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聊一聊刘表、袁术、孙坚三人为何不能共存-三国番外之人物关系

聊一聊刘表、袁术、孙坚三人为何不能共存-三国番外之人物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897 更新时间:2024/2/1 10:51:00

公元190年初,各路诸侯联盟,共同讨伐董卓,其中,袁术屯兵南阳。

南阳郡位于荆州之北,与司隶部三郡相邻,距离京都洛阳有七百余里,当时的“一里”不足五百米,算起来并不远。除此之外,南阳又被称为帝乡,不仅是当时的人口大郡,还是东汉的经济中心。

随着太守张咨被杀,袁术得以独占南阳,而此时,董卓却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接替被孙坚逼死的王睿。刘表称州牧,还要到李傕郭汜时代。

有朋友认为,一个是反对董卓的袁术,一个是被董卓任命的刘表,两个人不可能共存。单凭这一点,不足以说明问题,袁术的后将军,也是董卓所封,反董的诸侯中,大部分都是董卓提拔的,可结果又如何呢?另一方面,刘表是汉室宗亲,眼看着董卓废帝另立。

难道刘表与袁术属于同一战线?如果真是这样,孙坚的悲剧便不会发生。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因为袁绍的关系吗?咱们就此简单聊一聊。

一、袁术与孙坚

我曾以“身份”、“官职”、“行为”三个方面,就孙坚与袁术的关系阐述过自己的观点,认为孙坚依赖袁术,但并非依附,或许这与大多数史料,甚至袁术本人的想法截然相反,对此,咱们不争论。

是时,或间坚于术,术怀疑,不运军粮。阳人去鲁阳百馀里,坚夜驰见术,画地计校,曰:“所以出身不顾,上为国家讨贼,下慰将军家门之私雠。坚与卓非有骨肉之怨也,而将军受谮润之言,还相嫌疑!”术踧唶,即调发军粮。坚还屯。——《三国志》

这段故事,发生在孙坚大败胡轸、斩杀华雄之后。其中,“下”这个字,是否有其他含义呢?

《江表传》对孙坚的话,有另一种说法:“大勋垂捷而军粮不继,此吴起所以叹泣于西河,乐毅所以遗恨于垂成也。原将军深思之。”

想必吴起和乐毅的故事朋友们都很熟悉,如果您对战国时代了解不多,我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您就明白了:二人与诸葛亮,同为武庙十哲之一。当然,这是为了好理解,史料中的诸葛亮,至少在我个人看来,成就远不及那两个人。

吴起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但因王错的馋害,被迫出逃魏国。他望西河而泣,说:“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

乐毅曾攻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莒和即墨,正当他想彻底征服齐国时,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由于惠王对乐毅本就不满,居然因敌人的造谣,而想要杀掉乐毅,迫使乐毅出逃。

孙坚的功绩暂且不谈,他与袁术的关系,难道是“魏王与吴起”、“燕王与乐毅”?如果是,那么楚肃王和燕惠王都是昏君,这话孙坚说得出吗?毕竟粮食还要靠袁术。

粮食,这两段故事都与军粮没有半毛钱关系,至少我没有读到过哪部史料能证明二人“泣”与“恨”,是因军粮不济。

所以我认为,《江表传》对于这段的记载,很扯。但换个思路去想,当时的袁术为后将军,而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就讨伐董卓这件事而言,二人的确是从属关系。只是袁术占荆州一郡,而孙坚则是豫州刺史,在复行州牧制度之后,关系便很难讲了。

二、孙坚与刘表

孙坚与刘表皆为刺史,按理来说身份对等,可一个为袁术表奏,一个是献帝下诏,谁更“官方”呢?显然是后者。孙坚的身份不会被认可,因为献帝,或者说董卓,不可能批,换句话说,诸侯的头衔,仅仅是在自嗨,一旦失败,则啥也不是。

在此之前,孙坚的官方身份是长沙太守,长沙也属荆州,与南阳太守同在刺史的监察范围内。可是,长沙位于荆州中部,在刘表督军襄阳之后,孙坚与长沙的联系便被切断,这也是为何在后来帮袁术打刘表的原因之一,虽然我认为这个原因比较次要。

从孙坚的经历来看,这家伙常年不在中枢,而刘表此前的身份为北军中候,监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主宿卫天子之门,可见,两人很难找到交集。硬要说的话,刘表的刺史拜孙坚所赐,而除此之外,便是孙坚讨伐董卓,而刘表更为中立了。

