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芝:司马懿的远亲,三国时期的寒门“包拯”,终成牺牲品!

司马芝:司马懿的远亲,三国时期的寒门“包拯”,终成牺牲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白泽述异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3/12/16 19:53:33

226年,曹洪的奶妈和公主的侍者,因淫祀无涧神被下狱,交由三国时期的“包拯”司马芝审理。奇怪的是,当时卞太后下诏求情,司马芝竟直接将两人打死,而魏明帝曹叡非但不惩罚他,还特地嘉奖一番。

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司马芝,字子华,乃魏国有名的清官,擅长审理案件,还是司马懿同宗远亲。

司马懿家祖上世代为官,乃当地豪族。但司马芝这一支家中贫寒,只剩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司马芝唯有发奋图强,靠自己努力读书上进。

少年时期,司马芝和母亲随众人逃往荆州躲避战乱,在鲁阳山内遇到贼寇。其他人都丢下老幼妇孺逃走,只有司马芝一人镇定地坐在行动不便的母亲面前。

盗贼们见只有司马芝一个男子,便将刀口对准他。司马芝不慌不忙,向盗贼们叩头请求:“我的母亲已经老了,杀了我之后,还请放过她!”

盗贼们面面相觑,均佩服于司马芝的忠孝,大赞:“这是个大孝子呀,杀他是不义之举!”便原路返回,未对众人下手。

于是司马芝和母亲捡回一命,财物亦不曾损失。

司马芝用鹿车推着老母亲来到荆州,躬耕苦读数十年,贤名渐渐传播开来。当时的荆州牧刘表屡次征召他,均被婉拒。

直到公元208年,曹操平定荆州,司马芝才出山担任一县之长。

司马芝按律征召郡中主薄刘节的门客去当兵。但刘节为本地豪强,不仅将门客隐匿起来,还反咬司马芝一口。

司马芝的手下担心没法按时交差,又恐惧刘节的权势,提出由县里的掾吏们代替刘节门客去当兵。司马芝可不怕这些地头蛇,立刻上书太守,陈列刘节为祸乡里的罪状。

太守素来钦佩司马芝,竟下令让主薄刘节去当兵。

此事一时间传为美谈,众人都夸司马芝执法如山,能“以郡主簿为兵”。

之后,司马芝调任广平县令,又碰上了当地的地头蛇刘勋。刘勋担任征虏将军,恃宠而骄,权势滔天,多次放纵手下祸害乡里。

刘勋的门客子弟多有犯在司马芝手中的。刘勋知道司马芝刚烈,不敢以势欺人,就写信请求司马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司马芝从不回信,全部依法处置。而刘勋后来因图谋不轨而被杀,与他交往的人全都受到牵连,只有不徇私情的司马芝逃过一劫。

司马芝执法严明,抑制豪强,连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都不敢向他开口。

但对于贫弱人士,司马芝则秉持“疑罪从无”的理念,不对他们施以严刑,多次宽恕了女工、门吏等嫌犯。

这使得司马芝治下,人人心悦诚服,下属官员们莫不以司马芝为榜样。

曹操祖孙三代均对司马芝青睐有加。

曹操在世时,司马芝历任甘陵、沛郡、阳平等地的太守,所到之处政绩斐然。曹丕称帝时,将司马芝调入京城担任河南尹;魏明帝曹叡继位时,又赐予他关内侯的爵位。

公元226年,曹洪的奶妈阿当与临汾公主的侍者因祭祀无涧神,而被关进监狱,此事引起朝野上下的关注。

与朝廷所认定的正统神祇相违背的祭祀,历来都被禁止。曹家对淫祀一事更是格外上心。

曹操“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曹丕诏“自今其敢设非礼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著于令”;曹叡诏“郡国山川不在祀典者,勿祠。”

按理说来,此次案件的犯罪事实清晰,犯人已羁押下狱,应当没啥困难。偏偏犯人乃皇亲国戚的亲近之人,这便有些难办了。

曹洪乃曹操从弟,对曹操有救命之恩,现为后将军,食邑千户;而临汾公主传言是曹操之女。两人不方便直接插手,央求卞太后出面通融。

卞太后派小黄门到官府中传达宽释诏令,但司马芝让人将门锁死,不让他进来通报。为避免事态扩大,司马芝下令将两名犯人严刑拷打至死,然后上书向曹叡请罪。

曹叡心知司马芝的用意。若接受了卞太后的诏令,此事就会被捅到朝堂之上,交由皇帝裁决,到时曹叡将进退两难。

司马芝擅自用刑,以一己之力避免将皇上、太后、侯爷、公主等人卷入其中,维护了皇家的声誉;又顾及朝廷禁止淫祀的法度,维护了律令的公正。

因而,曹叡非但没有怪罪司马芝,还将他夸奖一番,并嘱咐如果再有人敢阻挠断案,一律不见。

司马芝在位多年,朝廷律令施行畅通无阻。只是这种正直的作派得罪了不少权贵,不久曹叡迫于压力,寻了个“结交亲王”的由头,将他罢官免职。

后来,曹叡又重新用司马芝,但不敢让他继续执法,只让他担任“大司农”,负责农耕事宜。

司马芝性情豁达,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做了大司农,便大力推进农耕蚕桑,使魏明帝时期的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闲暇之时,他还专心提携后辈,教导下属如何应对上司,当面指出他们的不足,资助贫困之人。司马芝去世时,家无余财,因他而活命者不计其数,民间称赞他:“自建魏以来,再无河南尹能和司马芝比肩!”

