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古冤屈!谁扭曲了周瑜的真正形象?

万古冤屈!谁扭曲了周瑜的真正形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15 更新时间:2024/1/5 9:06:58

导读:我们对周瑜的认识来自于《三国演义》的点点滴滴,最令人深刻的便是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最后是箭伤复发,吐血而亡。演义中周瑜俨然成了一个跳梁小丑,心胸狭隘。然而苏轼却有词叹曰:“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郎又是什么样的呢?

网络配图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杰出的军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长壮有姿貌,多谋善断,胸襟广阔。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己方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的头号功臣。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体现了一个军事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东吴的王图霸业,随周瑜猝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在东吴所起的作用是无人可替代的。

《三国志》记载,周瑜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孙策初亡,孙权“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诸将礼简时,周瑜对比自己年幼的孙权极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评语,仅与程普不和,但他折节下交,终令程普叹服。史载,“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与人相交时如饮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与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陈寿提到的“曲有误,周郎顾”,则成为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一个常用的典故。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中记载: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周瑜称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后世,周瑜的形象却开始不断地变异,甚至最后在民间变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东晋,周瑜的厄运就来了。这个偏安江左、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始在正统论上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选择了同样割据一方的蜀汉作为正统,开始认定,周瑜为“小人”。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

网络配图

此后数百年,蜀魏正统之争纷纷扬扬。到了唐朝,正统之争开始出现在唐诗中。首先是杜甫,对蜀汉的诸葛亮极为推崇,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名相表现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这位诗人在诗中不加掩饰地调侃周瑜,历史在文学中开始出现偏差,“东风不予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风颇盛,常常明是治史实为思想政治观的较量,文人政客间的朋党之争更是惊心触目,三国正统之争也在争斗之列,宋文坛多位大家被卷入。最终朱熹的理学占据了历史的上风,帝蜀寇魏、尊刘贬曹渐成定局。随后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论。人物的善恶褒贬也随之潮起潮落,数度浮沉,最尴尬的当属身处其中的东吴。为了尊刘,自然就得贬曹贬孙,作为孙权集团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难逃打压。

然而,在民间的话语权里,周瑜的身后命运更惨。

三国故事在三国时代结束之后不久便在民间有所流传。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经彻底地扭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资料,就是宋元之际出现的话本《三分事略》。在这部为适应市民娱乐需求而产生的话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经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为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在军事上,他看似颇有才华,却又似乎人皆可败;在人格修养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史传文学中那个雅量高致、出众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贤嫉能的平庸之辈。

市井间“尊刘贬曹”的观念早已有之。在苏轼的小品《东坡志林》中,就曾对民间三国有过这样的描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感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民间对人物的褒贬品评是有着自己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他们“尊刘”,拥“帝蜀”,而对于站在对立面的周瑜,自然不会有好感。

之后,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的出现,彻底把周瑜的形象钉在了自相矛盾的演义标准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结交孙策,开拓江东,定建霸业;举荐鲁肃,纳降甘宁,举贤任能;最后火攻破敌,建立不朽功勋。

而另一面,当遇到刘备集团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对于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衬。

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中仿佛达到了极点。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关于诸葛亮三气周瑜:正史记载,连刘备都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送丧吊唁的是周瑜旧下属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网络配图

关于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巧计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计谋根本没关系。

关于智激周瑜:纯粹子虚乌有。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孙权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关于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关于荆州问题:实乃周瑜死后,鲁肃为了“联刘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荆州南郡地区借给刘备。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东吴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刘备借道的问题。周瑜死后,在鲁肃的主张下把南郡地区借了刘备,此后东吴派出孙瑜伐蜀被刘备挡道,演义中可能故意把孙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响力,远远不及永远的畅销书、拥有亿万读者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明朝之后,人们对周瑜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回荡在几百年来的民间话语中。刘继兴认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计他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三国演义》?”

