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墨子发明的百兵之贼:公孙瓒用它横扫鲜卑乌桓,冉闵用它干啥了?

墨子发明的百兵之贼:公孙瓒用它横扫鲜卑乌桓,冉闵用它干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蒸一口气 访问量:3478 更新时间:2024/1/7 5:23:35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不但是思想家教育家,而且还是科学家、军事家,同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武器发明家——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墨子把自己发明的守城器械(攻城时也能用)都传授给了弟子禽滑(读作骨)厘,在《墨子·六十三章·备蛾傅》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武器,这其中包括尖头长达一尺五寸的锥子、柄长六尺的斧子,还有最早的装甲运兵车或者叫移动堡垒——“悬滑车”:长五尺宽三尺高五尺,由两寸厚木板制成,用辘轳牵引,在城墙上下迅速移动,专门攻击以云梯蚁附攻城的敌人。

墨子不但发明了移动堡垒,他还给堡垒中的敢死队员专门发明了一种兵器,这种兵器刁钻古怪,所以后来被称为“百兵之贼”。

“百兵之贼”威力巨大,从春秋战国到明朝,一直都有名将在用,比如后汉白马将军公孙瓒、十六国时期的武悼天王冉闵都曾拿着它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至于公孙瓒和冉闵拿着这种兵器做的是什么事情,读者诸君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公孙瓒用它横扫鲜卑乌桓,武悼天王冉闵用它干啥了,这个还真要谨慎一点说。

一、百兵之贼称号的由来

十八般兵器前四位是刀枪剑戟:剑为百兵之君,刀为百兵之胆,戟为百兵之霸。这里的兵不是士兵而是兵器,另外一种说法是棍剑为百兵之皇,刀为百兵之帅,戟为百兵之魁。

刀剑戟各有称号,只有枪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称号,有人说它是百兵之祖,也有人说它是百兵之王。枪之所以难以加尊号,就是因为它的形制五花八门,甚至名字也是一变再变:矛、槊、矟、枪,都是一类武器,我们只能称之为枪族。

咱们今天要说的枪族的另一个称号,就是百兵之贼,自从墨子发明之后,其形制就一直没变过:“二丈四尺,刃其两端。”

这种兵器也可以叫双尖枪、两头槊,比较正式的名字,是“两刃矛”。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士兵站在五尺大木箱子里,通过孔洞向外攻击,最佳的武器就是弓箭与长矛,但是单尖长矛顾左顾不了右,如果两头都有枪头,那就方便多了——刺出去杀一个,收回来又把后面的杀了,一杆长矛顶两杆用,而且绝不做无用功。

前面咱们说过,墨子发明的武器,攻城守城都能用,而这种百兵之贼两刃矛(下文就不用加引号了),同样适用于车战和马战。

夏商周乃至春秋战国,古代战争以车兵为主力,汉朝开始出现马战,当时的战争都是双方排好阵型对冲,每冲突一次叫做一合,如果双方排开的都是一字长蛇阵,那么对冲穿过敌阵后调转头来重整阵型再冲,这叫一回,一冲一转,就叫一回合。

古代战争的兵器都讲究一寸长一寸强,基本都是密集队形的将士抱着长兵器闷着头往前冲,捅到谁就算谁倒霉,没捅到,掉过头来再捅。而墨子发明的两刃矛,一下没捅到,还可以顺势抽回,杀一个回马枪——阵型密集,想把长兵器抡圆了进行第二次攻击,打伤的会是身边的战友。

因为墨子发明的守城两刃矛能够在一个回合之内进行两次攻击,所以在车战马战中也得到了应用,于是正史中就出现了许多善用两刃矛的古代名将。这些名将使出“回马枪”令人防不胜防,于是枪族中多了一个不大好听的称号:百兵之贼!

二、公孙瓒用两刃矛杀出白马将军威名

提起善用两刃矛的古代名将,首先我们要说一说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传的白马将军公孙瓒。

公孙瓒在演义小说里在数回合之内被吕布击败,如果要是从正史角度来看,吕布可能会在一个回合之内被公孙瓒捅穿后背——公孙瓒用的就是能在一个回合之内两次出手的两刃矛。

《后汉书·卷七十三》和《三国志·卷八》均有公孙瓒用两刃矛杀出白马将军威名的记载,为了便于阅读,咱们被这两本史书的记载综合一下:“尝从数十骑出行塞,见鲜卑数百骑,瓒乃自持两刃矛(两头施刃),驰出刺胡,杀伤数十人,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公孙瓒时为辽东属国长史,后升任奋武将军,乃称白马将军)。乃画作瓒形,驰骑射之,中者咸称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

本来公孙瓒手持两刃矛,带着白马义从所向披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位仁兄忽然厌倦了跨马冲杀,却喜欢上了盖高楼。