司马芝和司马懿虽然都是河内司马氏,然而一个是寒门、一个是豪门。曹魏启用众多寒门子弟,以对抗世家豪族,司马芝便是其中一员。

但后来九品中正制出台,门阀子弟纷纷上台把持朝政,寒门子弟再难出头。司马芝也因此失去其抑制豪强的作用,成为皇权与世家妥协的牺牲品。。。

更多文章

  • 张范派出所联合张范卫生院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暨培训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枣庄正能量标签:灾害,张范派出所,张范卫生院,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

    在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为广泛普及防灾减灾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增强辖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辖区群众应急避险能力。5月12日,枣庄高新区张范派出所联合张范卫生院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暨培训活动。期间,民警设立了集中宣传点,采取展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

  • 张范中学任亮:让党徽在基层闪耀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网标签:任亮,张范中学,教学,班主任,教师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袁鹏 通讯员 刘兆德 枣庄报道他深深热爱着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始终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他就是枣庄市薛城区张范中学教师任亮。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今年33岁的任亮是中共党员,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7年就职于枣

  • 曹操让众人到吕布的府库中取东西,袁涣取的东西使所有人羞愧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曹操,吕布,袁涣,袁术,刘备

    199年,曹操令众臣到吕布的府库中随便取财物,当大家都把车子装满时,袁涣的操作竟使众人羞愧满面,同时也使曹操对他格外器重!袁涣是河南周口人,父亲曾担任过东汉的司徒,凭着这层背景,他本来可以一路加官进爵、前途无量。但因他性格刚直,不避权贵,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基于此,袁涣的仕途并不顺利。后来天下纷纷,到

  • 袁涣:我不说刘备的坏话,死都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阿斗木标签:袁涣,刘备,曹操,吕布,袁术

    袁涣,陈郡扶乐人,在今天的河南周口太康县。他父亲叫袁滂,曾经做过东汉的司徒,可以说袁涣是一位官二代。那时很多公子哥儿都不奉公守法,而他却举动依照法理,为人爱好清静,被郡中任命为功曹,刚上任不久,郡中那些喜欢作奸犯科的官吏纷纷离职,害怕爱较真的袁涣。这之后,袁涣又屡有升迁,刘备担任豫州牧,举荐袁涣为茂

  • 吕布把刀架在袁涣脖子上,让他骂刘备,袁涣一番话使吕布扭身就走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刘备,吕布,袁涣,袁术

    196年,吕布把刀架在袁涣的脖子上并警告:“骂刘备就活!不骂就死!”袁涣说的一番话,竟使吕布羞愧地扔下刀就走,再不敢让他骂刘备了!三国时期并不出名的袁涣,到底和吕布说了些什么?而使吕布羞愧地弃刀于地,扭头就走呢?袁涣,字曜卿,河南省周口人,他的父亲袁滂,在东汉朝廷曾担任过司徒一职。因为家庭的显赫背景

  • 故事:古代小故事——夏侯玄之死,王经母亲,曹操遗书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夏侯玄,曹操,王经,刘备,司马昭,司马师

    夏侯玄之死夏侯玄跟着魏帝去祭祖,大臣们都站在松树下。当时正下大雨,一个大雷击中松树,树梢被击毁燃烧。大家都吓的趴到地上,只有夏侯玄面不改色。司马师早就想杀他,一直犹豫未决,看到这件事,司马师就问安王:“我的威望能胜过夏侯玄吗?”安王说:“赵俨的儿子下葬,你去的时候,一半人站起迎接,他去的时候全都站起

  • 司马懿去世众人放心,雷劈夏侯玄不算惨,他姐死在此人手里才叫冤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司马懿,夏侯玄,曹爽,司马师,魏明帝,庄子

    在魏晋朝时期,对于周易,庄子,老子等就十分的推崇,甚至称其为三玄,于是在当时玄学也是应运而生,成了当年的主流思想,当时这种思想的主要创始人就是夏侯玄。夏侯玄是征南大将军的儿子,受到了父亲的荫蔽,世袭了爵位,他还是十分有名的曹爽的表弟,当时大将军曹爽,在魏晋时期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所以这也预示着他的

  • 从夏侯玄提出改制开始说起,浅谈“正始改制”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夏侯玄,曹爽,曹魏,魏明帝,司马懿,曹叡

    正始年间,夏侯玄提出“正始改制”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危,由于太子曹芳年幼,魏明帝曹叡不得不另立辅臣辅助太子处理政事,由此司马懿和曹爽登顶曹魏政坛的最前沿。初时,曹爽念在司马懿在朝中名望甚高,对其还是多有敬畏的。《三国志》:“初,宣王以爽魏之肺腑,每先推之,爽以宣王名重,亦引身卑下,当时称焉。”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夏侯玄手握十万大军,为何却不战而降?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曹爽,丞相,三国,汉朝,司马懿,夏侯玄,司马昭,艺术家

    夏侯玄没这个能力夏侯玄,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之后,他没有任何动作,这个事情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没有能力,为曹爽报仇。夏侯玄是一个文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武将,他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和曹爽策划的西征,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这样一个人在军队中没有威望,没有足够的号召力,他只是靠着自己征西大将军的职务,暂时的压服

  • 为什么说夏侯玄的结局注定不会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失忆的蝴蝶PLUS标签:曹爽,晋书,夏侯玄,司马师,司马懿,三国志,世说新语,史说三国

    写在前面。夏侯玄没有一个善终,但是他的整个人生比起别人不要太好!这个后面会说;本文的结论依据的是各种史料,它们是《三国志》《晋书》《世说新语》等等,所以不是空口说白话瞎编;正是因为本文依据历史,但是历史究竟是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全凭古人书写……同样的,历史只能告诉你大事件是怎么发展的,很多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