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郭嘉和荀彧: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

郭嘉和荀彧: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90 更新时间:2024/1/8 20:29:56

导读:谈及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向来都是众口不一。有人说是郭嘉,有人说是荀彧。支持郭嘉的人认为,曹操曾多次表露痛失郭嘉的伤感,并且也曾写信给荀彧一再称赞郭嘉。那么事实上郭嘉真的是第一谋士吗?曹操盛赞郭嘉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当郭嘉去世之后,曹操非常悲痛,亲自到郭嘉府中吊孝,并公开表态:“平定天下,(郭嘉)谋功为高。”对郭嘉的死,即便是生性狡诈的曹操也不禁悲叹“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让我想起当年孔子悲叹颜回之死,“天丧予,天丧予!”曹操曾经向荀攸等人表示,荀攸等人都和自己年纪相仿,唯有郭嘉年纪最小,本来是希望把后事托付给郭嘉,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三十八岁的郭嘉竟然走在五十三岁的曹操之前。曹操对于郭嘉的感情,既有君主对臣子的爱惜之情,更有知音辞世的悲恸之情。

网络配图

不过,曹操曾经写过两封信给荀彧,向荀彧称赞郭嘉,就并非仅仅是真情流露了,还有着别的深刻涵义。

无论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还是在后世史家看来,郭嘉和荀彧之间功劳谁大谁小,没有可比性。像一代枭雄司马懿评价荀彧“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在建安十二年,平定袁绍之后,曹操平定诸位大臣功勋,也曾经认可:“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荀彧在曹魏阵营,功勋第一,荀攸第二。而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荀彧传记列于第十,仅次于曹魏诸帝、董卓等诸侯,诸夏侯曹之后,是外姓功臣第一,且荀彧前后受封两千户。而郭嘉列于传记第十四,距离荀彧,间隔了二十多位功臣,郭嘉在世时仅仅受封两百户。

那为何在郭嘉死后,曹操如此隆重的赞许郭嘉,给予郭嘉很多本来不具有的荣耀呢?我看,根本的目的,是借郭嘉来打击荀彧。我们先看看曹操的信写了什么内容。

其一: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其二: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对于这两封信,我们抓住三点。其一,时间。207年郭嘉病逝,212年荀彧病逝。两封信的时间当在这五年之间。其二,大事。208年曹操用荀彧计南征荆州成功,但在伐吴时,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211年破马超韩遂联军。212年曹操南征孙权,荀彧病逝。而最主要的是第三点,我们看看曹操在写给荀彧的信中,称赞了郭嘉的什么优点。而那些郭嘉的优点,荀彧有没有,如果没有,那荀彧又是如何?

在曹操列举郭嘉的优点中,二十七岁追随曹操,前后十一年,这一点和荀彧非常相似。不过二十九岁的荀彧早在曹操担任东郡太守、奋武将军的时候,就追随曹操,是曹营谋士中最早跟随的一位。而郭嘉则是曹操在兖州站定脚跟之后,由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讲资格,荀彧是前辈。

至于智慧谋略,同赴患难,郭嘉更是无法和荀彧相比。荀彧一生最重要的功劳有三个。其一、安定兖州,建立根据地。曹操在反董卓行动中老本打光,之后立足兖州重新振作。而帮助曹操经营兖州,使得曹操数次大败依然有栖身之地的正是荀彧。其二,当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两军对垒,曹操军粮将近,全军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想着退兵,此时荀彧力排众议,主张和袁绍奋力一战,而自己将保证最好粮草供应,让曹操没有后顾之后。荀彧的这封信,让曹操改变了退兵的决策,最终在官渡击溃袁绍主力。

网络配图

其三,在官渡之战胜利之后,全军上下包括曹操自己都觉得曹军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现在大胜,见好就收,想回军整顿。可荀彧再一次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建议穷追猛打,我军疲惫,袁绍更甚。一旦让袁绍有时间重新整顿,曹军官渡之战优势将化为乌有。曹操采纳,结果彻底消灭了袁绍势力。当然,在曹操在平定豫州、徐州之时,在曹操东征西讨之时,荀彧同样做出了许多了不起的决策。可以这样说,没有荀彧,就不可能有曹操的胜利。

