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你能哭出来吗?

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你能哭出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561 更新时间:2024/1/19 11:12:05

中国民间常有这样的说法:“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话看似有些无厘头,却是一语道破天机。

仔细想想,刘备的江山还真是“哭”出来的。只不过,这个“哭”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哭”,而是刘备为经营人心、凝聚力量所采取的一种“迂回手段”。

实际上,刘备到底是不是真的爱哭,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却是真的,那就是最初的刘备名头大、地位低、力量弱。如果说这些特点分散到不同的人身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一旦归于一人,其内心必定是很纠结、很痛苦的。不巧的是,刘备先生就是处在这样的矛盾状态下,埋没山林总是心有不甘,振臂一呼又没那个实力。因此,为了凝聚人脉,成就霸业,必然会时时渴望别人的帮衬和提携。

这也怨不得刘备。自古成大事者,从来就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纵观曹孙二人,在用人上都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曹操靠“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手下自然是人才济济、追随者众。这些人,大都是冲着曹操的正统地位来的。因此在招揽人才的问题上,曹操不存在“请”,而在于怎么“纳”。这种格局决定了,曹操理政治军一向森严,属下多有畏惧。孙权与曹操有所区别,主要靠的吃老本,尽管与曹操不能相提并论,却也勉强说得过去,父兄基业,老中青三代贤臣,尽在麾下。有老底子,想干点事也不是很困难。

网络配图

刘备就可怜了,除了头上有一顶“皇叔”的帽子,其他一无所有,刘备不哭还能靠什么争取人心呢?对于这种处境,刘备内心也有着说不出的苦痛。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与这些人根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成就事业,就必须另辟蹊径,而经营人心、凝聚人脉显然就成了刘先生的首要选择和当务之急。

有了这样的“自我定位”,刘备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就处处以此为准则,并一发不可收拾。

最初,先是望着官府榜文发出一声叹息(还没哭),成就了与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并借助张飞和当地富商的雄厚财力招兵买马,打造根基。后来遇赵云,刘备发现又是一个得力干将,顿感相见恨晚,分手时恋恋不舍,眼含泪珠,惹得赵云几次欲辞公孙瓒投到刘备跟前。把赵云拉到身边后,为了进一步巩固与赵云的关系,刘备更是不惜将自己的儿子摔在地上——“为了这个小儿,差点损我一员大将”,直接把赵云感动的泪水滂沱,心似融冰。从此追随左右,披肝沥胆,甘冒矢石。

老将黄忠最早效命于长沙太守韩玄,因为刘备派兵攻打,长沙失守。黄忠作为守城将军,自然是羞愧难当,城破之日,闭门不出。刘备敬重黄忠武勇忠烈,立即带人登门拜访,一边温言软语,一边抹着眼泪劝说。此情此景,纵使黄忠铁石心肠,也断难不归降了。最后黄忠是嚎啕大哭,翻身起床,扑倒在地。从此追随刘先主,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后来的定军山一战,连曹操名将夏侯渊也被斩于马下。

马超是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因马腾被曹操杀害,马超起兵为父报仇,兵败后投奔张鲁。后来刘备率兵征讨张鲁,马超出战,结果与张飞大战几百回合,难分胜负。如此猛将,刘备哪肯放过,于是用计收取马超。与马超相见,不提阵前厮杀,单道自己与乃父马腾的交情,说到动情处,又是两眼发红,鼻子发酸,声音哽咽。三下五除二,就把马超的内心征服了。至此,“五虎大将”全部收于麾下。

网络配图

对待武将如此,对待谋士也概莫能外。

想当初刘备穷困潦倒,无处安身,偶遇徐庶,立即拜为军师。从此是日夜交谈,言听计从。后来因为徐庶老母被曹操赚到曹营,徐庶才不得已辞别刘备。军师要走,刘备送行。半路之上,刘备几次三番拉住徐庶之手,依依难舍,至情真处,免不了又是失声痛哭、难分难舍。徐庶见此,更是无所适从。君恩似海,难以报答。于是也就有了“徐庶走马荐诸葛”的深情回望以及“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无言支持。

对待诸葛亮就更不要说了,三顾茅庐,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尽管诸葛亮一再拿捏,最后出来相见的时候也已是眼含泪花了。正是有了刘备的三顾之情,才有了诸葛亮的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也正是有了刘备的托孤之重,才有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对待庞统同样如此,进取西川的路上,刘备洒泪相别,拉着手是千叮咛、万嘱咐。临行,又将自己的坐骑赠送给庞统。如此的主子,哪个属下能不为之感动。庞统眼含热泪,率众出征,结果半路上被张任射死于马下。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临死,庞统还在抚摸着刘备的战马呼唤着刘备的名字,一双哀伤的眼睛至死都在遗憾不能再为刘备效力。

网络配图

后来,益州张松奉命出使曹操,因言差语错,被曹操乱棍打出军营,又是刘备半路相邀,好言宽慰,倾诉衷肠。送别路上,更是极尽煽情之能事。最终,张松感念刘备大德,主动献出了西川地理图,为刘备进取西川形成了军事上的优势。为讨回荆州,周瑜献“美人计”,刘备东吴迎亲。与孙尚香孙夫人成婚之后,刘备已被东吴“软禁”。为摆脱陷害,顺利返回荆州,刘备又是一番啼哭,争取到了孙夫人的支持。最终惹得孙夫人连兄妹情意都不顾,瞒着母亲,违抗军令,一路安全护送刘备回到荆州。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无一不是贯穿于刘备的政治军事生涯。

