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院荐书 | 东方朔《权威与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孟院荐书 | 东方朔《权威与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孟子研究院 访问量:4808 更新时间:2024/4/11 21:43:35

《权威与秩序——荀子政治哲学研究》

东方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版

作者简介

东方朔,本名林宏星,江西寻乌人,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荀子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等访问学者,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出版著作有《刘蕺山哲学研究》《合理性之寻求》《差等秩序与公道世界》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欲多而物寡”则争

——荀子政治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

一、引言

二、“好利而欲得”

三、“欲多而物寡”则争

四、去乱止争

五、“性恶”与第一个圣人的产生

六、简单的结语

第二章、“非圣人莫之能王”

——权威与秩序的实现(一)

一、引言

二、“圣王”概念之梳理

三、由“争”到“让”:权威的诉求

四、圣王与秩序的实现

五、简短的结语

第三章、“有治人,无治法”

——权威与秩序的实现(二)

一、引言

二、脉络与线索

三、“有法者以法行”

四、“无法者以类举”

五、未曾“结束”的结束语

第四章、“人服而势从之”

——荀子的政治正当性理论

一、引言

二、权力的来源

三、权力的转移

四、权力的制约

五、简短的结语

第五章、“维齐非齐”

——荀子的差等分配原则

一、引言

二、“一物失称,乱之端也”

三、“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四、“足够原则”与“社会救助原则”

五、“德能——禄用”原则

六、“差等”分配如何得到辩护?

七、简短的结语

第六章、“度其功劳,论其庆赏”

——荀子的“应得”主张

一、引言

二、“应得”与“子发立功辞赏”

三、子发凭什么“受赏”?

四、“子发辞赏”的理由

五、作为分配原则的“应得”

六、“应得”、平等与公正

七、简短的结语

第七章、“立君为民”

——“民本思想”抑或“责任伦理”?

一、引言

二、“民本思想”之背景及其解释

三、“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四、“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五、“从道不从君”

六、简短的结语

第八章、“义立而王,信立而霸”

——荀子的“王霸之辩”:由外王而“内圣”?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的反省

三、政治与道德的两种理解方式

四、“义立而王”

五、“义以分则和”

六、“信立而霸”

七、简短的结语

第九章、“国无礼则不正”

——“国家理由”与荀子伦理学的理论特色

一、引言

二、“国家”与“礼”

三、“公共善”的建立

四、作为“权力”与“道德”的“礼”

五、“礼”:“说明”抑或“证成”?

六、简短的结语

第十章、“化性而起伪”

——荀子的性恶论与道德动机

一、荀子的性、情、欲诸概念

二、“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三、“心之所可”

四、荀子与“审慎之道”

五、“欲望自身能激发行动吗”?

六、道德动机:“现成”还是“渐成”?

七、“化性”与“起伪”

八、由“就范”、“认同”到“规范植入”

附录一:“应之于治则吉”

——荀子的《天论》篇与政治哲学

一、引言

二、“论天”与《天论》

三、“自然”抑或“治道”?

四、“国之命在礼”

五、余论

附录二:性恶、情恶抑或心恶?

——荀子论“质具”与“心性”问题

一、引言

二、“质”、“具”的内涵

三、“质具”归属于“性”

四、“质具”与性恶说的矛盾?

五、“质具”与“心性”

六、简短的结语

概念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后 记

据说尼采曾把诗人的歌唱比喻为母鸡下蛋后的啼叫,认为都是痛苦使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妙的比喻。母鸡下蛋是否痛苦我们不得而知,但“愤怒出诗人”却是我们常有的说法。在古代中国,不论是楚臣去境,汉妾辞宫,还是骨横朔野,魂逐飞蓬,皆是诗人反复咀嚼的素材,非长歌不能谴其怒,不能宣其情,故韩愈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大抵一个好的诗人的愤怒不仅在表达其内心的郁结,毋宁说他其实是以歌唱的形式诉说着时代和他自己最深情最忧伤的思想。

