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战国最强之将也是最传奇之将

白起:战国最强之将也是最传奇之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4/1/10 16:20:05

说起白起,人们的印象中应该是个白马白甲小鲜肉。不过呢,白起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已经37岁了,秦国的男子17岁就算成年了,成年了就要参军。这样算来,在参军20年后,白起才熬出头。白起,又叫公孙起,一看这个“公孙”

吧,就觉得像是王室成员。但是太史公也好,左丘明也好,他们都没有讲诶,这个白起到底是什么个身世啊?真的就是白手起家的,所以就叫白起吗?不要给我们卖关子,只告诉我们他老家在陕西眉县好不好?所以人们就考证啊,有人开玩笑说白起是孙叔敖的后代,有小说家说他是白圭的后代,也有人是说他白乙丙的后人,还有人说他是公子白的后人,就连白居易也来掺和,说他是白公胜的后代,白起的身世问题那可是众说纷纭…..

以39岁的“高龄”登场终于熬出头的左庶长

白起历史上没有记载白起早年从军的故事,只是说到他擅长军事。他能够得到提拔,还是因为得到了当时秦国的权臣魏冉的帮助,魏冉让白起当上了左庶长,当上左庶长既能率领军队,又要掌管政事,他不仅是秦国的最有实权军政官职,还是秦国的第十级爵位,在白起之前,必须是秦国的王室成员才能担任。

传说中的歼灭战斗机传说中的杀神

白起这之后白起的军事才能一步一步得到施展,有他坐阵的战役,没有失败过,是真正的常胜将军,而且他打的仗,往往歼灭战,主要是利用地形包围敌人,消灭敌人的军队,歼灭战胜利之后,往往会有大规模的敌人投降,这些投降的敌人除了被收编,就只有被坑杀,有人统计过,白起率军杀的人,占到了战国时期阵亡军队人数的一半,所以呢,白起被人们称为“人屠”。

现在人觉得“人屠”还是不够拉风,一改,改成了“杀神”呀、“战神”呀这些网络小说外号。在广为流行的翻案文中,白起最著名的战役,长平之战自然也被拿来说道,不过就算喜欢骇人听闻的这些网文中,白起的军事能力也从未得到质疑。

话说这白起才一当上左庶长,秦王就派他去攻打韩国的新城,这一仗的结果,当然是韩国的城池被秦国占领。韩国当然害怕啦,就派出使节到魏国找外援,魏国知道秦国的厉害,当然是派出大军来对抗秦国,这时候韩魏联军是秦国军队的两倍,两军在河南龙门这个险要之地形成对峙。感觉说的话很厉害的白起这时候在魏冉的提拔下,白起成为了秦国军队的主帅,这时的韩魏两军虽然是联盟,但是貌合神离,于是白起利用疑兵牵制住了韩军,主力却悄悄绕到魏军的后方,发起攻击。魏军的统帅向韩军求援,韩军还被白起蒙在鼓里,拒绝救援,最后24万人的军队被白起歼灭,韩魏两国无力反击,只得向秦国割地求全。

说话的口气还能厉害点吗?白起这之后,从史书上可以看到白起不断地胜利,不断地升迁。魏国被夺走了整整61座城,白起也当上了当初商鞅当过的大良造;赵国被白起夺走了光狼城;楚国被白起攻破了首都,大半的领地被秦国占领,白起被封为武安君。

接下来白起的率领秦军继续东进,韩国的领土不断缩小,其中有一座军事重镇在韩国的西部,不过在白起的攻势下,这座军事重镇已经和韩国断绝了交通,韩国只有把这座城交给秦国,但是城内的守将不愿意,一琢磨,反正祖国不要我们了,比起投降秦国,不如把城献给赵国,赵王也相当滴犹豫啊,城虽然有了,但是怎么看怎么像韩国在祸祸我们啊,这城秦国是肯定要来抢的,到时候带兵的是白起的话,那可真就吓死寡人了。于是赵王多次召开最高军事会议,最后还是决定收下这座城,而这座城就是上党。

守上党的韩国将领叫做冯亭,因为献城,他被赵王封了个华阳侯,城就这样被赵国给收下了,但是秦国的军队肯定要出发了,赵王派廉颇在上党的西南方,一个叫做长平的地方备战。赵王一看,还好,秦国派出带兵的是王龁,王龁也是一员名将啊,不过呢,同时代白起的光芒太耀眼了,王龁就稍微有那么一点缺乏存在感。赵王也知道秦国不好惹,但是自己手下也有名将啊,这人就是廉颇,廉颇虽然攻击上和白起有差距,但是防守完全不逊色。廉颇初战不利之后,想要避过秦军的锋芒,于是就坚守不出,王龁用尽了手段,也没能让廉颇出战,两军就这样死耗着。这场战争,秦国和赵国都发动了举国之力,秦国距离长平路途遥远,补给上困难;但是赵国国力不如秦国,战争陷入僵持之后,赵国消耗也相当巨大,赵王觉得廉颇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正好秦国用了反间计,让赵国换下了廉颇,换上了赵括君。

