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权倾朝野的汉元帝之后,五任国君的太后-王政君

权倾朝野的汉元帝之后,五任国君的太后-王政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和他去远方 访问量:1854 更新时间:2024/1/15 12:52:10

引言

西汉末年,有一位权倾一时,从嫔妃到皇后直至皇太后的长寿女人,在皇宫生活六十余载的汉元帝之后王政君。王政君的家世非常显赫,据说能够追溯到她是黄帝后代。到了王政君父辈,官职越做越小。她的父亲王禁只是廷尉史的小官。王政君生下后就被父母当成了宝贝。请来不少名师,指导王政君的诗、琴、书、画。异常聪慧的王政君对这类修养都是一点则通。

丧国老太王政君

公元前54年,王政君进入了十八岁的妙龄。这年秋天,汉朝官吏照样挨家挨户核对户口,征收各种赋税。趁此机会,皇帝还派出身边大臣及侍从到民间探查,把一些十三岁至二十岁之间,风姿绝色的少女带回长安城,送入皇宫,以备皇帝享用。王政君就这样被选入宫。

出进宫的王政君,大概之体验到远离家乡的悲凉,她根本见不到皇帝的面。大约在王政君进宫一年以后,皇太子的爱妃司马良娣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了人世。司马良娣死后,太子因相思过重,精神恍惚,一会儿郁郁寡欢,一会儿又癫癫狂狂。

日子一长,太子宫中发生的变故让宣帝知道了,为了让太子重新振作精神,宣帝以应选出能服侍太子的新的佳人送入太子宫。一天,皇后趁着太子来朝见父皇,就把王政君等五位少女凌辱殿堂内和太子相见。太子为了搪塞母后的一番好意,当母后问他喜欢哪一位时,他随口说了一句,"这一位可以"。说这句话时,并没有看到他确切指出是哪一个。

当时王政君最靠近太子,也唯独她和其他四人的着装不同。于是御史便自作主张把王政君定位太子选下的那位报告了皇后。王政君立刻被送往太子宫,觐见的当天夜晚,她便与太子同床共枕了。太子的一次御幸,便让王政君有了身孕。

在此之前,太子宫中众多嫔妃大多都和太子度过良宵,可是却没有一位能生下孩子,偏偏刚进入太子宫的王政君,却捷足先登。

为了皇位连孩子都不放过

公元前51年,王政君顺利生下一个男孩。宣帝对这位皇孙甚是喜爱,亲自给他取名为刘骜。骜即快马,意味着他将来的宏图大志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刘骜只有两岁的时候,汉宣帝驾崩,皇太子刘奭继承了皇位,成为汉元帝,元帝即位的当天,就将刘骜立为太子,将王政君立为婕妤,三天之后,王政君被正式册封为皇后。

自从王政君成为皇后,一心一意关照着皇太子的成长。可刘骜只知道吃喝玩乐,不理政务。元帝便有意另立定陶恭王刘康为太子将刘骜废掉。皇帝的这一想法,曾搅得皇后和太子忧心忡忡,心惊胆战。幸亏大臣史丹坚决不同意更换皇太子。况且刘骜是宣帝特别喜爱的王政君皇后生的,她始终循规蹈矩,无可指责,

所以元帝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公元33年,汉元帝崩溃,太子刘骜继承了皇位,王政君坐上皇太后的宝座。新皇帝无心治理国家。终日沉湎于花天酒地。尤其是后来遇到了角色佳人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就更魂不守舍,沉溺在床欢乐中,不

能自拔。皇太后王政君把朝政大权尽可能揽到自己手中,然后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作为一种赏赐,随心所欲地分配给王氏家族成员。王政君把握朝政后,任人唯亲,

对于王氏家族成员都以高官厚禄,用血缘关系,连接起西汉政权的最高统治网。首先封阳平候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后的同母兄弟王崇为安成侯。还有五位王氏成员曾在同日受封为"王候"。凡是皇太后家族的人,几乎无一遗漏,都得到了最高的官爵。