不过,诗人通常被认为与哲人不同,哲人向来被看作是理性的化身,似乎那些做哲学的人除了一身的“冷慧”、“寡淡”之外,便没有也似乎不该有多余的愁绪和伤感。

其实,诗人的“牢骚”与哲学家的“冷慧”都可以被理解为痛苦的一种形式,否则穆勒就不会说“情愿做一个痛苦的哲学家,也不愿做一头快乐的猪”。人之所以会痛苦,大概就根源于他有意识。意识会使人分辨,让人跟随意识自身并给出肯否,不然便会生出不快,甚至产生罪恶感。当年康德便对柏拉图对现象的理解存在不满,并抱怨道,“如果我本应把当作现象的东西,硬要当作幻象,那便是我的罪过”。“罪过”是意识的产物,人有了意识,就会产生许多“精神性”的疾病,所以西班牙哲学家乌南慕诺认为,“人具备意识一旦成为事实,则相比于骡子或螃蟹而言,人可以说是一病态的动物,因为意识就是一种疾病。”

将哲学家看作是一种病态的动物,与当年歌德把思索之人比喻为“在绿色的原野上吃枯草的动物”,在意味上并不相远,反倒相映成趣。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对哲学家的不敬,反倒认为是某种赞赏,因为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头攒动的世界,但真正有“意识”的人并不多,而瞽、聋者为众。或许正有见于此,庄子会说“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由此看来,人虽有意识,但人似乎又恰恰是唯一不需要缰绳就可以牵着走的动物。

可是,也正是因为人有意识,他又会问出一些“精神病人”所问的问题:一个在黑暗中醒着的我,如何面对一个在光明中睡着的我?或者用鲁迅的话说,假如有一间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我想说的是,“大嚷”,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于是,便有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稀声。不过,更多的是,假寐,成了我们的意识在“意识”时唯一的自由。所以又有人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是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忽然想起萨孟武先生的一种说法,中国传统几千年的政治不过就是兄弟政治、娘舅政治(外戚政治)和宦官政治(马弁政治)的交替轮回,萨氏的这种说法令人不由自主地忆起当年黑格尔把中国历史看作是往复循环的“非历史的历史”的记忆,他们之间是否隔江对唱而异曲同工,也许还需要严格的论证,不过,史华兹的疑问却总是在我的耳边执拗地回响:在“中国政治思想的深层结构”中,古往今来的儒者似乎比谁都清楚,人君的“内圣”和三代以下的“政教合一”不过是一种乌托邦的想象,可儒者们为何“仍旧依附盘旋于其中?”“为什么千百年来受苦于这个权力毫无限制的结构的儒生,不曾好好思考过向这个旧结构挑战,或试图限制它的力量,或是提出另一种替代品?”

这是“意识”生出的“问题”,是“意识”生出的“病”。我更想说的是,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task)。

更多文章

  • 孟学研究 | 东方朔:“反其本而推之” ——朱子对《孟子·梁惠王上》“推恩”问题的理解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朱子,孟学,朱熹,汉朝,宋朝,东方朔,齐宣王,儒家思想,孟子·梁惠王上

    摘要:“推恩”问题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以羊易牛”章。所谓“推恩”,简单地说,指的是行为者在面对某事物(或境况)时发现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心”会自然产生某种道德反应,并将此“心”所产生的道德反应推而广之,施加到其他相关事物或境况中去,以使该行为者在面对其他相关的事物或境况时也能作出相同的道德反应。

  • 汉朝宫廷宴饮故事,东方朔擅自割肉逃席,光武帝差点为烤肉杀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袭素衣标签:东方朔,光武帝,刘彻,周亚夫,伊尹,宫廷

    中国是一个注重吃的国度,饮食文化在中国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一直是争奇斗艳、丰富多彩。中国古代的帝王和后妃们是人间最知道享乐的一群,他们的饮食及其烹任,从来就是一件不可苟且的事。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中国的宫廷,把日常的吃饭搞得大张旗鼓、礼仪繁多、有声有色。中国古代的君主们很注重吃,自然,在他们生活的宫室

  • 东方朔聪明绝顶,却为何不被汉武帝重用?《鬼谷子》一书道破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鬼谷子,刘彻,东方朔,曹操,司马迁,王熙凤

    汉朝的东方朔是历史上著名的聪辩之士,他曾经这样夸耀过自己:“我12岁便开始学习书法,15岁精通了剑术,16岁便能够背诵数十万的经典,19岁开始学习排兵布阵,颇得孙武孙膑的精髓。臣身高有九尺三寸,明亮的眼睛像宝石一般,洁白的牙齿像贝壳一样整洁。我的勇敢只有孟贲能够相比,我的敏捷好像当年的刺客庆忌,我的

