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有名的猛将,一生经历大战无数却未尝一败,即使在曹操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没能让他身上受到半点伤害,这样骄人的战绩绝不比关羽和张飞逊色。
只不过这样的一位猛将,在蜀国却总是不得志,从而没有单独领兵独当一面的时刻。按理来说,他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情理上也会让刘备比较信任,那么为什么始终没有独自领兵的机会呢?刘备究竟在顾虑什么呢?在裴松之注的《三国志》中,记载了这样的一段历史,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这个谜题。
公孙瓒是刘备的同学兼好友,两人在十几岁的时候便一同求学,刘备更是将其视为兄长。所以在刘备落难的时候,也曾多次向其求助,从而有着坚不可摧的战友情谊。不过在公元199年的一场大战中,公孙瓒却败于袁绍之手,羞怒之下引火自焚,让刘备痛失兄长悲痛欲绝。在公孙瓒临死之前,曾经因为赵云的问题,与刘备有过一段交流。
公孙瓒说:''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公孙瓒是非常不信任赵云的。
赵云一开始是准备投靠袁绍的,因为赵云和袁绍是老乡,可他却弃袁绍而投奔了公孙瓒。这让公孙瓒怀疑,赵云可能是间谍。古代人和现代人不一样,他们很重视家族和乡情,所以通常都是抱团作战,与其他势力对抗。一个不在乎家族和故乡情结的人,也很难受到重用的,通常都将他们视为叛徒而进行排挤。
所以公孙瓒对赵云有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理解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就是这样,离了家族和老乡,你在外面就根本生存不下来。刘备因为受到公孙瓒的影响,所以在启用赵云方面也非常之有顾虑,顾忌的不是他的领军能力和个人战斗力,而是他的人品让人很难放心。
当然,在历史上赵云赤胆忠心,将一生都献给了蜀国,用一腔热血消除了世人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