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重。霍光等人哭着问武帝:“陛下百年后,谁可以继承大统?”汉武帝就让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像,然后把这幅画赐给了霍光。
汉武帝告诉霍光:“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帝,你为周公,好好辅佐他。”其实霍光何等聪明,从接画那一刻他就明白了武帝的用心。武帝晚年多疑,霍光只能假装糊涂。
听到武帝说出了想法,霍光赶紧说:“我不如金日磾合适。”金日磾一听忙说:“我不是汉人,还是霍光合适。”汉武帝其实早就已经想好了给刘弗陵留下的辅佐班子,既不是霍光一人,也不是金日磾,而是总共五人。
而在找霍光他们谈完话后的一天,武帝突然大声斥责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吓的连连叩头请罪,汉武帝命人把钩弋夫人拖去关押。
钩弋夫人一直求情,但是武帝冷冷的说:“快走吧,你活不成了。”没过多久钩弋夫人真的就在云阳宫里死了。
《史记》中就记载了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原因: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因此汉武帝晚年,把所有为他生过孩子的妃嫔,全部处死。
后元二年(前87年)春天,汉武帝下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田千秋五人为辅政大臣。
四天后,武帝去世,年仅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由宠妃到身死的钩弋夫人
司马迁在《史记》载,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帝立时,年五岁耳。”
之所以叫钩弋夫人,就是因为传说汉武帝见钩弋夫人小时候两手只能握拳,张不开,结果见到汉武帝的时候,手可以伸展开来,手中握有玉钩,在纳为夫人后,被称为钩弋夫人。
由此可见,钩弋夫人的来历还挺神秘,但是汉武帝很宠幸她,不久就生下刘弗陵。
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残酷暴力,所以称他为武帝,而这样的人,情绪往往变化很快,喜欢你的时候把你捧上天,不喜欢你的时候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最好的例子就是汉武帝对待自己的长子刘据,汉武帝29岁的时候才和卫子夫有了第一个儿子刘据,于是就立卫子夫为皇后,七岁的时候就立刘据其为皇太子,孙子刘进也被称为皇太孙,可以说刘据当时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最后却被汉武帝废除。
很多人说,汉武帝废除刘据是因为性格上不像他,实际上,刘据性格上跟他不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为什么直到刘弗陵生出来的时候才决定换太子呢?就是因为偏爱刘弗陵。
这一点,汉武帝的情景跟赵武灵王赵雍一样,自己的嫡长子赵章威望和能力都够,但是他因为宠爱赵何的母亲,因此就立赵何为赵国,最终引发了沙丘宫变,赵雍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里面。
汉武帝明显是比赵雍要心狠一点的,汉武帝逼死刘据的时候,把刘据一家都杀得差不多(只有刘病已未死),卫子夫也被逼身亡。
当时刘弗陵只有五岁,于是汉武帝:“昭帝立时年五岁而,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汉武帝在立刘弗陵为太子的时候,也赐死了钩弋夫人,再次说明汉武帝的谨慎和心狠手辣。
《史记.外戚世家》曰:“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
在处死钩弋夫人这个问题上,汉武帝自己的解释是:“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这说明汉武帝当时还不算昏庸,逼死刘据也是其一手策划的,主少母壮按照字面的理解就是,孩子小而母亲说算,最终导致外戚乱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对西汉初期的政治生态带来极大的破坏。
汉武帝此举也是为了防止当时年龄只有21岁的钩弋夫人乱政,并且他可能也是怀疑,当年钩弋夫人的手只有他能掰开,并且里面还有一块玉,是不是钩弋夫人和他的近臣故意策划的,而“巫蛊之祸”和钩弋夫人也是脱不了关系的。
汉武帝的这种做法最终也遭来很多争议,支持他这种做法的认为汉武帝:“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能及也”。反对他的人认为:“武帝此举,残忍不经,殊非正家裕后之义“,“违天理而拂人情”。
但在一千多年后的清朝,一个事实证明了汉武帝此举的高明之处。
公元1861年清咸丰帝驾崩,将皇位传给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载淳。咸丰帝没有像他的前辈汉武帝那样,立子杀母,相反,还将代表权力的两枚大印——“御赏”与“同道堂”,分别交给皇后钮祜禄氏(即后来的慈安太后)及幼帝载淳,由于载淳年幼不能视政,“同道堂”印的实际掌控者为其生母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执掌大清权秉半世纪的慈禧太后。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慈禧太后专权乱政,直接造成了晚清和近代中国的落后局面。
而汉朝之前的这些历史,显然《史记》中的记载是最严谨的。我很喜欢看《史记》,《史记》中每个故事都充满哲理和智慧,读了之后你会明白:成功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处事需要谋略,人性不能违背。
都说“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而且隐藏着无数盛衰存亡的道理、得失成败的奥秘、可吸收借鉴的智慧,让人生少走弯路。
有人会觉得原版《史记》是文言文的,有些晦涩难懂。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套白话文翻译的《史记》,所有内容足本原貌,准确科学;还附有疑难字注释和原文翻译,便于阅读,装帧精美。
厚厚四大本,现在参与头条“世界读书日”活动,仅需48元,还包邮!平均每本才12元,连一包烟钱都不到,换成史书却可以提升自己。
让我们多读点历史,多学点智慧,用千古流传的历史智慧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成就卓越的人生。
【本本社】全4册史记原版全文全译注释白话文对照司马迁著作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