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何以流行中外——50年代华人越剧热追忆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何以流行中外——50年代华人越剧热追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4991 更新时间:2024/1/19 11:27:53

有两个剧种,很流行,一个是越剧,一个是黄梅戏。这两个剧种的年龄其实都不大,越剧是上世纪上半叶由江南的滩簧演变而来,由嵊县传到上海,在上海经过袁雪芬等老一辈艺人的改造,最终在都市立足。黄梅戏则源自湖北黄梅,后在安徽安庆、徽州等地流传,原来是民间小调、采茶小调一类的民间曲唱,建国后经过几代黄梅戏人严凤英、马兰、韩再芬等的不断提高,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行剧种。那么越剧和黄梅戏何以流行,让我们从上世纪50年代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说起。

一、梁祝故事的戏曲演绎

梁祝故事,见于唐张读《宣室志》。在这部书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基本的故事脉络已然确立:同窗求学,女扮男装,跳墓并埋。最惊心动魄的是哭坟,简直和孟姜女哭长城异曲同工。梁祝故事简洁生动,悲剧性结局符合民众哀婉的审美诉求。(见容肇祖《祝英台故事集序》)。

建国以后,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发掘,有论者提出可以对梁祝故事进行改变。梁祝故事的民间流传很广,改编成戏曲应该也会大受欢迎。于是 “封建婚姻的一幕大悲剧”成为提炼出来的思想要素。这一提炼,类似于《白蛇传》、《窦娥冤》的反封建意义。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戏曲理论家钱南扬先生在广州中山大学《民俗周刊》的《祝英台故事专号》上,发表了大量梁祝故事史料。这个时候,是没有对故事的反封建意义进行分析的。可见,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所谓反封建的意义,至少是没有形成自觉地。但是到了50年代, “封建婚姻悲剧论”就是这个故事唯一的思想解释。

那么除了这个解释,梁祝故事有没有其他珍贵的思想内涵呢?当然有的,比如民俗学家指出的祝英台女扮男装求学引发的女性地位问题,男女平等问题等等。当然还有民间最感兴趣的性别反扮等问题。不过,这些在50年代的改编过程中,都是不重要的。

有了思想前提,1950年的8月及9月,上海 “东山越艺社”第一个改编梁祝。汇演地点在怀仁堂,剧目名为《梁祝哀史》。演出效果很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上海女子越剧,柔美、多情,与其他剧种形成了一定的反差。与此同时,女子越剧采用了导演制度,更适合演出具有一定长度的完整故事。这与旧剧的角儿制大不相同。角儿制很多时候并没有完整故事,观众最津津乐道的,是名角的炫技。不过哪一种才是戏曲审美本源,不能简单判断,是一个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依然在争论的问题,此不赘述。

越剧以“尺调”和“弦下调”为主腔,伴奏的是笛子,二胡等管乐和弦乐,曲调优美,清丽婉转。这样的艺术特质对于演绎爱情故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越剧在北京的一炮而红,有一定的猎奇心理在其中。当时的北方观众称越剧为江南地方剧, “江南性”和“新”是两个重要关键词。而悲剧性,哀婉性,以及政治上的合法性,保证了越剧《梁祝》的流行。

二、越剧《梁祝》的不断改编

如果说第一次进京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且源于北方观众猎奇的审美心理。那么第二次,越剧可以说更加做足了准备。1952年文化部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这次演出的意义极为重大,相当于是全国各个地方剧种和地方艺术的一次“大阅兵”。

川剧等地方剧种因为这一次观摩演出名声大噪。越剧当然也是极为成功的,尤其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获剧本奖、演出奖,主演范瑞娟、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此外,音乐和美术设计也得了奖。可以说是全面胜利。与成功相对应的,是越剧被列为改革的试点。而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京剧、昆曲等剧种,是不容易改的。而越剧更具人民性,生动活泼,自由灵活,适合表现更丰富的社会主义新思想和新生活。

