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年间的一场变法之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党争

北宋年间的一场变法之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党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702 更新时间:2024/1/5 7:40:57

新旧之争,王安石变法这场大戏究竟如何?很多的故事在历史的沉淀下变得越发的精彩,我们从后人的角度看前人的故事,不得不感叹一句:真是一场精彩的大戏。

镜头转到北宋这个朝代,历史上很多出名的人物都是出自这个时代,像苏轼、王安石、司马光这些人,只要是接受过中国教育的人对这些人都不会陌生.

网络配图

我为什么把镜头转向在北宋这个朝代呢?那是因为我在这个时代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官场大戏。这场大戏就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王安石变法。

这场大戏牵扯的人物众多,新旧两派的人物都是响当当的角色,自然,吸引人眼球的自然还是这件事的两个代表人物——王安石和司马光。

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两个名字我们都很熟悉,这可是伴随了我们整个中学时代的人物。但是在历史的舞台上,这两人却是针锋相对,给后人演了一台精彩的对手戏。

在说这两人对掐的事件之前,首先得说说这俩人的背景。

司马光砸缸的事情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故事,所以他是小时候就以聪慧出名了的。而王安石也是小时候因为过目不忘饱读诗书而被誉为了神童,所以这两个人的起点非常的相似。

他俩相似的还有踏足朝堂的风格上,两人均是不拘泥小节的人物,这两人也都是公认难得的正直不阿,不求闻达做官,但求贡献人间的贤良君子。

但是就是这样两个明明应该很投机的人,却是演成了对手戏。且看,王安石一身正气要求变法,大力革除旧法主张新法。磨刀霍霍大有一番作为的样子,但是在这个时候,其他的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重臣不乐意了。

网络配图

“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反对声一拨接着一拨啊。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回应掷地有声,我就要这么干了。加上当时的老大神宗皇帝的支持,变法的态度绝对不会变。

可是作为主角的司马光岂会善罢甘休?眼睁睁看着王安石这么玩下去?显然不可能。

第二年司马光就开始了谆谆教导,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新法实施过程中的四项弊端。

王安石的回应呢?十分简单粗暴的写了一封只有人家十分之一的《答司马谏议书》。这态度就很明确了。

在后人的角度上来看这篇回答。虽然文字功底文采什么的确实不错,但是用在变法上却是有点证据不足,显得抽象。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自然就会互掐啊。但是王安石是有后台的,司马光也掐不过啊,不过人家也是有骨气的,挥一挥衣袖,一片云彩都不带。

司马光走了,王安石斗志昂扬地开始变法了。可是这种变法就跟小孩子举起大旗子说读书无用一样。朝中的士大夫是不支持这个变法的,所以王安石找来一些新的帮手来帮助自己,一时间就形成了新旧两派互掐起来了。而且当时还有地域情节,南方人跟北方人之争,也算是演了一个笑话吧。

网络配图

这部剧的看点在于起起伏伏,本着这一路风头耍到底的王安石要是笑到最后,那么这部剧就跟开了外挂没啥区别了。王安石的后台神宗去世,由新上任的哲宗皇帝管理。奈何哲宗是个小孩子,一切得听太后的。然而太后又是听司马光的,那么看点来了。

司马光的朝代来了啊,出任宰相后马上就废除新法,一点都不留。别人劝说留下优秀的条令,他也不听,真正是把任性给进行到底。跟王安石一个倔脾气,都是拗相公。故事到司马光这就结了么?显然没有。

这部大戏在主角死了之后都还在持续上演,新法旧法的争斗持续不断的升温。两方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们来分析一下司马光和王安石这两个人。

这两个人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两个主角,不得不说这两人虽然导演了一场大戏,但是他俩都是失败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他俩的目的是什么?国泰民安啊,可是他俩干了啥?两个人各执己见,还纠结两个帮派共同搞斗争,把整个朝堂都弄得动荡不安,这样不计后果的各执己见简直是幼稚。目的都没达到就两人争得热闹了。

第二,这么浩大的工程给百姓带来了什么?王安石变法还是推进了时代的进步的,可是他俩党同伐异,新法固然有缺陷,但是也不是完全不可取。但是司马光却是完全否认了这一改革的进步意义,这是司马光的愚蠢之处。那么王安石的错在哪儿呢?就在于他太想成功了,想要一下子就推倒屹立这么久的旧律法,这可能么?显然不可能啊,一口气怎么能吃成胖子,何况新法中还有很多的缺陷。

网络配图

诸多事实证明,这两个人就是拗相公,而且拗到两边了。司马光直接不接受新事物,王安石就是要推倒一切旧事物。

得嘞~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心,两人互掐,这还不够,我得拉点小伙伴来助助阵。可是你有小伙伴我没有么?我也有。这就形成了两大派之争上面来了。明明都是两个有名的才子,脑袋瓜都不笨,怎么就会这么偏执呢?明明就是想要给百姓给天下苍生一个更好的生活,却被弄得乌烟瘴气。

