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馆陶公主:她的幸福,无人能及

馆陶公主:她的幸福,无人能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米雅聊历史 访问量:1430 更新时间:2024/4/21 15:30:56

公元前129年,馆陶公主刚丧夫不久,却被一13岁少年郎吸引了。她突然抓着少年郎母亲的手,满心欢喜道:“这孩子看着挺机灵的,让他留在府中当我的养子,怎么样呢?”

少年郎的母亲一听,激动得语无伦次:“这…,那……嗯嗯……,谢谢公主的厚爱!”

也难怪她会激动,她只不过是一个四处卖珠宝的小生意人,以及让儿子跟着她吃苦,不如让儿子在公主府吃香喝辣。

何止是吃香喝辣?

馆陶公主不仅请先生教他读书学文化,还请将军教他骑马射箭,甚至还有音乐老师教他学音律。

闲瑕时,馆陶公主更是带他与公贵族打交道,亲自教他人际交住。

这样的待遇,少年郎心中也暗自窃喜:“这是我三生修来的福份才有的待遇啊!”

不过,不知是福还是祸呢?

历史上记载,少年郎(名叫董偃)在馆陶公主的培养下,从一个机灵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博学多才的谦谦公子。

他对待馆陶公主身边的人彬彬有礼,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喜欢与之打交道。

可见馆陶公主对他的培养很成功。

但是培养他干嘛呢?难道只是因为一时兴起吗?

或许是吧,当初馆陶公主觉得他既长得机灵又俊秀,心血来潮,就把他留下来培养了。

想不到,却因此发展出了一段“丑闻”。

在说这段“丑闻”之前,不得不说一下馆陶公主这个人,因为她的背景太强大了!

她是父亲汉文帝的长女,因此汉文帝对她是疼爱有加,不仅赐名刘嫖,(以前‘嫖’是聪明可爱的意思)

还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给了她封地——馆陶县,因此大家都尊称她为馆陶公主。

她也是母亲窦皇后唯一的女儿,因此窦皇后对她也是宠爱有加,人称窦太主。

她的亲弟弟是汉景帝,姐弟关系特别好。

她还是把女婿汉武帝推上皇上宝座的‘功臣’,因此汉武帝对她尊重有加,可以自由出入皇宫。

有这样强大的背景当靠山,馆陶公主所嫁之人也不会太差,虽然不是哪国君主,但好歹也是陈婴(他曾在楚国被逼为王,后归顺汉朝获封堂邑侯)之孙陈午。

陈午世袭堂邑侯爵,不仅人长得帥,还是个浪漫的明理人。

公元前177年,为了迎娶高贵的馆陶公主,陈午倾其所有,亲自督工,用半年多时间在历史上非常出名的霸上,新建了一座豪华府第——陈府。

话说在迎娶公主之前,陈午的每个白天都在加紧督建公主府,毎个晚上他还会不顾满身的疲惫,骑着快马,一路抽鞭策马、奔驰四十多里路,来到长安城西的皇宫花园内,手捧鲜花赠予公主,并顺道与公主谈心约会。

婚后,更是什么事都让着她,还把所有家事交由公主打理,俨然是陈府真正的主人,所以在覆盎门内一条街,说“陈府”,未必人人知道,而说“公主府”,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然馆陶公主也是乐于当陈府主人,不仅把陈府打理得井井有条,还与陈午恩爱有加、相敬如宾,不因自己的身份,而低看他。

可以说馆陶公主的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生都不缺少爱。

公元前129年,陈午因病去世,失去夫君陪伴的馆陶公主,难免有些孤独,毕竟已经50多岁的她,子女们(她育有一儿两女),都已成家立业,不在身边。

正因如此,她才会“收下”董偃,“练练手”。

结果练着练着,就恋上了18岁的董偃。

而董偃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每当外出,便是馆陶公主的贴身保镖,在家,则是她的“男秘书”兼小情人。

她们的这段“老少恋”,虽然在皇室家族中是众所周知的“丑闻”,但因为汉武帝的纵容,除了一人之外,没人对他们说三道是。

这人就是东方朔,他天性胆大敢说,总喜欢打诨恶搞,虽然是与马相如齐名的名士,但却极好色——把全部财物用来迎娶年轻漂亮女子,而且每位被东方朔迎娶的女子,在一年就会被抛弃,然后他再重新迎娶别的女子。

可是这样的人,他却以御用文人口吻在汉武帝面前痛斥董偃的罪状:“陸下,董偃这人以家臣身份私通主人,搅乱了婚姻礼法,搞乱了社会风气,论罪当诛啊!”

汉武帝一听,再理,但碍于馆陶公主对自己有恩,不敢杀董偃,只是冷眼看待董偃。

而董偃虽然得到馆陶公主的“恩宠”,却也担心汉武帝对自己痛下杀手,而整天提心吊胆,郁郁寡欢,最后在30岁那年,忧郁而终。

馆陶公主对董偃的离去是悲痛万分、恋恋不忘,在去世之前还不忘要求汉武帝把自己的遗体与董偃葬在一起。

【米雅聊历史】

馆陶公主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人,有三位当皇帝的亲人宠着,还有夫君爱着,更有“小情人”的百依百顺。

如果没有东方朔的搅局,她的情感世界就不会留下遗憾。

虽然她的这段“老少恋”,在当时有损皇家颜面,但她也没有因此做出伤天害理的事,只是遵寻自己内心的想法罢了。

或许她的本意只是想找个人解解闷,奈何“感情”这种东西实在让人难以控制。

你们觉得呢?