王氏家族控制了国家大权之后,皇帝的权力日益削弱。甚至在选择皇位继承人这样重大的问题上,也难以做主,刘骜皇帝无子,需要在皇亲中重新选定皇位继承人。刘骜皇帝想把皇位传给同父异母的兄弟定陶恭王刘康,他也曾向定陶恭王暗示过,不让他离开京都,只守在自己身边。

在刘骜皇帝生病的时候,定陶恭王果然留在了宫廷内,朝夕和皇帝相伴。这种情景,招致了大将军王凤的强烈嫉恨,他已意识到,如果将来定陶恭王掌权,那么王氏家族费尽心机建立起来的基业。就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为了保住王氏家族的利益,必须搞垮定陶恭王。

于是,王凤借出现了日蚀对定陶恭王进行诬陷,说这是上天对长期滞留京师,不归属地的亲王的警告,为不违抗天意,必须遣亲王回自己的属地。刘骜皇帝无力反驳,只得和定陶恭王洒泪告别。

王氏家族控制了朝政大权

以王政君为首的裙带关系像蜘蛛网一样布遍宫中内外,京兆尹王章对王凤等人独揽大权深为痛恨,于是大胆向皇帝递了奏章,讲清日蚀的真正原因,列出王凤等人的重重罪状,希望皇帝能免除这些人的官职,请出忠贤之士替代他们。刘骜皇帝收到奏章,也深感王章言之有理,如果不及时刹住王氏家族独断专行之风,刘氏的天下确实已经岌岌可危了。

正在刘骜皇帝秘密筹划之时,王凤接到告密,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托病不再受理朝政,皇太后王政君此时又助了王凤一臂之力,进行了绝食,以此威逼皇帝作出决断,对上告他们的人作出处理。

软弱的刘骜皇帝最终只好作出了让步,并向舅父王凤赔礼道歉,让母后保重玉体,出于无奈,将王章关进了监狱,最后被迫害而死。从此,王凤等人更加不可一世。一年夏天,成都侯王商得了病,为了找到避暑之处,竟向皇帝开口想借用专供皇帝使用的光明宫。

他还在自己住宅内建造一个湖泊,穿城墙引水,自己常常在湖中行船作乐。其他王侯也大同小异,搜刮百姓,作威作福。宣帝时代形成的盛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刘骜皇帝生前选皇位继承人是定陶恭王刘欣,并封为皇太子。

之所以选中刘欣,皇太后王政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收受了刘欣家大量贿赂,于是就把国家命运交于比刘骜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花花公子。公元前7年,刘骜皇帝因荒淫无度,受损与床。皇太子刘欣继位,史称哀帝。刘欣对一位英俊青年董贤

爱护有加,赏他的钱额总有全国一年加收的赋税那么多,还打算把皇帝的位置让给董贤。公元前一年,昏庸腐败的哀帝一命呜呼了,已经是太皇太后的王政君在哀帝死去的当天就亲临未央宫,收起了印绶,派人找来他的侄儿王莽,把他一手扶植起来,将宫廷内外大小事都交给王莽主管。王莽是王政君兄弟王曼的儿子,因王曼死的早,没有赶上封侯,所以王莽的家境和其他亲戚相比,不免有些寒酸。

王莽的起家靠的是王凤的鼎力相助,在王凤当大将军之时,又一次患病,王莽尽心尽责照顾,煎汤熬药,昼夜不离病床边。王凤对这位侄儿的孝心感动不已,故在王凤临死前,请求王政君提拔他,加上王莽很会为人处事,不少人为他讲好话,王莽官职不断迁升,最后被封为新都侯。

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岁时,在皇太后推荐下,被提拔为大司马,后来由于他和哀帝的家族集团出现矛盾,受到几年冷遇,直到哀帝死去,他才得到再度出山的机会,首先,王政君决定,让王莽出任大司马,主管军政大权,王莽成为朝廷内外举足轻重的人物。

王政君把他当成心腹看待,王政君临朝听政,而朝廷的具体事务由王莽全权决断,掌权后的王莽,突然变成另一副嘴脸,一改过去的慷慨和谦恭,他拉帮结派,先是把哀帝为首的家族集团,以各种罪名严加惩处,之后,又担心自己伯父、叔父们揭露自己的两面派做法,于是便先下手为强,采取恶人先告状的做法,通过威逼的办法使王政君不得不下令将自己的弟弟红阳侯王立和平阿侯王仁赶出都城,驱逐回他们自己的封国。

