何

    越国公是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封给杨素的爵位,到了炀帝杨广时被改为了楚国公。越国公虽然已经是极高的爵位,但远远不能完全体现出当时杨素的显贵地位。只要是和杨素有关的人都会得到一官半职,他的亲戚族人更是官居高位,位列公卿的都有好几个。杨素的身份和地位,是他自己带兵打仗的战功赢来的。杨素是个十分杰出的军事家,一

  • 揭秘:三国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云

    常山赵子龙一个很出名而且硬气的的人物,赵子龙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忠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大家于是认为常山就是赵子龙的故里,赵子龙就是从常山里面走出去的英雄人物。后来发觉这是历史层面的一种误读,一种很容易犯的普通的再不能错误。原来古代的常山其实就是指的河北曲阳的恒山也就是汉宋时的常山,西晋常山郡治真定今正定

  • 惊人的相似!三国郭嘉与田丰竟然均是浪得虚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郭嘉

    有的人是死前无名,死后方生。在这一点上曹军的郭嘉和袁军的田丰有惊人的相似--郭嘉是因为那时三国第一红人曹操惨败赤壁后爆出两句:"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而成名,别小看这两句,因为它把曹操和如荀、程等众谋士贬了下去;而田丰则是因为当时最强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追星竟然差点丢掉生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始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一句歌词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战国时期秦国灭燕国的历史上荆轲刺秦的故事一直是最精彩最悲壮的一幕。网络配图有人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当年在易水之滨,荆轲吟唱着这首悲歌之时,有一个人曾为他击筑伴奏。结果荆轲刺秦王失败,血洒秦廷。但那个曾经为荆轲击筑伴奏的人,则

  • 明末大诗人陈子龙怎么死的:抗清失败投水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末大诗人陈子龙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直隶松江华亭人,原名陈介,后改名陈子龙。陈子龙祖上虽世代务农,却也不乏舞文弄墨的风流名士,比如他的父亲陈所闻就曾以善文著称,还中过万历年间的进士,陈子龙自幼受父亲影响,也对诗词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