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立子去母”,杀害钩弋夫人,到底为什么?真的可信吗?

汉武帝“立子去母”,杀害钩弋夫人,到底为什么?真的可信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232 更新时间:2024/3/10 21:43:35

钩弋夫人之死,在史书上有两个版本,《汉书》记载,钩弋夫人因侍奉汉武帝时犯了过错,受到汉武帝谴责,以至于郁郁而终。《史记》的记载是,汉武帝在决定立钩弋夫人所生的幼子刘弗陵为接班人后,防止今后出现女主乱政,提前除掉钩弋夫人,即“立子杀母”。

《汉武大帝》采信了情节更加生动的《史记》记载。不过,从史料的真实性上看,《汉书》的记载恐怕更接近事实。

《史记》中汉武帝对“立子去母”的解释

在杀钩弋夫人前几天,汉武帝特地让画工替他画了一副画——周公负成王图。这幅画讲述了一段历史:周武王在周朝建立后仅仅三年就病逝了,继位的周成王不满九岁,于是武王遗令周公辅政。

很显然,汉武帝画这幅画就是在暗示:他要把江山托付给五六岁的幼子,也要学周武王,替未来的幼帝刘弗陵选一位“周公”。于是,身边的人都明白了汉武帝的心思。几天后,汉武帝开始发飙:

“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汉武帝找了个借口,不顾昔日恩情,杀害了钩弋夫人,并将她草草安葬于云阳宫附近。

数日后,汉武帝自鸣得意地问左右侍从,对处死钩弋夫人有什么看法。侍从们表示不理解,既然决定立夫人的儿子为帝,为何要处死他的母亲。汉武帝轻蔑地说:

“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你们这些蠢货哪里懂!国家乱往往由主少母壮引起,女主倚仗权势骄奢淫逸,又没有人能阻止得了她,吕后就是例子。

看起来这个理由很充分,事实上,由“主少母壮”引发的动乱比比皆是。不过,这个仔细一分析,漏洞很大,可信度不高。

钩弋夫人的结局,哪一个说法更可信?

两本史料,两个记载,到底哪一个更可信?我认为《史记》记载可信度不大,理由如下:

1.《汉书》为何不采信《史记》记载

首先说明,汉武帝“立子去母”虽记载于《史记》,但不是司马迁所写,那时候司马迁已经去世,并未看到这段历史。

我们看到的《史记》其实是残本修订本,《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丢失了十篇。汉成帝时期有个博士叫褚少孙,就是唐朝宰相褚遂良的先祖,他对《史记》丢失部分做了“补阙”,同时对司马迁去世后的部分西汉史做了增补。

所以,我们在《史记》中常常会看到汉武帝晚年,以及昭、宣、元、成四朝的记载。另外,当我们看到“褚先生曰”字样时,就明确点明,这是褚少孙的补阙。

《汉书》是东汉人班固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情节,来自于《史记》。所以,褚少孙的补阙,班固应该是可以看到的,他为何不采信“立子去母”的说法呢?

很显然,班固认为不可信。褚少孙的这个增补内容,在史料考证上叫孤证,谁也搞不清楚它的出处。

2.钩弋夫人死了谁来掣肘辅政大臣

汉武帝拿吕后为例证明“主少母壮”的危害,恰恰推翻了他的结论。吕后虽然称制,但是如果不是吕后,汉家江山能延续下来吗?至少是个大大的问号。直到吕后去世,残余的功臣势力还有能力搞政变,没有吕后,汉惠帝能是功臣派的对手吗?

事实上,刘弗陵面临的环境,远比汉惠帝可怕:

①皇帝过于年幼

汉惠帝即位时,好赖不计已经十六周岁,可以亲政了,刘弗陵才七岁,一年级小朋友,你让他怎么跟大臣斗?吕后为何能专权,刘邦英明啊,他临死前特地这么安排的,以吕后势力对付功臣派,确保皇权的安全。

汉武帝跟外朝斗了几十年,他能不知道外朝政治势力的危害?

