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文帝刘恒一生仁慈,为什么却不愿意放过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

汉文帝刘恒一生仁慈,为什么却不愿意放过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点儿历史事 访问量:3923 更新时间:2024/1/18 22:18:14

汉文帝刘恒一生仁慈,为什么却不愿意放过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作为汉文帝的亲舅舅,薄昭一直是他最忠实的拥护者,也曾经对汉文帝有过大恩。

图为剧照

汉文帝本身也并非什么心狠手辣之辈,与之恰恰相反,汉文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很好,特别是因为他的仁德。

因为感念淳于缇萦救父心切的心理,他大笔一挥下令废除肉刑;后来天下太平之后,他又心疼百姓劳作辛苦,下旨免去了天下人三年的佃租。

可就是这么一个仁德、贤明的皇帝,却对舅舅只有满心的恨意,并一心想要杀掉他。

哪怕舅舅薄昭还活着,汉文帝依旧下令让全体大臣身穿丧服给舅舅哭丧。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文帝为了杀掉自己的叔叔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1.派遣亲信大臣去陪自己的舅舅薄昭喝酒,但是无论哪句话都是在暗示舅舅应该趁早“离开人世”了。

薄昭虽然知道汉文帝的用意,但他就是不接招,酒足饭饱之后就睡觉,压根就不听那些人的话。

但汉文帝并不气馁,反而又想出了新的主意,于是就出现了我们开头的那一幕。

2.让大臣们穿丧服,跑到薄昭家里给他哭丧。

薄昭哪怕再平静,再想装糊涂,也明白汉文帝这是铁了心要让自己死了。

于是薄昭也没有贪恋生死,直接选择了自尽。

“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资治通鉴》)

汉文帝为什么非要对自己的舅舅痛下杀手呢,难道他真的就这么十恶不赦么?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历史上真实的薄昭

薄昭,是汉太后薄姬唯一的弟弟,同时也是汉文帝刘恒唯一的亲舅舅。

作为私生女,薄姬的地位很低,也很少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成年后,薄姬的母亲为了争一个名,硬生生地把薄姬送给了魏豹,做了他的侍妾。

好在薄姬命不薄,魏豹虽然不是个好男人,但薄姬后来遇到了汉高祖刘邦。

进入刘邦后宫之后,薄姬知道自己无权无势,根本没有能力和吕后争锋,哪怕是论宠幸,也争不过戚夫人,于是她选择了低调做人。

刘邦死后,因为薄姬之前的低调,加上她为人很善良,最终吕后对他网开了一面,让她跟随自己的儿子去了代国。

而在薄姬悲惨、无助的前半生里,弟弟薄昭就是他唯一的依靠。

在年幼的时候,两人相依为命、共同努力生活。

到了代国之后,两人也没有忘记彼此,依旧互相努力扶持,把他们的小生活过得很有起色。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从如代。

对于姐姐薄姬来说,除了儿子刘恒之外,弟弟薄昭就是她最亲的亲人。

而刘恒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孝子,甚至还留下了为母亲“亲尝汤药”的典故,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孝子的典范。

因为这一层关系,刘恒对舅舅薄昭也十分尊敬、爱戴有加。

而且薄昭也将刘恒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仅特别疼爱刘恒,而且还愿意为了他而以身犯险。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朝堂上的诸吕也被一网打尽了。

周勃陈平为首的汉朝大臣在诛灭诸吕动乱之后,选择了拥立代王刘恒为汉朝新一代皇帝。

消息传到代国以后,刘恒既惊喜又紧张。

惊喜的是自己竟然有机会做皇帝了;紧张的是京城势力繁杂,局势尚未稳定,他并不能完全确定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就在大家都举棋不定的时刻,是舅舅薄昭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替代王前去看看。

图为剧照:薄昭到了京师

一方面,薄昭是刘恒的亲舅舅,身份尊贵,代表了刘恒一方人的诚意。

另一方面,万一京城的人心怀鬼胎,他也可以及时发现,进而保护好刘恒本人。

但此次前去京城的薄昭肯定要担负极其大的风险。

尽管如此,薄昭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京城,并给刘恒带来了他最想要的消息。

可以说,没有舅舅的帮助,汉文帝的登基之路不知道还要走多久。

图为汉文帝

而顺利君临天下之后,刘恒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舅舅,把他封为了轵侯,后来又加封为车骑将军、万户侯等。

到这个时候为止,刘恒和舅舅之间的关系还非常和睦,扶持的恩惠也很多。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本来关系这么好的两人最终关系破裂,并且到了鱼死网破的程度呢?

“激情杀人”

薄昭进入自己的封地之后,薄家人就有点“飘飘然”了。

汉文帝为了了解封地的情况,派钟毓作为使者前去一探究竟。

钟毓刚到,脚跟还没落地,就发现薄昭的侄儿薄贵在那里鱼肉百姓。

钟毓大怒,当即就把薄贵抓了起来,二话不说就杀了他。

薄昭知道后,大怒,于是亲自找到钟毓讨要说法。

钟毓刚正不阿,直接正面硬刚薄昭,说“我已经杀了你的侄儿了,你又能怎么办?”