公孙瓒盖了一群高楼,矮的五六丈,高的有十丈,在里面存了三百万斛粮食。公孙瓒本想吃着这些粮食坐观群雄逐鹿,却没想到袁绍挖地道进去放火,让公孙瓒的两刃矛和白马义从无用武之地,这位靠两刃矛成名的后汉名将,就在火光中谢幕了。

三、武悼天王冉闵用的也是两刃矛

冉闵的个人资料不可以多介绍,因为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冉闵绝对是一个中原人,而且其先祖也是汉朝将军,他们一家数代都精通骑射,很多人都担任过赵云一样的职务:“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冉闵十二岁就表现出了超人的战斗力(骁猛多力,攻战无前),长大后更是雄壮无比:“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

冉闵的兵器,就是百兵之贼两刃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中找到记载,宋元交替之际的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也进行了解释。

冉闵在晋后乱世以一道斩胡令著称:“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冉闵当时有点滥杀无辜了,其斩胡过程有点像袁绍诛宦官:“闵亲帅赵人以诛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高鼻多须滥死者半。”

冉闵诛胡,用的就是两刃矛:“操两刃矛,驰骑击之,所向摧陷。”

胡三省注解说:“两刃矛者,铗之两旁皆利其刃。”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有些困惑了:“长铗不是长剑吗?咱们学过冯谖客孟尝君的时候弹铗而歌,不就是弹着长剑发牢骚吗?”

这里就需要解释一下了:长铗确实是长剑的代名词,但是铗字的意思却是柄(通夹,就是两片金木或兽角夹住剑叶以便手持),长铗就是长柄剑。铗也可以理解为矛杆,比如左思在《吴都赋》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以齿角为矛铗……刀身剑锋,有长铗短铗。”

四、两刃矛很好使也很不好使

两刃矛威力巨大,是很好使,这个好使指的是杀伤力巨大,一杆长矛能顶两杆用,说它不好使,是因为使用这家伙实在是太难了,这一点我们从羊侃试用两刃矛的过程中可见一斑。

据《南史·列传第五十三》记载,当年南梁打造了一批两刃槊(两刃矛的另一种叫法),但是很少有人会使,于是高昌县侯、太子左卫率、侍中羊侃(跟陈庆之是战友)挺身而出:“侃执槊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

之所以没人敢尝试用这种百兵之贼两刃槊,是因为这家伙实在是太大了:“长二丈四尺,围一尺三寸。”

两刃矛(槊)长二丈四尺,这个长度从墨子发明之后就没变过,但是槊杆周长一尺三寸,还是有点太粗了:当时一尺大约二十三厘米,一尺三寸大约是三十厘米,除以三点一四,槊杆直径将近十厘米,比一斤装的酒瓶子还粗一点。

一般人根本的手根本就攥不住槊杆,也幸亏羊侃个子比较高(七尺八寸),再加上梁武帝钦赐的宝马(帝因赐侃河南国紫骝令试之),这才能把两刃槊耍得虎虎生风,以至于大家爬到树上围观,最后把树都压折了。

现在读者诸君应该明白公孙瓒和冉闵用两刃矛做的是什么事情了吧?他们是在用这种杀伤力极大的百兵之贼诛胡——这倒也没有违背墨子发明两刃矛的初衷。

两刃矛刁钻古怪令人防不胜防,所以一直到明朝还有人在用,那时候两刃矛(槊)则被称为“两刃枪”:“披三重甲,持二丈枪,两头着刃……”

笔者没见过两刃枪(矛、槊)实物,但是遥想白马将军公孙瓒和武悼天王冉闵,手持两头尖刃的二丈四尺矛槊,冲入北方部族骑兵阵中,前面戳穿一个,拉回来又把身后另一人刺落马下,不能不让人感叹:墨子讲究兼爱非攻,他发明的武器,咋就这么厉害呢?

标签: 公孙瓒冉永曾墨子乌桓羊侃吕布

更多文章

  • 袁绍用一石二鸟之计骗了韩馥,也骗了公孙瓒,至此成为了冀州新主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袁绍,公孙瓒,韩馥,冀州,逢纪,大军,汉朝

    东汉末年,袁绍率领大军驻扎在河内,但是由于缺少粮草,使得袁军军心不稳,这个时候,冀州牧韩馥向袁绍伸出了援助之手,他派下属送粮草去接济袁绍,这为袁绍解了围,袁绍对于韩馥非常感激。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逢纪却劝袁绍去占据冀州,这让袁绍非常的为难,谋士逢纪对袁绍这样说道:主公,冀州这个地方要粮有粮,要兵源,

