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相较于霍去病,漠北大战时卫青战绩不佳,全因李广拖后腿吗

相较于霍去病,漠北大战时卫青战绩不佳,全因李广拖后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大学堂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3/12/31 15:35:36

漠北大战是汉军和匈奴之间的全面决战,这场战役改变了汉匈之间的力量对比。通过漠北大战,汉军消灭了匈奴的部分主力部队,迫使匈奴北迁到漠北地区生活,再也无法对汉朝构成直接威胁,漠南再无匈奴王庭。

然而,仔细分析漠北大战的战果就会发现,卫青的战绩不如霍去病。霍去病在漠北决战中歼灭左贤王部7万多人,还乘胜追击敌军到狼居胥山“封狼居胥”,成就了中华武将的最高威名。而卫青仅仅是歼灭匈奴单于的本部部队2万人,匈奴单于最后逃跑。虽然汉军漠北大战的整体战果以汉军的胜利而告终,但卫青的战绩却不如霍去病,这背后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确切的说,漠北大战卫青战果不如霍去病的原因和李广有直接关系,但李广的失利不是卫青战果不如霍去病的唯一原因所在。

上图_ 西汉 匈奴版图

第一,霍去病身边的参战将领比卫青身边的将领优秀很多。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汉朝朝廷给霍去病配备的将领有路博德赵破奴、赵安稽、李敢等人。而卫青身边的将领有公孙敖公孙贺、曹襄、李广等将领。

大兵团作战除了主帅的优秀,底下的将领也得体现出其军事才能。上下一心才能完成朝廷交给的作战任务。

上图_ 路博德(生卒年不详),西河平州(今黄河晋陕峡谷两岸)人

路博德为汉武帝时期快速成长起来的名将,除了参加漠北大战,路博德还参加了平定南越叛乱的战斗。路博德是一位善于进攻作战,善于捕捉情报,又善于协同,能在南北方相差很大的环境中实施作战的优秀将领。汉武帝加封路博德六百户就是对路博德作战的认可。

赵破奴属于汉军的“晚辈名将”,起步晚但成长较快。赵破奴从小在匈奴流浪,对匈奴的情况是相当熟悉的。而赵破奴作战和霍去病一样,善于孤军深入打偷袭作战,胆子大作战指挥经验丰富。是霍去病身边一位优秀的将领。

赵安稽就是匈奴人,为匈奴的王爷。自然比汉军更熟悉匈奴的各个情况。那么在汉军进攻匈奴的作战中,霍去病身边的赵安稽实际上起到了向导的作用。

李敢作战勇敢。漠北大战中,李敢以校尉的身份跟随汉军出征匈奴,在决战中夺左贤王鼓旗,斩首或多。被封为关内侯。而且李敢作战和霍去病一样,善于孤军深入以少胜多的打败敌人。

有这些如此优秀的将领(包含熟悉匈奴人情况的赵安稽)在霍去病周围,霍去病的将领团队几乎是完美无缺了。

上图_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卫青身边的将领情况完全不同。

公孙敖和公孙贺不太会指挥汉军打仗。比如公元前121年,公孙敖和霍去病一起进攻匈奴,结果公孙敖的部队迷路了,最后被判处死刑,缴纳赎金后成为平民。公孙贺的情况和公孙敖类似。公孙贺多次以左将军的身份和卫青一起打匈奴,但也没有立下战功。

而李广的情况就更糟了, 公元前129年,李广的部队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差点全军覆没。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10多万汉军出朔方,汉军兵分多路进攻匈奴。汉军最终的战果是斩首匈奴5000多人,但李广没有战功。

公元前121年,李广的部队和张骞一起出右北平进攻匈奴,在对匈奴的作战中,李广部损失4000多人。而同一年的霍去病在两次河西之战中已经歼灭匈奴4万多人。

曹襄为曹参的后代,曹襄没有特别突出的战果,导致其在史书上几乎成为透明人。

对比分析就会发现,霍去病身边的将领都适合孤军深入的进攻作战,敢于打以少胜多的作战,作战勇敢且经历丰富。霍去病身边还有个赵食其起到向导作用。而卫青的将领团队的军事才能就远不如霍去病身边的将领的军事能力。

上图_ 西汉对匈奴的 漠北之战

第二,卫青和霍去病的对手有很大的差别。

卫青的对手是匈奴伊稚斜单于的嫡系部队,伊稚斜单于身边还有原先投靠汉军,后来背叛汉军回到匈奴的熟悉汉军情况的自次王赵信给出谋划策,这使得卫青要面对的匈奴嫡系部队实力强劲。赵信的存在让匈奴嫡系部队比左贤王的部队更加熟悉汉军的武器和战术,这就进一步提升了卫青部队的作战难度。