这怪谁?还不是怪这两个主人公党同伐异,各执己见,不知道变通,都把自己的想的是正确的,对方的都是错误的。才上演了这么一场大剧。

北宋王安石变法这场大戏在后人看来着实精彩,演员都是名人,演出的故事也是起起伏伏颇为精彩。不过这故事的背后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新法旧法之争最后的失败就在于不能太过各执己见。党同伐异这种只会让事情演变的越来越糟糕,明明是想要做好事,却变成了一场大闹剧。后人也要因此吸取教训,在遇到新旧之争时,注意调解,而不是各执己见。这也是适合如今的商场管理的。

史料有载,苏东坡曾因与司马争政后连叹“司马牛”,这大概是在说司马光的脾气,跟那拗相公王安石有一争——倒不见得说司马光是牛,但由此司马光于变法一事之上的脾性之一斑。

王安石代表的是革新,而司马光极力守旧,他们只是两个势力推出来的代表,但这二人于变法之争,实在算是倾尽了心力,但也因为太过认真,最后都搞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更惨的是晚景凄凉。半生沉浮之后,倒正可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凄凉不似向前生”来形容。

更多文章

  • 御膳房的份例:光绪帝早餐每个鸡蛋耗银八两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光绪

    据《宫廷琐记》载,慈禧、光绪的份例大体如下:盘肉(猪肘子)五十斤、猪一头、羊一只、鸡鸭各两只;新细米两升、紫米一升半、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荞麦面一斤、麦粉一斤、豌豆粉三合(约四两半)、芝麻一合五勺(约二两二钱);白糖两斤一两五钱、盆糖八两、蜂蜜八两;核桃仁四两、松子仁二两;鸡蛋二十八个

  • 南汉皇帝的反腐奇招:要当大臣先要被阉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汉皇帝的反腐奇招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古籍上记载的三大特例,堪称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在这些常规选拔官员制度之外,不少朝代还结合朝情,推出一些“本朝特色”官员选拔手段。网络配图南汉皇帝选官“阉然后用”在公元10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

  • 清宫秘史:慈禧为何向罗斯福送上私房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为何向罗斯福送上私房照

    慈禧太后,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领导大清王朝四十七年。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以致在人们的心目中,慈禧是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乱政祸国的妖后。其实,慈禧不仅是一个美丽女人,也是一个智慧女人,更是一个魅力女人。网络配图

  • 史上最好色皇帝:竟同时娶了一万多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晋武帝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尤其是统一全国以后,在全国范围内罢州郡兵,又屡次下旨责令郡县劝课农桑,从而使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历史上称之为“太康繁荣”。基于这样的发达繁荣的经济基础,司马炎和他的一班功臣们开始尽情的享受生活了。司马炎非常好色,好到什么程度呢?他曾经在中级以上的官员和普通士族家庭中挑选了五

  • 万古冤屈!谁扭曲了周瑜的真正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周瑜

    导读:我们对周瑜的认识来自于《三国演义》的点点滴滴,最令人深刻的便是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最后是箭伤复发,吐血而亡。演义中周瑜俨然成了一个跳梁小丑,心胸狭隘。然而苏轼却有词叹曰:“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郎又是什么样的呢?网络配图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

  • 太平军李秀成才华颇高 最终真的投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秀成

    李秀成是天平天国后期非常重要的将领,在天平天国面临衰亡之时,与陈玉成等人一道支撑起太平天国。封忠王,号荣千岁。李秀成在后期的表现,对于太平天国的局势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样一个才华颇高,获得了许多非凡成就的农民起义军将领,应该会得到后世许多的赞扬。然而事实上他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而他争议的

  • 探秘秦始皇最后和敏代阿若还是黎姜在一起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

    在电视剧《秦始皇》中秦始皇和三个绝代佳人之间有着凄美的爱情故事,历史上秦始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谜团,他的感情更像是一片空白,所以,从这部剧中我们可以走进秦始皇的感情内心。网络配图敏代是赵国的公主,温柔识大体,是中国古典女子的典范。虽然贵为公主,却逃脱不了联姻的命运,来到秦国竞选秦王妃,坚韧善良。刚开

  • 历史上十大荒唐皇帝都做了些什么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广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可以划分为三个派别,一个是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一个是傀儡皇帝无可奈何的,一个是荒淫无度昏庸无道的,历史上还出现过十个最能爆猛的非主流皇帝,他们身居帝位却不问政事,误国误民,追求另类,表现出雷到众生的非主流特质,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皇帝雷人的荒唐事:第十名:绝对超

  • 揭秘刘备的后代为什么要这样贬低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关羽

    关羽,蜀汉名将,后世的“武圣人。”关羽作为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遭人深入人心,为人熟知,尤其是他与刘备的君臣兄弟情谊,更是流传千古,为人津津乐道。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关羽兵败身死之后,刘备的后人却有意无意的贬低了关羽一把,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话说蜀汉景耀三年和四年,蜀汉分别追谥了五位开国大将,

  • 三国演义中被冤枉千年的猛将 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延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名人勇士,他们能文能武,成为一代英雄。然而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却使得一代猛将被骂的很惨,冤枉了千年,这个人就是魏延。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看看历史上的魏延是个怎样的人,为何罗贯中要如此的冤枉他?网络配图《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带兵攻打长沙,与黄忠大战,长沙太守韩玄怀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