不久,王莽派人前往封国,迫使他们自杀。王莽的阴险毒辣由此可见一斑,但王政君对此无所察觉,反而越来越看重王莽。王莽非常明白,自己有了如今的地位和权力,全靠王政君的一手栽培,以后若求的更大的发展,还需要这位老太后的鼎力辅助,所以,王莽笼络太后身边的侍臣。

他甚至违背祖训,将王政君几个妹妹都封了爵位和土地,以此来换取王氏姐妹在太皇太后面前对他的赞誉,进而博得太皇太后的欢心。当时的王政君虽然已经是年近八十高龄的老夫,但她不满足生活在高墙深院之中,她的嗜好就是外出游乐。

王莽抓住了这机会又大献殷勤,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请王政君率领这皇宫贵妃们出外游山玩水,夏天他早早给老太后安排好避暑的好去处,一年四季,王莽费尽心机,以讨好王政君的欢心。王政君把王莽的阿谀奉承,当成是对自己的顺从、尊敬,根本不会想到王莽会有什么险恶用心,以至后来,王政君几乎把所有大全都交到王莽手中,可是王莽并不满足,他的最后总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皇帝梦。由于王莽大权在握,许多大臣为了保住地位、权势,便和王莽结为同盟。

他们不断上诉给王政君皇太后们列举他的许多功绩,要求给大司马王莽加封。王政君受缠不过,决定赐给王莽"安汉公"的加封。谁知王莽此事小施策谋,采取欲擒故纵的办法,于是朝廷又再次对王莽进行了封赏。不久,王政君又下达了一道诏令,声言皇帝太小,自己也已经年迈,有些力不从心,决定把朝政大权交给安汉公,由他受理各种奏章、文件。

在年仅十四岁的汉皇帝失去之后,汉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真空,谁将继承皇位成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刘氏家族里起码有几十人都有继承皇位的权利。而他们全已长大成年,一旦当上皇帝,很容易对王莽构成威胁。

后来的王莽决定由年斤凉水的广戚侯子婴继承皇位,子婴是汉宣帝的玄孙,选用子婴,他的用心不言自明。王政君这时似乎才有所醒悟,真正看清了侄儿王莽的险恶用心,如今再反悔已经晚了。面对既成现实,她只能叹息自己断送了大汉的基业。

结语

王政君在我国历史上是首位给五任国君担任皇太后的女人,她的一生成败各占一半,但是功过并不相消,她心系汉王朝,为了大汉的王朝汲汲营营,却力有不逮最终导致了外戚干政,让一代王朝覆灭。也让她在遗憾和悔恨中度过了一生。

参考文献:

《春秋》

《史记》

标签: 王政君汉元帝太后刘骜宣帝

更多文章

  • 辅佐六代帝王的太后王政君,是如何自作聪明,断送西汉200年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太后,王莽,西汉,王政君,汉哀帝,汉元帝,汉宣帝,孝成皇帝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个定律放在中国古代的王朝上同样适用。如果一个朝代能够连着出现三位贤明的君王,那无疑就是一个王朝盛世。但是历史上,这样三世明君的美好景象屈指可数,除了一个特例—西汉。西汉自高祖刘邦开国,到最强盛时期的汉宣帝,连着7位皇帝都是明君。这样的国运,简直是匪夷所思,奋七世之余烈的大汉王

  • 母仪天下:刘鳌三妃王政君、傅瑶和冯媛原型揭秘!傅瑶真的很坏?