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我@米雅聊历史,与你分享历史故事。

以上故事参考《中国古代九大公主就是这么妩媚之馆陶公主》

更多文章

  • 窦漪房聪明一世,却生了一个笨女儿,馆陶公主在哪些地方犯了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馆陶公主,窦漪房,陈阿娇,王娡,栗姬,刘彻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非常有才华的女政治家,窦漪房算是其中一位。窦漪房从一位普通的平民女子,最终成为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著名女政治家,辅佐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成就了西汉初年著名的文景之治,可谓是名留青史。也可以说窦漪房是汉武帝的老师,汉武帝的宏图霸业里也有窦漪房的功劳,所以窦漪房堪称是聪明一世的一个女

  • 西汉馆陶公主有多荒唐?年过半百看上13岁董偃,董偃30岁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馆陶公主,刘彻,陈阿娇,武则天,皇上

    古代位高权重的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皇宫中的皇帝更是拥有佳丽三千。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古代的很多公主身边也是可以养男宠的,只不过当时不会直接称呼这些男子为男宠,而是称他们为面首。比如武则天成为皇帝后,就在自己的后宫中养了面首来服侍自己。其实不仅仅是在武则天时期才有男宠,西汉时期刘邦的姑姑馆陶公主更加的荒

  • 万茜演技再创新高,一人出演班昭青中老年龄段,被赞不愧是演技派

    历史解密编辑:谈史大讲师标签:万茜,演员,演技派,陈坤

    演员是国家的文艺工作者。 他们通过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自身的正能量形象,给大众带来精神文化的食粮,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所以,对观众来说,对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有演技,也能表演。班茜一直以来都很有名的表演很好,对此我也有所了解,但是看了班茜主演的《典籍里的中国》之后,我发现现在班茜的表演有了新的发

  • 廖彬宇先生《诗说中国》之班昭

    历史解密编辑:京视网标签:班昭,皇帝,杜甫,女诫,汉朝,廖彬宇,科学家,诗说中国,历史学家

    按:《诗说中国》是以古诗及注论形式总结和致敬中华民族众多圣贤豪杰的著作,用古诗概括、歌咏中华民族历代圣贤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风貌,融文史哲于一体,显精气神于一言,愿广大青少年通过诵读后烙印于心,得圣贤精神滋养、贯通中华文脉、鼓舞华夏儿女大步前行,慎终追远以继往开来,与古今贤哲一道,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

  • 汉和帝为什么让班昭教后妃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班昭,汉和,班固,班超,汉书

    汉和帝为什么让班昭教后妃文化肖邦青史谈2022-06-2513:52北京活力创作者,自媒体,历史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关注班昭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她在晚年时续写了他哥哥班固所著的《汉书》,汉和帝还召她入宫,教后宫后妃文化,并让后妃称她为大家(gū)。大家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意思是有学问的妇女。那么汉

  • 班昭, 一个精彩女人的修正史之旅

    历史解密编辑:懿阳说宠物标签:班昭,史记,史书,汉朝,史之旅,科学家,资治通鉴,历史学家,汉书·艺文志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正史的女史学家,她在一个时代里挥洒自如,为后人留下了令人赞叹的贡献。作为一个活得精彩的女人,她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度的思考。在她的修正史之旅中,她用她精湛的学识、卓越的才智和坚定的信念,揭示了一些历史事件的真相,为后人树立了榜样。班昭出生在东汉末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性。她受过

  • 数字虚拟主持人会成为主流吗?数智人“班昭”登上央视科教节目

    历史解密编辑:凡拓数字创意标签:班昭,智人,文博,广州,央视科教节目,数字虚拟主持人,中国中央电视台

    3月19日,央视科教频道《时尚科技秀》栏目重点报道了虚拟数字人技术及产品,凡拓数创自研虚拟数智人“班昭”登上央视主持节目,创新性地作为数字虚拟主持人介绍虚拟数智人的技术原理与诞生过程,带给观众更直观、更具互动性与趣味性的观看学习体验。科技的力量连古通今,打破时空界限在《时尚科技秀——数字虚拟主持人》

  • 回流【粉彩 班昭孙策 公平杯一对】

    历史解密编辑:收藏界九门提督标签:班昭,孙策,粉彩,白瓷

    回流【粉彩 班昭孙策 公平杯一对】规格:单个高8宽8.5cm重167.2g总重356g白瓷粉彩,老艺手作,器形规整雅致,绘画精美,寓意和谐,釉色饱满,手工精绘,品相俱佳。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班昭

    历史解密编辑:缑鸿宝爱娱乐标签:班昭,汉书,金星

    我尊班昭曹大家爱学博闻编汉书惟承父兄未竟业雅女金星名留居

  • 班昭的《女诫》到底是女子处世的宝典还是精神枷锁呢?

    历史解密编辑:美小登标签:班昭,女诫,女训,列女传,班固,颜氏家训

    女戒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有针对女性的训诫内容出现。如《仪礼丧服》就明确强调“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而《礼记内则》篇则进一步具体阐述了女子在夫家如何做媳妇、事舅姑的行为规范,《礼记昏义》篇还提出了“妇顺”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些典籍中所体现出的对于女性的要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