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夏,长安城内的长乐宫中,汉高祖刘邦正感受着生命的流逝,在其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之时,他觉得自己的身后应该没有什么遗憾和顾虑了,因为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自己将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然而,令刘邦万万没想到的是,才过了不到一年,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刘如意和爱妃戚夫人就双双毙命,而戚夫人死前更是受尽了折磨。
有人曾说,刘邦其实挺无情的,明知道戚夫人得罪了吕后,下场肯定会很悲催,却在其生前没有给戚夫人和孩子留好后路,以至于两人最终下场凄凉。
其实,说实话,刘邦对这位爱妃,真的是非常疼爱,而且在他看来,自己已经为戚夫人和孩子做好了万全之策,保全二人应该没有问题,然而这个世上,哪有什么绝对呀,一切都在变化之中,刘邦为戚夫人留下的保障,最终还是被现实一一击碎,化成了齑粉。
刘邦的苦恼
当年戚夫人因为自己孩子赵王如意谋划太子之位,成为了吕后的眼中钉,在吕后看来,自己陪着刘邦白手起家,受尽了千辛万苦,好容易打下了江山,你戚夫人说端就端走了?那怎么能行,如果说先前戚夫人与吕雉只是情敌关系的话,那么当涉及到太子储君之争时,戚夫人与吕后已经成为了一对不死不休的政敌。
刘邦自己虽然倾向于戚夫人方面,想换掉储君,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朝臣不同意不说,吕后又拉出了商山四皓这四位重量级大佬,最终让刘邦知难而退。
然而夺嫡这种事情,既然已经亮剑了,就很难善终,一旦刘邦身故,那戚夫人母子将要面对的,必然是吕后兴起的狂风暴雨。
该怎么保全这两个人呢?刘邦曾为之思索了无数个昼夜,最终为他们设计了两条后路。
赵王如意方面:
相比戚夫人,刘邦对赵王如意的感情更加深厚,老来得子,刘邦对赵王的感情充满了怜惜,这么才能把这个夺嫡之子安排妥当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要自己一旦身故,那么以吕后的脾性,肯定会阴掉如意,必须要为赵王如意找到一个可靠的护身,谁呢?刘邦想到了大臣周昌。
周昌为人耿直,再加上曾经在护佑太子刘盈这件事上立了大功,吕后也不得不承周昌的人情,因此,刘邦想到了此人,让周昌去当赵国的相国,以后便可以保护赵王如意。
然而周昌毕竟是臣子,如果吕后用强他也扛不住,而事实证明后来也确实如此,因此刘邦又安排了一条后招,那就是给太子刘盈写了一封书信《手敕太子文》,令人交给了太子刘盈。
太子刘盈
在信中,刘邦仔细叮嘱刘盈,让其务必要照顾好戚夫人母子二人,刘盈这个孩子,刘邦自然非常了解,心慈手软,下不了狠手,因此当其为帝的时候,只要他能够下定决心保全戚夫人母子,再加上周昌的耿直,一定可以抵御住吕后的怒火,而且自己的这个书信,其实也算是一个遗诏,刘盈看后,肯定会给自己母亲吕后说。
吕后即便再生自己的气,自己临死前的遗愿,想必她看在这么多年夫妻情分上,也会退让一二,毕竟戚夫人母子已经落败,再没有能威胁她的能力了,让刘邦死不瞑目,何必呢?
刘邦为戚夫人母子安排完这些身后事,觉得应该可以保全戚夫人母子周全了,因此放心撒手归去。
然而他却没有料到,最终让其一片苦心付诸东流的,恰恰正是他拼命想保护的那个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的作
刘邦去世之后,吕雉确实没有立即下狠手,她只是将戚夫人囚禁在永巷之中舂米,做一个奴隶,侮辱她,也算是给自己出出气,而赵王如意却在赵国,安然无事,当时的吕后并没有想过,把事做绝。
然而最终激怒她的却是戚夫人,在这种力量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之下,戚夫人如果聪明点儿的话,就应该服软,毕竟赵王一天天长大,自己还很年轻,只要赵王没事,自己就有希望,然而,被刘邦宠惯了的戚夫人,最终竟然选择了反抗,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戚夫人的情商,真的很低。
从嫔妃到奴仆,心理落差巨大的戚夫人在永巷舂米之时,忍不住不停地发着牢骚,她唱了这么一首歌:
“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戚夫人唱完,发完牢骚,爽了,但这歌却传到了吕后的耳朵里,她一听,可就炸了,怎么还等着你孩子以后给你复仇呢?与其留下大患,不如自己替儿子把这祸患给除了。
吕后随后便派人召赵王如意进京,而赵国相国周昌既然受刘邦遗命看护刘如意,自然知道吕后想干什么,因此直接就将使者怼了回去,皇帝以前说过,你以后要害赵王,因此让我在这里看着他。
这个周昌话实在太耿了,让吕后噎得喘不过气来,但周昌毕竟是臣子,吕后既然不能通过周昌将刘如意召回来,那就先把周昌召回来,毕竟他还属于这个编制,必须服从朝廷安排,于是一个调令,周昌便被召回京师,而周昌一走,朝廷的使者可就赶到赵国,将赵王如意召回了京师。
05软弱的刘盈
那么不还有一个后招吗?其实,刘盈这一关更弱,毕竟吕后是他亲妈,生性懦弱的刘盈根本不敢反抗,他只能消极防御,为了不让刘如意被自己妈妈害死,刘盈吃住都和刘如意在一起,让吕后也找不到可乘之机。
然而,护得了一时,怎么能护得了一世,最终刘如意还是被吕后找到了个机会毒死了,而随后,吕后更是变本加厉,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令人把戚夫人手脚砍断,做成了人彘,最终将其折磨而死。
最终,刘邦为戚夫人留下的两条生路,被吕后的怒火全部烧毁,然而不得不说,刘邦尽力了,但他却没有料到,自己身后,竟是戚夫人的作,最终害死了自己和孩子,也最终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