而霍去病的对手是作战实力相对低一些的左贤王部。

从具体的实战中也能看得出来,霍去病部击杀左贤王部犹如“牛刀杀鸡”,在汉军的连续打击下,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7万匈奴人成为了霍去病的刀下鬼。而卫青和匈奴嫡系部队的作战过程反复,匈奴单于出动精锐骑兵冲击卫青的防线,被卫青命令汉军用武刚车构筑的阵地所打退。卫青指挥骑兵分两翼包抄匈奴单于,单于在卫青部队的追击下最终逃走。

卫青的对手强于霍去病的对手,造成了卫青战果不如霍去病情况的出现。

上图_ 武刚车,古代战车名,它出现于汉朝

第三,霍去病的指挥风格更易在漠北大战中立功。

分析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领的指挥风格会发现,漠北大战给霍去病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卫青属于汉军中的帅才将领,适合指挥多位将军一起参战,稳扎稳打。但一旦碰到相对恶劣的作战环境,卫青基本是求稳而胜。这一点可以在卫青的漠北大战表现出体现的相当明显:卫青将武刚车排成阵列,命令部队防守反击匈奴,这就是一种求稳的指挥风格。

而霍去病作战则喜欢孤军深入,以奇袭或特种作战的方式去消灭敌军。那么在漠南之战斩杀2028名匈奴人,两次河西之战歼灭4万多匈奴人和漠北决战中,我们都能看到霍去病率领军队孤军深入直接主动进攻匈奴人的一系列战例。

上图_ 西汉对匈奴的 漠南之战

第四,李广在卫青将领团队中起到了拖后腿的角色,导致卫青部和匈奴单于本部的决战出现了一个非常致命的遗憾:汉军没能活捉或击毙匈奴单于。

卫青的部队出塞后俘虏了匈奴兵,从匈奴俘虏口中得到情报:匈奴单于没有将部队部署在东部地区,而是听从赵信的建议,将粮草部署在大漠。在赵信看来,汉军主力如果越过大漠必然是人困马乏,进攻匈奴的难度大概率会增加不少。

为了应对匈奴部署的变化,原先打助攻的卫青成了主攻选手,卫青知道自己的部队不如霍去病精锐。所以卫青做出了正确的战略部署:卫青部越过大漠和匈奴部队的主力决战,李广负责支援卫青部队,作为增援部队配合卫青部决战。

上图_ 李广(?-前119年)

卫青的考虑很妥当,这是因为李广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一旦让李广担任主攻,汉军卫青部的作战大概率会以失败而告终。而卫青对匈奴作战的经验非常丰富,李广担任助攻很合适。这可以满足李广立战功的愿望,也能让保证汉军的整个胜利。

但李广这边贪功心切,反对卫青的作战部署。李广主动找到卫青,希望能承担前锋进攻重任,直接和匈奴单于的主力决战。卫青拒绝了李广的请求,李广一肚子气,非常不服气的执行卫青下达的作战任务。

李广和赵食其带着部队出发了,卫青和匈奴单于主力展开决战。汉军远道而来,难以正面进攻以逸待劳的匈奴部队,卫青命令部队将武刚车围成了一圈保护汉军将士,和匈奴反复激战。此时的卫青焦急的等待着李广的消息,希望李广和赵食其指挥的汉军能及时赶到,和汉军主力会和决战匈奴。

上图_ 汉朝出土的骑兵俑

但卫青失望了,李广和赵食其的部队在漠南地区迷路了。由于缺少匈奴向导和缺少大兵团行军作战指挥经验等原因,李广的部队始终没有找到匈奴,没有和卫青的部队会合。缺少李广的直接支持到位,卫青部队没能活捉匈奴单于,成为了漠北决战中一个非常巨大的遗憾。

卫青从前线返回后,才碰到了李广。李广的指挥和进攻失误,给卫青的作战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恶果。虽然后人为“李广难封”而惋惜,但不得不承认一点,李广是一个优秀的军人,却不是一个优秀的指挥型军官。

而要想在汉朝军工爵制度的背景下不断地上升,就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专业的指挥型军官,带领全军将士一起打仗,而不是只顾个人的军事才能提升。这是李广本人军事生涯的一大遗憾。

上图_ 霍去病 西征雕像

综上所述,漠北决战卫青战果不如霍去病,李广的失败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但非唯一的原因。卫青将领团队能力强、卫青和霍去病指挥风格的差异和战场对手的不同这一系列原因,让卫青在漠北大战中的战果不如霍去病。

作者:孙毅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西汉》 小温侯 台海出版社

[2]《从汉匈战争当中认识真实的李广》 广西民族大学 杨宁宁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 霍去病卫青李广匈奴赵破奴匈奴人

更多文章

  • 李广率一百骑兵,发现数千匈奴伏兵后,命令只有一个:前进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李广,匈奴,骑兵,宦官,匈奴人,周亚夫

