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元年六月,刚刚登基继位做了二十七天皇帝的刘贺,突然被大将军霍光废黜,结束了短暂的皇帝生涯。以臣子身份,行废立之事,从此后世以霍光为权臣的象征。问题是,刘贺作为一国之君,难道就没有权力,说废就被废了?大臣们就那么乖乖听命于霍光?都不顾君臣之道了?
其实还真不是那么简单,废掉皇帝就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危险性极大,稍不留神就是一片腥风血雨。霍光废刘贺前,实际上已经做足了功课,即便这样,行动的那一天,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赌博行为,不过他成功了。
刘贺
那么,霍光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政变那一天,又发生了哪些事呢?
大范围调动军职,牢牢控制军权
西汉时期,地位最高的是八位名号将军,从高到底分别为:大将军、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其中大将军由大司马兼任,其余七将军不一定都有人担任,常常出现空缺。
将军们只有在战时,凭皇帝的符节才有权调动军队,平时只有日常管理权限,根本指挥不了军队。那么霍光在没有符节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做到控制军队呢?
控制八将军!只要八位名号将军是自己人,无论皇帝将兵权授予谁,都是霍光说了算。
就在这一年,右将军张安世被提拔为车骑将军,水衡都尉韩增被提拔为前将军,水衡都尉赵充国被提拔为后将军,其它名号将军空缺。
张安世
张安世是汉武帝时期老资格的官员,资历连霍光都要逊色几分。霍光为了拉拢张安世,在汉昭帝始元元年提拔他为光禄勋(九卿之一),事实上,这次政变前十天,霍光就已经和张安世达成了一致。韩增和赵充国都是中级别官员,这次提拔后,也成了霍光的拥趸。
四年前,霍光还做了一个重要的人事调动,任命中郎将范明友为卫尉,度辽将军。度辽将军是杂号将军,但卫尉这个职位很敏感——负责未央宫宿卫,也就是皇帝的警卫团司令!官职虽然仅仅是九卿之一,实际上却掌控着皇帝安全问题。
所以,一般情况下,新皇登基,第一个人事安排就是撤换卫尉,比如汉文帝进京当天,就任命代邸旧臣宋昌接任卫尉。刘贺显然警惕性不够,卫尉竟然还放着霍光的心腹范明友。其实范明友还有一个身份——霍光的女婿!
如此一来,霍光牢牢掌控了军队系统,虽不足以长保安全,应付临时之变绰绰有余!
刘贺
武力胁迫大臣们低头顺从
在取得张安世的支持后,霍光又得到了丞相杨敞的支持。这也不奇怪,杨敞曾经给霍光做大将军府长史,正是在霍光的一手提拔下,才出任丞相之职。
居中穿线的是大司农田延年,霍光团队核心中的核心!事实上,霍光产生废黜刘贺的念头后,第一个商议的对象就是田延年。田延年就是个“王大胆”式的人物,他大大咧咧地说:“您是国家柱石,刘贺不适合,您就请太后出面另择新君呗!您这么做完全是效法伊尹!”霍光的主意由此拿定。
于是霍光以开会为由,召集三公九卿、诸将军、列侯等高官,以及大夫、博士等重要的内朝官,汇集未央宫。等人到齐了,霍光直奔主题:“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如何?”
众人如同被扔了一颗炸弹,都懵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田延年腾地跳离坐席,按剑在手:“今天讨论的事必须立刻有结果,哪个敢迟疑彷徨,别怪我的剑不认人!”
田延年
这事太突然,大臣们懵劲还没过去,又被人刀架脖子表态,你说谁敢反对?即使想反对,也来不及想对策呐!被逼之下,众人哗跪倒一片:“我们都听大将军吩咐!”
威逼群臣赞同,其实是政变前的“热身”,本质上就是武力劫持了众大臣,为霍光政变的合法性背书!
抬出皇太后这面合法的大旗
接着,众人在挟持之下,拜见了皇太后上官氏,这个皇太后其实就是霍光的外孙女,时年约十七八岁。
对上官太后来説,霍光既是她的亲人,又是她的仇人。娘家全族,除了她母亲霍氏,以及一个遗腹子,全部被霍光杀光!我们没法揣摩,小太后对外公的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点,但此时,她必须作为外公的棋子,替这场政变的合法性盖章。
上官太后
上官太后传令刘贺拜见。刘贺丝毫没有闻到危险的味道,他在二百多名昌邑国带来的臣僚护卫下,大摇大摆进了承明殿。刘贺刚一迈进大门,两边的宦官,咣当一声紧闭大门,把刘贺吓了一跳!
这是要干嘛?为什么把我的随行都关在门外?
霍光慌忙跪倒:“奉太后诏令,昌邑群臣门外等候!”
刘贺舒了一口气:“你们轻一点不行吗,弄出这么大动静,吓死宝宝了!”
快刀斩乱麻,不给刘贺反应的时间
刘贺入瓮了。张安世在殿外,立刻行动,一群羽林卫刀光闪闪,瞬间将刘贺的随行人员捆了个结结实实!
刘贺这才发现事情不妙,责问霍光:“我的随从犯了什么罪,为什么要捆他们?”霍光都懒得回答,催促他快去见太后。
刘贺
刘贺战战兢兢来到太后跟前,心立刻凉了!只见大殿内数百名卫士,铠甲鲜明,刀剑出鞘。大臣们分列两旁,或幸灾乐祸,或眼神迷离,刘贺瘫坐在地!
霍光一套组合拳,快刀斩乱麻,打了刘贺一个措手不及,龙椅还没坐热就被没收了。跟随刘贺那二百多昌邑国臣僚,全部被押往刑场砍头,临死前,他们齐呼:“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咦?看起来就在霍光准备对刘贺下手的同时,刘贺们也在商议如何剪除霍光了,只是在犹犹豫豫之间,被霍光抢了先手!难怪霍光要迫不及待地废黜刘贺,只怕晚一点,失败的那个人就是霍光。
十几年后,刘贺和一个叫孙万世的小官员聊天,也透露了刘贺其实已经准备对霍光动手了。孙万世问刘贺:“当初你为什么不坚守在宫中不出,直接派人斩杀大将军,反而束手就擒,交出了皇帝的印玺呢?”刘贺说:“是的,确实错过机会了!”
霍光与上官太后
这段话侧面也验证了刘贺是有行动计划的,只是没想到霍光比他来得快,激变之下,刘贺懵圈了,什么应变措施都没有使出来,就乖乖投降了。
刘贺跟霍光相比,就是只童子鸡,自己盘算着对付霍光,从来不对霍光可能采取的行动做预案,连自己起码的安全防卫都没有,这不分明给霍光送大礼嘛!
其实只要刘贺稍微警惕一点,不孤身拜见皇太后。甚至勇敢一点,就在现场他还是有胜出的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凭印玺当场撤换将军!
按照军队制度,军士们不认人,只认印符,谁有印符就听谁调遣,印符就在刘贺的身上,他可以当场任命新的将军,分化群臣集团。除非殿中军士都是霍光的死党,否则就存在军士倒戈的可能!哪怕能拖延时间也好,时间拖得越长,对他这个合法的皇帝越有利!可惜刘贺没做任何努力就缴械了!
霍光豪赌成功,刘贺只能怪自己太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