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王莽篡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只是这一事件的重要性一直未能被世人所正确的认识、借鉴,使得中国历史自此陷入了周而复始的螺旋循环模式。
现在一些人称王莽为“穿越者”,听起来很荒诞,但结合王莽的所作所为,似乎也挺像那么回事。他执政后的很多政策都很有现代的色彩,比如土地政策上,规定土地国有,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允许私人买卖。还包括经济政策和奴隶政策上,提出了国家控制物价,禁止商人的炒作,不允许奴婢的买卖等等。从这些政策上我们感觉到,王莽认知水平的似乎不像是一个古人,更像是现代人。
同时王莽还是一个非常重视发明创造的帝王,还曾主导过类似于飞行器的研制。他发明的“青铜卡尺”,形状和原理都酷似于现代的“游标卡尺”,以至于被现代人惊呼为“逆天之作”。因为他在政治、经济、社会乃至于科技上的超前之举,所以才被现代人称之为“穿越者”。
王莽所处的西汉末年,新兴的封建王朝处于了取代奴隶社会后面临的危机之中。我们知道西汉王朝建立在秦末农民战争的基础上,彼时旧的统治秩序崩溃,人口大量减少,使得土地荒芜,这样就为土地的分配创造了条件。因此西汉前期,由于自耕农的大量存在,使得国家的财政有了保证。但随着土地的兼并,自耕农减少,而大官僚大地主又依仗特权逃避赋税,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为了维持财政,只得向剩下的自耕农加税,这又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最终使得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国家处于了危机之中。
整个统治阶级看到了这个危机,也力图解决这个危机,这种情况下王莽就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彼时的王莽被认为是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他的篡汉是合乎当时的形势的,大多数人包括统治阶级基本上都是拥护他的。
王莽推行的新政主要有六个:第一,“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第二,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第三,实行“五均六莞”,在国都长安及五大城市设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物价,征收商税,由政府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第四,改革币制;第五,改革中央机构,调整郡、县划分,改易官名、地名;第六,改变少数民族族名和首领的封号。
在这六项政策中,主要依靠前四项完成社会改革。我们仔细看一看,是不是很有现代的思维。依靠国家的力量抑制兼并,保护底层人的人身权利,国家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这些无疑都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那么之后的中国历史将会是另一个走向,不会重复一代又一代的盛衰兴亡。
但王莽失败了,可谓是一败涂地,最终身死国灭。这么好的政策,这么有先见之明的人,怎么会失败呢?看起来王莽失败的原因很多,其实就一点,他改革的依靠力量不对。王莽的政策通俗一点来讲,类似于我们今天讲得“打土豪分田地”,既然是打土豪分田地,你还能指望着大地主阶级来执行你的政策,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利益阶层的不配合,暗中阻挠,甚至于将改革的阵痛转嫁到底层,改革的成效可想而知。有产者和无产者都不满意,王莽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王莽改制是中国社会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后,统治精英对于解决社会矛盾的一次尝试。他的思路无疑是超前的,如上所述,王莽看到了问题,却没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失败也是必然的。自此以后,历代的政治精英都没有像王莽这样的勇于直面问题,他们都只是一个“贤臣”、“奸臣”的路子,中国历史也就陷入到王朝的兴起、强盛、衰落、崩溃的循环之中,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才使得我们走出了那个历史的怪圈。
改革者难以从自身开刀,这也是很多所谓的改革不能有所成效的原因,王莽的失败也属于这种情况。王莽虽然失败了,但还是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只是后来者没能真正地吸取这个教训。回过头来,如果从王莽的认识高度上来看,说他是“穿越者”真还不太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