  • 东方朔每年都做新郎,娶老婆过门一年就打发走,他为什么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素意花开标签:东方朔,刘彻,皇上,新郎,皇帝,赏赐

    从古至今,娶老婆对于男人来说都是想和良人共度一生,或者就是传宗接代,可是在历史上却出了一个很奇怪的人,这个男人每次娶老婆都是娶一年,然后就离婚并且给一大批的分手费遣散走,而且这些钱都是皇帝赏赐给他的,都被他给花到这方面上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娶个老婆只在一起生活一年,然后离婚再娶,也许很多人都羡慕这

  • 古代名人智慧:东方朔话里有话救乳母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刘彻,武帝,皇上,大为,汉朝,东方朔,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汉武帝刘彻自小由乳母带大。乳母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饿了弄饭,冷了添衣,出门怕碰着,在家怕闷着。小刘彻对乳母十分感激,发誓长大了一定报恩。乳母无儿无女,又死了丈夫,听了小刘彻之语,激动得把刘彻抱在怀里,流下了热泪。从此,对小刘彻更加疼爱,照顾得更加周到了。年逝岁长,刘彻终于即位

  • 汉武帝奶娘获罪受罚,东方朔支招:回头看皇帝几眼,果然打动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刘彻,皇帝,东方朔,皇上,史记

    一天,汉武帝的奶娘犯了罪,汉武帝很生气,要惩罚她奶娘吓坏了,连忙去找东方朔,流着泪央求道:“先生,求您救救我!”在汉武帝小的时候,其母王氏,将他交给东武侯的母亲喂养。她对待汉武帝,比对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好,二人感情十分亲厚。后来,汉武帝亲政,仍然感念奶娘对他的好,尊称她为“大乳母”。每月还让她进宫两

  • 东方朔每年都要娶老婆,满一年之后就会打发走,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镜头下的文化标签:刘彻,史记,平君,劝谏,帝王,汉朝,东方朔

    现在实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度,不过在古代的时候却没有这么多限制,只要你有钱有势,那么想娶多少个都没问题。除了正妻之外,可以纳很多个小妾,在古时纳妾越多,也能象征着一个人的地位越高。不过在古代时有一个人很奇葩,一年娶一个老婆,满一年之后就会给一大笔钱财,让她自行离开。很多人会说是他太花心了,所以才这么做

  • 古代志怪故事:东方朔与孙宾,大仙楼,狐船

    历史解密编辑:岁月沉淀墨语标签:东方朔,刘彻,孙宾,大仙楼,武帝

    东方朔与孙宾汉武帝派东方朔出海寻宝,约定一年内回来。马上就到两年了,他还没回来。武帝问大臣:“谁擅长占卜?”大臣推荐了民间的占卜师孙宾。武帝换上百姓的衣服,带着几个随从,两匹布,来到孙宾家。孙宾不知道是皇帝驾临,与武帝对坐算卦。他从卦象上看出来人是武帝,惶恐地跪下叩头。汉武帝说:“我来算卦是找东西,

  • 清代:紫铜·东方朔人物摆件

    历史解密编辑:收藏界九门提督标签:东方朔,紫铜,灵动,文案,专注于

    清代:紫铜·东方朔人物摆件规格:高27宽8.8重1843.2克简介:此物包浆浑厚,人物形象生动传神,飘衣灵动,眼神专注于桃子,嘴巴微张,欲吃桃的一个动作唯妙唯俏,品相完好,存世罕见,文案赏玩之物。

  • 东方朔自己年年娶美妻,却看不惯公主养面首,可以理解吗?

    历史解密编辑:咫尺的梦想载标签:刘彻,武帝,面首,汉朝,东方朔,陈阿娇,馆陶公主

    汉武帝的岳母兼姑姑窦太主养了一个面首名叫董偃,董偃不但英俊相貌,而且为人温柔,特别会讨人欢心,窦太主把他引荐给汉武帝,汉武帝也很喜欢董偃,经常邀请他进宫玩。有一天汉武帝在宣室设酒宴招待窦太主,并派使者引董偃入宫。这时,大臣东方朔正持戟在殿阶下守卫,他一看到董偃就脸色冰冷,不准董偃进来,还放下戟上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