需要特别说明,建国初期很多爱情剧目,都和婚姻法的宣传密不可分。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恋爱自由,是主题。195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刘巧儿》、《白蛇传》、《小二黑结婚》《牛郎织女》以及《天仙配》等,都被重新改编上演或拍摄成戏曲电影。这也是越剧《梁祝》大热的重要社会历史背景。虽然被加入了很多时代的思想要素,但越剧《梁祝》极好地保留了这个剧目流传过程中最精华的东西。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最早是男班落地唱书,没有舞台表演,演唱的重要段落包括“十八相送”、“楼台会”,这些折子单元构成了后来舞台越剧的重要段落。由于男班常演 “路头戏”,曲唱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所以吸收了很多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语言,尤其是民间的谚语和俗语,此外还有大量与乡土有关的关于喜鹊、牛、鹅、猪、狗等等的巧妙比喻或隐喻。这为梁祝的人民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越剧进入上海后,王永春和白玉梅,组织人员对宝卷本《梁山伯祝英台》和唱本《梁山伯祝英台夫妇功书还魂团圆记》进行整理加工,最后形成了连台本戏《梁祝》。这个剧目首演是1919年3月15日 ,公演于上海第一戏院。不过这时候的版本封面迷信内容很多,宿命论思想严重。就如粤剧《帝女花》,把一切归于仙缘注定,山伯与英台最后也回归于天庭。这种架构方法我们今天无法过于苛责,因为这本来就是民间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演绎方式。

越剧《梁祝》的真正质变,源于女子越剧班。女班艺人对祝英台的悲剧性有更深的体认。袁雪芬和马樟花对剧本进行改编,删掉了《游十殿》等迷信部分,删掉了暧昧部分,改名为《梁祝哀史》。马文才的戏份几乎被剔除殆尽。见过后的版本,也基本就是这个版本的延续。1954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梁山伯与祝英台》 由桑弧导演,袁雪芬、范瑞娟主演。越剧完成了自己的改编工作,其基本艺术定格,延续至今。

三、不同版本的《梁祝》

建国初,戏曲版本的梁祝故事有三个,川剧《柳荫记》、越剧《梁祝》、京剧《英台抗婚》。其中京剧是程砚秋根据川剧版本改编而来。用艾青的话说,川剧是粗犷、纯朴;越剧是缠绵、细腻。川剧比较泼辣,劳动人民的东西更多。

越剧显然要细腻一些,文雅一些。此外,川剧中有一些插科打诨的诙谐,破坏了悲剧的气氛。需要说明的是,传统戏曲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本来是应该如川剧,而非越剧。但建国初期对故事与悲剧整一性的要求,反而川剧显得不如越剧。最终,获得大力推动并最早拍摄成电影的梁祝故事,反而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其中的缘由,是十分复杂的。

除了不同剧种,电影和戏曲的表达也不同。越剧电影多了化蝶的场景,缠绵悱恻。在电影中,这个浪漫主义的结尾得以保留。在日内瓦国际会议时,周总理选择了播映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来招待外国记者。这部电影的 “诗意性”和“悲剧性”建构了新中国崇尚和平的国际形象。可以说,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中国外交,是做出过贡献的。

更多文章

  • 钥匙带、地老虎、纺织娘、梁山伯……崇明乡村夏夜的TA们

    历史解密编辑:周到上海标签:蟋蟀,崇明,老虎,乡村,萤火虫

    乡下有三种蝉。最常见的是黑蚱蝉,个头最大,叫声单调但响亮。另一类蟪蛄个头小巧得多,蝉翼呈花斑色,声音较尖细。出现最迟的则是蒙古寒蝉,通体透出碧绿色,蹲在树梢十分显眼;这种蝉常在盛夏将尽时出现,延至初秋,所谓“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在周围蚱蝉嘶哑的背景声中,它的发声也相当独特,是有节奏的“ya-zi

  • 我死后老婆坚定改嫁,梁山伯与祝英台毕竟是神话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爱情,梁山伯与祝英台,最亲的人,梁山伯

    疫情期间被隔离在家,晚上喝点小酒正舒服着,突然嘴欠问了媳妇一句:我如果这几年没了,你会改嫁吗?我媳妇坚定地说:会,女儿还小,你看我这样我也养活不起,不过你放心我会照顾好你俩孩子,不给她改姓。此言一出,顿感无力反驳,但是我又试探性问一句:孩子又花不了几个钱。媳妇看我一眼没说什么。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媳