②外戚过于孱弱

汉惠帝时,吕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既包括吕氏外戚,也包括吕氏联姻政治势力,还包括审食其等外朝大臣。所以,陈平周勃等人立刻举手投降。

刘弗陵身边有谁?一个都没有!钩弋夫人入宫太晚,她父亲早年受宫刑,估计子嗣不旺。汉昭帝即位后,仅仅追封了钩弋夫人为皇太后,外公为顺城侯,赵家无一人入朝做官。

政治讲的势力均衡,辅政大臣没有可靠的势力掣肘,远比外戚专权还要可怕。吕后再专权,她不会害自己的儿子,钩弋夫人再骄奢淫逸,除了可能会给汉武帝抹点绿,肯定不会伤害亲儿子刘弗陵。这一点,汉武帝这个老政客能不懂?

有人说汉武帝早年受制于窦太后和王太后,痛恨外戚,那么他宠幸卫子夫和李夫人家族怎么解释?汉武帝也一直在扶植利用外戚势力,不存在排斥的说法。

③皇权过度集中

最可怕的一点是,汉武帝搞了个内朝官制,让皇权高度独裁。对一个成年皇帝来说是好事,对皇权需要别人来“辅”的皇帝来说,岂不是背了个炸药包?没有内朝官,外朝大臣之间还可以相互争斗平衡,有了内朝官,权力全都跑到领尚书事的大司马身上,到底谁是皇帝?

以上三点决定了,钩弋夫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不光成不了气候,能做到掣肘辅政大臣就已经烧高香了,汉武帝怎么会糊涂到杀了她?难道想把儿子扔老虎笼子里当点心?

所以,《史记》中褚少孙的增补可信度很低,除非汉武帝年老昏聩,不按理出牌,光想着头上不能长绿草,完全不顾幼子的安危,和大汉江山的未来。

北魏皇室的“子贵母死”与汉武帝时期不同

褚少孙的这个增补,到了北魏,真的成了皇家制度。

北魏道武帝为了强化皇权,排斥外戚势力,先逼死生母贺兰太后,又杀太子生母刘皇后,立下了“子贵母死”的规矩,搞得后宫嫔妃天天祷告,千万别生儿子。

不过,北魏的状况跟汉武帝时期并不相同。北魏是北方少数民族,皇族拓跋部落在贺兰、慕容、独孤等部落的支持下,崛起于草原。这些部落之间相互通婚,形成联盟结构,每一个部落,相对于别的部落都是外戚。

这种结构带来一个危机,一旦外戚势力过强,皇权很容易被别的部落代替。

汉武帝时期的环境,没有这种基础的存在。况且赵氏一族的势力太弱小了,弱小到史书连钩弋夫人家族,没有一个人能留下名字。政治势力哪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汉武帝“立子杀母”岂不是神经错乱?

《汉武大帝》作为影视作品,为了增加情节的曲折跌宕,大体符合逻辑即可,不会太在意深入的历史背景分析,看看即可,不能当真!

更多文章

  • 钩弋夫人之死,汉武帝杀母立子背后的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爱吐槽的特长生标签:刘彻,钩弋夫人,霍光,刘弗陵,卫太子,汉昭帝

    公元前87年,大汉王朝甘泉宫内,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拔掉发簪,披发谢罪。然后在凄厉的惨叫声中,被宫廷卫士拖拽下去,身后传来汉武帝绝情的声音:快去,你不能活了。就在几天前,她不满七岁的儿子刘弗陵,被汉武帝立为大汉帝国的继承人,眼看再过几个月就能够母仪天下,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太后

  • 弗陵继位福祸相依,钩弋夫人香消玉殒,分析汉武帝杀母立子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钩弋夫人,刘彻,吕雉,刘启,刘弗陵,窦太后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他对西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晚年时期汉武帝的疑心病很重,在太子刘据被诬陷自杀之后,汉武帝为储君之事伤透了脑筋。刘弗陵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聪明伶俐,和汉武帝很像,所以汉武帝把目光锁定在刘弗陵身上。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之后,汉武帝已经花甲之年,而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正值

  • 汉武帝逼死初恋情人,杀死黄昏恋,那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更冤屈?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卫子夫,钩弋夫人,刘彻,平阳公主,陈阿娇,卫太子

    自古帝王多薄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国家治理上霸气侧漏,开疆拓土,但在对待自己的女人时却是个薄情之人。首先,汉武帝的娃娃亲被他打入冷宫,忧郁而死;其次,又在晚年逼死初恋情人;再次,亲自杀死了自己的黄昏恋钩弋夫人。如果说陈阿娇的死和她自己的娇生惯养有很大关系,那卫子夫和钩弋夫人的死却是很冤屈的。是卫子

