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我想一部分人应该有所耳闻,如果不知道,说起“愿得一人心”一句,你应该就会有所印象。仔细想一下这首诗,你可能说这首诗充满的是恋爱的酸臭味,尤其是对于单身狗来说,感觉身心受到了一万点暴击。而其实呢,这其实是分手诗,或许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吧。
这首诗就是卓文君给司马相如写的一首诗,其实仔细想想,这首诗更像是对于美好爱情的一种期盼,但实际上他们的爱情却并不是那么美好,那种美好既有后人添油加醋的成分在里面,还有很多希望完美结局的人理想的愿望。有人说这首诗是千古绝唱,其实这首诗只是富贵人家的大家闺秀爱上一位满腹才华的落魄书生的悲情剧而已。
卓文君生在富庶人家,从小也格外聪明伶俐,加上家中有钱,平时也有更好的老师去教授他学习音律礼仪,从小也就有了大家闺秀的潜质,毕竟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尤其是弹琴,更是她的专长。长大之后,更是如出水芙蓉,美丽动人,但卓文君的感情生活却和她的才华相趋甚远。
她十七岁的时候,她的父亲把他许配给了一户好人家,但是卓文君嫁过去不到一年,丈夫就因病去世,卓文君也因此成为了寡妇。此时的卓文君还没有享受感情的甜蜜期,就不得不参加丈夫的葬礼,其心情可想而知是极为糟糕的。父亲怕她在丈夫家受委屈,就把卓文君接了回来,卓文君的心情这才慢慢恢复过来。
一连过去了许久,卓文君基本已经抚平了心中的伤口。但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出现又一次拨动了他的心弦,这个人是一位大才子,吟词作赋,颇为擅长,他的名字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虽然是一位才子,但是当朝皇帝对于辞赋并不喜欢,所以司马相如才华出众,但依旧没有得到重用的那一天。既然无法得到重用,而自己还要生活,司马相如就准备返回成都,找点营生,混口饭吃。
临邛县的县令朋友邀请他任职充数,司马相如虽然不太愿意,但是生活所迫,也没有办法,为了迎接司马相如的到来,县令特意摆宴请客,当地的富豪卓家自然也就在邀请之列。
卓文君本来对宴会不感兴趣,但是手下丫环说宴会上有大才子。卓文君心中一动,还是决定去看看。由于家规,卓文君只能在屏风后头默默的观看。
而司马相如百无聊赖之际,也早就看到了屏风后的姑娘,虽然看不分明,但是他曾经听到过卓家也有一位大才女,而且容貌美丽,就算不看容貌和才华,只是能绑上卓家这条大船也不错。所以司马相如尽力表现,而这一切卓文君都看在眼里,司马相如身上的儒雅气质和谈笑风生显然让卓文君再一次春心萌动。
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华,司马相如特意在喝酒喝到尽兴的时候,吟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一听到这首诗,精通音律的她,自然也就知道司马相如在向她示爱。
卓文君此时被心头的感情冲昏了头脑,一时之间没有平静,就在宴会刚散的时候,司马相如也派丫环转达给卓文君他的心意,卓文君毫无疑问沦陷了。
于是趁着夜色,两人偷偷私奔去到了成都。卓文君的父亲一直看不起这些穷酸书生,所以卓文君如果回家告知父亲,她相信父亲是一定不会同意的,所以只有趁着这个时候逃出去才行。但是司马相如本来就是看中她家的钱财,而且他又好面子,便让卓文君在野店卖酒,盼女心切的卓文君父亲终究没有狠下心来,拿出了嫁妆钱和万贯家财,让两人能好好生活下来。
之后司马相如受汉武帝赏识,飞黄腾达起来。性格也一天比一天骄横。他常年光顾青楼,对卓文君却越来越不关心,后来虽然他想起卓文君和他吃苦的时候不离不弃有些愧疚,但始终没有回到卓文君身边,直到晚年身体有疾,司马相如这才不得不回家养病。中间司马相如想要纳一方小妾,两人书信往来之间便是有“白头吟”一首,当时正处在司马相如看到这首诗,总归是没法和卓文君完全诀别,这才打消了纳妾的念头。
虽然司马相如曾经和卓文君有过厮守一生的誓言,但是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卓文君就像是筹码一样,所以恋爱时的海誓山盟即使相信,也一定要有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