也正是有了如此的用人态度和博大胸怀,才让刘备占尽了“人和”优势,并有了与曹操孙权抗衡的资本,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王允为何不让貂蝉直接毒死董卓而要借吕布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允

    董卓祸乱朝纲,夜宿龙榻后宫,日夜奸淫嫔妃,引发汉臣群愤,于是就产生了以王允为首的汉朝旧臣群体,在隐忍中与董卓默默对抗。不久,王允看到机会,于是就利用自己的义女貂蝉之美貌诱惑董卓和其养子吕布,继而使用离间计,借吕布之手屠杀董卓。网络配图在此,有一个疑问,值得考究:那就是既然董卓如此迷恋貂蝉,以至于到了

  • 东吴第一神将!关羽曾被其恐吓不敢过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

    三国演义的普及,有利于了解当时完整的历史故事。但是由于作者有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所以大凡刘备手下,都是很勇猛的大将像关羽张飞马超赵云,或者是足智多谋的人物比如诸葛亮庞统等。即使如曹操作为刘备的第一配角,手下也是武将云集,比如张辽徐晃等,谋臣如雨。倒是东吴,鲜有能人。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四英将也失去了他

  • 朱元璋为反腐专门发明一种东西 大臣看了想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建立者,也是草根逆袭的成功案例,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乞丐通过努力妥协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不得不令我们敬重。正因为他是穷苦诞生,知道百姓的生活本来就不随便,如果当地的中心官再胡作非为,那么百姓就会吃饭都成问题。网络配图朱元璋当皇帝后,大力反腐,惩罚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他还喜欢微服私访

  • 此人整天拍马屁竟然当上了隋唐两朝的驸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宇文化及

    自古以来,皇帝身边一直都会有一种大臣能吃的开,就是会拍马屁的大臣。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他们大多不会动这种大臣,除非大臣作死。这种擅长溜须拍马的人在昏君那里很吃香,在明君那里只会被当成宠臣、玩物。但隋唐时有一位擅长拍马屁的大臣,他不但在两朝都活的顺风顺水,甚至当了隋唐两朝的驸马,还代理过唐朝宰相。网络

  • 最变态的皇帝 带领后宫妃子们观赏儿子被活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石虎

    历史上奇葩的皇帝数不胜数,但是像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这样的变态可真是绝无仅有。石虎是后赵皇帝石勒的侄子,石勒死后,石虎篡夺了石虎的儿子石弘的位子,自己当上了皇帝。顺便说一下,后赵是五胡乱华中的羯族建立的。石虎称帝后,先立长子石邃为太子。这个儿子完美的继承了老爹的变态基因,他经常挑选几个漂亮的小妾,

  • 慈禧​还有柔情一面:善待情敌 把情敌当成好姐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

    慈禧在历史上的形象多是刻薄寡恩,心狠手辣,看过电影《垂帘听政》的观众一定对电影里慈禧残酷迫害咸丰帝的另一个妃子丽妃的情节印象深刻。在影片中,慈禧与丽妃是一对情敌。许多野史或戏剧中,将丽妃描写成慈禧的眼中钉、肉中刺,因丽妃冒险保留咸丰帝的遗诏,事情败露后,她含恨而死。有的文艺作品将丽妃之死处理为慈禧效

  • 永瑆比嘉庆更优秀 为何乾隆却选择嘉庆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

    身为大清帝国的第七代皇帝,嘉庆不能说毫无作为,然而无可否认,他是个资质相对平庸的帝王。他在位时期,虽然平定了白莲教之乱,扳倒了大硕鼠和珅,可归根到底改变不了大清已走下坡路的事实,既无法重现“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无法阻止“道咸衰世”的到来,身为一国之君,处在那个历史时期,不知道对嘉庆而言,算不算一种悲

  • 解密:历史上张飞为何能娶到如此漂亮的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飞

    史书记载张飞是贵族,有智有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据史料记载,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氏,名涓,夏侯渊侄女,夏侯霸的从妹,在樵采的时候为张飞所得,娶为妻子。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白白净净的小朋友,对于这么黑的张飞,为什么会有

  • 三国时的聪明小孩儿有很多 曹冲并不是最厉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冲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频发。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演绎了一段段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纷乱的时代,就能孕育出大量的人才。谋士有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徐庶、庞统等;武将有吕布、关羽、赵云、张飞等。除了这么多的能臣武将,还有一帮智力超人的小孩儿。网络配图曹冲是曹操最爱的儿子,6岁就博览群书,而且有最著名

  • 武大郎卖的蒸饼为什么叫炊饼?只为避讳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大郎

    什么是避讳?这是咱们古代特有的一种现象,大约是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举例来说,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其名的,你就是用文字也不行否则可能会吃牢饭甚至丢脑袋。避讳常见的方法就是用意义相同或者是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所以呢,咱们国家的史上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