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要在白门楼致吕布于死地?

三国时期刘备为什么要在白门楼致吕布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045 更新时间:2024/1/23 23:02:20

引子:吕布在徐州被曹操擒获后,乞求曹操放他一条生路,此时,一贯杀伐决断从不犹豫的曹操,为什么咨询起了刘备的意见?而刘备只用了一句话,就致吕布于死地,这又是为什么呢?

公元198年,在吕布麾下猛将高顺张辽的猛烈打击下,刘备仓促逃出小沛,在梁国(今河南商丘南)一带,遭遇了率领大军东征吕布的曹操。

曹操是在得到夏侯惇兵败的消息之后,决定亲自率兵东征,彻底荡平吕布,消除腋肘之患,然后再与袁绍决战的。袁绍此时已经基本搞定北方的公孙瓒,下一步必将是挥军南下,留给曹操的时间不多了。

在汉末三国的历史舞台上风流了近十年的吕布,人生的时间更是不多了,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

刘备遇到曹操后,也随同前去攻打吕布。曹操看中的当然不是刘备军队不堪一击的战斗力,而是他在徐州的人望,用来安抚徐州人心。要知道曹操屠杀过徐州百姓,当地的群众是不可能列队欢迎他杀过去的。

于是,踌躇满志的曹操带上一败再败的刘备,向着徐州进军。在曹操军中,刘备对曹操用兵的才能与残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网络配图

建安三年(198年)十月,攻破彭城(今江苏徐州),屠城。随后,直达吕布的大本营下邳。在下邳野外大破吕布纵横天下的精锐骑兵,擒获吕布猛将成廉。进逼城下,合围。听从荀攸郭嘉计谋,决泗水、沂水淹城。

淹城月余后,眼看顶不住了,吕布的员工侯成、宋宪、魏续等人绑起宁死不降的陈宫,向曹操投降,当了一回识时务的俊杰。

外有曹军围城,内部军心不稳,吕布明白大势已去,只好走下白门楼,出城投降(注意是主动投降)。

自此,吕布被俘,徐州平定,时间是建安三年十二月——从出兵到大获全胜只用了三个月时间。

曹操又一次面临选择——要不要让吕布的脑袋搬家。

曹操爱才,他爱吕布骁勇。

吕布怕死,他向曹操求生。

吕布以一贯的大大咧咧的口气对曹操说:“让曹公你最忧心的也就是我吕布了,今天我服了你,天下再没有谁让你忧虑。今后你带步兵,让我给你带骑兵(吕布的特长),平定天下就是小菜一碟。”(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吕布以为曹操会合情合理地答应自己的合理要求。

曹操确实有些犹豫,招降纳叛一直是他的特长,用人唯才不重德是他的习惯。他虽然清楚吕布有着令人发指的人品,但也喜爱吕布让人首屈一指的武力。

曹操在犹豫中打量着吕布,如同打量一头猎物。在他看来,这个猎物是一只猛虎,可以伤人的猛虎。日后究竟会不会只伤别人不伤自己,他有些拿捏不准。

刘备也在打量着吕布,他认为这是一个死人,一个早就该死的人。

三个各有所思的男人,两个坐着,一个站着,相互打量着对方。

情商不高的吕布,猜不透曹操的想法,当然也摸不着刘备的心思。求生的欲望促使他向刘备求救,希望看在辕门射戟的分上,为自己说句好话。

刘备处事一直很低调,尤其在曹操的手下他必须保持低调。但现在躲也躲不掉,不得不表明自己的观点,甚至是立场。

网络配图

话一旦说出,就没有收回的余地,拥曹还是挺吕,或者明着拥曹暗中挺吕,甚至心怀鬼胎,都可以从他所说的话中听出端倪。

作为政治人物,立场决定生死。一旦摆明立场,往往命悬一线,此时要死的可能是吕布,也可能是他刘备。

说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一点都不夸张。

最终,刘备只说了一句话,保全了自己,致吕布于死地:“曹公你难道不记得吕布是怎么对待他的老上司丁原和董卓的了吗?”(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这句话让曹操醍醐灌顶,使吕布百口莫辩,给吕布翻云覆雨的一生画上了血色休止符。

至于刘备为什么这么做,有很多种不同的推测和理解。

在我看来,刘备这么做,主要是基于两个基本常识。

一是人不是健忘的动物。期望别人只记得自己的好、不记得自己的坏的人,还是省省吧。刘备不会忘记,吕布是如何对待以前的老板以及每一个有恩于他的人,这些人都被他背叛甚至杀死。最终刘备也成为吕布的受害者之一,他经过十年打拼,付出无数努力,死去无数兄弟,方才有了徐州,成为一方诸侯,而吕布偷袭徐州,毁了他的心血,断送了他的事业,让他经历了事业发展中最艰难的时刻,直到现在还没走出低谷。刘备不是没想过报仇,只是一直没有等到机会。

二是有今天,才会有明天。明天听起来很诱惑,但只有今天才是抓得住的。至于吕布明天会成为朋友还是敌人,明天可不可以借吕布这把刀杀了曹操,刘备都算不准,但他清楚一件事——今天他在曹操的手掌心,如果还想有一个明天的话,必须要获得曹操的信任。在曹操举棋不定的时候,点醒曹操,来表明自己与曹操同心同德同志,从而获得信任,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人,终究是跳不出利益之网的。推崇仁义如刘备者,忘恩负义如吕布者,同样跳不出。为了利益,也许会相视一笑泯恩仇。同样为了利益,诬陷造谣打压排挤,更是数不胜数。

孔子曾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刘备此时,正是以直报怨,既没有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又可以报仇可以争取明天,他没有理由不这么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吕布主动走下白门楼投降,是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