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三国志》

听陈寿的口气,好像是说刘表也想讨伐董卓一样,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首先,在刘表动手处理荆州各郡时,只有江夏贼张虎、陈生拥众盘踞襄阳,虽然蒯越与庞季前往劝降,但相比于其他被杀的匪首,终究是个祸患;

其次,襄阳位于南郡北部,紧邻南阳,如果仅仅是为了讨伐董卓,没必要将治所也移过去,随着荆州平定、孙坚北上,于襄阳屯兵已经没有意义;

再次,蒯越早有建议:“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既然只剩下南阳未定,那么去守襄阳,还能干啥呢?收袁术呗。

有朋友认为,董卓在与长史刘艾的对话中,曾明确指出:“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说明刘表是站在诸侯一边的。可是,刘表入荆州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包括与蒯越等人的对话,大概率是董卓所不知的。

同样,袁术也不会知道刘表的心思。

三、刘表与袁术

刘表与袁术,以前的关系不好说,一个是监察五营的皇族后裔,一个是护卫中央的世家公子,而且所谓官阶差得有点远。

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表曰:“宗贼甚盛,而众不附,袁术因之,祸今至矣!吾欲征兵,恐不集,其策安出?”——《战略》

从刘表的言谈中,可见其对袁术的怨恨,而他匹马入荆州,也证明了自己的一路艰辛。所以,刘表对袁术不满,至少是在他坐稳荆州以前。

刘表上(袁)术为南阳太守,术又表(孙)坚领豫州刺史。——《后汉书》

南阳太守受荆州刺史制约,如果刘表在向袁术示好,您猜会不会是热脸贴冷屁股呢?我想,刘表自知这样做不妥,只为恶心一下阻碍自己的家伙。既然如此,那么与袁术结盟的孙坚,自然也不会受到刘表的照顾。

诶?以孙坚的识人之能,为何不弃袁术而从刘表呢?

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刘表由董卓所派,无法确定是否与孙坚同心;其二,孙坚没有话语权,只能二选一,或许夹击袁术能够成功,但此时袁家兄弟还没有彻底翻脸,孙坚这样做,面对的敌人便不止一个;其三,钱粮、名利、仕途,这是刘表给不了的。

总之,无论怎么看,刘表、袁术、孙坚这三个人,都不能共存。

那么,究竟是谁的错,是谁容不下对方呢?

首先,从根本上讲,错在董卓的选择,因为无论选择谁,袁术都不会让他轻易通过。

其次,袁术不了解刘表,他只知道董卓派其接任荆州刺史,所以在孙坚抵达鲁阳之时,袁术回到了南阳。随着刘表将重心放在南面,袁术才追随孙坚北上。这一点,史料没有明确说明,但通过孙坚与袁术的联系,可知袁术大致的行程路线。

由于袁术的阻挠,刘表怀恨在心,将治所移至襄阳,这是南阳与荆州各郡联系的关键点,袁术再糊涂,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随着袁氏兄弟翻脸、刘表北连袁绍,袁术第一时间找回孙坚南下,致使孙坚命丧岘山。这样看来,袁术与刘表开战,和袁绍的关系并不算大,只能说是定时炸弹的加速器。

历史上的很多悲剧,都源自于“我以为”这三个字。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至少可以防患于未然,而刘、袁、孙三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历史必然会改写,至于改成什么样子,还要等各位朋友的脑洞大开。

标签: 刘表袁术孙坚董卓太守三国汉朝

更多文章

  • 被刘表埋没的5位猛将,2位归降曹操,2位归降刘备,1位跟了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刘表,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中原。要想在那个时代雄霸一方,最重要的就是人才。谁麾下的一流文臣猛将越多,谁的实力也就越强。所以,有知人之明,能够慧眼识英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们最重要的一条标准。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中间曾经有很多诸侯并立于世。但很多诸侯在混战中被剿灭,比如“四世三公”的袁

  • 三国志11:为何《三顾茅庐》可先打刘表?看似昏招,其实更好破局

    历史解密编辑:小宅游戏标签:刘表,三顾茅庐,孙权,曹操,诸葛亮,刘备

    游戏里《三顾茅庐》无疑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剧本,选择刘备势力破局是非常有意思的,虽然被游戏评定为5星势力,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并没有那么难,玩家其实有N种方法破局,可选择性非常多。比如玩家可以依靠刘表为大后方,硬刚曹操;玩家也可以搬家上庸或者永安入主西川;同时玩家也可以操作论客结盟孙权共同对抗曹操。每一种玩