白起除了歼灭战之外,还有另一种超越时代的战略思想,那就是乘胜追击,白起认为应该趁赵军大败的时候,迅速进击到邯郸,灭亡赵国,这时魏国的信陵君上演了一出窃符救赵的大戏,又派出苏秦的弟弟苏代做说客,到秦国去贿赂当时的丞相范雎,范雎当然是不想白起超过他,于是说服秦王退兵,让韩赵两国割地了事。

秦国的扩张脚步是不会停下来滴,赵国也不愿意被秦国吞并,和东边的齐国结成联盟,寻求支援,还拒绝向秦国割地。昭襄王一看,还是得打,这时候白起正好生病了,于是秦王派出王陵,可怜的王陵就只在史书上露了这一次脸,因为攻克赵国不力,他被秦王给免职了,本来秦王是想让白起带兵的,之前的替补已经下场了,现在该主力上场了,但是白起告诉秦王秦国有诸多不利条件,现在并不是攻赵的好时机,但秦王不听,由王龁代替他继续攻打赵国。王龁这倒霉孩子,给遇上了信陵君和春申君率领的魏楚几十万联军,秦军大败。杜邮是咸阳城十余里外的一个驿站,白起因为屡次违逆秦王的意愿,被秦王贬到偏远的阴密去当一个普通士兵,在白起经过杜邮的时候,秦王派人带给白起一把剑,让他自行了断,这时候的白起,有人说他大概是55岁左右,有人说他快要71岁了。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康雍二帝对清官的不同态度 养廉埋下渐衰隐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雍二帝对清官的态度

    《东华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康熙大力表彰清官,有清一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此时;雍正改兴廉为养廉,片面倚重惩防措施,虽收一时之效,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网络配图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

  • 揭秘历史上唯一死后被做成菜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耶律德光

    中国自始皇帝算起,几千年来做皇帝这个职业的也不过几百个。虽然都是亿人之上权之顶峰,但结局却是各不相同。说起来,一般是明君多善终,亡君多惨死,但就有这么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死后居然被做成了一道菜,也算是千古奇闻了。五代十国时期,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认34

  • 汉宫怨:汉宣帝三位皇后的悲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宣帝三位皇后的悲剧人生

    后宫,是一个充满悲伤的地方,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后,她们也避无可避这诅咒般的悲哀。一生悲剧的皇后很多,多得数不胜数。汉宣帝的三位皇后并算不上有名的,写在这里,主要是个人的原因(偶对西汉,尤其是汉宣帝这一段的历史比较了解啦!)另外就是我觉得,这三个出现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舞台上的三位皇后,在中国五千年的整

  • 解密:刘备如何诱惑诸葛亮为其卖命一辈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

    诸葛亮在离开隆中追随刘备时,曾再三告诫他的兄弟要看好家园,他将来还要回来。而多年以后,当他位极人臣,身为蜀汉的第二号人物时,他在给后主的奏章中又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网络配图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

  • 敢玩弄武则天的“官油子”狄仁杰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狄仁杰

    狄仁杰档案生于公元630年,卒于公元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经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历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网络配图中国有个成语叫作“唾面自干”, 按照这个词的要求,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应该让它自己风干。人们往往用这

  • 朱元璋“删孟子”:不满民为贵 君为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

    核心提示:朱元璋读《孟子》,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那一段的时候,不禁暴怒:这哪里是臣民能够说的话?皇帝一发怒后果就严重了,居然要罢免孟子千百年来在孔庙里和列位大儒们吃冷猪肉的资格,而且特地下令,不准臣下对此发表反对意见,否则就要处以“大不敬”的罪名,杀头。网络配图明太祖朱元璋“删孟”,

  • 此人军功赫赫 只因写错四个字就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年羹尧

    说起年羹尧,人们最大的印象大概就是《雍正王朝》里杜志国的形象,为人狠辣,杀人如麻。他在平定西藏和青海中立下了赫赫战功,那么为什么却遭到了赐死的命运,真的是应验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吗?年羹尧,字亮功,号双峰,同进士出身。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并加封一等公,可谓位极人臣。他在平定西藏叛乱和平息青

  •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竟是这样 真是毁三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纪晓岚

    纪晓岚,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流行的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其间充满信任、调侃和幽

  • 洪武帝朱元璋为何要羞辱宋濂和“衍圣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洪武帝朱元璋

    读中国历史,当代人常会奇怪,君王淫威之下的人们肯定是极度缺乏尊严,天天垂头丧气的,特别是在自尊方面比较敏感的文人,但事实是,旧时代的士子们似乎并不觉得自己活得有多么窝囊,哪怕直接面对高高在上的君王,自认为该争的也还是要争个不亦乐乎,甚至常常至死方休。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那是因为,中国的读书

  • 多面潘安:不仅貌美多才还是个痴情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潘安

    在如今这个年代,长得比你好看还优秀的人多了去了,这让多少长相平平的人大呼:“老天爷你为什么要如此不公,让我一样都没捞着!!”正所谓,古往今来,又有多少历史悲剧都在重演,小编想说,你并不孤独,因为古代的人也这样。 一千多年来,“貌若潘安”成为对一个男子容貌的最高称赞。近日,在距潘安老家河南中牟12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