薄昭当时已经是万户侯了,而且还是当今圣上唯一的亲舅舅,他怎么能受得了这个气。

于是他也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当场杀掉了钟毓。

可钟毓本是刘恒亲自选用的使臣,杀了他就相当于打了刘恒的脸。

在汉朝,杀使臣是要判死刑的。

虽然钟毓言辞有些过于激烈,但薄昭的行为还是不能被原谅。

所以哪怕薄昭身份高贵、劳苦功高,但汉文帝还是选择了不顾旧情,处死舅舅薄昭。

因为舅舅曾经对自己有恩,所以汉文帝决定给舅舅一个体面一点的死法——自尽谢罪。

薄昭本来以为外甥刘恒会念及旧情,饶自己一命,但他看到群臣身上穿丧服的时候,他就明白自己已经是必死无疑了。

于是薄昭最终还是顺了汉文帝的命令,在家中自尽了。

那汉文帝真的就是为了秉公执法,才不得不大义灭亲的吗?

答案显然不是。

事实上,汉文帝刘恒从来就不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他的弟弟、儿子都曾经犯过重罪,但汉文帝可没有真的杀他们。

他的弟弟淮南王刘长因为审食其没有在他的母亲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所以对他怀恨在心。

于是,刘长不知道找了个什么借口把审食其约了出来,用藏在袖子里的铁锥将他当场击杀了。

这件事情比薄昭那件事情恶劣的多吧,但汉文帝不仅没有“秉公执法”,反而压根就没有处罚刘长。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还有太子刘,他曾经和吴王世子刘贤因为下棋的时候起了争执,竟然当众拿起棋盘击打刘贤的头部,致使刘贤殒命当场。

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更大,但汉文帝根本就没有怪罪儿子的意思,更没有责罚他。

事后,汉文帝只是下令把刘贤的尸体送回了吴王的府内。

但这一次的“包庇”,为之后的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於是遣其丧归葬。”(《史记卷·卷一百六·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那汉文帝能够宽容自己的儿子、赦免自己的弟弟,为何唯独却容不下自己的舅舅呢?

1.树立威信,推行新法的必要。

钟毓被杀的时候,正好是汉文帝新法推行的关键时刻。

而钟毓不仅是使臣,更是汉文帝推行新政的传播者和代言人。

但这个使臣刚到任上,屁股还没坐热乎就被杀了,汉文帝面子上肯定挂不住。

为了为自己的新政扫清障碍,同时也为了给自己立威,舅舅只能成为那个“幸运儿”。

2.严防吕后干政的现象再次发生。

自“吕后事件”结束后,“外戚干政”成为了大汉朝不得不严防的事情。

PS:汉武帝时期为了防止外戚干政,甚至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皇后。

而薄昭的身份也很尴尬,他是薄姬的亲弟弟,实打实的外戚。

薄昭劳苦功高,而且并没有什么罪不可赦的行为,但问题就出在:他很是嚣张跋扈。

刘恒杀了薄昭,不仅告诉下人自己不会任由外戚“无法无天”,更可以堵住那些不法分子的口。

3.敲山震虎,让那些自诩元老的人清醒一下。

刘恒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舅舅薄昭功不可没。

但除了薄昭之外,周勃、陈平等人同样功劳巨大。

图为剧照:周亚夫

为了防止这些功臣们倚老卖老、自恃功高,刘恒必须时刻敲打敲打他们。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刘恒虽然一向仁德,但他作为帝王的尊严,也是不允许任何人挑战的。

因此,在多层因素的影响下,舅舅薄昭只能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句号了。

而且刘恒也没有真的一点不都在乎母亲的面子。

因为碍于母亲的感情,所以他并没有直接杀死舅舅,而是采取隐晦的方式,逼迫舅舅自杀。

他先派大臣过去游说舅舅自杀,失败之后,就直接强硬地让大臣哭丧。

刘恒也是在用实际行动表明他的态度,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舅舅薄昭也是个聪明人,他明白自己这是必死无疑了,于是干脆自杀,也算是留了个清白。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三国志》《晋书》《明史》《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刘邦想离开人老珠黄的薄姬,薄姬讲了一个梦,刘邦:在这里就寝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刘邦,薄姬,吕雉,魏王豹

    刘邦看着人老珠黄的薄姬,毫无兴趣的就要离开,薄姬赶紧说道:“皇上,昨晚我梦见一条龙盘在我的肚子上。”刘邦立马停住了脚步女人能够得到男人的宠爱,靠的不仅仅是容貌。薄姬本来是魏王豹的老婆,魏王豹追随刘邦攻打项羽。一次战斗,刘邦败给了项羽,恰巧此时,魏王豹的岳母告诉他:相师许负给你老婆薄姬相面,说将来她生