  • 三国志11:刘表麾下的荆襄五虎战力排行,关羽一人能否团灭了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奕道君心本尊标签:刘表,关羽,五虎,荆襄,黄忠,曹操手下,三国志11

    要是当年荆州的大表哥能够再给力一点,江东孙氏集团怕是没有机会。毕竟连孙坚都是挂在攻打刘表的战斗中,从这一点也足以看得出刘表领衔的荆襄集团是颇具实力的。只可惜历史就是这样成王败寇,刘表本人去世之后,他的基业也很快跟着覆亡了。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一众文武人才,在三国志11游戏里的能力评估都被整体狂削。本期

  • 朔州:张辽路、古北街等,三处路面塌陷

    历史解密编辑:朔州那些事儿标签:城管,塌陷,古北街,张辽路,人行道,朔州市,安全隐患

    春雨绵绵,近期我市持续降雨,道路路面损坏问题进入高发期,为确保市民出行安全,朔州市智慧城管中心及时调整道路巡查和采集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排查城市主次街道的道路积水、路面塌陷、排水管道堵塞等突发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智慧城管平台,并第一时间派单处置,确保各类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 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孙权应该没有那么差劲?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张辽,孙权,东吴,三国志,三国演义,岳飞

    其实关于史料的记载并不是一味的就是一种的,他有着许多种,比如三国时期就有三国演义,三国志。所以说每一个时期的历史真相需要在这些记载中去对比去思考,去推断出历史的真实情况。就拿张辽大破东吴十万大军的故事来说,首先我们要看这件事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它的真实性就看当时的资料记载如果说它们的时期有关这件事它都

  • 关羽和张辽都是万人敌,都有辉煌战绩,为什么张辽没有关羽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关羽,张辽,曹操,刘备

    1 罗贯中同志浓墨重彩、巧装打妆了关云长。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不仅是刘备的义弟,还是蜀汉五虎上将的首位。他形象威武:骑赤兔马,用青龙偃月刀。十八路诸侯聚义,他力斩华雄,参与虎牢关三英战吕布。作为男人:有英姿、有武艺、不易被人忽略。他会做人,降汉不隆曹突出了他的忠诚与明智。经曹操引荐被拜为偏将军、封汉寿

  • 颜良武力不输张辽,张辽能被关羽敬重,颜良为何反被关羽藐视呢?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颜良,张辽,关羽,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演义中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武将,往往会藐视超一流的武将,比如零陵上将刑道荣敢于蔑视赵云和张飞,当着赵云的面说道:说出吾名,吓汝一跳!再比如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那些把关将士,不把关羽放在眼里,口出挑衅之言,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小编读到这样的情节,心里常常犯疑:不知道这些不入流的武将哪里来

  • 若关羽vs张辽,你更支持谁

    历史解密编辑:唐德看世界标签:关羽,张辽,匈奴,刘彻,李广,刘邦

    张辽为什么改名字?这里面有很大的渊源张辽原来不姓张,而是姓聂。但并不是到张辽这辈才改的姓,张辽的先祖是马邑的豪商聂壹,300年前聂壹在经历了“马邑之围”失败后为躲避匈奴人才改的大家都知道自汉高祖刘邦开始,令大汉最头痛的国家就是匈奴,从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跟匈奴就一直实行和亲政策,

  • 曹操怕马超,孙权怕张辽,那么刘备最怕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吧唧你一口标签:曹操,马超,孙权,张辽,刘备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孙权、刘备自然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袁术、袁绍、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从而一统北方中原地区,成为当时势力最强大的诸侯。而就孙权和刘备来说,在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战役后,也实现了割据一方的目标,从而和曹操三分天下。

  • “司马二世”张、袁绍、王平、夏侯渊、张辽,他们有这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自衣温琼标标签:袁绍,王平,夏侯渊,张辽

    司马师在前,武乡侯张在后:司马懿一见张就“喜”,喜悦之下,“言必信,行必果”。自此,他和张成为朋友。在前,他和司马师结为连理。在后,他和司马师的儿子司马师继续结为连理。他们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的年间,成功地生育出了两个不世之才。在他们二人身边,有几个人,他们在这个乱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张、袁绍、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