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很多出名的女性,比如貌若天仙的貂蝉,大乔小乔,比如那些王的女人,曹操的卞夫人,曹丕的郭女王,刘备的甘夫人,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有这么一位女性,不靠颜值,不靠手段,凭借一身才华和跌宕的人生为后人记,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才女蔡文姬。
蔡琰(177-)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是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初嫁卫氏,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兵乱中被虏,被胡兵辗转掳入南匈奴。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二子。后曹操遣使将她赎还,重嫁同郡董祀。今传《悲愤诗》二篇,另有《胡笳十八拍》一篇(或被认为伪作)。
曹操曾经拜师于蔡邕,因而蔡文姬算是他的小师妹。公元207年的时候,曹操已经逐步统一了中原,不经意间想到了曾经的恩师蔡邕,又得知自己的小师妹蔡文姬身陷匈奴。曹操思来想去,决定要接小师妹回来。曹操是非常抠门的,他的部队都要去靠“摸金校尉”去养活,但他还是决定让使者携带一千两黄金和一块珠宝去换回蔡文姬。看到曹操的使者,蔡文姬却陷入了母子情和故乡情的两难境地,两难之下,蔡文姬最终还是选择了归汉。这便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
后来因种种原因,曹操把蔡文姬许给了董祀。董祀是一表人才,通古今,谙音律,压根就瞧不上这个离过两次婚的寡妇。再加上蔡文姬整日思念北方的孩子,精神恍惚,董祀有很大的意见。于是,曹操又加封了董祀官爵,告诉董祀说蔡文姬是才女。而蔡文姬也说家中有4000卷书,当场又背下来400篇(东汉末年才有造纸术,这一看就是书香门第大家),董祀大喜,这才勉强答应。后来。董祀犯了死罪,在蔡文姬的感动下,曹操才免除他的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