  • 一个祝英台对上三个梁山伯?越剧舞台上演生旦脱口秀

    历史解密编辑:半岛官网标签:越剧,祝英台,脱口秀,郑云龙,茅威涛,梁祝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悦上期节目,《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第二阶段导师团队切磋正式开启,不论是陈艳萍在《追光者》舞台的跨时空对望还是《四时有佳人》舞台的绝美身姿都让人印象深刻,今天21:10,跨界导师陶慧敏团队与郑云龙团队的最后一组比拼将在舞台亮相,专业导师茅威涛团队与方亚芬团队的切磋也拉开帷幕,这一次

  • 河北最低调的千年书院,梁山伯和祝英台故事的诞生地,风景很清幽

    历史解密编辑:柳小红爱生活标签:李冶,河北,元氏,祝英台,封龙书院

    很多旅游爱好者来到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的时候,第一个会去打卡的旅游景点肯定是红色革命圣地西柏坡,岂不知,石家庄虽然是一个新兴的省会城市,周边的元氏县却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近两千的古老历史。元氏封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深厚,山上的封龙书院拥有

  •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爱处,联通开了场“爱有引力”联谊会!

    历史解密编辑:运营商段子手标签:中国联通

    “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万松书院不仅是“森系”大片的选景点,还是杭州当地一处爱情文化地标。万松书院在民间又被称为梁祝书院,相传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三载的学府。情人节前夕,浙江联通联合团省委亲青恋公益平台、在浙湖北籍商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凤凰山管理处,在万松书院共同举办了“爱有引力

  • 《梁祝》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祝夫人对梁山伯说的话依然句句扎心

    历史解密编辑:白羽居士标签:盈盈,梁祝,祝英台,贾宝玉,祝夫人,梁山伯

    在徐老怪腥风血雨,快意恩仇的作品中,《梁祝》绝对是个异类。这部影片虽然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侠骨柔肠却依然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徐氏风格。在他的翻拍作品《梁祝》当中,加入了祝夫人的感情线,反衬了梁祝二人的情感故事,使其更有了现代性与前瞻性。一、 女人是水做的 祝夫人出场时手持账本,一身青灰色长衫,一边吩咐管家

  • 梁山伯住两城鱼台所管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梁祝,微山湖,鱼台,微山县,十八相送,祝英台

    日前,陪菏泽的几位朋友至独山湖赏荷,赏毕,于湖东两城处弃船登岸,凭吊人祖伏羲女娲之庙。拜“人伦始祖”,謁“混沌初开",当然让人有无尽的兴致,然观赏完毕,其中一朋友忽提出一质疑颇让人深思:这里明明属微山县管辖,而“重修碑记”上,何以落款是鱼台县令刘文明呢?乍一听,这确乎是一疑问;鱼台县远在微山湖西,隔

  • 何润东不丑,但我觉得他不大适合演梁山伯

    历史解密编辑:醉歌离人plus标签:何润东,祝英台,吴奇隆,梁小冰,董洁,刘若英

    梁山伯这个人,就和何润东没什么关系,书院里的时候,他站在一堆学生里,特别违和,就感觉一堆文人里站了个武人。我一直觉得他更适合演武人,步惊云那种。和祝英台也没有CP感,讲爱情的片子男女主没CP感太致命了。我觉得祝英台和她八哥的CP感都比梁山伯强说起何润东和梁山伯的缘分,其实他还演过徐克版梁祝电影亭望春

  • 中华民间小故事04《梁山伯与祝英台》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

  • 胡兵晒梁山伯扮相照,由毛戈平亲自化妆扮相惊艳超显年轻

    历史解密编辑:敏的食光标签:胡兵,越剧,毛戈平,戏曲,何润东,吴奇隆

    11月11日,胡兵晒出越剧小生梁山伯的扮相照,并且解释这是今天刮掉留了好久的胡子,并请毛戈平老师化的妆。胡兵版的梁山伯扮相是戏曲妆,他还发文称今天特别邀请到了越剧艺术家茅威涛老师,跟其学到了许多越剧知识。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梁山伯扮相多来自于电视剧或电影,比较熟悉的梁山伯的扮演者有何润东、吴尊、吴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