  • 汉武帝临死前给霍光一幅画,又赐死钩弋夫人,后来才知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凝视他呀标签:霍光,刘彻,卫太子,刘弗陵,汉武帝,赵婕妤,钩弋夫人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霍光等人哭着问武帝:“陛下百年后,谁可以继承大统?”汉武帝就让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像,然后把这幅画赐给了霍光。汉武帝告诉霍光:“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帝,你为周公,好好辅佐他。”其实霍光何等聪明,从接画那一刻他就明白了武帝的用心。武帝晚年多疑,霍光只能假装糊

  • 汉武帝为何处死钩弋夫人?他对司马迁说了8个字,司马迁:杀得好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刘彻,江充,西汉,司马迁,刘弗陵,汉武帝,赵婕妤,科学家,钩弋夫人,历史学家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是垂垂老矣。在册立谁为继承人上,他也已经大抵有了决断。看着年龄幼小的刘弗陵,我们并不知晓当时的他是如何决意对钩弋夫人痛下杀手的。此时的钩弋夫人,志得意满,偌大后宫之中,卫子夫早已自尽,自己恩宠有加,又有儿子刘弗陵,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又难堪大任,各有过失,显然刘弗陵

  • 钩弋夫人在服侍完汉武帝时,汉武帝大怒:快走吧,你活不成了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山川标签:刘彻,皇帝,皇位,刘旦,刘弗陵,汉武帝,赵婕妤,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在服侍完汉武帝后,汉武帝大怒:快走吧,你活不成了!公元前88年,已经68岁的汉武帝躺在云阳宫钩弋夫人的床上,看着正在服侍自己的钩弋夫人,心中正在盘算着,自己已经时日不多了,而眼前的钩弋夫人还只有20多岁,然后又想到还只有七岁多的小儿子刘弗陵,他终于做出了那个艰难的决定,就是处死眼前正在服侍自

  • 民间故事:钩弋夫人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橘子说故事标签:皇上,霍光,刘弗陵,汉武帝,钩弋夫人,民间故事

    太子刘据死后,武帝心中很是凄凉。但他毕竟身为皇上,再加上年纪越来越大,不得不开始考虑继任者的问题了。一天,他抱着最小的儿子刘弗陵玩耍,见其眉宇之间跟自己颇为相像,又聪明伶俐,便不由得赞道:“这小家伙跟我挺像的。此话一出,众人心中都有些明白了,皇上的心中怕是对太子之位有了明确的打算,而他们眼前的这个小

  • 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你快走吧,你不能活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阿松谈故事标签:钩弋夫人,刘彻,刘弗陵,卫太子,江充,卫子夫

    公元前88年,钩弋夫人刚刚侍寝完汉武帝。却马上被拉出去赐死,钩弋夫人眼泪直流,汉武帝为何如此决绝。"你快走吧,你不能活下去了"。钩弋夫人至死都不明白自己如此受宠,自己的儿子眼看就要立为太子,而汉武帝垂垂老矣,看来也命不久矣。自己的儿子立了太子,以后继了皇位,自己就是皇太后。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她还不

  • 钩弋夫人:为了汉朝江山不得不死,丈夫刘彻儿子刘弗陵都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刘彻,刘弗陵,钩弋夫人,陈阿娇,馆陶公主

    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朝代立有留子去母的帝位继承制度,其目的就是想要严格防范母妃参政和外戚干政。留子去母的血腥制度最早是由汉武帝刘彻首创,他为了儿子汉昭帝刘弗陵能够皇权稳固、帝位长久,不惜让自己最宠爱的女人、同时也是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成为了此项立储制度的牺牲品。历史上的钩弋夫人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 汉武帝临终前看了眼爱妃钩弋夫人,叹息道:太美了,赐死吧!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刘彻,钩弋夫人,卫子夫,栗姬,刘启,陈阿娇,馆陶公主,汉武帝,赵婕妤

    一提起汉武帝,除了让人想起在他的统治下,汉朝达到了巅峰盛世。此外让人最为熟悉的就是汉武帝“金屋藏娇”的陈皇后以及那位倾国倾城,婢女上位逆袭成为皇后的卫子夫。金屋藏娇这两位女人一个伴随汉武帝前半生,一位伴随汉武帝后半生。身为皇帝,汉武帝的一生自然不只是有这两个女人,还有几位虽然不为大众熟知,但是也在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