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德之子庞会,真的灭了关羽后人吗?为何张飞家没事?

庞德之子庞会,真的灭了关羽后人吗?为何张飞家没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窗前外的红杏 访问量:316 更新时间:2024/1/2 9:52:02

关羽关平被杀后,次子关兴承袭了关羽的爵位,几年后,关兴死了,他的儿子关统继续承袭爵位。关统死后,关兴的庶子又承袭爵位。

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则特意提到了这样一件事:《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这是最早的提到庞会杀关羽全家的记录。但问题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没提到,裴松之引用了《蜀记》的话。

是因为陈寿不知道季汉灭亡吗?当然不是,陈寿本就是季汉人,他出生于233年,那时候,魏国建立才13年,季汉12年,吴国4年。陈寿活到了公元297年,彼时季汉、魏国、吴国都已经统一于西晋,西晋司马衷做皇帝,即晋惠帝。

陈寿出生的时候,正是三国之初;陈寿死的时候,距离季汉灭亡已经过去了30多年。可以说,陈寿见证了三国从鼎立到统一的过程。

如果关羽全家被杀,陈寿会不知道吗?要知道庞会杀关羽家族,不是偷偷进行的,是公开做的。这事儿如果真的发生了,在当年一定是个大新闻,很多人都会知道,难道偏偏就陈寿不知道,所以他没有记载?那时候关羽也没有被奉为神,陈寿也不需要为关羽避讳什么啊。

陈寿治史很严谨,如果关羽家族被灭,作为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来说,他不可能不知道,更没有理由不写。

再看《蜀记》,作者是王隐,东晋史学家,大概出生于公元317年,如果他二十岁开始写书,那么也已经到了337年,距离季汉灭亡已经70多年了。他没有经历过季汉被灭之事,距离当年较之陈寿又远了很久。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相信王隐而不是陈寿呢?

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主要是补充相关事件,有些明显不靠谱,他也加上去。比如《三国志注》中,就有不少野史或者神话故事,出自《神仙传》《搜神记》等。这样的例子,难道也要相信吗?

其实,裴松之对《蜀记》也有过反驳。

王隐蜀记曰:锺会平蜀,前后鼓吹,迎德尸丧还葬邺,冢中身首如生。臣松之案德死於樊城,文帝即位,又遣使至德墓所,则其尸丧不应在蜀。此王隐之虚说也。

这里,裴松之就指出了王隐的错误。而且,这里王隐明显吹嘘庞德,季汉灭亡后,庞德已经死了40多年,怎么可能尸体怎么可能还像活人那样?

就如果说材料之丰富,那么裴松之比陈寿要强(其实陈寿也未必不知道,只是不靠谱的话他不加入其中而已);可如果论治史之严谨,陈寿比裴松之要强。

说了这么多,意思就一个:《三国志》和《蜀记》,我更相信《三国志》,至于《蜀记》提到庞会灭关羽家族,算是孤例,不能算是真实事件。

退一步说,即便《蜀记》所言是真,庞会的确杀了关羽全家,读者也不必拿这件事来对比旁人。

很多人分析,庞会杀关羽满门,有很多原因。比如,关羽骄横自大,惹怒了庞会;或者说关羽杀了庞德,庞会是为父报仇;又或者说张飞妻子夏侯氏,和老曹家有点亲戚,所以没人敢动张飞家族等等。

但这种分析太过于结果论,在我看来,庞会杀关羽全家只是特殊事件,或者说是意外事件。

因为庞德被关羽所杀,完全是正常的情况。庞德被活捉后,关羽曾劝他投降,因为他的哥哥和故主马超都在季汉效力。但是,庞德宁死不降,既然如此,只能杀掉。

从某种程度来说,庞德必须得死。

庞德本来是马超部将,后来归降曹操,那时候他全家都在老曹眼皮底下,本来出征关羽就已经被怀疑,如果关羽把他放了回来,曹操能相信他么?参考于禁的例子,投降后回到魏国,结果被曹丕羞辱致死。

所以,关羽杀了庞德,是成全庞德。真要是放了庞德,指不定就被曹操杀了,那时候连宁死不降的好名声都没了。

总之,关羽杀庞德没有任何问题。即便庞会仇恨关羽,彼时关羽已经死了,甚至连季汉都灭亡了,还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释怀?纵观整个三国时期,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一,足足一百年,太多的武将被杀,他们后代都去把仇人全家杀了吗?

按《魏略》记载,庞德杀了钟繇的外甥,钟繇外甥的后人,去杀庞德全家了吗?没有!庞德立功不少,斩将杀敌也不止一位,那些人的后人把庞德全家杀了吗?没有!庞德早期跟随马超,跟曹操作对,归降曹操时,曹操杀了他全家吗?没有!