    王勃曾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骁勇善战,战果累累。但是却一生都没有得到封爵。李广一生征战无数,多次以少胜多,与匈奴战斗过七十多次,实在是令人佩服的英雄。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反击叛军,立下大功,李广也因此名声远扬。然而,因为梁王给李广授下了将军令,还师

  • 李广战绩远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何后世文人更爱在诗词中怀念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路十七号标签:李广,霍去病,卫青,匈奴,刘彻,匈奴人

    李广的悲哀是汉朝老兵最为真实的一个写照,这些文人去诗词之中哀悼李广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哀悼他们自己的遭遇,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之中,真正掌握权力的不是那些通过科举考试上来的读书人,他们只能被上位者以怜惜的态度赏赐少的可怜的官位,这种现实情况上面和文人梦想之中巨大的幻差造成了巨大的失落,所以他们需要从古人

  • 从边防五师走出来的将军--李广少将

    历史解密编辑:炸了这颗毛豆标签:李广,边防,少将,南京军区

    李广,男,广东省五华县潭下镇人,1983年10月入伍,曾服役于广西军区边防五师直属汽车队,任职汽车司机;1985年7月考入军校,中共党员。曾任广州军区车船工化部副部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第一集团军副军长(陆军第一集团军隶属南京军区,军部驻地浙江湖州),少将军衔。2016年04月,任中央军委战

  • 李广为何难封,都是因为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致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陕北大叔标签:李广,梁王,刘彻,刘启,李敢,卫青,匈奴,汉朝,汉高祖刘邦

    汉代有名的战将李广,历世三帝,功勋卓著但最终都没有被封侯。李广曾问别人自己为什么没有被封侯,那人对李广说,让他想想这辈子有没有做过最后悔的事。李广说自己曾经杀过已经投降的敌人,共八百人。随后那人就对李广说,杀降不祥,这就是你终身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啊!在大叔看来,李广之所以没有被封侯,完全是出于他自身的

  • “微笑杀手”李广均,45天奸杀9名女性,行刑前:我是善良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巴兔标签:强奸,奸杀,李广均,善良的人

    “他们都说我是杀人魔王,其实我并不坏。我绝对相信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一个坏人,每个人杀人也好,犯罪也好,肯定有他的原因。”这是2007年,连环杀人犯李广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他说的时候面带笑容,一派轻松,丝毫看不出是个即将被判处死刑的人。那么李广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又犯下了怎样的大案?真的

  • 被遗忘的汉朝名将,生平无败绩,却比李广还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李广,匈奴,刘彻,太守,汉朝,霍去病

    一说汉朝名将,大家不约而同的想起帝国双壁:卫青和霍去病,诚然他两个是汉朝的招牌,但是除此之外,汉朝还是有名将的,李广就是其中之一,人称飞将军,连匈奴都惧怕他,而此人却能与李广齐名,但是不知为何,历史对于他鲜有记载,咱们更是不认识此人,其实如果按功绩来说,他是要超过李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先来看看

  • 穷兵汉武(十五)李广无法得到刘彻重用,原因与其性格缺陷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广,刘彻,卫青,匈奴,汉武,汉朝,霍去病,汉高祖刘邦

    飞将军李广在汉朝历史中非常有名,也被唐宋两朝列入了古今名将榜之中。然而他虽然战功卓著,但却一生未能封侯,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遗憾。之前的文章中曾分析过李广未能封侯的原因,是因为壮年时遇到了战略保守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以至于一身本事未能发挥。可到了中老年时,李广却也是汉武帝刘彻手下有名

  • 霍去病都能找到匈奴李广为何多次迷路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霍去病,李广,匈奴,卫青,刘彻,匈奴人

    相信对汉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对李广这个人一定是不陌生的。曾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便是飞将军李广。身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大将,李广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坎坷。年少便因用兵如神早早成名,后来奉命抗击匈奴,一人之威便使得匈奴数年不敢侵犯大汉边疆,他飞将军的名号也因此而来。不过在他的人生后

  • 古代没有卫星定位,李广曾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能找到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广,卫青,霍去病,匈奴,刘彻

    相信对汉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对李广这个人一定是不陌生的。曾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便是飞将军李广。身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大将,李广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坎坷。年少便因用兵如神早早成名,后来奉命抗击匈奴,一人之威便使得匈奴数年不敢侵犯大汉边疆,他飞将军的名号也因此而来。不过在他的人生后

  • 李广为何难封?从治兵方式来看,李广难封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李广,匈奴,刘彻,太守,马援,汉朝,霍去病,程不识

    秦始皇一统华夏后不久,在苍茫起伏的草原上,匈奴也完成了统一,随即像蝗虫一样开始四处侵略。汉朝建立之后,匈奴南下,一场持续三百余年的汉匈之战拉开了序幕。在汉匈之战中,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出了无数战功赫赫的名将,其中卫青、霍去病、李广名气最大。在诗人笔下,李广是勇武的、豪迈的、悲情的,是应该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