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西周的王位传承,严格遵照“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宗法制,西周王位从周武王传递到周宣王的时候,总共有十代十一王,其中周孝王中间客串了六年时间;
而与周王室同宗的鲁国,在整个西周时期,国君传承的方式走的却是“兄终弟及”的方式,与周宣王同年代的鲁国国君鲁武公,鲁国国君的传到鲁武公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第六代;
鲁武公的辈分高出周宣王四辈,也就是说,鲁武公是周宣王高祖辈的长者。
按照《竹书纪年》和《史记》中的记载,鲁武公去朝见过周宣王;
鲁武公朝见周宣王当年的时间,大约是在鲁武公九年、周宣王十一年,公元前815或公元前817年间,从西周开国的公元前1043年,到鲁武公朝见周宣王的时间,大约过了230年左右的时间。
是不是鲁国国君的平均生育年龄延误了鲁君一脉的传宗接代呢?
又或者,鲁国采取“兄终弟及”这一违背大周宗法制的传承方式,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呢?
我们先考据西周天子家系的平均生育年龄。
周武王的出生时间,史料和各路专家学者的研究是相对一致的,即周武王姬发,生于公元前1087年,逝于公元前1043年,享年44岁;在位时间自前1056年至前1043年,在位约14年,30岁左右接的班。
周武王这一脉,一直到公元前780年出生的第十一世孙姬宜臼,期间历经307年,传11代,平均每代生育年龄为28岁左右(27.9岁,取整数)。
首先鲁公伯禽的年龄。
鲁国国君的先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那么我们假设周公旦的出生时间比周武王晚个两三年,大约为公元前1085年;
参照周天子家系的平均生育年龄28岁,那么周公旦的儿子姬伯禽的出生年龄推测为公元前1057年(1085—28=1057);
姬伯禽于公元前1041年左右出任山东曲阜鲁国的始封君,年龄大约在16岁左右(1057—1041=16),这也是合理的;
然后,接下来,鲁国君主世系中,后代国君的出生年龄基本上找不到明确记载的史料,只能用反推法来进行考据梳理。
周武王同辈的周公旦,他的第七世孙,名叫姬伯御(鲁武公的长孙),通过鲁国之外的第三方国外势力等外援的资助,弑杀鲁国国君,姬伯御篡位自立坐上鲁国的铁王座,在位十一年时间。
其次,怎么推测姬伯御的年龄呢?
其一、资助姬伯御的外援,是鲁国附庸国邾国的国君,邾国的公主嫁入鲁国公室,所以邾国国君可能是姬伯御的外公;
其二、姬伯御能够在位11年之久,鲁国国内高层必定有他的支持者;
其三、姬伯御在位11年后,之所以能被撸下台,是因为周王室的周宣王亲自出兵征伐,说明鲁国国内的反对派可能也接受了姬伯御作为君主;
所以,姬伯御上位之时,至少成年了,也只有成年的君主,邾国的外援才不会受到鲁国国内反对派、支持者的强烈抵触;
那么我们推测姬伯御篡位自立时的年龄约为20岁左右,当年是公元前807年,则姬伯御大约出生于公元前827年。
我们考据出鲁国君主家系的平均生育年龄。
周公旦这一脉,生养到第七代孙姬伯御,期间历经了258年,传7代,每代平均生育年龄约37岁,为36.85岁。
周武王这一脉,一直到公元前780年出生的第十一世孙姬宜臼,期间历经307年,传11代,平均每代生育年龄为28岁左右(27.9岁,取整数)。
两宗的生育年龄相差了有十年的均值,所以若干代之后,同年代的差出了四个辈分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推测鲁武公少子姬戏的出生时间