可见真实的历史有时候会因为演义的个人褒贬而失去应有的公正。读演义看的是惊奇而绝非真实的历史。

标签: 周瑜

更多文章

  • 太平军李秀成才华颇高 最终真的投降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秀成

    李秀成是天平天国后期非常重要的将领,在天平天国面临衰亡之时,与陈玉成等人一道支撑起太平天国。封忠王,号荣千岁。李秀成在后期的表现,对于太平天国的局势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样一个才华颇高,获得了许多非凡成就的农民起义军将领,应该会得到后世许多的赞扬。然而事实上他却是历史上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而他争议的

  • 探秘秦始皇最后和敏代阿若还是黎姜在一起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

    在电视剧《秦始皇》中秦始皇和三个绝代佳人之间有着凄美的爱情故事,历史上秦始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谜团,他的感情更像是一片空白,所以,从这部剧中我们可以走进秦始皇的感情内心。网络配图敏代是赵国的公主,温柔识大体,是中国古典女子的典范。虽然贵为公主,却逃脱不了联姻的命运,来到秦国竞选秦王妃,坚韧善良。刚开

  • 历史上十大荒唐皇帝都做了些什么荒唐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广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可以划分为三个派别,一个是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一个是傀儡皇帝无可奈何的,一个是荒淫无度昏庸无道的,历史上还出现过十个最能爆猛的非主流皇帝,他们身居帝位却不问政事,误国误民,追求另类,表现出雷到众生的非主流特质,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些皇帝雷人的荒唐事:第十名:绝对超

  • 揭秘刘备的后代为什么要这样贬低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关羽

    关羽,蜀汉名将,后世的“武圣人。”关羽作为三国时代的著名人物,遭人深入人心,为人熟知,尤其是他与刘备的君臣兄弟情谊,更是流传千古,为人津津乐道。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关羽兵败身死之后,刘备的后人却有意无意的贬低了关羽一把,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话说蜀汉景耀三年和四年,蜀汉分别追谥了五位开国大将,

  • 三国演义中被冤枉千年的猛将 竟然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魏延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名人勇士,他们能文能武,成为一代英雄。然而在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却使得一代猛将被骂的很惨,冤枉了千年,这个人就是魏延。今天就让小编带你看看历史上的魏延是个怎样的人,为何罗贯中要如此的冤枉他?网络配图《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关羽带兵攻打长沙,与黄忠大战,长沙太守韩玄怀疑黄

  • 为何刘邦一生最痛恨的人没被杀 反被封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邦,雍齿

    汉高祖刘邦一生最痛恨的人,不是韩信,也不是项羽,而是自己的一个小老乡。为何后来刘邦非但没有杀了他,反而封他为侯让其善终,下场比韩信、彭越还要好,这事儿得怨谋圣张良!这个人名叫雍齿,其有一个后代叫雍闿,曾经在刘备死后在南中地区发动叛乱,让诸葛亮为此烦心了很多年。网络配图雍齿,刘邦的老乡沛县人,出生于沛

  • 来俊臣被诛九族:酷吏是帝王工具 注定狗烹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来俊臣

    核心提示:但是,来俊臣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工具,更没有觉察到工具只能被用于一时,时间一过,兔死狗烹必然接而上演。网络配图来俊臣档案 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武周时期最著名的酷吏。历任侍御史、左御史中丞。喜酷刑,擅逼供。在任期间,前后所破千余家,冤死者众。万岁通天元年(696),迁升洛阳令、司农

  • 揭秘:靠三寸不烂之舌拿下一座城池的隋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擒虎

    核心提示:韩擒虎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兵不血刃就拿下了一座城池,得到了数万军队激战却得不到的战绩,足见其胆识和口才都胜人一筹。网络配图韩擒虎——人如其名的悍将名片姓名:韩擒虎别名:韩子通,又称韩擒、韩擒豹生卒年:公元538—公元592年家乡: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座驾:黄斑青骢马兵器:长枪性格:军事

  • 盘点:中国历史上冤屈而死的十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名将

    导读:在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的名将,可惜的是,这些大仁大义的将军们或因功高震主而死,或因小人构陷而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冤屈而死的十大名将。1、李牧武安君,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后期抗秦战争主将,曾两败秦师,秦军闻之将则色变,不敢犯赵多年,就连老兵油子王翦也是无从下手,只好使离间计挑

  • 假太监刘克明 敢给皇帝戴绿帽子的刘克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假太监刘克明

    唐朝时期有一个大太监,叫做刘克明。他本来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因为干了一件很给太监长脸的事情而“名垂青史”,那就是给皇帝唐敬宗带了绿帽子。有人说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作为太监,人家身体上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还怎么能给皇帝戴绿帽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太监也是有尊严的,说话注意点。这事还得从刘克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