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东方朔,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西汉历史上一位特殊的文人。一方面,他以博学多识、能言善辩闻名于世,另一方面,他又以怪诞夸张的行为方式为百姓制造了不少谈资,到现在还是西汉题材影视剧里的常客。
当然,这些都不是完整的东方朔,真实的东方朔,其实是一个披着喜剧的外衣,却只想做正剧的有志青年。可惜,他的保护色太过醒目,反而掩盖了他的真性情。
东方朔出生于汉文帝时期,自幼父母双亡,由兄嫂抚养长大。
从古至今,对一个寒门子弟来说,想要改变命运,唯有读书一条路可走。东方朔对此看得明明白白。无需家人督促,他13岁开始读书,15岁学习击剑,16岁学习《诗》《书》,19岁学习兵法和作战常识。
凭借多年的刻苦努力,东方朔不仅学得了一身本领,能文能武,性格也丝毫不迂腐。
汉武帝即位后,向天下发布诏书,想要选拔人才。东方朔马上准备了一份标新立异的自荐书作为敲门砖。
在自荐书中,东方朔用非常诙谐幽默的语言,夸奖自己身高九尺三寸(约2.15米),双目像珠子一样明亮,牙齿像贝壳一样洁白。
性格方面,像齐国勇士孟贲(bēn)一样勇敢(能生拔牛角,能举鼎),像吴王之子庆忌一样敏捷(能跳踏麋鹿,徒手搏击雌犀),像齐国大夫鲍叔牙一样廉洁,像尾生一样守信(桥下约会,为了信守约定,水涨了也不离开,最后抱梁柱而死)。
这番夸张的自我表扬引起了汉武帝的兴趣,很快将东方朔召为公车令,让他迈出了实现理想的第一步。
此后,东方朔就经常给汉武帝出主意,比如反对汉武帝侵占农田来修建猎场,反对胡乱赏赐,反对因发怒而诛杀无辜百姓等。
和其他敢于仗义执言的大臣不同,东方朔很讲究劝谏的方式,总是会用一些出人意料的小技巧,来达到劝诫成功同时不危及自身的目的。
有一年,汉武帝的姐姐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因为杀人被捕,汉武帝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从亲情上来说,隆虑公主死前,汉武帝曾经答应姐姐用黄金千斤、钱一千万预先饶恕昭平君一死;从公理上来说,汉武帝又不想悖逆法律,容忍这个不省心的外甥继续为非作歹。
深思熟虑后,汉武帝决定秉公办事,交由法官处理。但是短时间内,汉武帝还是过不了这个坎儿,望着满桌的饮食,他无心动筷,任由愧疚在心底恣意生长。
这个时候,东方朔毫无“眼力见儿”地端起酒杯,向汉武帝表示祝贺。汉武帝十分无语,问东方朔:“你没看见朕不高兴吗?”
东方朔不慌不忙地扯了一通阴阳五行的理论,大意是讲述悲伤情绪对身体健康不利,明明是在做正确的事情,何以还要愁思郁结?自己的祝贺,是在为国家有一位刚正不阿的君主而开心。
这一番话讲完后,汉武帝不仅烦闷情绪一扫而光,还赏赐了东方朔布帛百匹。
不过,尽管汉武帝对东方朔很是看重,但并没有把他当成国家的能臣、重臣,更多的,是把他当成一个能给自己解决奇闻异事的“弄臣”(古代宫廷中以插科打诨来为君王消烦解闷的人物)。
很多时候,汉武帝在询问群臣无果的情况下,会想到东方朔。而东方朔面对此类疑难问题,一般也不会按常理出牌,他会通过自己的博学和机智巧妙化解难题,同时和当朝的政治、军事局势结合,试图将一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道理”掰扯清楚,进而劝诫皇帝多为民众考虑。
有一次,汉武帝去甘泉宫游玩的时候,看到了一只红色的小虫,由于样子比较特殊,没有人能够叫出名字来。汉武帝便问东方朔:“这是什么虫子呀?”
东方朔看了看说:“这条虫名叫怪哉。因为这个地方之前关押过很多无辜的人,引来民怨沸腾,大家都叹息着说:‘怪哉怪哉’!依我看,这里以前一定是秦朝的监狱。”
汉武帝马上派人翻阅地图,果然,这个地方的确是秦朝的监牢所在地。
看着汉武帝目瞪口呆的样子,东方朔趁机提醒:要铭记秦朝实施暴政而灭亡的教训,善待百姓。汉武帝连连点头,表示认同。
就这样,几十年间,东方朔一边给皇帝出谋划策、直言劝谏,一边为自己设定了一种狂放不羁的特殊人设。因为有这种人设做保护色,就算他有时候话说得直了些、狂了些,也不碍事,皇帝也能理解,不会和他计较。
但一位心怀正义的读书人,真的能够忍受自己只做君王为君王解闷的工作吗?
东方朔曾经痛苦的挣扎过。
他多次向汉武帝请示出任朝官,希望实施自己的强国之道。
但是,可能习惯了把东方朔看成方士一般的人物,汉武帝始终没有答应重用东方朔。
一般人遇到这种打击,可能会从此萎靡不振,心灰意懒。但东方朔还是努力从这种情绪中跳脱了出来,安慰自己:既然皇帝不给自己机会做治国辅政的能臣,那么以“狂生”之名行直言纳谏之事,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至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根本就不重要。
公元前93年,东方朔走到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临终前,他劝说汉武帝:“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请皇上不要重用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一定要斥退他们的谗言。”汉武帝都惊呆了,这个一辈子没个正经的老头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正经?
汉武帝没想到的是,在东方朔看起来狂放不羁的躯壳中,底色一直都是严肃正经的。
东方朔的一生,是穷尽智慧和封建专制周旋的一生。他没有立下青史书名的政治功绩,没能成为世俗意义上的重臣、能臣,也没有做成魏征那样直言不讳,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直臣。
他以近侍的身份,与汉武帝君臣相伴多年,以很多人看不惯的放浪形骸的外表,实现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初心。
这也许,就是东方朔的最大特色吧。
你怎么看待东方朔这个人?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