曹操在上表为荀彧请封的时候,曾经说道:“彧之二策,以亡为存,以祸致福,谋殊功异,臣所不及也。是以先帝贵指纵之功,薄搏获之赏;古人尚帷幄之规,下攻拔之捷”。在高祖刘邦封赏功臣之时,以萧何为第一,并且认为萧何张良等谋臣为功人,曹参樊哙等武将为功狗。作为君主看重的是在军帐当中的决策,而次一等的才是攻城野战的功劳。荀彧,无疑是曹魏政权的萧何,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但郭嘉相比荀彧,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曹操多次表示,“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自己和郭嘉是知己,很多时候自己左右为难,难以决断的时候,郭嘉就会说出他的意见,让自己更加明白那一个决定才是最合适的。也就是说郭嘉做出抉择的时候,是以曹操的利害作为准则,对曹操有利的就去做,有害的就不去做。曹操写第二封信的时间,当在赤壁之战后。信中提到了郭嘉曾经表示自己如果到了南方,一定不能活着回来。郭嘉身体多病如此,但是在和曹操谈论国事的时候,总是说应该先平定荆州。曹操强调,郭嘉出谋划策都是出于对自己的忠诚啊,为了曹操的大业,完全不顾及自己的性命,像这样的郭嘉,在病逝多年之后,曹操也不能忘怀啊。

这些本来是一个臣子为君主效劳的很简单,很正常的原则,为什么曹操还要着重说出来,并告诉荀彧呢?因为荀彧在做决断的时候,并不是把曹操的利害作为准则,而是把是否有利于汉室,有利于献帝作为准则。郭嘉是曹操的臣子,可荀彧虽然也为曹操工作,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汉王朝的臣子。

当赤壁战败之后,曹操在战场上失利了,可是在政坛上却更上一层楼。以董昭为首的大臣建议曹操称国公,应该具有九锡,来表彰曹操的特殊的功勋。在荀彧等人辅佐曹操夺得中原霸主地位之后,曹操渐渐的由辅佐汉室的丞相,变成了自己独立王朝的君主,而称公,就是曹操搞独立的一个标志。

网络配图

荀彧是朝中仅次于曹操的重臣,德行威望无人可比,荀彧的支持,对于曹操成为魏公至关重要。董昭特意写了一份信给荀彧,劝说荀彧别太耿。董昭列举了周公旦,姜子牙辅佐周成王田单夺回齐国领土迎回齐襄王的事迹,这三位功臣都能够列土封疆,然后说:“今曹公遭海内倾覆,宗庙焚灭,躬擐甲胄,周旋征伐,栉风沐雨,且三十年,芟夷群凶,为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刘氏奉祀。方之曩者数公,若太山之与丘垤,岂同日而论乎?今徒与列将功臣,并侯一县,此岂天下所望哉!”董昭认为,曹操的功劳已经如此之大,就算是和前代的三位功臣相比,也如同泰山和土丘一样,如果还和其他的文臣武将一样只是封为侯,这定然不符合天下人的希望。

可是,荀彧却公开表示,曹操本来就是举义兵匡扶朝廷,心中有着对朝廷的忠贞,也能够守住谦虚退让的事实。作为君子,应该用德行来关爱他人,董昭你们这些人,根本就不应该这么做。

精明的荀彧难道会不知道董昭的行动,是曹操授意?不可能。但是荀彧依然选择了自己的立场。当许都百官,大都选择了生存,选择了利益的时候,荀彧依然坚持自己大汉臣子的立场。

曹操称赞郭嘉通达,无异于说荀彧太不知变通,其实满朝文武,大都是曹操党羽,荀彧你又何必总是站在曹操我的对立面呢?郭嘉死了,曹操封赏其子,又无异于表示,荀彧若一直对抗曹操,儿孙必定难有善终。而曹操以郭嘉为知己,就是在感叹,为何你荀彧就如此不了解曹操我的苦心呢?郭嘉能够抛弃自己的生命来为曹操效命,可是为何荀彧,这位曹操政坛路上曾经的老师,多年的朋友,为何却在灾难过去,富贵来临之际,成为自己的政敌呢?曹操在暗示荀彧,在劝说荀彧,在警告荀彧。或许这些才是两封信的真实目的。

因此,从上边我们可以看到郭嘉只是曹操的知己,荀彧的功劳最大。单以功劳计算荀彧才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至于曹操为何盛赞郭嘉实则是提醒荀彧莫忘了主公我啊。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溥仪无意间在佛龛发现的黄纸包竟藏惊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

