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英雄风流史:揭秘大都督周瑜的私生活

三国英雄风流史:揭秘大都督周瑜的私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99 更新时间:2024/2/3 17:03:50

三国的历史上,周瑜是一位相当招人喜欢的偶像级人物。

与《三国演义》里其他被文学手法极力塑造出来的众多英雄人物相比,他要漂亮得多,潇洒得多,甚至完美得多。若论相貌,《三国志》说他“长壮有姿貌”,想来肯定是一位很有型的大帅哥。与号称“美髯公”、仅靠一大把胡子吸引人的红脸关公相比,自然要好看百倍。若论才情,一场赤壁之战,竟在谈笑间就可以让曹操的几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想来又是何等了得!若论品德,他脾气好,肚量大,外加在音乐上的精深造诣,其个人魅力更是势不可挡,不愧为一位风流千古的可爱人物。不信,我们来看一看他的私生活——

周瑜的私生活,几乎无可挑剔。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描述:“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这段史料除却说明周瑜的极高音乐鉴赏力之外,还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他的酒量很好。

按《周礼·考工记·梓人》记载,“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的说法,三爵便是三升(约合4。5公斤),虽说当时无论喝的浊酒还是清酒,都是发酵后直接饮用的米酒(而非现在高度蒸馏的白酒),酒精度数在20度以下,即便如此,这样的酒量也不算小。[$HR getPages$

而且当时南方一带,饮酒之风更是浓烈,饮酒的器具都是超级“海量”的。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通升),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这样看来,周瑜的“三爵”酒量,实际上便有翻几番的可能了。何况史书上说他在“三爵之后”,依然保持那样的清醒,那他真正的酒量,想来真是深不可测了。

能够旁证周瑜好酒量的,还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说是他的上级领导孙权,一次举行酒宴,与群臣同欢,三爵之后,便有些飘飘然了,一时兴起,竟不顾君王体面,跑到群臣中间“自起行酒”,说不好听点,就是强行劝酒了。其中一个叫翻的大臣招架不住,便倒在地上装醉,待孙权走过去,又坐了起来,不料被孙权逮个正着,于是孙权大怒,“手剑欲击之”,后来在大臣的好言劝说下方才罢休。这个故事一来说明孙权好饮,酒量却实在不行;二来说明孙权这样的领导也喜欢在酒宴上,玩些以酒量和态度“度量”下级的把戏。[$HR getPages$

在古代,作为臣子,好酒量和好酒风是必备的政治素养。在臣侍君的宴席上,若君王赐酒,一般是三爵,按《礼记·玉藻》的要求:“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若是像虞翻那样,不喝也罢,还要耍赖打滚,实在是失礼之举。相对而言,恪守君子风范的周瑜,无论是酒量,还是酒风,就要大方得多,漂亮得多,这大概也是孙权喜欢周瑜的理由之一吧。

周瑜更招人喜欢的一面,是他的音乐造诣以及讲究生活情趣的个人品位。想想看,在那个乱世,整个社会礼崩乐坏,纷纷陷入一种末世狂欢的风气之中,酒宴之上多是狂吃滥喝的不堪场面,谁又会在乎“礼乐”的好坏对错呢?但周瑜不同,他在乎。对于演奏中出现的每一个错误细节,他都能察觉得出,而且“知之必顾”。屡屡地再回首,颇耐人寻味。他这样做,并非向当时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乐伎们显摆他高超的音乐鉴赏水平,而是在他这样的君子心里,有着更深一层的忧虑。

在古代中国,礼乐是颇有分量的东西,正如《礼记·乐论篇》所言:“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行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如果连象征天地之和的“音乐之声”都是曲不成曲、调不成调,那么这是什么样的世道呢?时人津津乐道的只是“曲有误,周郎顾”的偶像传奇,却不懂他作为一个“唯君子能知乐”的清醒者和理想者的苦痛和敏感。