  • 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刘邦,薄姬,吕雉,刘恒

    刘邦攻下魏国后,将魏王的妃嫔全部纳入后宫。排着队一个个临幸后,独独落下了薄姬。多年后刘邦偶尔心血来潮,薄姬竟然就怀了孕。可是,刘邦与薄姬仅仅一夜风流后,就再也没有临幸过她。难道是薄姬不够漂亮么?显然不是,魏王后宫美女无数,薄姬是最受宠的一个。魏王曾经专宠薄姬,就为了能让薄姬怀上龙子。用脚趾头想想,薄

  • 薄姬:这个能逃过吕后手掌心的女子,并不是单纯的“白莲花”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薄姬,吕雉,刘邦,刘恒,皇帝,项羽

    公元前203年,刘邦忽然想起被自己冷落一年多的薄姬,便将其召来。薄姬害羞道:“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的肚子上,陛下您说这是何意呢?”刘邦邪魅一笑:那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刘邦身旁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与他经历风雨、出生入死的吕雉,一个是他宠爱有加、拥在怀中的戚夫人,可他们三个人或许都没有想到,当时

  • 聊聊王莽家族!王莽为啥能篡位成功?因为他家奋斗了两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王莽,王政君,汉哀帝,孝成皇帝,汉宣帝,国防政策,军事政策,军事制度

    公元9年,一月十五日,汉朝发生了一件特别重要的大事。这一天,已经贵为假皇帝的王莽,正式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玉玺,接受孺子婴的禅位。虽然在夺取玉玺的过程当中,太后王政君并不愿意交出玉玺,甚至还把传国玉玺摔到地上,让玉玺摔掉了一个角。但是除此之外,其他过程基本上是异常的顺利,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简单

  • 王莽的头颅,被历代皇室珍藏了272年,有何特殊之处吗?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王莽,汉平帝,太后,孝成皇帝,刘邦

    提起王莽,想必大多数朋友不太了解,因为他所出生的年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实现大一统,史称西汉。王莽生于汉初元年,他身边的亲友皆是王公贵族,姑姑则是孝元皇后。西汉自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弊端,王氏亲族更是在当时权倾一时的外戚世家,族中之人皆是王侯将相,互相攀比荣耀

  • 王莽的头颅究竟有何特殊?被历代皇室当成宝贝,收藏了272年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王莽,皇帝,淳于长,大司马,王政君,皇室,军事制度,军事政策,国防政策

    古代史学家们评价王莽一生,以否定态度居多,原因在于封建社会讲究正统传承。虽王莽以禅让获取皇位,但依旧不容于世俗。 近代史学家们评价王莽则比价正面,尤其是胡适先生,还特意为王莽平反,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特别是土地国有、均产以及废奴这三大政策,更是让他完全区别于其他封建皇帝。 可很少

  • 新朝的履灭伪圣王莽之四

    历史解密编辑:著名管理学家专栏标签:王莽,王政君,张敞,党羽,安汉公

    王莽嫁女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变革。首先是搞车辆与服装制度。其次,又改革官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等规定。再其次,继续改革帝王祭祀五谷神的社宫。最后,又在郡国、县邑、乡里都设置教育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教育厅、教育局、学校校长等官吏。搞车辆与服装制度,主要是规范老百姓与官

  • 王莽疑似是彭加木穿越回去的,专家发现此文物,能否证明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王莽,穿越,皇帝,彭加木,科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

    穿越是很多人都好奇的一个话题,穿越是否真实存在,世界上有没有人真的穿越回到了过去呢?这些问题至今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这并不能影响人们对于穿越的研究,甚至人们还找出了历史上的穿越者——西汉的权臣王莽,关于王莽是穿越者的说法,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如果王莽是穿越回去的,那么他在穿越之前又是谁呢?

  • 新朝王莽连续杀掉自己儿子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王莽,王政君,臣子,杀掉

    王莽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可以说在他篡汉之前,没有人能够做到臣子做得像他这么成功。他之前没有,他之后也没有,他完完全全按照儒家的思想做派来做一个臣子。但他因为篡汉,导致很多人把他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其实这对他是不公平的,当然对于他而言,研究他的角度非常多。我们来研究一下他为什么杀掉了自己的五个儿

  • 王莽头颅有什么秘密?被几代君王保管200多年,令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王莽,汉平帝,太后,孝成皇帝,刘邦

    提起王莽,想必大多数朋友不太了解,因为他所出生的年代距离现在比较遥远,西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实现大一统,史称西汉。 王莽生于汉初元年,他身边的亲友皆是王公贵族,姑姑则是孝元皇后。西汉自建国起就有外戚干政的弊端,王氏亲族更是在当时权倾一时的外戚世家,族中之人皆是王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