    1912年初,辛亥革命爆发,隆裕皇太后迫于袁世凯的压力,只得以溥仪的名义,在1912年2月12日颁布了《宣统帝退位诏书》溥仪虽然退位,仍可居住在皇城中,并享有一定的优待条件。有很多清朝的遗老遗少们,将复辟的希望,仍寄托在溥仪的身上,他们还为溥仪请了朱益藩和陈宝琛等名师,这些位名师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

  • 溥仪登基时的一个不祥之兆 结果只当了三年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溥仪登基时的一个不祥之兆

    我曾经说过,王朝末年很容易出子嗣难继的问题。清朝,从咸丰皇帝之后,就开始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巧合的是,清朝的国运正是从咸丰开始急转直下,一步步走向关门的。咱们掰着指头数一下吧:咸丰之前的清朝皇帝,都有几个、十几个儿子,可是咸丰只有一个儿子。而且,咸丰死时,这个儿子只有5岁。虽然我们常说,没有选择就是最

  • 揭秘明朝想当皇帝的太监曹吉祥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吉祥

    明代权宦,永平滦州人,曾隶属于王振门下。1452年,参与分管京营,后来又与石亨等密谋帮助英宗复辟并率兵迎明英宗复皇位,天顺初年,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总督三大营。1461年,曹吉祥父子谋反失败,英宗下令把曹吉祥碎尸于市,曹吉祥的地产也在宪宗即位时没收为皇庄。网络配图这事要先从“土木之变”说起,明英宗

  • 揭秘汉朝爱做贼的奇葩皇帝 疑为父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缵

    汉朝时,大将军梁益暗杀了皇上刘缵,保荐了15岁的刘志当了皇上,并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做了皇后,梁又让刘志下诏将他的两个弟弟都封了列侯。梁益垂帘听政独霸朝纲,满朝文武百官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却敢怒而不敢言。刘志当上皇帝后号称汉桓帝,虽为九五之尊,却整天贪玩,还染上一个手脚不干净的毛病,专爱偷大臣家的东

  •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他一生最大的过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也有很多错误与罪过。那么,乾隆一生最大的过错是什么?那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大肆毁灭篡改汉人古籍、对天下士子兴“文字狱”疯狂杀戮禁锢。有人认为,他的罪行还要超过焚书坑儒的大

  • 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真的是老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生卒于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出生于山西文水县东,父亲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获得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和寿命最长的皇帝,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网络配图武则天登基后废唐,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武周王朝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历史功绩,

  • 包拯为什么一生鲜有朋友?揭开包青天的另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

    王安石和包拯一同受过欧阳修的荐举,还曾是上下级,多少总有过从,但整部《临川集》,竟无一字提及包拯。读包拯事迹,总有个疑惑:就是是他为什么鲜有朋友。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他流传下来的文字,只有早年的一首短诗和晚年的一篇家训,其余全是奏议。包公的人格很了不起,是刚严的典

  • 抠门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理财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抠门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家道中落的他历尽生活的坎坷,也知道了贫困的苦恼,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虽然贵为皇帝,但赵匡胤仍改不了“抠门儿”的本色:皇宫里的窗帘是用最便宜的青布制成的,他的衣服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十分难

  • 和珅靠何手段搜刮相当于清朝十五年收入的财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珅

    核心提示:和珅是用哪些手段贪得这么大一个家业的?他拥有的财产触目惊心,其家所藏宝物,许多连皇宫内廷都没有。他攫取了大清朝15年的收入,家产达到8亿两白银,和珅贪污致使大清帝国元气大伤。和珅绝对是中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字一号巨贪。那么,和珅是用哪些手段贪得这么大一个家业的?网络配图以权谋私。这是和珅

  • 揭:曹操帐下最不为人知的一员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

    导读:说到曹操帐下的猛将,大家首先映入脑海的的肯定有许褚、张辽、典韦之流,而不是乐进,这样一位堪称名将的魏国武将。为何如此说呢?请看正史中的记载。乐进是曹魏阵营中一员身经百战的将领,功勋卓著的他被列为“五子良将”的第二位。有趣的是,这位名将的本传笔墨并不多,仅有数百字,通篇也没有收录对话。王歆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