    历史解密编辑:枕桃花时节标签:王政君,傅瑶,冯媛,母仪天下

    在电视剧《母仪天下》中,讲述了刘鳌后宫妃嫔的故事,其中王政君、傅瑶和冯媛三姐妹的宫斗生活。今天,黑狸狸就跟大家盘点一下她们三个人的原型!1-王政君剧中的王政君就是一个圣母玛丽苏大女主。要什么没什么,却凭借忍者神龟的技术,成为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她的丈夫不爱她,儿子不孝顺她,孙子被人害死了,她明明

  • 王政君:一路躺赢的大女主人设

    历史解密编辑:手工匠人标签:王政君,刘骜,刘询,王莽,傅昭仪

    历史上的皇后之位是最让后宫女子眼红的,它象征着后宫之中大权独揽、唯我独尊,也意味着母家繁荣昌盛,还代表着自己的长子能够顺理成章的继承江山,但同时要承担管理后宫的职责,要有容纳宫嫔的雅量,因此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更鲜少有人当得好,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另一个改变西汉格局(由盛转衰)的皇后——王政君。王政君(前

  • 西汉王政君家族势力为何如此庞大?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王政君,刘骜,孝成皇帝,太后,王莽,汉元帝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豪趁机起义,欲夺君王大权。昔日身为小小亭长的刘邦逐步成长为起义大势力之一,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最终,“流氓”战胜了清高的楚霸王,汉朝由此建立起来。由刘邦建立的西汉享国210年,历经12代皇帝,才终结于王莽之手。王莽篡位废帝,底气来源于西汉时期长期干政的外戚势力。自汉元帝时

  • 王政君的矛盾人生:汉室寡妇还是新莽国母?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王政君,汉哀帝,太后,汉元帝,孝成皇帝,王莽,汉室寡妇

    读西汉末年的历史时,王政君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她为王家崛起贡献了巨大力量,最终为王莽篡汉铺平了道路。但当王莽已经大权在握时,她对于王莽的篡立大业却越来越显出一种反对态度,甚至在王莽派人索要传国玉玺时,愤怒将其摔掉一个角。那么,王政君在新莽代汉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她的心态到底是怎样的?影视剧中的王政

  • 西汉最长寿的皇后王政君之起起落落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王政君,刘骜,皇后,孝成皇帝,汉哀帝,汉元帝

    刘奭即位之后,史称汉元帝,王政君被封为皇后。王政君虽然贵为后宫之主,却并不讨元帝喜爱。只能依靠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刘骜。身为皇后的王政君,深知只依靠太子,势单力薄。利用皇后的这重身份,皇后王政君同父异母的兄弟们开始走向历史舞台,此举也是为了保护儿子刘骜的太子之位。一、拼儿子:太子之争遇贵人汉元帝刘

  • 河北历史名人(补)三王政君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王政君,汉哀帝,孝成皇帝,刘骜,汉宣帝

    王政君(前71年-13年2月2日),女,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西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阳平侯王禁的女儿,王莽的姑姑,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网络图片,侵权联删王政君是王禁之女,其母李氏是魏郡李家的长女。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梦见一轮月亮扑入自己的怀中。王政君长大后,性情温顺,学会

  • 怒摔传国玉玺的王政君,因为偏爱,终于把人生带到了不可控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王政君,传国玉玺,刘骜,孝成皇帝,汉哀帝,王皇后

    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和命运的背后往往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着事物的演变,让我们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衍生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西汉的王政君,这个凭借享年84岁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的传奇女性,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仅次于清朝的孝惠章皇后的

  • 西汉王朝的真正掘墓人王政君,糊涂一生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王政君,太后,汉哀帝,汉元帝,王莽

    王政君没有执政能力,只能纵容外戚,而她的最大失误就在于过于长寿,寿多则辱,这在王政君身上是最好的体现,王政君活了八十四岁,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高寿,老太后虽然一生富贵荣华,但她并不是一个有福之人。西汉实际上就败在他的手里。王政君出身不高,很小的时候家里给她许给了一个姓许一户人家,还没有过门男方就死了,

  • 权力的游戏:吕后之恨不能,王政君之爱却无敌,汉武帝的事与愿违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王政君,吕雉,刘彻,汉哀帝,汉元帝,孝成皇帝

    图/来源网络1.长寿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是汉成帝刘骜的生母。这个女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寿,一直活了84岁。长寿,便可阅人无数;而王政君的长寿,则是阅“皇帝”无数。汉元帝时,王政君是皇后;汉成帝时,王政君是皇太后;汉哀帝时,是太皇太后。汉平帝时,继续尊为太皇太后。还好,汉元帝的玄孙孺子婴,还没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