于是,极其失望的吕布就死得非常幽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停地骂骂咧咧,与他高大魁梧、英勇善战、帅气俊朗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与吕布形成强烈对比的,还有陈宫。陈宫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四个字的最佳含义——只求速死。

虽然曹操一再对陈宫表达既往不咎的诚意,但陈宫显然对曹操彻底死了心。

网络配图

最后曹操不得不搬出陈宫的家人,希望陈宫看在家人的分上活下来,活着多好啊,既可以孝敬父母,又可以安享天伦,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陈宫不清楚这算是曹操的要挟还是请求,曹操究竟是可怜他还是需要他可怜,他只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再次展示了自己的智商——不是一般的高。

陈宫的回答是:“我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我家人是死是活,你就看着办吧。”

看起来陈宫给曹操出了一道选择题,家人的生死由曹操自己选择。

实际上曹操别无选择,除了孝治、仁政。

只为这是那个时代的普世价值。个性张扬如曹操者,也不敢违背这个价值观,至少不敢公然违背。

曹操在这次战役中收获很大,不但除掉了心腹之患吕布,将徐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而且收降了张辽等一批猛将(高顺不投降被杀),袁涣陈群(此二人都是刘备识拔的人才)等一批文臣。

刘备却没有得到失去的徐州——曹操留下守卫徐州的将领是车胄。他的收获只是救出了被吕布俘虏的老婆孩子。

刘备甚至失去了小沛,彻底没有了地盘,被曹操带回许都,成了笼中之鸟。

鹰击长空,大鹏展翅,似乎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只要有明天,就有希望。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和珅比皇帝还富有 他还给乾隆戴过三顶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和珅

    大贪官和珅,想必是家喻户晓了。有句话叫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说的就是嘉庆查抄和珅家产一事。嘉庆刚上任那会,连二连三地收到举报和珅贪污的奏折,嘉庆不像他父亲那么纵容,立马就给和珅革了职,把他交给邢部处理。最后统计出来,和珅共贪污了8亿两白银,什么概念呢?在当时大约是大清15年的国库收入了,打倒他能

  • 朱元璋一生都在反腐 只可惜的是最终还是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

    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一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贪污腐败,面对这些贪腐现象,历代帝王制定了很多相关刑法。而要说历史上反腐手段最强悍的,那一定是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了。由于朱元璋是贫农出生,深知贪官为百姓带来多大的痛苦,所以朱元璋一生都在反腐,只可惜的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到底是为何呢?网络配图为什么说

  • 此人不仅作为西汉大管家 他还是一把杀人利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萧何

    说起萧何,相信他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为人中庸,处事圆滑,他再军事指挥上不如韩信那样用兵如神,再谋略上不如张良那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他在管理上的才能却非常出色,这样让他成为西汉建国后的第一位丞相。网络配图萧何崇尚黄老学说,推崇无为而治,主张以和为贵,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用信徒,讲究“不偏不倚、

  • 康熙第五子优势得天独厚 为何没参加夺嫡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第五子

    咱们喜欢历史的一定知道清朝有一段兄弟争权的历史,这个在历史上叫做“九子夺嫡”。讲的就是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而互相争斗的事儿。这九个人都有谁呢?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前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后四

  • 宋太祖赵匡胤莫名其妙驾崩 他的儿子们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太祖

    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后崩于宫中万岁殿。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为别为长子德秀、次子德昭、三子德林、四子德芳,其中德秀、德林早亡,赵匡胤驾崩时,德昭、德芳都已经成年,然而,兄弟二人都未能继位为君,父亲驾崩的第二天,叔父赵光义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

  • 重用朝中的小人!朱见深从一代明君变成暴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见深

    《女医明妃传》里面一个人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而电视剧里面朱见深的戏份并不多,那么朱见深是怎么成为眀宪宗的呢?登基为帝之后,他又有哪些成就呢?历史上记载,眀宪宗朱见深其实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太子,按理来说,他成为眀宪宗是正常的。但是看过电视剧宣传的人就知道,朱见深的登基之

  • 一代明君汉明帝刘庄内外兼修 爱好信封佛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庄

    秦汉,代表了我国两个不同的朝代—秦朝和汉朝,但汉朝也是由两个不同的朝代所组成的,西汉和东汉。可能你就会问了,为什么西汉和东汉不是同一个朝代,它们不都是冠以汉朝吗?而且皇帝不也都是刘姓子孙么?这是大多数人的认识,但这个认识却是有所偏失的。汉朝的皇帝们却是都是刘姓的汉族人,但中间却经历了战争、夺权和迁都

  • 曹操后悔没有听陈登的话:他却因吃海鲜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

    三国里有一个人,在演义里他的戏份并不多,而且是个墙头草,形象非常不好。但在历史上,他智勇双全,公正无私,深受百姓爱戴。刘备说他文武超群,刘表说他名重天下,陈寿说他雄姿气壮,曹操更是终生后悔当年没有听他的话。这个人就是陈登。陈登为人爽快,博学多才,小时候最大的理想不是当科学家,而是要扶世济民。徐州牧陶

  • 韩信够忍受胯下之辱 全是因为胆子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

  • 五岁的光绪皇帝学会了写四个字 慈禧竟喜极而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光绪

    1875年,光绪即位时年仅四岁,今天看来也就是才上幼儿园的年龄。虽然年幼,但因为身份特殊,对于他的教育问题,慈禧与慈安丝毫不敢马虎。亲自擢拔道光、咸丰两朝重臣翁同龢为上书房总师傅,另外还有满文、蒙文师傅。光绪二年(1877)2月21日,是光绪帝开蒙第一天。翁同龢、夏同善、恭亲王奕等人天还没有亮,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