姬伯御,是鲁武公的长子一系。
史料中出现的鲁武公儿子,还有两位,一个叫姬戏,一个叫姬称。
也就是说,史料中鲁武公出现的儿子有三个,长子姬括、少子姬戏、幼子姬称。
我们继续考据他们的出生时间。
姬括,就是篡位自立的姬伯御的父亲,如果推测姬伯御出生于公元前827年,那么姬括大约出生于公元前847年上下;
而姬括弟弟姬戏和姬称的出生时间,我们要先来一段故事,然后再进行推测考据。
我们回到鲁武公赴镐京朝见周宣王的时间节点,公元前817年前后。
公元前817年。
鲁武公带着鲁国世子嫡长子姬括(大约30岁左右了)、少子姬戏一同前往宗周镐京朝见天子周宣王。
根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宣王因为喜欢和疼爱鲁武公的少子姬戏,而要求鲁武公将鲁国世子由长子姬括改立为少子姬戏。
那么能够用上疼爱这样描述的,乖巧懂事的姬戏年龄应该不会太大,约摸10岁上下吧,甚至更小,所以姬戏可能出生于公元前827年再往后,可能晚到前822年间都是合理的。
然后,从镐京回到鲁国,鲁武公就去世,少子姬戏奉王命即位鲁国国君。
过了十年,公元前807年,也许尚未成年的姬戏,被已经成年的他大哥的儿子姬伯御发动政变给撸下台了。
再推测鲁武公幼子姬称的出生时间
鲁武公的三个儿子,长子姬括、少子姬戏、幼子姬称。
姬括可能出生于公元前847年。
姬戏可能出生于公元前822年前后。
姬称呢。
公元前817年,鲁武公没有带姬称前往镐京,可能的原因就是姬称太小了,所以姬称出生于公元前817年往前两三年都是合理的。
且说公元前817年,姬戏奉王命即位,但是十年后的公元前807年被姬括的长子姬伯御发动政变撸下台;
再过十年左右,公元前796年,姬称在周王室天子御前上诉,于是周宣王征讨姬伯御,将篡位自立的姬伯御撸下台,册封姬称为鲁国新国君。
公元前817年至公元前796年,期间间隔有20年左右,差不多是姬称成年的时间,所以可以推测姬称生于公元前818年,前807年姬伯御发动政变时逃亡去了镐京,直到二十后自己成年,开始筹划御前状诉姬伯御,并亲自上场,终于获得周宣王的支持,由王室发兵讨伐姬伯御,从而坐上了鲁国的铁王座。
所以到了第七代,鲁国连续五代国君“兄终弟及”,成为非常另类的存在。
鲁国君主家系平均生育年龄中的两组数值
前头推算过鲁国国君家系的第一组平均生育年龄——
周公旦这一脉,生养到第七代孙姬伯御,期间历经了258年,传7代,每代平均生育年龄约37岁,为36.85岁。
如果按照国君继承幼弟幼子这一脉,会得出另一组数据——
周公旦这一脉,生养到第六代孙姬称,期间历经了267年(1085—818=267),传6代,每代平均生育年龄约45岁,为44.5岁。
也就是:周公旦→鲁公伯禽→少子鲁炀公→少子鲁魏公→少子鲁献公→少子鲁武公→少子鲁孝公姬称这一系,生育的速度有点蜗牛了。
最后,我们来看看当年周宣王的年龄。
周宣王的父亲,就是周厉王,周厉王因为“山川专利”的改革被镐京的国人、贵族给轰下野了,西周进入了一段共和执政的民主议政时期,那一年是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下野后,发动政变暴动的国人担心遭遇厉王一脉后裔的清算,要进一步杀戮厉王的嫡系王子,当时年幼的厉王嫡子姬靖刚好躲到上卿召公的府邸,方才保留了性命。
12年后,公元前828年,流亡在现今山西霍县一带叫做彘邑的周厉王薨逝,共和执政的代政治理才结束,还政于厉王的嫡子姬靖,姬靖即位就亲政。
所以12年前年幼的姬靖,大约8岁左右,约出生于公元前848年上下。
公元前817年,鲁武公朝见周宣王的当年,鲁武公约58岁,周宣王约31岁,鲁武公是周宣王高祖辈的长者。
至于周宣王为什么要求鲁武公将鲁国国君的继承权更改,将鲁国储君的人选变更为少子姬戏,那是另外一个我们要接着考据和推测的话题了......