标签: 周瑜

更多文章

  • “金匮之盟”的最终目的:宋朝开始宋太宗的谱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太宗

    赵普居功至伟,宋太宗当然要有所回报,于是赵普父子留在京城,很快又做了司徒,兼侍中。赵普重新回到宰相的位置上,现在轮到卢多逊不安了。赵普多次暗示卢多逊,让他主动隐退,卢多逊不肯。于是赵普对卢多逊展开攻击,并且把赵廷美也拉了进来。赵普指责卢多逊曾经派属下一位名叫赵白的官吏去见秦王赵廷美。宋太宗大怒,指派

  • 为什么说“明亡于嘉靖”?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嘉靖

    明朝的嘉靖帝可谓是一个“大孝子”,这在世人眼里,无疑是件很值得称道的事情。可惜的是嘉靖帝的“孝顺”却没能给他带来好运气,反而引发了大麻烦,甚至导致明朝滑入颓败的列车道。正德十六年,不到30岁的武宗皇帝驾崩。因其没有子嗣,首辅杨廷和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让14岁的朱厚熜过继给他的伯父孝

  • 是谁毁了三百年大唐之国运开两百年乱世先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节度使

    唐朝自公元618年李渊登基开始,至公元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禅位,改国号梁为止,共经历289年,然而,横空出世的安史之乱,却把这289年一分为二——130年的盛世和150年的乱世,前130年,大唐几代英主励精图治,先后攻灭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高句丽,势力远伸中亚,而安史之后的150年,藩镇

  • 曹操对他非常欣赏:却因小人谗言而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毛玠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后得以形成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局面,曹孙刘称霸天下。而曹操占据整个北方,从实力讲,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三国时期的北方霸主。其门下更不乏经纬之略的人。早期的毛玠,便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网络配图曹操初期建立政权,根基尚未稳固,毛玠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也就是

  • 三国里的第一战将是谁?你绝对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将

    很多人认为三国里的第一战将是周瑜,但实际上并不是的,那这个人到底还存在吗?那是谁呢?在这里我先向大家卖个关子。一起来看几则三国的故事就明白了。网络配图一、灭吕布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便采纳此人之谋出兵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大军围困下邳。而吕布却坚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军。此人劝说曹

  • 齐桓公想称霸 管仲竟然使出了这么一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桓公

    政治上和军事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通过经济手段能够办得到。当今社会如此,古代社会也不乏见。齐桓公要称霸,引起其他诸侯国的一阵唏嘘。迫于齐国政治高压和军事威胁,宋、陈、蔡、卫、郑等国家纷纷投了赞成票,推举齐桓公为盟主,承认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的霸主地位。不过,与齐国濒临、实力比较强大的鲁国却不依不饶,与鲁

  • 曾国藩之谜:为何三次婉拒造反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曾国藩

    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其实,当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湘军攻到天京城下的时候,很多人就已经看出来最终的结果了。当有识之士看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于是便有了这样一些不停涌动的暗流。早在两

  • 乾隆皇帝不为人知真面目培养了史上第一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

    乾隆一心捍卫国家,他对当时已经叩响中国大门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怀有很大的警惕心。当时清朝开四口与外通商,但许多外国商人与中国奸商勾结干一些违法牟利的事,乾隆便封了厦门、泉州、宁波三个通口,只留下广州给外商交易。他还命臣下制定了《防范外夷规条》,禁止外商在广州过冬;外商必须接受中国行商管束稽查;禁止外商雇

  • 李世民娶寡妇韦氏背后内幕,因其高一米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韦氏,唐太宗李世民的贵妃。韦贵妃也是命中显贵之人,因为她原本已经嫁人,但是丈夫早亡,她是个寡妇,后来不仅重嫁,还嫁给了李世民,所以说真是命中注定的显贵之人。网络配图韦贵妃出身于将门世家,她的曾祖父叫韦孝宽,是北周太傅,据说还是非常著名的军事家,老当益壮,七十多岁高龄时还能骑马率军驰骋疆场。父亲和祖父

  • 崇祯皇帝本可不上吊:是谁把他逼上了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皇帝

    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几茬高干到退休都没见过领导;光宗是个花痴,上台不到一个月,直接牺牲在床上;熹宗的木工和瓦工手艺绝对一流,本职工作统统交给魏忠贤代劳。崇祯帝却一反常态,是个勤政廉政的模范,工作17年,病假都没请过;对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