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刘邦突然召幸,从未侍过寝的薄姬,谁知,薄姬一见刘邦,就大胆地说:“臣妾昨晚梦见苍龙飞来,尾巴缠绕着肚子,今天就见到了陛下,这难道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么?”
薄姬原为魏王豹的宠妾,刘邦灭了魏国后,把薄姬充入汉宫,准备自己享用。
但因为汉宫的女人太多了,刘邦日理万机,薄姬竟过了一年多都没有见到刘邦。
《史记》载:“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
后宫的日子不好过,特别是不得宠的女人。薄姬虽然生性淡泊与世无争,但一个人孤苦伶仃,也感觉很难熬。
因缘际会,这天,刘邦终于想起来召薄姬侍寝,薄姬牢牢地抓住了这次机会,从而改变了她的一生。
她一见到刘邦,没有忸怩作态,反而上前大胆地说:“臣妾昨晚梦见天外飞来一条苍龙,趴在我身上,尾巴缠绕着我的肚子,今天就蒙陛下召见了,这难道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么?”
古人都以龙为天子的象征,既然苍龙会特意飞来趴在薄姬身上,而她又是自己的女人,这不就意味着自己会成为天子吗?这个祥瑞的预兆,让刘邦兴致勃勃。
这一晚,刘邦与薄姬特别尽兴,竟一枪命中。薄姬凭此“一幸生男”,诞下了四皇子刘恒。
刘邦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一时兴起生下的儿子,日后竟真如一条真龙,继承了他的江山基业。
刘恒7岁的时候,被封为代王,23岁时被迎为天子,他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而薄姬因刘恒而母仪天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刘恒的成功,也是得益于母亲薄姬谆谆地教诲。
自打生下刘恒后,薄姬再也没被召见,刘邦仿佛忘记了薄姬母子。此乃不幸,也是大幸。
此时,吕后和戚夫人正展开一场,血雨腥风的争宠夺位之争。
而薄姬不争不抢,选择了躲在掖庭的一角,全身心都放在儿子刘恒的教育身上。
幸运的是,刘恒没有辜负薄姬的养育,他仁孝有礼、谦虚谨慎,越长大越懂事。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随后,开始收拾那些争过宠的姬妾,她要求各皇子离开母亲,独自回自己的封地。
姬妾们不甘心,纷纷来求吕后开恩,允许她们跟皇子们一起走,吕后却趁机将她们幽禁起来。
不料,刘恒却一个人来拜别,吕后很意外,问道:“你怎么不请求,与你母亲一同去封地呢?”
8岁的刘恒从容答道:“母亲叮嘱,只需听从太后的命令。”
吕后听了很满意,薄姬一向安分守己,一生中也没见过刘邦几次,也够可怜的。
于是吕后决定,让薄姬陪同儿子一起去封地。
没想到逃过一劫,薄姬喜出望外,与儿子匆匆忙忙踏上了去代国的征程。
第一次离开宫门,看到广阔的世界,刘恒感到很新奇。
毕竟还是个小孩,刘恒一路上老想跑下车去玩耍。
薄姬拦住他说:“到代地路途遥远,如果因为你贪玩,耽误行程,怎么向太后交代?”
不管别人对吕后如何恨之入骨,薄姬始终感激她,恩准自己和儿子一起远赴边疆。
即使刘恒做了皇帝,她也没有因为得势,对吕后有丝毫诋毁怠慢,一直非常尊敬。
正是薄姬这宽厚的胸襟,对待荣辱得失不骄不躁,深深地影响了刘恒,使他学会了宽容。
南越王赵佗起初与汉朝交好,但是吕后称制时,却得罪了他,赵佗索性自立为帝。
刘恒刚即位,有大臣担心赵陀会对边疆造成威胁,建议出兵征讨。
刘恒却派人到赵陀老家,帮赵陀翻修祖坟,并把赵陀的兄弟安置在朝廷为官,礼遇有加。
刘恒还亲笔写了一封《赐南越王赵佗书》,放低姿态,言辞恳切。并派人带着厚礼送给了赵陀,对赵佗表达了亲切的慰问。
看完信后,赵陀深感触动,便果断恢复了南越王的称号,再次对汉朝俯首称臣。
刘恒用他的智慧和仁爱,不费一兵一卒,阻止了一场战争,统一了岭南。
刘恒即位以来,励精图治,体恤百姓。他谨慎对待诸侯国和边疆势力,采取宽以待人的态度,尽力营造休养生息的局面,国家渐渐强盛起来。
刘恒从小与薄姬相依为命,薄姬的一言一行,都对刘恒起着示范的作用。
薄姬能审时度势,一旦有机会,她会立即抓住。薄姬安分低调,胸襟宽阔,一心扑在刘恒身上。是薄姬的苦心孤诣,成就了刘恒,也成就了自己。
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一出生,单纯得犹如一张白纸。父母的言谈举止,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