说句难听的,庞会这种人是小人,十足的小人,一点武德都不讲。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那真是天下大乱了。

所以,无双系列也罢,三国杀也罢,无论什么三国游戏,只要有庞德,我逮着他就杀了。

标签: 庞德关羽张飞庞会陈寿

更多文章

  • 过五关时,换成许褚夏侯惇张辽徐晃庞德曹仁守关,关羽能闯过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许褚,夏侯惇,张辽,徐晃,关羽,徐晃(外交官),庞德,曹仁,曹操麾下

    过五关斩六将是关羽人生的高光时刻。当时暂时依附曹操的关羽,得知刘备还生还后,不顾曹操的恩待和恩情,执意要去找兄长刘备。曹操惜其才,放了关羽,但关羽此去是投奔对手,所以他的手下都不愿放关羽过关,关羽为了顺利过关,斩杀了五个关卡的大将,这才顺利闯过关。关羽投奔刘备时,过得五个关卡分别是:东岭关,斩杀守关

  • 老关羽平庞德,老张飞平张郃,为何有一老将却越老越厉害他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庞德,张郃,关羽,张飞,黄忠,吕布,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任何一个武将的武力水平,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一般都会经历:青涩期、上升期、巅峰期、下滑期四个阶段,而且是越老武力下滑得越厉害,这个也很好理解,年龄大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下降,比不得年轻人与中年人。三国时期的人平均年龄是30岁,一般来说,30岁左右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处于巅峰

  • 关羽过五关,若是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把守,能过几关?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关羽,许褚,张辽,庞德,典韦,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关羽战力强悍,但唯独这个人把守的关口,他很难闯过去!关羽一生,出名的战绩非常多,其中过五关斩六将便是出名战绩之一!不过若是把五关中的守将换成典韦、许褚、夏侯惇、张辽、张郃、庞德六人,关羽又能闯过几关呢?过五关斩六将过五关斩六将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因为关羽当时的随从非常少,却没人能够挡住他,以至于人们都

  • 马超都投降了刘备,为何庞德宁死不降?看他死前对关羽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马超,刘备,庞德,关羽

    汉朝末年,中央集权制度分崩离析,各地势力割据,群雄四起。天下大乱之际,无数英勇战将也应运而生。可是诸位将士们的战绩并不是一本书,一篇文就能记载清楚地,更何况正值天下大乱,若不是将士们跟随的掌权者在群雄中脱颖而出,又怎么会有人记起他们的功绩。而三国时期,许多有名的将士都是降将。诸如黄忠、张辽等人,都是

  • 名将庞德被俘虏:为何关羽偏要杀害他?以致惹来40年后灭门大祸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的雨大大我标签:关羽,庞德,马超,曹魏,于禁,俘虏

    一直搞不懂一个问题,本来关羽俘虏了名将庞德,为何关羽非要杀害他,而不是将他押往益州本土,就因为杀害了“庞德”,40年后关羽满门被庞德后人斩杀!说到庞德之前,一直有一个小疑问,关羽真的是所谓的名将吗?在关羽的人生巅峰之战中,尤其是“水淹七军”这一典故,有人说关羽借助地形的因素,在上游筑堤蓄水,最终淹没

  • 刘备错过的最优秀将领是谁?既不是太史慈,也不是庞德,而是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备,庞德,太史慈,牵招,曹操,袁绍

    一个曾经和刘备有“刎颈之交”的拜把子兄弟,他和刘备的感情,甚至比刘、关、张三人组还深,只可惜此人并未被刘备所用,反而成了曹魏的名将之一,他就是牵招。刘备的创业之路,可谓是充满了”艰难险阻“,而在其创业过程中,曾遇到过许多优质的人才,正是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刘备最终打下了一片基业。这其中,包括关羽、张飞

  • 庞德女郎追求者不请自来,惊喜变惊吓,美国队长劝不会有好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四令大叔标签:伦敦,好结果,美国队长,庞德女郎,克里斯·埃文斯

    好莱坞男星前「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与美艳「庞德女郎」安娜·狄哈玛斯3度合作,前2次双方都互看不顺眼,这次在动作爱情喜剧《真爱搞失踪》(Ghosted)天雷勾动地火,刚认识就不啰唆约会、上床,但安娜却从此搞失踪、不读不回讯息,困惑的克里斯决定跨出舒适圈远赴伦敦追爱,却发现

  • 庞德战胜关羽,马超平了张飞,如果庞德大战马超,结果会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庞德,关羽,张飞,马超,汉朝,三国

    讨论《三国演义》中猛将的武力值,应当综合考量,因为每个武将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战场形势,甚至不同的身份地位情况下,武力值都有着很大的变化。所以一两场战斗并不能体现出一个武将的真实实力。马超是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属于混血儿,基因比较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世代簪缨”,有着良好的传承。庞德少年时期

  • 庞德投降曹操后,为何不愿再追随故主马超?马超伤了他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庞德,马超,张鲁,三国,东汉,艺术家,曹操麾下

    三国演义中,良臣择主而事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不像吕布那样,弑杀前任主人,以此作为上升的台阶,都能得到大家的理解。然而为何作为马超的手下,庞德却不愿意再次追随故主呢?襄樊之战中,被生擒时,也是宁死不降,这就很奇怪了!忠义跟随庞德是马超手下一等一的战将,被马超视为左膀右臂。在西凉军中,庞德勇冠三军

  • 李白诗歌的对外传播与庞德的创意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想去北极洲标签:李白,庞德,翻译,诗歌,中国诗,玉阶怨

    李白的名字开始被西方人所知,肇自18世纪初。1761年托马斯·珀尔西整理编译的中国小说的第一个英译本《好逑传》出版,1774年该书再版。根据1774年的版本我们知道,此书的原译者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位商人,名叫詹姆斯·威尔金森。在他的《好逑传》译本手稿的空白页上,他记下了五位他所知道的中国杰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