  • 赵云为什么一辈子都没受到刘备重用?只因公孙瓒临死前的这番话!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赵子龙,刘备,公孙瓒,袁绍,曹操,张飞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国有名的猛将,一生经历大战无数却未尝一败,即使在曹操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救出刘备的儿子刘禅,也没能让他身上受到半点伤害,这样骄人的战绩绝不比关羽和张飞逊色。只不过这样的一位猛将,在蜀国却总是不得志,从而没有单独领兵独当一面的时刻。按理来说,他是阿斗的救命恩人,情理上也会让刘备比较信任

  • 东汉末年,赵云本是公孙瓒手下,为何公孙瓒会将其让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刘备,袁绍,陶谦,东汉,赵云,汉朝,三国,赵子龙,公孙瓒,曹操手下

    刘备也在公孙瓒处,依附他的这个老同学。刘备见到赵云,认为他是个奇才,非常欣赏,就有意深深地交纳,大力笼络。此时公孙瓒正在与袁绍交战,就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地区,袁绍也派遣数万大军前来争夺。公孙瓒便上表刘备为别部司马,派遣他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刘备请求让赵云跟随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当时是

  • 同是公孙瓒手下,为何赵云自愿追随刘备,最受重视的田豫却不愿意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公孙瓒,赵子龙,刘备,田豫,曹操

    今天么么和大家聊聊赵云和田豫的故事,这二位都是刘备在汉末动乱中赏识的第一批人才,然而,时事弄人,不久之后赵云选择了刘备,而最受刘备重视的田豫却选择了离开,这究竟是怎么了?先说说刘备吧,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其实并没有参加什么讨董卓之战,在黄巾起义后,刘备凭借着战争的红利一步从卖草鞋的当上了县丞、县令,

  • 此人曾是公孙瓒手下一小将,投靠蜀汉后,威震天下,关羽不是对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公孙瓒,关羽,赵子龙,刘备,曹操,袁绍

    东汉末年朝廷衰败,先有董卓废少帝刘辩,立刘协为汉献帝,以至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后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这个乱世时代,英雄辈出,文有诸葛亮,郭嘉等,武有吕布、关羽、张飞等 。不过今天我们要说一个三国人气最高的将军,智勇双全,称其为三国第一将军丝毫不过分,他就是常山赵子龙。赵云原本是公孙瓒麾下

  • 三国中,孙坚、马腾、公孙瓒和刘表,综合实力怎么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黛眉浅浅标签:孙坚,马腾,公孙瓒,刘表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诸侯林立,有能力的豪杰都各自雄据一方,以图王霸。江东孙坚、西凉马腾、北平公孙瓒、荆州刘表就是这些诸侯中的佼佼者,他们都势力强大,手下兵强马壮,人才济济,都是野心勃勃之辈。那么,这四位诸侯相互比较,谁的综合实力更强呢?在这个乱世中,想要成就一番伟业,无非靠的是八个字:“兵精粮足”、

  • 虎牢关前吕布耀武扬威,公孙瓒差点被斩杀,赵云为何只观战而不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吕布,公孙瓒,赵子龙,虎牢关,刘备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都是演义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故事:刘备关羽张飞并没有参加虎牢关之战,关羽逃归刘备,也不用过五关。在正史中,刘备和关羽张飞都没有参加讨董作战,所谓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蜀汉五虎上将只有一人有机会参加,但肯定不是关羽张飞,因为那时候高唐县令刘备正被盗贼围攻而自顾不暇。至于有

  • 公孙瓒的无奈 不怪对手太强大, 只怪自己身边无人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公孙瓒,吕布,文丑,大将,赵子龙,袁绍

    东汉末年的天下诸侯里,公孙瓒的实力并不弱,他雄踞幽州,手下的白马义从也是当时的天下精兵,而且他镇守边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诸侯之一,实力不在韩馥和袁绍之下。按说这样一位实力强劲的诸侯,作战不用自己第一个冲上去把,可是你看公孙瓒却是每次作战第一个冲上去

  • 公孙瓒麾下三大名将,刘备本可得其二,他却主动放弃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公孙瓒,刘备,赵子龙,曹操,袁绍

    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现在,大多数人提到公孙瓒,除了知道是刘备故友外,对其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公孙瓒威名远扬,一度震慑北疆。此外,公孙瓒麾下的三员大将也堪称人中俊杰,他们分别是严纲、赵云和田豫。严纲,是公孙瓒手下的冀州刺史。人虽然不

  • 公孙瓒有3员虎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剩下那个最厉害却鲜为人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公孙瓒,曹操,刘备,袁绍,赵子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部《三国演义》让汉末三国这个纷争的乱世,被无数后人所喜爱。乱世之中,无论是武将谋臣还是主公,都有可能被“浪花淘尽”。在早期的十八路诸侯中,公孙瓒就是一个曾经不可一世又黯然退场的,他实力强盛的时候连袁绍也处于下风。割据幽州的他常常领兵出塞与乌桓作战,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